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给水工程专业-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287261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给水工程专业-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给水工程专业-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给水工程专业-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给水工程专业-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给水工程专业-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给水工程专业-4 及答案解析(总分:2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7,分数:294.00)1.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 ),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符合建设节水型城镇的要求。(分数:2.00)A.节约投资B.水资源的节约C.水生态环境保护D.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给水系统中的输配水系统包括( ),通常是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子系统。(分数:2.00)A.输水管渠和管网B.取水构筑物和水处理构筑物C.泵站D.清水池和水塔3.影响城市给水系统布置形式的因素有( )。(分数:2.00)A.用户对水质的要求B.城市地形起伏C.居住建筑密度D.供水水源条件4.位于

2、广东省的某城市在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为 20 万人,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 95%,则该城市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设计值可为( )。(分数:2.00)A.20000m3/dB.30000m3/dC.40000m3/dD.50000m3/d5.综合生活用水包括( )。(分数:2.00)A.居民生活用水B.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C.宾馆、饭店等用水D.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6.未预见水量宜按( )水量之和的 8%12%计算。(分数:2.00)A.综合生活用水B.工业企业用水C.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水量D.管网漏损水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

3、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一层为 8m,二层为12m,三层为 16m,四层为 20m,五层为 24mB.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应根据车间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 3050L/(人班),其时变化系数为 1.52.5C.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宣采用 1.21.6,日变化系数宜采用1.11.5D.城镇给水管网的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5%25%合并计算8.从水源至城镇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设计流量应按( )水量之和进行计算。(分数:2.00)A.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B.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C.水厂自用水量D.输水管(渠)漏损水量9.清水池的作

4、用包括( )。(分数:2.00)A.调节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供水量的差额B.储存水厂自用水量C.储存消防水量D.保障消毒剂与水充分接触10.关于管网定线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管网定线是在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包括干管、连接管、分配管、进户管B.管网布置应满足: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线遍布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C.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平行敷设一条或几条干管,干管间距根据街区情况,一般可取 500800mD.干管和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使管网形成环状,连接管的间距可在 8001

5、000m 左右11.某城镇的生活给水管网供水量有时不能满足城镇用水量的要求,以下措施中( )是可行的。(分数:2.00)A.从邻近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接管引水B.新建或扩建水厂C.从本城镇某企业自备的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内部供水管网接管引水D.要求本城的用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用水,减少用水量12.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 )及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分数:2.00)A.冰冻情况B.外部荷载C.管材性能D.抗浮要求13.管网计算的比流量,特征有( )。(分数:2.00)A.真实存在的某管段的实际流量B.为简化计算而拟定的C.配水管线长度改变则比流量也改变D.管网总计算流量变化

6、则比流量也改变14.当管网中无集中用水量时,节点流量与沿线流量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分数:2.00)A.节点流量数值是沿线流量的一半B.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与所有沿线流量的总和相等C.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的总和D.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15.树状管网中管段计算流量与节点流量的关系可概括为( )。(分数:2.00)A.某节点上游管段的计算流量等于该点节点流量及所有与该点相连的下游管段计算流量的总和B.该管段沿线流量的一半与下游各管段沿线流量之和C.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计算流量总和的一半D.某管段计算流量的

7、数值等于该管段下游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16.给水系统中,( )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进行设计。(分数:2.00)A.水处理构筑物B.二级泵站C.无水塔管网中的二级泵站D.管网17.下述关于水塔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水塔高度指的是水柜底高于地面的高度B.水塔高度的设计值与水塔建在管网中的位置无关C.水塔所在地面越高,水塔高度可以越小D.水塔所在地面越高,水塔水柜底的标高可以越小18.在计算管网的沿线流量时,管段计算长度的确定应遵从( )。(分数:2.00)A.双侧配水的管段,管段计算长度等于管段实际长度B.单侧配水的管段,管段计算长度等于管段实际长度的一半C.不配水的管段,

8、管段计算长度等于零D.管段计算长度就是管段的实际长度19.沿线流量向节点流量的转换考虑的问题有( )。(分数:2.00)A.将某管段的沿线流量转化成该管段两端点配出的节点流量B.将管段内沿线变化的流量转换成管段内不变的流量C.转换前与转换后管线的水头损失相等D.只能对树枝状管网实现转换20.关于给水管网的流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流速上限为 2.53m/sB.流速下限为 0.6m/sC.可根据平均经济流速确定管径D.设计流速越大越经济21.某节点的服务水头与其节点水压标高的关系可描述为( )。(分数:2.00)A.服务水头大于该点的水压标高B.服务水头小于该点的水压标

9、高C.服务水头=该点的水压标高-该点的地面标高D.服务水头=该点的水压标高+该点的地面标高22.管网中某节点的服务水头可理解为( )。(分数:2.00)A.自由水头B.自由水压C.水压标高D.地面标高23. (分数:2.00)24.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的原理是基于( )守恒的。(分数:2.00)A.质量B.能量C.动量D.动量矩25.环状管网的计算方法可分为( )。(分数:2.00)A.解管段方程B.解节点方程C.解环方程D.解能量方程26.环状管网平差计算中,相邻环之间管段流量的调整需考虑相邻环的校正流量,可以依据( )的方法对原管段流量进行调整。(分数:2.00)A.校正流量与原管段流量方向相

10、同就加上,方向不同就减掉B.原管段流量加上本环校正流量减去邻环校正流量进行代数和计算C.原管段流量加上各环的校正流量D.使管段流量保持在经济流速范围内27.下述关于分区给水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输水管一般在输水距离远、管内水压过高时,才考虑分区B.管网采用并联分区时,分区越多,能量节约越多C.管网采用串联分区时,分区越多,能量节约越多D.采用并联或串联两种分区形式的造价和管理费用不同,但分区数相同时,可节省的供水能量相同28.对于某以河水为水源的分区给水系统,下述关于分区形式选择的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若城市沿河岸发展而垂直等高线方向宽度较小,

11、宜采用并联分区B.若城市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延伸,宜采用串联分区C.若城市高区靠近取水点,宜采用并联分区D.若城市高区远离取水点,宜采用串联分区29.下述关于管网附属构筑物选择的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穿越较重要的铁路或交通频繁的公路时,应设套管B.穿越通航河道时,管道埋设深度应在航道底设计高程 2.0m 以下C.管道穿越铁路时,两端应设检查井,井内应设阀门或排水管D.管线穿越河川山谷时,可利用现有桥梁架设水管或敷设倒虹管或建造水管桥30.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淡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B.地球水圈中的淡水仅占 2.53%C.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

12、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用的淡水不足地球总水量的 1%D.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水资源紧缺问题3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分数:2.00)A.总量较丰富B.人均水资源量占有量较少C.时空分布极不均匀D.水源污染严重32.采用地下水源作为给水水源,与地表水源相比,具有( )优点。(分数:2.00)A.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B.水处理构筑物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C.便于靠近用户建立水源,管线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D.水资源勘察工作量较小33.给水水源选择时应考虑( )。(分数:2.00)A.应在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取水,且与农业、水利规划结合B.水源可取水量充沛可靠C.水源水质

13、符合相关标准D.水源应具有施工条件34.水源选择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并应考虑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的( )特点。(分数:2.00)A.宜优先选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B.地下水开采过量会引起水质恶化或地面沉降C.地下水水量更充沛,宜优先选作生活饮用水水源D.地表水的水质和水量常年稳定35.下面关于水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B.采用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C.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年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重要性选定D.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

14、不得低于 90%36.符合地表水源卫生防护的做法有( )。(分数:2.00)A.遵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进行B.取水点周围半径 100m 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C.取水点上游 1000m 至下游 100m 的水域不得排入生活污水D.取水点上游 1000m 至下游 100m 的水域不得使用工业废水灌溉37.地下水取水构造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符合( )要求。(分数:2.00)A.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B.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C.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D.尽量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38.水文地质勘察表明,地下 510m 之间为一含

15、水层,透水性良好,拟以该含水层作为水源,水构筑物可选用( )。(分数:2.00)A.大口井B.渗渠C.泉室D.管井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管井、大口井、混合井等多种形式B.管井适用于开采含水层厚度大于 5m,底板埋藏深度大于 15m 的地下水C.大口井适用于取集含水层厚度在 5m 左右,底板埋藏深度小于 15m 的地下水D.渗渠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 5m,渠底埋藏深度小于 6m 的情况40.下列关于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管井井口应加设套管,并填入优质黏土或水泥浆等不透水材料封闭B.大口井的进水方式应根据当地水

16、文地质条件确定C.管井过滤器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并应有足够的弹性D.渗渠的集水管一般为穿孔钢筋混凝土管41.下列关于取水构筑物适用的地层条件,正确的是( )。(分数:2.00)A.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 5m,底板埋藏深度大于 15m 的地下水B.大口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在 5m 左右,底板埋藏深度小于 15m 的地下水C.渗渠仅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 6m,渠底埋藏深度小于 10m 的地层条件D.泉室适用于有泉水露头,流量稳定,且覆盖层厚度小于 5m 的情况42.以下叙述中,符合地下水取水构筑物设计要求的是( )。(分数:2.00)A.过滤器有良好的进水条件,结构坚固,抗腐蚀性强,不易堵塞B.大

17、口井、渗渠和泉室可以不设通气措施C.大口井井口高出地面 0.5mD.管井井口加设套管,并填入不透水材料封闭43.下列关于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施工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管井通常用机械开凿B.管井通常采用大开槽施工C.渗渠通常采用大开槽施工D.渗渠通常采用顶管施工44.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 )等基本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分数:2.00)A.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B.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C.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D.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45.下述关于河床演变的叙述,正确的

18、是( )。(分数:2.00)A.河床演变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B.水流输沙不平衡是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C.河床变形可分为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D.河床变形可分为单向变形和往复变形46.北方的冬季,( )对江河取水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分数:2.00)A.水内冰B.春季流冰C.冰坝D.春季凌汛47.减小泵房面积的主要措施有( )。(分数:2.00)A.压水管的阀门设于泵房外B.尽量采用较小尺寸的管件C.不设值班室D.维修间设在平台上48.岸边的取水泵房要受到河水的浮力作用,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抗浮。抗浮的措施有( )。(分数:2.00)A.依靠泵房本身的重量B.在泵房顶部增加重物C.在泵房底部打入锚桩

19、与基岩锚固D.将泵房底板嵌固于岩石地基内49.按照进水管形式的不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取水方式可分为( )等取水形式。(分数:2.00)A.自流管取水B.虹吸管取水C.水泵直接吸水D.桥墩式取水50.下列说法中符合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要求的是( )。(分数:2.00)A.应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B.应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C.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的影响D.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下游的河段51.关于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2.00)A.当水源水位变幅大,水位涨落速度小于

20、 2.0m/h,建造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困难时,可考虑采用缆车式或浮船式等活动式取水构筑物B.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择在河岸较陡和停泊条件良好的地段C.山区浅水河流的取水构筑物可采用低坝式(活动坝或固定坝)或底栏栅式D.低坝式取水构筑物一般适用于推移质较多的山区浅水河流52.水库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考虑( )。(分数:2.00)A.水库中的浮游生物较多,其种类和数量,近岸处比湖中心多,浅水处比深水处多B.取水口不应设在夏季主风向的向风面的凹岸处C.隧洞式取水一般适用于取水量大且水深 10m 以上的大型水库取水D.水库水深较大时,应采取分层取水的取水构筑物5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

21、7492006)对一氯胺消毒时的( )都做了规定。(分数:2.00)A.与水接触时间B.出厂水的余氯上限值C.出厂水的最小余氯量D.管网末梢最小余氯量5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两虫指标是指( )。(分数:2.00)A.菌落总数B.贾第鞭毛虫C.隐孢子虫D.军团菌55.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难于有效去除的物质有( )。(分数:2.00)A.溶解性固性B.细菌C.有机物D.胶体56.微污染水源水可采用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有( )。(分数:2.00)A.常规处理加软化处理B.预处理加常规处理C.强化常规处理D.常规处理加深度处理57.在饮用水的预处理加常规处理工艺中,预处理可以采

22、用( )。(分数:2.00)A.粉末活性炭B.颗粒活性炭C.生物处理D.膜分离58.胶体颗粒十分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由于在颗粒表面发生的一些反应,使胶体颗粒的表面带有电荷。胶体颗粒表面带电的原因主要有( )。(分数:2.00)A.胶体颗粒表面对水中离子的选择性吸附B.胶体颗粒表面的溶解C.胶体颗粒表面分子的电离D.胶体颗粒表面的电荷聚集59.对于絮凝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絮凝过程颗粒逐渐增大,为达到有效碰撞,搅拌强度应逐步增大B.完善的絮凝不仅与搅拌强度有关,还与絮凝时间有关C.由于水流促使颗粒发生碰撞的絮凝成为“异向絮凝”D.用以衡量异向絮凝强度的指标为速

23、度梯度60.混凝剂投入水中后需迅速混合,不同的混合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下列混合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水泵混合迅速,不必另行增加能源B.管式静态混合式管道阻流部件扰动水体发生湍流的混合,不耗用能量C.机械搅拌混合迅速均匀,需要另行增加设备,耗用能量D.水力混合池利用水流跌落或改变水流速度、方向产生湍流混合,不耗用能量61.混凝中关于投加助凝剂的作用,正确的有( )。(分数:2.00)A.聚丙烯酰胺既有助凝作用又有混凝作用B.石灰、氢氧化钠主要促进混凝剂水解聚合,没有混凝作用C.投加氯气破坏有机物干扰,既有助凝作用又有混凝作用D.投加黏土提高颗粒碰撞速率,增加混凝剂水

24、解产物凝结中心,既有助凝作用又有混凝作用62.处理低温低浊水时,可以选用的混凝剂有( )。(分数:2.00)A.聚合硫酸铁B.三氯化铁C.硫酸铝D.聚合氯化铝63.下列絮凝池中( )一般可用于小型水厂。(分数:2.00)A.机械搅拌絮凝池B.隔板絮凝池C.网格絮凝池D.栅条絮凝池64.硫酸铝投加到水中后,可以起到( )作用。(分数:2.00)A.压缩双电层B.吸附电中和C.吸附架桥D.沉淀物的卷扫和网捕65.对于胶体的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胶体由胶核、电位形成离子、反离子构成B.胶体由胶核、电位形成离子、束缚反离子和自由反离子构成C.胶体由胶核、吸附层和扩散层构

25、成D.胶体由胶核及其周围的双电层构成66.对于凝聚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要求对水进行快速搅拌B.此期间发生的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C.此期间发生的碰撞聚集称为同向絮凝D.颗粒间的碰撞主要受布朗运动的作用67.提高水的 pH 值,可向水中投加( )。(分数:2.00)A.碱式氯化铝B.石灰C.氢氧化钙D.碳酸钠68.设计机械絮凝池时,宜符合( )要求。(分数:2.00)A.絮凝时间为 1520minB.池内设 34 档搅拌机C.搅拌机桨板边缘处的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 0.5m/s 逐渐减至末档的 0.2m/sD.池内宜设防止水流短路的设施69.水力混合一般对( )有要

26、求。(分数:2.00)A.投药点位置B.投药方式C.水流速度D.管径大小70.利用水泵叶轮混合时,应符合的条件有( )。(分数:2.00)A.在取水泵的压水管中投药B.在取水泵的吸水管中投药C.取水泵距反应池的距离一般在 120m 以内D.取水泵距反应池的距离没有要求71.自由沉淀的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其( )不变。(分数:2.00)A.沉速B.形状C.质量D.尺寸72.对理想沉淀池中特定颗粒沉速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数值上与表面负荷相等B.小于该沉速的颗粒不能被去除C.代表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D.与表面负荷的物理意义相同73.理想沉淀池的悬浮颗粒去

27、除率与( )无关。(分数:2.00)A.水深B.停留时间C.特定颗粒沉速D.表面负荷74.在理想沉淀池中,沉速 ui的颗粒的去除率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分数:2.00)A.与沉淀颗粒的密度有关B.与沉速为 ui的颗粒占所有颗粒的重量比有关C.与沉速 ui的大小有关D.与沉淀池表面负荷有关75.设计一常规条件下的平流式沉淀池,采用标准机械排泥,设计水量 50000m3/d,自用水量 8%,适宜的平流式沉淀池净尺寸是( )。(分数:2.00)A.池长 100m,池宽 14m,有效水深 3.5mB.池长 100m,池宽 24m,有效水深 3.5mC.池长 100m,池宽 12m,有效水深 3.

28、5mD.池长 100m,池宽 15m,有效水深 3.5m76.为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设计中希望沉淀池的( )。(分数:2.00)A.雷诺数大B.弗劳德数大C.雷诺数小D.弗劳德数小77.以下关于澄清池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将絮凝与沉淀两个过程集中在同一个处理构筑物中进行B.池内进行接触絮凝C.池中保持了大量矾花D.出水浊度达到 1NTU78.平流式沉淀池的尺寸必须满足( )的要求,其他参数应仅作为一般要求。(分数:2.00)A.水力停留时间B.水平流速C.长宽比D.长深比79.斜管沉淀池设计中,对斜管的( )已有规定。(分数:2.00)A.长度B.倾角C.块体尺寸D.管

29、径80.平流沉淀池一般可采用的设计参数有( )。(分数:2.00)A.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宜为 38m,最大不超过 15mB.水平流速可采用 2030mm/sC.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宜为 1.03.0hD.有效水深一般采用 3.03.5m81.上向流斜管沉淀池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 1.5m 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进入的水流流速减小,可减少对斜管下滑污泥的干扰影响B.有利于减少斜管内的轴向流速,增大斜管内沉淀时间,提高悬浮物去除效果C.进入的水流流速减小,配水区末端恢复水头减少,压力平衡,使上升水流较均匀D.不易受外界风吹、温度变化影响,不使悬浮颗粒带出池外82

30、.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否设置机械刮泥装置,应根据( )等因素确定。(分数:2.00)A.产泥量B.池径C.底坡大小D.进水悬浮物含量及其颗粒组成83.机械搅拌澄清池是混合、絮凝、泥水分离于一体的构筑物,由第、絮凝室,导流室和分离室组成。下列各室主要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第絮凝室发挥混凝剂、原水、回流泥渣混合和接触絮凝作用B.第絮凝室发挥接触絮凝作用C.导流室用以消除提升叶轮引起的水流旋转作用D.分离室发挥离心分离作用84.机械澄清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 1.21.5h,清水区上升流速 0.81.0mm/s。当叶轮提升流量是进水流量的 35 倍时,具有较好的澄清处理效果。下列

31、叙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该池充分利用了回流泥渣的絮凝作用,集混凝、泥水分离于一体B.设计的回流泥渣流量是进水的 35 倍C.随水流进入澄清池的泥渣停留时间是 1.21.5hD.清水区去除的最小颗粒沉速0.81.0mm/s85.水力循环澄清池可采用的设计参数有( )。(分数:2.00)A.液面负荷 2.532m 3/(m2h)B.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 34mC.回流水量为进水流量的 35 倍D.池底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 4586.下列参数中( )适用于水力循环澄清池。(分数:2.00)A.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 1000mg/LB.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 20

32、00mg/LC.短时间内允许进水悬浮物达 2000mg/LD.短时间内允许进水悬浮物达 3000mg/L87.下列参数中( )适用于脉冲澄清池。(分数:2.00)A.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 1000mg/LB.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 2000mg/LC.短时间内允许进水悬浮物达 3000mg/LD.短时间内允许进水悬浮物达 4000mg/L88.下列关于过滤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过滤开始时杂质颗粒首先黏附在表层滤料上B.当水流剪力大于颗粒附着力时,颗粒脱落被水流带入更深的滤层C.过滤时间越长,表层滤料的孔隙率越小,水流剪力越小D.过滤时间越长,表层滤料的孔隙率越小,水流

33、剪力越大89.在实际运行中,过滤周期一般用( )控制。(分数:2.00)A.最大允许水头损失B.设定的过滤时间C.出水浊度D.出水流量90.滤池的最高设计水位与滤后水出水堰之间的高差为( )。(分数:2.00)A.反洗水头B.最大反洗水头C.最大过滤水头D.设计最大水头损失91.滤池冲洗有( )方式。(分数:2.00)A.单独水反冲B.水反冲加表面辅助冲洗C.单独气反冲D.气水联合反冲洗92.采用变水头恒速过滤的滤池有( )。(分数:2.00)A.虹吸滤池B.普通快滤池C.移动罩滤池D.无阀滤池93.下列关于减速过滤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多个(格)滤池组成一个滤池组B.

34、正常过滤时滤池组的进水量发生变化C.每个滤池的水位与滤池组水位相同D.每个滤池为减速过滤94.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中,采用( )控制滤料的粒径和级配。(分数:2.00)A.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B.最大粒径和 K80C.有效粒径和 K80D.d10和 K8095.双层滤料与单层砂滤料相比,( )。(分数:2.00)A.纳污能力强B.过滤流量相同时,过滤周期长C.滤速大D.过滤周期相同时,过滤流量大96.下列参数中,( )是单层砂滤料的设计参数。(分数:2.00)A.冲洗强度 q=1316/(sm 2)B.正常滤速 79m/hC.强制滤速 912m/hD.滤层厚 1000m

35、m97.式中,L 0为滤层膨胀前的厚度;L 为滤层膨胀后的厚度;m 0为滤层膨胀前的孔隙率;m 为滤层膨胀后的孔隙率。(分数:2.00)98.某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滤池,配水干管进口流速为 0.7m/s,配水支管进口的流速为 1.8m/s,孔口流速为3.6m/s,配水系统因( )影响了配水的均匀性。(分数:2.00)A.支管进口流速偏大B.干管进口流速偏小C.孔口流速偏大D.孔口流速偏小99.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滤池所需的反冲洗水头应包括( )及其他部分。(分数:2.00)A.反冲洗时滤池配水系统的水头损失B.过滤时滤池配水系统的水头损失C.反冲洗时滤池承托层的水头损失D.使滤料层膨胀的水头损失100

36、.下列关于水厂中的普通快滤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设有 4 个阀门B.每格滤池的滤速阶梯式下降,周期性变化C.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D.1 格滤池自成系统,与其他格滤池没有关系101.下列关于水厂中虹吸滤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采用 1.02.0mB.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C.虹吸滤池的分格数,应按滤池在低负荷运行时,仍能满足一格滤池冲洗水量的要求确定D.虹吸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一般可采用 1.5m102.下列关于水厂中移动罩滤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许多滤格组成一个滤池,各格轮流反冲洗B.采用小阻

37、力配水系统,用滤后水进行反冲洗C.每格为恒水头变速过滤D.冲洗水头约为 68m103.下列关于水厂中 V 型滤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采用粗颗粒均匀级配滤料;气水联合反冲洗,反洗时滤料不膨胀或轻微膨胀B.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C.每格为恒水头恒速过滤D.进水槽为 V 形;反冲洗时仍有一部分进水,帮助进行表面扫洗104.单层细沙滤料滤池单水反冲洗,滤料流化起来后,再增加冲洗强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冲洗水头损失增大,滤层膨胀率增大B.冲洗水头损失不变,滤层膨胀率增大C.冲洗水头损失增大,滤料摩擦作用增大D.冲洗水头损失不变,滤料摩擦作用减弱105.经

38、过混凝、沉淀后进入滤池正向过滤时,水中悬浮物颗粒穿透滤层深度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分数:2.00)A.滤料粒径大小B.滤速大小C.水的 pH 值高低D.滤料层厚度106.为保证普通快滤池反冲过程中配水均匀,设计正确的措施是( )。(分数:2.00)A.采用高位水箱反冲洗,应尽量减少水箱的设计高度B.采用高位水箱反冲洗,应尽量减少水箱的设计水深C.采用大流量水泵反冲洗,应尽量减小吸水池水位变化D.采用水泵直接反冲洗时,应尽量降低冲洗水泵的安装高度107.使用臭氧消毒时,必须对出厂水进行( )的监测。(分数:2.00)A.溴酸盐B.甲醛C.臭氧D.溶解氧108.使用氯胺消毒时,需满足的要求是

39、( )。(分数:2.00)A.与水接触至少 2hB.出厂水总氯不大于 3mg/L,不小于 0.5mg/LC.出厂水游离氯不大于 3mg/L,不小于 0.3mg/LD.管网末梢水游离氯不小于 0.05mg/L109.为控制藻类在原水输水管和水厂构筑物中过度繁殖,并减少致突变物质的产生,可采用( )预氧化。(分数:2.00)A.氯B.二氧化氯C.高锰酸钾D.臭氧110.游离氯(自由性氯)包含( )。(分数:2.00)A.HOClB.OCl-C.Cl-D.NH2Cl111.有效氯包含( )。(分数:2.00)A.二氧化氯B.化合性氯C.HClD.游离性氯112.氯消毒时,下列关于折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40、 )。(分数:2.00)A.折点前产生的余氯均为化合性余氯B.折点前产生的余氯既有化合性余氯也有游离余氯C.折点前不产生余氯D.折点后产生游离性余氯113.关于二氧化氯消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与水接触至少 30minB.出厂水中二氧化氯不大于 0.8mg/L,不小于 0.1mg/LC.在水的 pH 值为 69 时,消毒效果不受 pH 值的影响D.水中的氨影响其消毒效果,有持续消毒作用114.因锰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铁,不易被氧化,因此除锰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分数:2.00)A.进除锰滤池前,水的 pH 值宜大于 7.5B.采用锰砂滤池,发挥锰砂的催化作用C.采用高锰

41、酸钾氧化剂D.水的 pH 值宜大于 7.0115.地下水除铁除锰可采用( )工艺。(分数:2.00)A.原水曝气接触氧化过滤(接触氧化过滤法)B.原水曝气氧化过滤(曝气氧化过滤法)C.原水曝气氧化沉淀D.药剂氧化过滤(药剂氧化过滤法)116.处理铁锰共存的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采用一个滤池(下向流)时,上层除铁下层除锰B.采用一个滤池(下向流)时,下层除铁上层除锰C.采用两个滤池时,第一个滤池主要除铁,第二个滤池主要除锰D.在滤池的任何部位,既除铁也除锰117.下列参数中适用于除铁除锰滤池的是( )。(分数:2.00)A.滤层厚度一般为 8001200mmB.滤速一

42、般为 57m/hC.滤料粒径一般较普通用途滤池滤料的粒径小D.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118.地下水除铁除锰的原理和方法叙述如下,正确的是( )。(分数:2.00)A.除铁是把 Fe2+氧化为溶解度很低的 Fe3+沉淀析出B.除铁是把 Mn2+氧化为溶解度很低的 Mn4+沉淀析出C.利用空气中的氧氧化除铁,会在滤层中形成具有催化作用的铁质氧化膜D.利用空气中的氧氧化除锰,只有在锰质氧化膜催化作用下才有可能。119.应用较广泛的深度处理技术包括( )。(分数:2.00)A.臭氧氧化B.活性炭吸附C.生物活性炭D.生物接触氧化120.下列关于预臭氧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投加点宜

43、设置在混凝沉淀之前B.接触时间为 615minC.接触池设计水深宜采用 46mD.预臭氧的目的主要是氧化有机物121.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主要由( )反映。(分数:2.00)A.装填密度B.碘吸附值C.亚甲蓝吸附值D.pH 值122.下列参数不适宜活性炭吸附池的是( )。(分数:2.00)A.进水浊度小于 3NTUB.冲洗周期 1224hC.经常性冲洗的冲洗强度宜采用 1113L/(m 2s)D.炭层厚度 1.02.5m123.经过串联的氢一钠树脂(RHRNa)处理的水,其出水( )。A碱度不变,硬度降低 B (分数:2.00)A.碱度不变,硬度降低B.经过串联的氢一钠树脂(RHRNa)处理的水,

44、其出水( )。C.D.碱度降低,硬度降低E.碱度降低,碳酸盐硬度降低124.经过串联的氢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R 弱 HRNa)处理的水,其出水( )。A碱度不变,硬度降低 B (分数:2.00)A.碱度不变,硬度降低B.经过串联的氢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R 弱 HRNa)处理的水,其出水( )。C.碱度降低,硬度降低D.碱度降低,硬度中只有碳酸盐硬度降低E.125.一级复床除盐工艺中,一般总是( )。(分数:2.00)A.阳离子交换树脂在前B.阴离子交换树脂在前C.除 CO2器在阳离子树脂之后D.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哪个在前没有区别1

45、26.若高压锅炉补给水的原水碱度超过 2mmol/L,可采用( )系统。(分数:2.00)A.双级钠离子软化B.氢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串联C.氢-钠树脂(RHRNa)串联D.氢-钠树脂(RHRNa)并联127.净水构筑物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排泥管、( )和压力冲洗设备等。(分数:2.00)A.排气管B.排空管C.溢流管D.观测管128.微污染水源水的饮用水净化处理工艺可以选用( )。(分数:2.00)A.在常规处理前增加预沉淀B.对常规处理进行强化C.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D.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129.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原则是( )。(分数:2

46、.00)A.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减少施工的土方量B.各构筑物之间的水流应为压力流C.各构筑物之间的水流应为重力流D.水厂各构筑物尽量建造在一个水平面上130.水厂出水应检测( )及其他相关的水质参数。(分数:2.00)A.流量B.压力C.浊度D.CODcr131.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等。(分数:2.00)A.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必考虑城镇总体规划B.给水系统布局合理C.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放条件D.有利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132.冷却塔位置的选择因素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B.不宜布置在高大建筑物之间的狭长地带C

47、.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D.不应布置在热源、废气排放口附近133.冷却塔的布置原则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宜单排布置B.单侧进风塔的进风面宜面向夏季主导风向C.双侧进风塔的进风面宜平行夏季主导风向D.冷却塔四周检修通道净距不宜大于 0.7m134.冷却塔技术指标中的水负荷是指( )。(分数:2.00)A.淋水密度B.热负荷C.冷却后水温保证率D.冷却塔每平方米有效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能冷却的水量135.冷却塔的进风口面积与淋水面积之比一般采用( )。(分数:2.00)A.逆流式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宜为 0.350.4B.横流式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宜为 0.40.5C.

48、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一般不宜小于 0.5D.横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一般不宜小于 0.6136.冷却塔的集水池应符合的要求有( )。(分数:2.00)A.深度一般不大于 3.0mB.池壁超高不小于 0.3mC.出口应设拦污设施D.集水池应有溢流、排空及排泥措施137.循环冷却水具有( )等特点。(分数:2.00)A.水质稳定性B.循环冷却水的浓缩作用C.循环冷却水中的 CO2的散失 O2的增加D.循环冷却水的水温变化138.( )水量损失会带走循环水的含盐量。(分数:2.00)A.风吹B.渗漏C.排污D.蒸发139.循环水中的沉积物由( )构成。(分数:2.00)A.结垢B.黏垢C.尘埃悬浮物D.

49、污垢140.控制循环水结垢的方法有( )。(分数:2.00)A.软化、除盐B.向补充水中投加酸C.投加阻垢剂D.投加缓蚀阻垢剂141.式中,Q m为补充水量;Q e为蒸发损失水量;Q w为风吹损失水量;Q b为排污水量;Q R为循环水量;P 为补充水率;N 为浓缩倍数。(分数:2.00)142.关于冷却构筑物类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冷却构筑物可以分为敞开式、密闭式和混合式B.水面冷却池可分为水面面积有限的水体和水面面积很大的水体两类C.混合通风横流式冷却塔可分为点滴式、薄膜式和点滴薄膜式三类D.喷水冷却池与喷流式冷却塔都属于自然通风的冷却构筑物143.某开放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塔设在屋面上,(底盘标高+10m),需设置的供水设施及用水设备均在地下一层(地坪标高-5m),用水设备的冷却水进口水压要求不低于 0.25Mpa,管道水头损失忽略不计,下列各系统流程中设置不当或不宜采用的有( )。(分数:2.00)A.冷却塔集水池循环水泵用水设备冷却塔B.冷却塔循环水泵用水设备冷却塔C.冷却塔用水设备集水池循环水泵冷却塔D.冷却塔用水设备循环水泵冷却塔144.以下关于湿式冷却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