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基础知识点总结.ppt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269347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基础知识点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基础知识点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基础知识点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基础知识点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基础知识点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历史跨度与研究范围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沿革概览: 魏晋南北朝(220581:共361年) 220年曹丕称帝 或从公元190 (献帝登基)算起581(隋立)魏(220265)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齐(550577)、北周(557581),文学阶段,建安文学 曹魏文学 正始文学太康文学 西晋文学永嘉文学 东晋文学 陶渊明南朝文学 南北朝文学北朝文学,汉末至南北朝这近四百年的历史,总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

2、1)政局动荡,长期分裂,呈现出混乱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时代,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亦不相同,这种动荡不安的时代直接危及不少文人的生命,深刻影响到他们的心态和价值观,普利策奖 饥饿的苏丹凯文卡特,历史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2)中心南移,政分南北,文化发展的南北差异显得异常突出,文风亦出现南北之分;(3)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并存,而且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为外来文化(佛教)的接收、渗透提供了契机,文化发展由此出现多元化趋势,令文学天空色彩缤纷。,(二)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以诗歌为轴心)汉末及曹魏时期:(1)建安文学;(2)正始文学西晋时期:(1)太康文学;(2)永嘉文学东晋时期:(1)志

3、怪小说;(2)玄言诗; (3)陶渊明田园文学南朝时期:(1)宋之元嘉体(山水诗);(2)齐之永明体(新体诗); (3)梁陈之宫体(徐庾体);(4)文学理论总结期;(5)志人小说;(6)南朝民歌北朝时期:(1)北方本土文学;(2)南北融合的文学;(3)北朝民歌,(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作家概览汉末及曹魏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蔡琰“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西晋作家:“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傅玄、张华、李密、刘琨、郭璞东晋作家:干宝、葛洪、王羲之、

4、孙绰、许询、李充、谢道韫、陶渊明,南朝作家(刘宋)“元嘉三大家”(颜延之、谢灵运、鲍照)、刘义庆(萧齐)“竟陵八友”(任昉、沈约、谢眺等)(齐梁)刘勰、钟嵘、萧衍、萧统、萧纲、萧绎、江淹、吴均、王籍、何逊、阴铿、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梁陈)徐陵、江总、阴铿,北朝作家:郦道元、杨衒之、 “北地三才” (温子升、邢邵、魏收) 、庾信、王褒、颜之推,瑰丽的北朝陶俑,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文学的三个时期(九个阶段): (1)先秦两汉文学此一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文学往往与政治、思想、哲学、历史融为一体,较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多见,文体以散文以主,诗歌居其次,风格上主要表现出典重

5、淳厚、磅礴大气的特征。,(2)魏晋至两宋时期文学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发展的空间,文学的地位也大大提高,诗、词的兴盛并发展到臻于极致的美的境界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势的博大虽已无法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3)元明清文学此为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和新变期。受专制政治和程朱理学的严重束缚和世俗文化的极大冲击,作为士人雅文学标志的诗词和散文开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养的散曲、戏剧、小说却大放异彩。概言之其主流可称之为“走出象牙塔的俗化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趋势

6、是从庙堂到雅士再到民间,从贴近政治教化到贴近文人个性精神再到贴近世俗人生。,从中国古代文学三个时期九个阶段的总体框架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第一时期与第二时期的转折点,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是第二时期中的第一阶段,即唐代文学的前奏。也就是说,没有它开创的方向及其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积淀,就没有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鼎盛和辉煌。,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征:(一)文学地位和观念的变化“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文”与“文学”文体意识文笔之分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曹丕这话的意思,是把文章提到和经国大业一样重要

7、的地位,以之为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包括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其范围尚属宽泛,但今天所讲的“文学”已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而且曹丕对非文学类文体提出了审美性的要求即“宜雅”、“宜理”、“尚实”,这也是他“论文”思想的一种进步。,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诗、赋-文学 碑、诔、铭、箴、颂、论、奏、说-非文学 陆机把“诗”、“赋”摆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并且对非文学类文体的审美要求

8、有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加强,突出了“美”的特质,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世说新语三十六门中专列“文学”一类,共收104个小故事,其中“郑玄不注春秋传”、“向、郭二庄注”等皆属学术,如“殷中军见佛经”、“简文论佛经”等,则说明佛教亦被视为文学范围之中, 而从“七步诗”、“阮籍神笔”、“皇甫谧叙三都赋”来看,可知刘义庆所谓“文学”虽不与今之文学相同,但显然已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在内。,刘勰文心雕龙:全书50篇中文体论21篇,涉及文体达81种,包括骚、诗、乐府、赋等文学体裁,也包括颂、赞、祝、盟、诸子等非文学类文体。 由此可知,刘勰所论及的“文”非常宽泛庞杂,体现的是“杂文学”的观念。但与陆机一样,刘勰

9、论文把骚、诗、乐府等摆在了重在的位置,而且从神思、风骨、情采、声律、丽辞等篇来看,刘勰论文的重心已充分体现对文学性和审美性的重视 可知刘勰心目中有了较为明晰的“文学观念”。,萧统文选:全书三十卷,分为赋、诗、骚、七、诏等38类,编者不选经、史、子类的文章,说明对“文”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体现了对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加以区别的趋向(不过萧统仍然把诏、册、碑、碣等应用文体归入他心目中“文”的范畴)。文选选文倾向于内容典雅,形式华美,丽而不浮,典而不野,即所谓“事出于沉思,义归于藻翰”,这反映了萧统对文学审美特质的重视。,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文学的认识: 从文体方面而言,诗、赋等文学体裁在其“

10、文”的观念中被置于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一些应用文体亦不排除在“文”之外 这种认识较之先秦两汉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在今天看来其所谓“文”或“文学”仍然属于广义的文学或杂文学;从审美方面而言,从曹丕到萧统,无不把美视为“文”的本质所在,强调文学性,追求审美性,这标志其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的一次飞跃。,文心雕龙总术: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有韵之文包括诗、骚、乐府等诗体作品,也包括赋、颂、赞、祝、盟、铭、箴等讲究声律的文章;无韵之笔包括史传、诸子、论、说、诏、策等文。,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篇下:“然而古人之学者有二,今人之学者有四。夫子门徒,转相师受,通圣人之经者谓之

11、儒;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谓之学;至于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柏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于文者惟须绮縠(h)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二)作家身份、人格气度及文学活动的变化作家身份的相对独立文人贵族化倾向及其生活内容文人集团及其游宴雅集,魏晋人的风范气度夏侯玄:“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世说新语赏誉)嵇康: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

12、说新语容止),山涛:“如登下临下,幽然深运。”(世说新语赏誉)“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不知名其器。”(同上) 陆机、陆云:“陆士衡、云龙,鸿鹄之裴回(徘徊),悬鼓之待槌。”(世说新语赏誉) 王衍(太尉):“岩岩清峻,壁立千仞。”(同上)“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同上) 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容止),文人集团: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竟陵八友文人雅集:南皮之游(曹丕等)竹林雅集(阮籍等)金谷集(石崇、潘岳等)兰亭集(王羲之等)斜川集(陶渊明),曹丕与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奕,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南皮

13、:县名,今属河北)又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三)文学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人生题材(生死、悲喜、苦乐、穷通)自然题材(田园、山水)宫廷和女子题材诗的时代(五言)近体诗(诗之声律化)骈文与散文的骈俪化小说(志怪、志人),文心雕龙的骈俪化,如风骨: 诗总六义,

14、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气无力。是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则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四)文学风格和审美倾向的变化诗赋欲丽诗缘情风骨神思滋味气韵,刘勰论神思(文心雕龙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15、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钟嵘论滋味(诗品序):夫四言文约意少,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故云会于流俗。岂不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

16、赋也。宠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五)文学创作的总结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集、文章流别志论李充翰林论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萧绎金楼子立言(上下篇)徐陵玉台新咏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因素 (一)政局与文学:文人命运生存状态(战争、杀戮、瘟役、早逝)生命意识慷慨悲凉的文风曹丕又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建安七子中徐干、陈琳、应瑒、刘桢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的瘟疫,王粲亦卒于此年。,魏晋南北朝著名作家的悲惨人生(含汉末

17、) 孔融之死曹操既积嫌忌,而郗(x,或读为ch)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与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fu)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后汉书本传),嵇康之死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

18、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谥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譖(zn)“康欲助毌(gun)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淮)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潘岳之死初,芘(潘

19、芘b,潘岳之父)为琅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答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健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诛之,夷三族。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初被收,俱不相知,石崇已送在市,岳后至,崇谓之曰:“安仁,卿亦复尔耶!”岳曰:“可谓白首同所归。”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晋书本传),陆机之死 司马颖在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的时候,任用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二十余万人。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

20、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等皆玖所用,与牵秀等共证之。颖大怒,使秀密收机。(机)因与颖笺,词甚凄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晋书本传)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

21、仕途之典。,陆机,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 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陆机出身名门,其外曾祖父为东吴政权奠基者、吴大皇帝孙权之兄孙策,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领兵与魏国羊祜对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亡,陆机与其弟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 晋武帝太康十

22、年(公元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张华颇为看重他们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最初,宦官孟玖受最高统帅司马颖的宠爱;孟玖打算用他的老爹当邯郸县长,右军政官(右司马)陆云坚决反对。孟玖心中怀恨。孟玖的老弟孟超,领一万人,担任部队长,还没有跟敌人接触,孟超就放纵他的手下,大肆抢掠,陆机逮捕肇事士卒,孟超得到消息,率强悍骑兵一百余人,一直冲进陆机司令部,把犯人抢走,回头诟骂说:“狗蛮子,看你这司令官能干几天?”陆机的军政官(司马)吴郡孙拯,劝陆机诛杀孟超,陆机不能接受。孟超遂向

23、大家宣布:“陆机就要叛变。”又写信给他老哥孟玖,指控陆机脚踏两条船,观望风向,所以无法迅速取得胜利。建春门会战时,孟超不接受陆机命令,轻率的单独前进,兵败身死。孟玖疑心陆机杀害,遂在司马颖面前诬陷说:“陆机跟长沙王(司马乂)勾结,已有二心!”冠军将军牵秀一向谄媚孟玖,而将军王阐、郝昌、作战官(帐下督)阳平郡(河北省大名县东北)人公师藩(公师,复姓),都是孟玖引荐任用,遂一同挺身作证。司马颖大发雷霆,命牵秀率军逮捕陆机。军事参议官(参军事)王彰劝阻说:“今天的事,强弱相差太大,连傻子都知道我们一定胜利,何况陆机通晓事理?可是,陆机是南方人,殿下突然把他擢升到统帅高位,北方旧有将领由嫉妒而生怨恨,

24、都不肯服从,不过如此而已。”司马颖不理。陆机听到牵秀率军抵达,脱下军服,戴上素色白帽,接见牵秀,写信向司马颖告辞,一切完毕后,叹息说:“华亭(上海市松江县西)白鹤叫声,会不会再听到?”牵秀遂斩陆机(年四十三岁)。,司马颖又逮捕陆机的老弟清河国郡长陆云、平东将军府总监陆耽、军政官孙拯,全下监狱。记录官江统、陈留郡人蔡克、颍川郡人枣嵩等上书司马颖,认为:“陆机谋略差错,招致失败,诛杀他已经足够。至于说他叛逆,所有的人都知道并无其事。应该先列举出陆机叛逆的证据,如果有证据,再诛杀陆云等不晚。”江统等恳求不已,司马颖迟疑不决,拖了三天。正巧,蔡克晋见,走到司马颖面前,叩头流血,说:“孟玖把陆云痛恨入骨

25、,远近无人不知,而今果然遭到毒手,深替明公惋惜。”僚属随蔡克晋见的有数十人,都哭泣落泪,坚决恳请。司马颖也感到悲伤,脸上呈现宽恕陆云的表情。孟玖正在一旁侍奉,立刻把司马颖扶进去,出来后催促火速诛杀陆云、陆耽,屠灭陆机三族。,审问官对孙拯苦刑拷打数百次,血肉模糊,脚踝骨都露到外面,而孙拯誓言陆机冤枉。审问官知道孙拯壮烈,对他说:“两位陆先生冤枉,谁不知道?先生怎么能够不爱惜自己的身子?”孙拯仰天长叹,说:“陆家兄弟是当世奇才,我受他们信任爱护,虽然不能救他们一命,但我不忍心对他们诬陷!”孟玖等知道孙拯不可能屈服,遂命审问官撰写一份假的口供。 司马颖既诛杀陆机,常感到后悔,等见到孙拯自动招认、坦承

26、不讳的笔录,大喜,对孟玖等说:“要不是你这么忠心,追究不出来这件邪恶勾当。”下令屠灭孙拯三族。孙拯的门徒费慈、宰意二人,前往监狱为孙拯呼冤,孙拯教他们快走,说:“我坚持正义,为了不辜负二位陆先生,死自应该,你们为的什么?”费慈、宰意说:“你不辜负二位陆先生,我们又怎么可以辜负你?”坚持为孙拯申辩,孟玖又斩费慈、宰意。,柏杨曰:陆机既陷入鲨鱼之口,纵有天大本领,也难逃生,孙拯身受苦刑,而仍不屈,只为了证明别人的清白。费慈和宰意,面对白刃,坚持立场,只不过为别人申冤。他们最后终于全被屠杀,但忠烈正直的行为,震撼史册。使人痛心的正是这种忠烈正直,它永远是暴行之下的产物。几乎每一个忠烈正直的中国人,遭

27、遇都要如此坎坷悲惨,原因何在?一个社会,忠烈正直所付出的血肉模糊代价,会使这个社会再没有人去追求是非善恶,强梁就成了公理。暴君诬杀忠良,暴官诬杀无辜,暴政诬杀异己,不仅摧毁法律,而且摧毁道德。道德瓦解后造成的森林性的生存律,将把全民驱入禽兽世界。,任何一个诬陷事件中,唯一的获益者是鲨鱼,他们自有能力把掌握权力资源的头目,玩弄于股掌之上,当司马颖正有点后悔不该大肆诛杀时,看见孙拯自动招认和坦承不讳的口供,对巨鲨孟玖感谢说:“要不是你忠心,追究不出来邪恶勾当。”当初嬴胡亥也曾这么感谢过赵高。千载之下,我们似乎仍可听到鲨鱼心里的喊声:“你这个猪!”冤狱,不纯是政治问题,症结埋在我们传统文化的深处。,

28、“崔杼弑庄公”,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二)名士风度与

29、文学:魏晋风度药与酒不拘礼法、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是魏晋名士风度的总特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嵇康“疏懒”:“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穷途恸哭”:“(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 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本传)阮咸“与猪共饮”:“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群猪来饮,直接上去,便共饮之。”(世说新语任诞) 参:董志翘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索“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刘伶“裸形”:“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

30、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kn)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一位记者朋友根据老板娘父亲姓刘还好酒的习性,由“杜康造酒刘伶醉”的典故,把刘伶从西晋请了过来,按排这位好酒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挂在了店门口,不知那个“醉乡路稳宜频到”的刘酒友先人整天看着别人吃肉喝酒是何种滋味在心头?,老板娘说,这家店起于她父亲之手。早年,他父亲和一位老人合伙以当地的湖羊作原料,用红烧的方法做熟食外买。那位合伙老人有一手烧湖羊的好功夫。当年,他们烧好了,用简易轮子车推着走街串巷卖。大约十几年前,他家搬迁到了马路边,于是在自家开了个店,结束了带着熟羊到处旅游的营业方式。,王猛“扪虱而谈”:,“(王)猛瑰姿俊

31、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桓温入关,猛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附王猛传),王徽之“访戴”:“王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逵),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葛洪叙炼丹与升仙:“合丹当于名山,无人之地,结伴为过三人。先斋百日,沐浴五香,致加精洁,忽近污秽及与俗人往来,又不令不信道者知之。谤毁神药,药即不成矣。成则可以举家皆仙,不但一身耳。”(抱朴子

32、金丹),何晏“服药”:“寒食药者,世莫知焉,或言华佗,或曰仲景。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六引皇甫谧语)皇甫谧“吃散之苦”:“臣以尫(wng,体瘦弱)弊,迷于道趣。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见出,妻息长诀。”(晋书本传引上武帝疏),阮籍与酒:,“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晋书本传)“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

33、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同上)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同上),“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晋书本传)“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

34、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三)门阀制度与文学:门阀制度及其特点士族与庶族“郁郁涧底松”(寒士之悲鸣)文学家族,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注:“魏王奏事曰:出不由里门,而面大道者名曰第。“院门直通街衢,出入不走间里之门,这是王侯第宅才能享有的出入口。第,向街开门。这是等级标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kun)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特殊的礼遇:在通衢大道上建造大门,筑起高高的第宅之门。,汉书于定国传: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他自信子孙可望做更大的官。他所住里巷的闾门坏了,里中父老商议修闾门时,于公说:“

35、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后来,于定国官至丞相。,古代城镇布局,以闾、里、坊为封闭的小区单位,设门。里门坊门,平头闾闾出入由之。那门昼启夜闭,便于治安防范。达官贵人们则可以不受此制约,把自家府第的门开到大街上。,白居易伤宅:“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古代达官贵人之家的大门外有两柱,左曰“阀”,右曰“阅”,因之有“门阀”或“阀阅”之称。此种人家世代为官并控制着思想文化,故谓之“世族”或“士族”,而且因其权势显赫,亦称之为“势族”。,门阀制度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盛于南朝,衰于南朝末年。九品中正制为其政治基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36、”),荫户制是其经济基础(占田占山令与庄园经济),儒学是其思想基础(“不通一经,不能解褐”),士族联姻和修谱谍是其宗法保证(政府专设谱局,“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制度是我们认识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的基点。此一时期整个社会的贵族化倾向,人物风范气度的变化,士族特有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文学家族的产生和文人集团的兴起,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审美思想重情、尚丽、追求神韵等趣向以及审美品格全方位的提升等等,无不打上了“门阀文化”的深刻烙印。与此同时,作为士族相对立的庶族也是门阀制度的产物。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士庶之际,实自天隔”之说突出地反映了贵族阶层与一般地主或平民之

37、间的严格界限和激烈矛盾。寒门之士被压制而不得施展才能以致困顿终身的悲苦愤怨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一种尤其打动人心的声音。左思和鲍照即为寒门文人作家的杰出代表。,汉代的察举制度,察举制度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的科目有两种:孝廉和茂才。孝廉即孝子廉吏之谓: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德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是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入仕的主要途径。许多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如曹操、孙权等。 “光禄四行”: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举秀才,不识字;举孝廉,父别居。”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孝与廉原本是分开的,武帝时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到

38、后来则同为一科,所以史书中多为孝廉并称。每年,地方郡国都要向中央推荐人才,且有人数限定:岁举二人。由于各郡国人口多寡不均,所以到东汉和帝时期举孝廉的名额改以人口为标准,每二十万岁举一人,不足二十万的小郡二年举一人,十万下则三年举一人。对少数民族地区则加以优待,十万以上的岁举一人。 乡党评议人物品评对文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族魏之曹氏(曹操、曹丕、曹植、曹叡) 阮氏(阮瑀、阮籍、阮咸) 应氏(应瑒、应璩q) 嵇氏(嵇康、嵇绍)晋之张氏(张载、张协、张亢) 陆氏(陆机、陆云)潘氏(潘岳、潘尼) 左氏(左思、左芬)东晋至南朝之王氏(王羲之父子)- 谢氏(谢道韫、谢混、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39、、刘宋之鲍氏(鲍照、鲍令暉)齐梁之萧氏(萧子显、萧衍、萧统、萧纲、萧绎) 梁之徐氏(徐摛、徐陵)庾氏(庾肩吾、庾信),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要求: 一、掌握建安诗歌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二、掌握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1总体上境界开阔,自由通脱。主要成就在于诗歌,风格慷慨悲凉。 2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曹操的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

40、是渐趋工致华美。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建安诗歌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3散文的体式多种多样,有诏令、奏疏、章表、书信、序论、赞颂、碑铭等。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重要作家,他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局面,并且形成了以“建安风骨”为主要美学特征的审美风范,这种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对于矫正浮华的文风有重要意义。它和两晋文学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操(155220)

41、,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安徽亳州)。其父曹嵩为曹腾养子,故其出身为清流所逼。少生活放荡,机敏有权术。灵帝时任议郎,献帝时参加讨董卓,建安元年迎献帝至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后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病卒。其子曹丕代汉自立,追封魏武帝。,曹操,“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东汉)许劭 洛阳北部尉 ,“造五色棒,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当汉顺帝刘保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曹腾以禁宫侍从(黄门侍郎)的身份,伺候皇太子读书。后来刘保登基做了汉顺帝,曹腾也逐渐被重用起来,位至禁宫贴身侍从(小黄门)、寝殿侍奉宦官(中常侍)、被封为费亭

42、侯,官拜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作为宦官也算是位极人臣。 曹腾在宫廷中,前后服侍了四五个皇帝,历时十多年之久,资格较老,并且有迎立桓帝之功,地位极为重要。曹腾约束家族为恶和亲近士大夫,引起当时各界对曹腾的普遍赞誉。 曹操的生父曹嵩廿二岁时被敦煌太守赵咨举为孝廉,任荥阳令。以曹腾义子的名义,世袭了费亭侯的爵位。依靠曹腾的关系网,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桓帝末年曹嵩就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后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太尉居“三公”之首。 “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说文解字讲:操:把持也。如“操刀”,是握牢之意,大概

43、是要他严守、牢牢把持忠厚家风的意思,(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1了解曹操的创作情况: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的代表。曹操现存诗歌二十余首,文一百四十余篇。此外,还撰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书要略、兵法接要等。 2掌握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1)反映时代的乱离和人民的疾苦,如薤露行、嵩里行等。这类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2)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理想,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他的胸襟抱负。(3)此外还有一些幻想游仙的作品。如气出唱、陌上桑等。,3重点掌握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 (1)深

44、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抒情性相结合。 (2)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 (3)曹操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多是借乐府古题写时事。 4曹操的散文大多是令、表、书、奏一类的实用文体,求实致用,不尚文采。具有清俊通脱、简练明快的特点。,四言诗,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四言-五言-七言,由于诗经主要是四言体,而诗经又被奉为儒家经典,因此,在魏晋南北朝五言诗已经普遍发展起来、代

45、替了四言诗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诗歌形式(此时七言已开始形成)时,理论批评在诗歌的形式问题上仍保持而正统的保守观点,重四言而轻五言。 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认为“古诗率以四言为体”,“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也”。 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主要是论述五言诗的,也说“四言正体”、“五言流调”,不承认五言的诗歌形式在诗坛的应有地位。,钟嵘诗品却提出四言的形式过时了,“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而五言诗方兴未艾,“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它在诗歌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这些根本特点方面,“最为详切”。这种议论为诗歌形式的历史发展,从理论上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曹操:建安文坛领

46、袖,曹操多才多艺,书法 音乐围棋都精通。 现存诗二十余首,均为乐府诗,其内容与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其诗被称为“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 其诗多描写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其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观沧海,创作背景: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扫荡袁绍子袁熙、袁尚残余势力。八月登狼山,大败乌桓。袁氏子逃奔辽东,使辽东太守孙康擒杀之。九月回军,十一月至易水,次年正月回邺。 沈德潜古诗源:有吞吐宇宙气象。 张玉谷古诗赏析: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 雄才大略、壮志豪情,汪洋动荡、浩然奇观 济世创业的英雄气概,横槊赋诗的

47、诗人气质,曹丕(187226),字子桓,善骑射,好击剑,常从曹操征战。汉献帝建安年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立为魏王世子,镇守邺城,常从诸生宴游为乐。继位为丞相、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在位七年去世。曹丕喜好文学,八岁能着文,有异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集二十三卷、典论五卷、列异志三卷,今多散失。明人编有魏文帝集,与曹操集、曹植集合称三曹集。,曹丕,曹丕,曹操次子,卞氏所生,在争夺继承权问题上处心积虑,战胜了文才更胜一筹的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传说以不参加葬礼之罪逼弟弟曹植写下七步诗,险些将其杀害,又顺利夺下弟弟曹彰的兵权,坐稳了魏王之位。不久,

48、曹丕逼汉献帝让位,代汉称帝,为魏国开国皇帝。刘备伐吴时,曹丕看出刘备要失败,但不听谋士之言,偏要坐山观虎斗,事后又起兵伐吴,结果被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临终前托付曹睿给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文学贡献 宴游诗 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上做出了一定贡献 抒情言志诗 现实性强 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曹丕,1了解曹丕的创作情况: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曹丕的诗歌现存近四十首,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均有,多为乐府形式,而以五、七言成就较高。曹丕的散文通脱流畅,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抒情性。其优秀作品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等。其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作品。曹丕和曹操一样对建安文学的发展都有领袖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考研笔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