1、理论地图学是地图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地图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年瑞士地图学家英霍夫( ) 最先提出地图学应由理论地图学与实用地图学两部分组成。以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美国、英国、 法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地图学家进一步提出关于地图学结构体系和理论地图学组成的各种看法, 发表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其中对什么是地图学基础理论有 种不同观点:主张地图传输论;主张地图 符号学;主张地图认识论。近年中国地图学家认为地图学既是区域性学科,又是技术性学科,应由一系 列相互联系与相互补充的理论所组成,其中地图信息论研究如何把原始信息处理与转换为所需要的新地图 信息;地图模式论主要研究地图信息处理中图形数学
2、模型与数字模型;地图传输论主要研究如何把地图作 为通道,将地图信息传递给用图者;地图感受论与地图符号学研究如何设计最好图型,使用图者获得最好 的感受效果;数学地图原理研究地图数学模型的数学基础及其他数学方法的应用;综合制图理论研究如何 建立反映多种要素和现象的综合性模型;地图概括理论研究建立地图图型数学模型中与地图信息处理过程 中如何进行抽象与概括,更好地反映客观规律。 地图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 世纪 年代,苏联、波兰、美国、奥地利等国地图学 家在提出地图学应分为理论地图学与实用地图学两大部分时,把地图分析与地图应用列为实用地图学的组 成部分。同时发表了地形图读法 、 地图分
3、析 、 地图应用 、 地图研究法等专著,系统论述地图分 析与利用的原理和方法。 年代初,中国地图学者提出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构成的现 代地图学体系,把应用地图学正式作为地图学分支学科之一。应用地图学研究范围包括地图功能、地图评 价方法、地图分析方法、地图利用方法、地图信息系统应用等,着重研究在经济建设、科研教育、国防军 事中,利用地图分析规律、综合评价、预测预报、决策对策、规划设计、指挥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数学地图学研究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与数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地图投影理论,即地图投影的设计 原理,常用投影的标准化及投影变换的数学方法;地图的各种数学模式;地图概括中数理统计
4、原理与 方法;表示数量特征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统计地图) 、评价地图、预报地图、合成地图的数学原理; 地图量算的数学方法;计算机制图的数学原理与方法;地图应用的各种数理统计方法与数学模型的建 立。其中地图投影理论已有较深入研究,数理统计方法、地图量算、机助制图数学方法的应用也有较好基础,地图应用的数学方法有待深入研究。 元地图学是现代地图学中从哲学角度抽象研究地图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一个学派。苏联地图学家阿斯拉尼卡 什维里( )于 年发表元地图学 ,从哲学角度系统论述地图语言学与地图学方 法论。全书没有涉及地图的具体内容与表示方法,只是从抽象概念进行论述。包括地图的空间与时间的表 达,地图语言的句
5、法、语义与结构,抽象与概括的地图形式,地图模式等章节。中国曾译为超地图学 或抽象地图学 。该书出版后在国际地图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对理论地图学的贡献,并 在许多文章中介绍和引用,但也有一些学者持否定与批判态度。 是地图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专题地图的理论、设计编制、技术工艺及其应用原理方法。 世纪 开始,随自然科学的专题研究出现了专题地图,并不断分化和深入,有单要素的、多要素的,有小区域的、 大范围的,且各种专题地图各有其独立的对象、研究方法及地图模式。各专题地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主 题和特点。如地质图反映地层岩石的分布、形成与发展,反映地壳远动的空间、时间和强度;地貌图反映 地貌营
6、力、物质基础和发育过程。专题地图因比例尺而异,随比例尺的增大或缩小,要改变其外在形式和 内在结构,同时概念发生变化,结构亦会改变。专题地图应吸取现代科学中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消除单凭感性经验观察所产主的孤立认识,增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客观 规律。 地图传输基本过程为:客观世界(制图对象)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再通过地图符号变成地图并传 递给用图者,用图者经过对地图符号的识别、分析和解译,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认识论 具有重要意义:制图者对制图对象的认识,通过思维组织信息以地图语言表达出来;用图者通过对地图的 视觉感受和思维,把地图符号与所表示
7、的对象联系起来,形成对制图对象的认识。地图传输论就是把制图 与用图两者统一为地图信息传输过程的理论。用这种理论来指导编图者与用图者,达到编好图,用好图的 目的。 地图传输论当代地图制图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过程和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地图制图 中专题信息的特征及相互转换的过程、方法等。地图是信息的载体和通道,地图的制作和使用都包括在传输过程中,制图者把专题信息进行符号化或运用地图制图语言的法则通过编码制成地图,用图者则从地图 上译出符号或编码后恢复信息的原始形态,并形成对环境信息的深化 即用图者读图分析所获信息往往超过 制图者在编图时所利用的信息 。 用塑料薄板等材料做的模型 比较
8、纸上的平面图更加直观、立体 是研究和建立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的理论。包括 方面内容:地图符号的结构(句 法) 。应形成相互联系的、完整的符号系统结构;地图符号的意义(语义) 。符号系统应能表达任何信息 内容,并保证符号明确代表所表达的内容;地图符号的实用性(语用) 。符号系统应保证快速感受和牢固 记忆。这 个方面,涉及符号与符号间、符号与制图对象间及符号与用图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设计地图 符号时,应考虑和处理好这 个关系。 是对地图所表现的各种要素和内容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目视、图解、量算、数理统计或建立 数学模式等方法。任何自然或经济现象在地图上都有各自设计表现的特有方式,目视分析形
9、象特征表现的 规律,可达到看图知意的效果。而对地图的平面观察仍有局限性,有时尚须利用侧视或建立三维图解的方 法,制作剖面图或立体断块图,有助于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地表形态的组合形式和地下 埋藏状况。对地图上 各种地物方位、长度、面积、地形起伏高度等,更可为不同目的需要从定量方面进行分析、量算的精度主 要取决于地图本身的精确性和量测技术的精度。不同地图投影的地图,对量测方向、距离、面积等要素的 数值产生效果不同。为获取正确的分析数据,应了解各种投影响性质及产生误差的规律以资订正。近年来, 电子计算机和制图自动化等新技术手段的引进,使地图分析中数理统计和建立数学模式的方法得到广泛应 用。主要用于研究制
10、图现象统计特征值和分布密度函数性质,以及研究分析各种制图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进行趋势预测与综合评价等方面。正确运用数学方法的另一方面,在于应用地理观点,所采集的运算数据 要有代表性或合理性,才能在可信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分析研究区域规律性问题。 是根据一定目的,对地图质量进行分析和鉴别,以确定地图的适用范围和程度。评价是建立在对 地图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为不同目的服务的地图,其所表示的内容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完备 性,制图比例亦应适度。基础和内容的可靠性,应从两方面进行评价,即投影选择的适宜性和地理位置的 精确性;资料的准确性和现势性。数学基础的检验除认真检查展网精度,一般最简便的方法是
11、与航测大比 例尺地形图作对比分析。资料现势性的分析评价、主要是利用最新的相关资料检查,若是普通地理图,需与最新公布的行政区划变动手册进行对照;若属于自然方面的专题地图或专用地图,应利用航天或航空等 遥感资料,结合大比例尺专题图或文字报告等方面资料,检查确定各类内容表示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至于 图例分类指标的合理性,不同的专业则有不同的划分角度,关键在于反映区域特点与应用需要。优质地图 不在于对制图现象的繁杂堆砌和罗列,应从地图总体上看,是否体现了论点和目的的明确性,表现事物的 典型性和突出性。地图整饰艺术水平和政治思想性也是评价地图的重要内容。 是对地图上所表现的各种制图现象,通过阅读、联想性推
12、理或系统组合的分析,判断地物质量特 征及其分布成因规律的方法。如水系和地貌的表示是地图的基本骨架和定性定位的基础。通过对航测优质 地图水系结构的判读,可分析许多形态与成因关系的问题。水流方向与地面的倾斜度有关,若为格状水系, 可能是水流切穿平行岭谷,主、支流循构造线总体呈直角相交的结果。比较平滑圆浑、疏密均匀的等高线 图形,反映岩层松软、风化强烈的地区,其地面坡度往往受静止角所决定。地图判读多指侧重于发掘提取 地图潜在信息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判读质量虽取决于所使用的地图质量和水平,更重要的取决于读图者的 知识素养和读图技能的基本训练。 地图更新是按现实情况对地图内容进行更正的过程。目的在于及时反
13、映人文与自然要素的实际变化,保持 地图现势性和准确性和可靠性。更新周期愈短,地图的现势性越强,价值越高。更新方法有全面重测 编 和局部修测 编 两种。地图数据库的建立对地图更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经济建设发展、测绘技术提高及区域调查研究的深入,对已测制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理图 和各种专题地图进行更新是必要的。更新周期视地图种类、比例尺和具体技术条件而定。一般 年左右更 新一次,可在全要素黑图上进行修补。目前航空像片与卫星像片为地图更新提供了良好条件。今后利用地 图数据库和机助制图系统可更快速适时地进行地图更新。 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它们的可视化和表达,无论是以模拟的2D纸质地图
14、、数字3D模型或动画。 用户对GIS的这些要求与对专业图形软件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要求也比较高。 在这一部分,GRASS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方面为了创建简单的、postscript格式的地图可以使用模块 ps.map;另一方面可以将结果地图导出为不同的影像格式,而这些影像可以使用外部的专业图形软件来处 理。 是根据地图某些特点与指标对其进行归并与区分。可按多种标准与方法分类,如地图比例尺、制 图范围、地图内容、地图用途、地图形式等。 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地图量测精度。 如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 (大于 : 万) 、中比例尺地图( : 万 : 万) 、小比例尺地图(小于
15、 : 万) 。按制图区域范围(自 然区与行政区)分为全球地图、半球地图(东半球、西半球地图) 、大洲地图(如亚洲地图、欧洲地图等) 、 大洋地图(如太平洋地图、大西洋地图等) 、自然区域地图(以高原、平原、盆地、流域等为范围,如青藏 高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黄河流域地图等)和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县地图等。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 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 ,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质、地球物 理、地貌、气候、陆地水文、海洋、土壤、植被、动物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门还可细分若干图种;
16、社 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文化、历史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分 也可细分为若干图种;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地图与专用地图,专用地图包括航空图、宇航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教学 图等。 按地图形式分为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按使用方式分为挂图与桌面图等。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触觉地图(盲人地图) 、立体地图、发光地图、数字地图、屏幕地图、塑料地图、 地球仪等。 地理图 ,无画方,比例尺约为 : , 绘图范围:北到黑龙江、长白山,西至玉门关,南到海南岛,东达中国近海。图上表示了南宋的路、宋
17、、军、州等行政建置,计 处,所有府、州名称刻成阴字, 均加方框。路名刻成阳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不加框。山岭注记均以方框括之,约有 座。河流 名则以椭圆形符号括出,注有 条。湖泊 处,山隘 处,山岭、森林和长城用形象符号表示,在居 庸关长城之北绘有一片林木,并加注 平地松林广数千里 。黄河中游的大湾和山东半岛绘画得比较正确, 接近今天测绘地图的水平。对长江上游岷江以上的上游,向南再向西画出了很长一段流程,说明对长江真 正源头的了解已超过其它宋代地图。总之,黄河、长江自发源至入海口的河道均是宋代流经的正确河道。 在图的边缘处还加注了一些政治地理方面的注词。如在西北部标有:党项、夏国、回鹘、沙
18、陀、龟兹、鞑 靼界、佛顶林衙等名和 契丹遗族奔避于此 等词句。在东北部注有: 高丽、新罗、女真、渤海四属之地。 在西南还标有:铜柱、马援立、欢下都督曰南郡,去京六千七百里,县四。图上标注这些内容之目的,是 将此作为整体内容的一部分,使观图者在某种程度上引起 故国疆土今入异国 的黍离之情,达到以图激励 斗志的目的。宋代全国性地图传世数量较少,绘画如此详细的地理图,可以说反映了距今七百六十三年前 我国绘制地图的技术水平,是一幅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 指单一用途的地图。即专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使用的地图。其内容与形式以适应特殊要求和专门 用途为特色。如用于航海、航空、宇宙飞行定位、保证航行安全的
19、专用地图。专用地图中基本地理要素的 选择、表示方法、以及选题、编排、整饰和装帧,要考虑读者的职业特点及其特殊需要。专用特色主要表 现在普通地图的专用化和为专用确定的专门选题等方面。目前单一部门的专用地图也在向综合系列化方向 发展。 是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地图。如绸质地图、夜光地图、塑料模压立体地图、光栅立体地图等。是 为适应一些特殊环境所需而制作,如在航空飞行时,因速度快,需随时抽换和折迭地图,故导航员常用绸 质地图。特种地图在内容上与常规地图差别不大,主要是在地图基质材料和生产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比较 复杂和困难,成本亦高。如光栅立体地图的制作过程需经制作立体模型、立体摄影、制版套印、迭压光栅
20、模等工序,对每一道工序精度要求都很严格,超过一定误差即成废品。特种地图的领域随着特种用途和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如在屏幕上显示活动地图等。 军用地图产反映实际地形的最可靠的资料,是指挥员的 左膀右臂 。在作战行动中,要想发挥地图的作用, 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一、 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指图上某线段的长与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即:地图比例尺 图上长 相应实地水平距离。 比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万,那么图上两点间为 厘米,实地该两点的距离应为 厘米。 根据用图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地图比例尺也有大小之分。通常按比值的大小来徇。比值的大小可按比例 尺的分母确定,分母小则比值大,
21、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值小,比例尺就小。图幅大小与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图幅所包含的实地面积就越小,但显示的地形就详细,精度也就越高。因此,大比例尺地图 比较适合于初级指挥员使用,小比例尺地图则适合于中、高级指挥员使用。 地图比例尺常以图形结合文字、数字表示,一般绘注在图廊的下方中央。其中以数字表示的为数字比例尺, 它是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的。以图形表示的为直线比例尺。比如 : 万直线比例尺,从 向右为尺身, 图上 厘米代表 公里;从 向左为尺头,图上一小格代表 米。 根据地图比例尺,可以从地图上量取实地相应的距离。如果是量取两点间的长度,然后把量得的长度移到 直线比例尺上去比,从而得出实
22、地两点间的距离。 另一种是根据数字比例尺换算。先用直尺在图上量取两点之间的距离,然后用公式换算。换算的公式是: 实地距离 图上长度 比例尺公母。 如果要量取两点间的曲线距离,则要使用专用的里程表。 需要注意的是,在地图上量取计算的距离实际上只是水平距离。如果实地的坡度较大时,还应按比例加上 适当的坡度和弯曲改正数。 二、 地形符号 地面上的地物,在地图上是按照地形图形式规定的符号和注记表示的,这些符号称作地物符号。地物 符号由图形和颜色组成。 (一) 地物符号的分类 地物符号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这类符号是按地物的实际轮廓按比例尺缩绘的,主 要用于表示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城镇、
23、森林、江河等;第二类昱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主要用于表示一些 细长的地物,这类符号的长度是按比例尺结合实际绘的,但宽度没有按比例尺缩绘,如道路、沟渠电线等; 第三类是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这类符号因地物面积太小,无法按比例尺缩绘,只能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如突出树、亭、纪念碑等。常用的不依比例尺的地物符号及其定位点。 (二) 地物的颜色 我国目前出版的地图均为四色。具体规定如下: 黑色:人工物体 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桓栅、道 路、境界及其名称与数量注记等 绿色:植被要素 森林、果园等的普染; 年后出版图的植被符号 及注记等 棕色:地貌要素 森林、果园等的普染; 提后出版图的植被符号及注记等 蓝
24、色:水系要素 河岸线、单线河及其注记和普染、雪山地貌等。 三、 等高线显示地貌 (一)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地貌的形态在地图上主要是用等高线显示的,其原理是:把一个山地模型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 层地水平切开,在山的表面便出现一条条大小不等的截口线,然后把些线垂直投影到平面图纸上,便出现 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由于同一条曲线上的各点的高度都相等,所以把它叫做等高线。 (二)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等高线显示地貌有很多的特点:同一条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 山就低;等高线稀,坡度就缓,等高线密,坡度就陡;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开头与相应的现地地貌开头相似。 (三
25、)等高距 相领两条等高线间的实地垂直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地形等高距大,等高线就稀,地貌显示就越简略;等高 距小,等高线就密,地貌显示就越详细。通常,大比例尺地图表示地貌相对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地貌 相对简略。我国常用比例尺地图的等高距规定 比例尺为 万,等高距为 米;比例尺为 万,等高 距为 米;比例尺为 万,等高距为 米;比例尺为 万,等高距为 米。 (四)等高线的种类 等高线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首曲线,用细实线表示,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计曲线,用加 粗实线表示,从高程起算面起,每隔 条首曲线绘粗实线;间曲线,按等高距的 绘制的长虚线,用以 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线,
26、按等高距的 绘制的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还不能显示的 局部地貌。 (五)高程注记 高程注记在地图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高程点的注记,用黑色,字头朝向地图的北方(上方) ;一种是等高 线注记,用棕色,字头朝向上坡方向。 四、地图方位与磁方位 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南北廊上的磁南、磁北(即 、 )两点间的连线,为该图的磁子午线, 即地面上任一点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线。 从某点的磁子午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该点到某一目标的延长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该点 的磁方位角。在航空、航海、炮兵射击、军队行进等军事活动中,磁方位角有着广泛的用途。 又称社会经济地图。反映社会经济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事
27、物和现象,即人文现象的各种地图的总称。是专题地图的两大类之一,包括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文化地图、历史地图等。其编制主要利用各 种统计数据、实际调查资料与历史文献资料等,主要采用各种统计制图法,如分区分级统计图法、分区图 表统计图法、定位统计图法、点值法以及范围法、运动线法等。人文地图常采用分析性图型表示各种经济 部门或各种社会现象。但综合性图型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综合性经济地图,以点状符号、线状符号 和面状底色分别表示工业、交通运输和农业的发展及三者的相互联系,达到内容与形式(表示方法)的统 一,比一般分析性部门统计地图更有实用价值。今后会得到更大发展 是反映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大洲政治区
28、划和国际政治关系,并使用各种比例尺和不同投影方法 编制的一种专题地图。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演替变化而发展的。最早由古巴比伦、埃及和中国人绘制的古 代世界政治地图,仅描绘了奴隶制度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分布概况;公元前 世纪由通过掠夺征战取得疆 域并具天文知识的希腊人编制的政治地图,业已反映出当时所知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至 世纪地 理大发现时代,由于扩大世界市场和进行殖民掠夺的需要,导致了政治地图的发展,当时的图面内容已涉 及地理位置、交通线路、经济、民族、人口、宗教等多项因素。现代政治地图的图面要素基本包括:政 治地理位置。即表明各国所属的政治体系、类型和集团;国界线和领土。在图上表示出领土实际标志
29、线 或假想线内的陆地、内水、领海等范围;行政区划、行政中心和交通干线;民族、人口、居民和宗教 信仰分布状况。通过对政治地图内某些专项因素分布的图面分析,可了解一个国家或集团直至整个世界的 政治地理特征和问题,如领土、外交关系、语言文化差异、民族问题和宗教信仰对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影 响等。 经济地图( )是反映工业、农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状态和相 互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专题地图。反映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始经济地图起源很早。随着地理学和地图学等学科的发展,经济地图的内容、形 式和编制方法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在 世纪末经济地理学形成以后,经济地图发展很快。 世纪 年代苏联编制出版
30、的世界大地图集其中第 卷包括大量的经济地图,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苏联工业、 矿产、电力、农业及交通运输等经济发展情况,在资料完备、编印技术、学术水平方面都很突出。其他一 些国家也出版了包括有一定数量经济地图的世界地图集,如英国、德国、美国等。 年代以来,有些国家 还专门出版了经济地图集,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在中国, 世纪 年代出版的金陵大学 卜凯 教授编制的中国土地利用图图集,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统计地图集。 年代,中国地理研究所编制 出版的四川省经济地图集,则是中国第一本省区级经济地图集,内容比较详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国家和省区地图集中大多数包括有一定数量的经济概况图,部分省区还
31、单独出版了经济或农业等专题 的地图集。近 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为编制经济地图提供了更为方便、准确的工具和更多的信息,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地图的发展。按地图内容可分为综合经济地图和部门经济地图两类。综合经济地图。反映制图区域国民经济各部门 生产结构和发展水平综合情况,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多种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又称经济地 理图。部门经济地图是反映制图区域某一种生产部门的情况,还可以分为基本经济部门地图和专业部门 经济地图。前者如工业地图、农业地图、能源地图、交通运输地图和商业地图等。后者如轻工业地图、重 工业地图,甚至更具体的钢铁工业地图或纺织工业地图等。此外,土地
32、利用图从广义来说,全面反映地面 覆盖的情况,包括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矿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及其他用地,因此可以说是综合经济 地图的一种;从狭义来说,可以着重反映农业用地状况,或者着重反映城市用地状况,所以也可以属部门 经济地图。突出地图主题,使编制目的明确。例如在选择底图要素时,要舍弃与主题无关的要素。资料的完整 性和精确性。由于行政范围的变化,经济资料往往不够完整,需要将资料订正,使之与图上的行政范围吻 合。同时,经济地图一般都是反映同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所用的经济资料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另外,选择 资料的时期尽可能具有代表性,从而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现象的特征。指标的统一性。编制经济地图所采 用
33、的经济指标应当完全统一,才有可比性。不能在一幅图上某些地方用产量指标 另一些地方用产值指标。 此外 指标的比较值量应当相同。例如牲畜分布图,必须把大小牲畜换算成标准头数才能进行比较。在确定 分类、分级的数量指标时,还要考虑能够客观反映经济现象的规律。地理位置的准确性。对于某些有准 确地理位置的经济现象,应当保持它准确的地理位置(如工业地图)。对于某些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的概 括性的经济现象,也要保持它所在地域的(如所在行政区)地理位置的相对准确。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 不同类型的经济地图的表示方法,要选择最适合内容的符号来表示,使之能明确反映经济现象。 编制经济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下列 种:符号法
34、:用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图形表示点状分布 的经济现象,具有明显的地理性。它是经济地图基本表示方法之一。符号的颜色和形状可以表示经济现象 质的差别 符号的大小可表示经济现象量的差别 符号内部的划分可以表示经济现象的结构, 符号的位置可表 示经济现象的具体分布。这种方法适于表示工业、城市人口、交通枢纽等地理现象的分布。范围法:用 颜色、线条、图形等勾绘某一经济现象在地图上的分布范围。这是表示一定分布面积的经济现象的简便常 用方法,一般适用于表示矿产的区域实际分布现象。底色法:用不同颜色把全部制图范围划分为若干个 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只表示经济现象的性质差别,又称区域法。一般适用于表示经济区划、
35、土地利用等 区域现象。点法:图上绘出的每一个点都有固定点值,将经济现象的数值按点值折算为点数,根据点数 疏密和范围反映经济现象的分布和数量。它是表示经济现象大面积分布的常用方法,一般适用于表示人口 分布、作物布局等。等值线法:把图上拥有相同经济指标的地点连接成线,以表明制图区内各地生产发 展水平的差异。编制经济地图所用的等值线法与地形图的等高线、海洋地图的等深线、气候图的等温线和等雨量线、等压线的方法相似,但由于经济现象在分布上往往是不连续的,只能利用相对数值制图。它适 用于编制人口密度、垦殖指数等图幅。动线法:用各种有指向的窄带、或带箭头的线条来表示经济现象 在区间移动的情况,也就是表示经济
36、现象地理位置变更的路线、方向、方法和速度。它适用于表示商业贸 易、运输路线等。分级统计图法:表示一种经济现象的相对数量指标在大面积范围内分布的状况。一般 适用于表示按人口平均占有的粮食或按劳力负担的耕地。图形统计法 利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统计资 料 以面积不同的图形表示经济现象的绝对数值。它与分级统计图法一样,都是以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不能 表示行政区内经济现象的差异性。适用于表示各种物产增长、变化等现象。以上 种表示方法可以单独应 用 也可以几种配合应用。 反映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等状况的一种专题地图。人口地图的编制是把有关人口的 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后,选择或设计适当的表现方
37、法,绘制成为以地图为背景的图象,反映人口分布区域差 异规律和发展趋势。发展简况 关于人口的记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人口的统计单元不断精密,统计 的项目不断丰富,促使把大量的统计数据整理成数字表格和统计图表。但是利用人口统计数据编绘成人口 地图,迟至 世纪初期始见端倪。 李特尔等 年前后把分区的人口总数直接写于地图上的相应政区 之内,可称最早的人口地图。 年法国的一些学者分别用点值法和不同灰度的单色晕线绘制了法国的人 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以后的 年里,英国和丹麦等西欧国家学者分别用等量线表达人口密度的 统计曲面,并在人口密度图上用成比例的圈形符号表示城市人口等。但这些早期的人口
38、地图内容主要局限 于人口的数量和密度的分布。目前一般的人口地图中,除了有人口数量的增减比率,性别和年龄的结构之 外,往往还包括人口迁移、文化水平和职业结构的内容。有的人口地图还反映民族、宗教、语言、婚姻、 疾病以及居住条件、经济收入等内容。从人口地图的编制技术来说,除仍普遍应用早期人口地图的各种表 示方法外, 年代以来,在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和辅助制图等方面都有很多发展。人口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 反映人口数量分布的地图, 一般采用密点法表示人口绝对数量的空间分布, 图上每点代表某一单位值。以点数疏密表示人口数量的区域差异。反映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相对数量空间分布的地图,常用分级统计图或等
39、比值线图表示。由各种 晕线、晕点组成的不同灰度或某种颜色的色度深浅反映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级的区域差异。反映人口各种构成的地图一般采用统计图表与地图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反映某个国家各个主要城市人 口的职业构成,是在该国家底图上按各城市人口的数量级别,用大小不同的分级几何图形表示,在各个几 何图形中又按职业类别用不同颜色按比例地划分成若干组成部分。这些几何图形即一种统计图表。 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图表地图也常用来反映有关人口的内容。这种地图的特点在于:统计单位 不是按实地范围,而是根据各单位数量大小决定其在图上的面积;各统计单位地区的实地轮廓界线简化, 近似于实地轮廓;保持各单位地区间的相邻关
40、系。江苏人口分布及成人中等以上教育发展图(图表地图) 以市为单位的地区,各市在地图上的面积是把实地轮廓稍加简化并按人口数量计算所得的面积。 历史地图( ) ,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 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的一种。主要依据 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经分析研究编绘而成。按内容分为:普通历史地图或通用历史地图。综合反映历 史时期世界或国家、地区多种内容的地图。专门历史地图或专用历史地图。反映历史时期世界或国家、 地区某一特定内容或以某一特定内容为主的地图。按用途主要分为历史参考图和历史教学图。历史地图与 现
41、代地图是对应的,其方法、内容和分类与现代地图基本相同。 与古地图不同,历史地图是当代人对历史的追溯,含有新时代的观点。随着岁月流逝,历史地图也会 成为古地图。如中国在 世纪 年代重新编制出版的 卷本中国历史地图集 ,是以清代杨守敬编绘 的历代舆地图为蓝本,以新中国疆域为底图,从而反映了时代特征。历史地图显示了历史的空间格局, 故为研究运动规律的工具,目的在于为当代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以便兴利避害。如从有关黄河河道历史 变迁的地图上可发现河道的迁徙规律以及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为治理黄河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 依据。 文化地图( )是反映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事业和娱乐部门发展状况、构成
42、和分 布的地图。一般可表示制图区域内各类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卫生机构、体育设施、文化娱乐场所、图书 馆、展览馆、博物馆、广播电台站、出版机构、古迹等的分布状况、数量以及按人口计算的文化设施拥有 量。文化地图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文化水平状况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是一种专题地图。文化地图可分为居民文化水平状况图、文化事业建设水平和分布状况图两类,也可分为大、中、小比 例尺文化地图。编制居民水平状况图,可用分级统计地图和图形统计地图。例如按省、市、区为单位,受 过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的人数或正在受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人口在本省(市、区)全部人口中的百分比图, 在学儿童数或在学儿童占学龄儿童的百分比图,文
43、盲人数或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编制文化事业 建设水平和分布的图,可采用定点符号法。表示多种文化事业发展的图,可用几种表示方法制图。 (见地图 编制) 文化地图对人文地理学许多方面的研究能够起到辅助作用 如居民文化水平状况图对人口地理学的研 究 文化事业建设水平和分布图对城市地理学等的研究,均十分重要。世界各国或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不 一致,编制出版的文化地图程度也不一致。 文化地图多作为综合性地图集中的选题之一,较少单独出版。如美国国家地图集( 年)中就有 一幅高等学院分布图,表示美国各州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的情况,按学年期限(二三年) ,设学士、硕士、 博士学位和其它特点等分为 种类型,
44、对每一类院校(按各州)编号,在背页上列出学院清单。在很多旅 游图上,常表示有文化场所,包括图书馆、电影院、剧场、公园、书店、饮食店等,作为旅游图上的一部 分文化要素。苏联的区域综合地图集一般都有文化图组,反映各类学校,卫生保健设施、文化娱乐场所、 广播电视网等的分布和数量。 是显示行政管辖划分等级和范围的地图。为最常见的地图品种。如在中国有省、自治区、中央 直辖市一级管辖区界线和行政中心,地区、省辖市、州等二级管辖区界线和行政中心,县、旗、县级市等 三级管辖区界线和行政中心,在省和县的行政区划地图上,还可显示第四级乡和第五级村的管辖范围和中 心。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行政划分等级和称谓。行政区划图上
45、所标定的界线是各级政府管辖范围的法定标志 和法律实施的范围。行政区划图常以行政管辖范围分区设色,视地图上表示的行政等级层次来确定分色的 级别。通常还适量表示水系、交通道路和居民点,以反映各行政区域间的联系。 反映自然环境各要素和现象的形成、演化、结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专题地图。又称自然地理图。是专题 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反映的不同内容,主要分为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候图、 水文地理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环境保护图、综合自然地理图(即景观地图)等。每一部门 自然地图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地质图包括有普通地质图、地质构造图、矿产图、第四纪地质图、古地理 图、水文地质图、
46、工程地图等。自然地图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底法、等值线法、范围法、动线法、统计图表法等。 自然地图表现的内容形式,有单要素的、多要素组合的、综合的 种。表示一种自然现象和条件为 主的,有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地质图、地貌图、植被图、动物图等。为阐述和反映一个区域自然条 件的全面情况,又往往以系列图或地图集形式出现,如自然地图集等。作为组合或合成图型,有景观图与 综合自然区划图。不同比例尺的景观图分类分级指标可以不同,其总体虽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制约, 但在区域成图时,第一级分类指标多以地势和地质构造为划分依据;第二级多以地表形态和岩性差异,或 外营力作用方式和强度的不同为划分依据;第三级为景观
47、具体类型的反映,往往因水热条件不同,产生不同的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情况,大体自然条件相似的基本单元,构成制图的类型图斑,如输入计算机 中储存,可随时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单元合并或取舍,快速产生实用性自然地图。作为综合自然区划图的 编制,又常以景观类型或分要素自然地图为基础,这是更高层次概括综合的区域性图件。 是着重表示地势起伏和水系特征与分布规律的专题地图。 地貌一般采用等高线和地貌符号配合表示, 也有的采用分层设色法、晕渲法等表示。能清晰显示山川大势,区分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盆 地等地貌单元,反映黄土、岩溶、沙漠、火山等地貌形态的特点。 地势图强调表现地面的高低起伏、倾斜程度及其区
48、域对比关系,以及与地势密切相关的海岸河流与湖 泊等水系物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清楚显示出制图区域山河分布的脉络体系、结构形式、各种地貌类型的 形态特征,并适当表示其表面覆盖的土质与植被。此外还表示一些重要的居民地、交通线与境界线等社会 经济要素。目前地势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及三者组合。地势图上的等高线 一般要密于同比例尺的其它普通地图,反映地形特征常采用不同的辅助等高线,且经常采用适当的地貌符 号加强某些重要的微地貌形态和特种地貌形态的表示。为提高易读性,常在等高线基础上分层设色,清楚 地表示出高程分布规律、山脉系统和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大地貌单元,有时
49、在分层设 色的基础上再加晕渲以增强表示地貌的立体效果。地势图以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编绘而成。地图的 科学质量取决于正确选择等高线,正确进行水系和等高线图形的概括,正确的地貌符号设计与配置及理想 的分层设色和晕渲。故编绘时通常需要广泛运用各种区域地学研究资料(如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等) ,对制图区域的地势与水系分布规律、基本特征与地区差异进行深刻认识,通过地势坡度与 典型样图的分析与试验选择等高距及制定合理的地图概括指标。目前地势图已开始出现比例尺系列化的倾 向,如 : 万、 : 万、 : 万等系列比例尺地势图,此外随着制图新技术的运用,出现了一 些新形式,如等高线加影像图和塑料立体地势图等,地势图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 ( )是表示各种地貌的特征、分布、成因、类型及其演变规律的专题地图。 地貌图最初出现于 世纪初的西方。最初的地貌图多是以绘制形态着手,推导成因,直到现在这 一点仍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年,前苏联的 马克科夫提出了较完整的地貌制图思想。他把地貌图的 内容概括为表示形态、成因和年代三个要素,随后又提出包括地表形态、成因、年龄等方面因素的地貌综 合体概念。经过实践证明,按这种制图思想所制的图不够理想,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