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8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286329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8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8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8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8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18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18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取样断面上水质取样垂线设置时,若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合_,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分数:3.00)A.主流线的方向B.主流线的位置C.侧流线的位置D.侧流线的方向2.在对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_解决。(分数:3.00)A.现场调研B.数学分析C.群众参与D.搜集现有资料3.对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_即可。(分数:3.00)A.1570cmB.3570cmC.2580

2、cmD.3580cm4.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_选定。(分数:3.00)A.污染特征B.污染源性质C.污染半径D.污染物种类5.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_的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_。(分数:3.00)A.土壤盐渍化,水质指标B.土壤盐渍化,水污染半径C.土壤沙化,污染源种类D.土壤沙化,水质指标6.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_为主。(分数:3.00)A.地表水B.含水层C.水质指标D.水文气候7.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类和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

3、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_。(分数:3.00)A.现状监测井B.现状观测点C.临时监测井D.临时观测点8.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_倍以上。(分数:3.00)A.1B.2C.3D.49.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_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_km 2 时,每增加_km 2 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_个点/层。(分数:3.00)A.7,100,15,1B.7,100,10,2C.8,90,15,1D.8,90,10,210.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

4、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_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_个点/层。(分数:3.00)A.1,3B.1,4C.2,3D.2,411.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_取样。(分数:3.00)A.水质B.定深水质C.潜水层水质D.地表水12.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_m 时,取 3 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_m 之内。(分数:3.00)A.20,1B.20,2C.25,1D.25,2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 3 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

5、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_次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分数:3.00)A.1B.2C.3D.414.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_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分数:3.00)A.半自动式采样泵B.自动式采样泵C.手动式采样泵D.人工采样15.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_,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分数:3.00)A.现有声源影响B.其他声源影响C.无规则声源影响D.远距离影响16.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_、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分数:3.00)A.声源种类B.声源强度C.声源起源D.声源数

6、量17.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_、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分数:3.00)A.建设布局B.建筑布局C.声环境传播D.声源种类18.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_(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分数:3.00)A.传播速度B.噪声强度C.噪声类型D.超标状况19.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_、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分数:3.00)A.对流辐

7、射的衰减B.热辐射衰减C.屏障引起的衰减D.障碍物的屏蔽20.下列选项中_不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数:3.00)A.收集资料法B.现场调查法C.现场测量法D.类比法21.在已有图件资料选择时,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_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目中直接引用。(分数:3.00)A.高于或相当于B.低于C.近似于D.较高于22.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下列不属于图像分别率主要指标的是_。(分数:3.00)A.空间分辨率B.波谱分辨率C.时间分辨率D.波形分辨率23.制图比例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_的详略程度。(分数:3.00)A.评价对象B.评价范围C.评价程度D.评价内容24.下列选项

8、中不属于色彩设置原则的是_。(分数:3.00)A.天然色原则B.象征、涵义原则C.协调性原则D.互补性原则2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_级。(分数:3.00)A.1B.2C.3D.426.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粒径_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分数:3.00)A.大于 15mB.小于 15mC.等于 15mD.小于等于 15m27.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_。(分数:3.00)A.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8.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_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

9、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分数:3.00)A.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B.环保部门规划设计C.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部门D.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9.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_或肥力的主要依据。(分数:3.00)A.分析土壤活性B.评价土壤活性C.土地活性高低D.土壤指数30.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_进行。(分数:3.00)A.区域环境现状B.环境评价结果C.环境有害因素分析D.环境评价报告书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60.00)31.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_,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

10、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分数:6.00)A.面积B.数目C.位置D.长度32.地面水环境预测中的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_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分数:6.00)A.枯水期B.最小C.一般D.丰水期33.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_调查。(分数:6.00)A.流量B.渗漏量C.影响范围D.水质3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_相结合的布设原则。(分数:6.00)A.收集资料B.控制性布点C.功能性布点D.现场调研35.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_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分数:6.0

11、0)A.建设项目场地B.周围环境敏感点C.地下水污染源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36.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_而确定。(分数:6.00)A.行业污水特点B.评价等级C.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D.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质问题37.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包括_等。(分数:6.00)A.年平均风速B.主导风向C.年平均气温D.年平均相对湿度38.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_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分数:6.00)A.分布状况B.工程特点C.线声源噪声影响D.

12、点声源噪声影响39.获得噪声源数据途径有_。(分数:6.00)A.类比测量法B.引用已有的数据C.现场调研D.收集资料40.声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_。(分数:6.00)A.声源的类别B.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C.声源种类D.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的地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18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取样断面上水质取样垂线设置时,若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合_,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分数:3.00)A.主流线的方向B.主流线的位置 C.侧流线的位置D.侧流线的方向解析:解析 若

13、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2.在对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_解决。(分数:3.00)A.现场调研B.数学分析C.群众参与D.搜集现有资料 解析:解析 对己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解决。3.对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_即可。(分数:3.00)A.1570cmB.3570cmC.2580cm D.3580cm解析:解析 对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2580cm 即可。4.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_选定。(分数:3.00)

14、A.污染特征 B.污染源性质C.污染半径D.污染物种类解析:解析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5.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_的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_。(分数:3.00)A.土壤盐渍化,水质指标 B.土壤盐渍化,水污染半径C.土壤沙化,污染源种类D.土壤沙化,水质指标解析:解析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水质指标。6.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_为主。(分数:3.00)A.地表水B.含水层 C.水质指标D

15、.水文气候解析:解析 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7.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类和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_。(分数:3.00)A.现状监测井 B.现状观测点C.临时监测井D.临时观测点解析:解析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类和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8.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_倍以上。(分数:3.00)A.1B.2 C.3D.4解析:解析 一般情况下,地下

16、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 2 倍以上。9.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_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_km 2 时,每增加_km 2 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_个点/层。(分数:3.00)A.7,100,15,1 B.7,100,10,2C.8,90,15,1D.8,90,10,2解析:解析 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7 个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 100km 2 时,每增加 15km 2 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10.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一般要求

17、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_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_个点/层。(分数:3.00)A.1,3 B.1,4C.2,3D.2,4解析:解析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 1 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 3 个点/层。11.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_取样。(分数:3.00)A.水质B.定深水质 C.潜水层水质D.地表水解析:解析 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定深水质取样。12.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类建设

18、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_m 时,取 3 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_m 之内。(分数:3.00)A.20,1 B.20,2C.25,1D.25,2解析:解析 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田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 20m 时,取 3 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 1.0m 之内。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 3 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_次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分数:3.00)A.1 B.2C.3D.4解析: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坪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

19、目,若有近 3 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14.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_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分数:3.00)A.半自动式采样泵B.自动式采样泵 C.手动式采样泵D.人工采样解析:解析 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自动式采样泵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15.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_,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分数:3.00)A.现有声源影响 B.其他声源影响C.无规则声源影响D.远距离影响解析:解析 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

20、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16.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_、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分数:3.00)A.声源种类 B.声源强度C.声源起源D.声源数量解析:解析 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17.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_、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分数:3.00)A.建设布局B.建筑布局 C.声环境传播D.声源种类解析:解析 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

21、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18.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_(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分数:3.00)A.传播速度B.噪声强度C.噪声类型D.超标状况 解析:解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在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19.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_、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分数:3

22、.00)A.对流辐射的衰减B.热辐射衰减C.屏障引起的衰减 D.障碍物的屏蔽解析:解析 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20.下列选项中_不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数:3.00)A.收集资料法B.现场调查法C.现场测量法D.类比法 解析:解析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21.在已有图件资料选择时,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_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目中直接引用。(分数:3.00)A.高于或相当于

23、 B.低于C.近似于D.较高于解析:解析 已有图件资料选择。已有图件资料获取后,应从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其与评价项目生态影响是否匹配,确定资料的使用价值和程度。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高于或相当于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目中直接引用否则,需经实地调查、监测,对数据重新校正后使用。22.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下列不属于图像分别率主要指标的是_。(分数:3.00)A.空间分辨率B.波谱分辨率C.时间分辨率D.波形分辨率 解析:解析 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主要指标。23.制图比例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_的详略程度。(分数:3.00)

24、A.评价对象 B.评价范围C.评价程度D.评价内容解析:解析 制图比例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评价对象的详略程度。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色彩设置原则的是_。(分数:3.00)A.天然色原则B.象征、涵义原则C.协调性原则D.互补性原则 解析:解析 色彩设置原则:天然色原则,地图设色应尽可能与制图对象的天然颜色相接近,制图实践中总结出的常用色彩,其表示的地图要素已约定成俗。象征、涵义原则,根据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来设色。如冷色调(绿、蓝、紫)和暖色调(黄、红、橙)给人感觉明显不同。暖色一般用来表示亚热带、热带气候,冷色表示寒温带、温带气候;蓝、绿色表示湿润,黄、棕色表示干旱等。协调性原则,相邻地物

25、用色应缓冲协调,颜色差异不要过渡太大,以免影响视觉效果。但在一张图内,所有颜色之间应能区分出不同的地物,如植被中的针叶林、阔叶林、草原等类型分别用暗绿色、绿色、草绿色表示;土壤中的黑钙土、褐土、棕壤、黄壤、红壤就是通过土壤颜色命名的,在地图上可以选用深灰色、褐色、棕色、黄色和红色表示。2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_级。(分数:3.00)A.1B.2C.3 D.4解析:解析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

26、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26.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粒径_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分数:3.00)A.大于 15mB.小于 15m C.等于 15mD.小于等于 15m解析:解析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m 的污染物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27.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_。(分数:3.00)A.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解析:解析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

27、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28.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_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分数:3.00)A.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 B.环保部门规划设计C.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部门D.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解析:解析 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29.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_或肥力的主要依据。(分数:3.00)A.分析土壤活性B.评价土壤活性 C.土地活性高低D.土壤指数解析:解析 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评价土壤

28、活性或肥力的主要依据。30.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_进行。(分数:3.00)A.区域环境现状 B.环境评价结果C.环境有害因素分析D.环境评价报告书解析:解析 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区域环境现状进行。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60.00)31.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_,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分数:6.00)A.面积B.数目 C.位置 D.长度解析:解析 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

29、游同河流。32.地面水环境预测中的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_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分数:6.00)A.枯水期B.最小 C.一般 D.丰水期解析:解析 地面水环境预测中的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33.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_调查。(分数:6.00)A.流量B.渗漏量 C.影响范围 D.水质解析:解析 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渗漏量和影响范围调查。34.地下

30、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_相结合的布设原则。(分数:6.00)A.收集资料B.控制性布点 C.功能性布点 D.现场调研解析:解析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35.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_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分数:6.00)A.建设项目场地 B.周围环境敏感点 C.地下水污染源 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解析:解析 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36.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_而确定。(分数:6.00)A.行业污水特点 B.

31、评价等级 C.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D.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质问题解析:解析 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行业污水特点、评价等级、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而确定。37.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包括_等。(分数:6.00)A.年平均风速 B.主导风向 C.年平均气温 D.年平均相对湿度 解析:解析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如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38.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_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

32、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分数:6.00)A.分布状况 B.工程特点 C.线声源噪声影响 D.点声源噪声影响解析:解析 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39.获得噪声源数据途径有_。(分数:6.00)A.类比测量法 B.引用已有的数据 C.现场调研D.收集资料解析:解析 获得噪声源数据有两种途径:类比测量法,引用已有的数据。40.声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_。(分数:6.00)A.声源的类别 B.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 C.声源种类D.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的地域解析:解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根据声源的类别和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