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29776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解析(总分:2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总题数:60,分数:120.00)1.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 )。(分数:2.00)A.日、月B.动、静C.天、地D.日光向背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朝代是(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分数:2.00)A.心肾B.脾胃C.肝肺D.肺脾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分数:2.00)A.对立制约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5.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分

2、数:2.00)A.脾B.胃C.肝D.肠6.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分数:2.00)A.推动B.温煦C.滋润D.兴奋7.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 )。(分数:2.00)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8.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分数:2.00)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9.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分数:2.00)A.肾B.肝C.心D.脾10.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分数:2.00)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D.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11.

3、在补阳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分数:2.00)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1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解剖形态的差异B.经脉络属的有无C.生理功能的差异D.所在部位的不同13.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 )关系较小。(分数:2.00)A.面色B.舌色C.脉象D.爪色14.“膻中”是指( )。(分数:2.00)A.心B.心包C.胸腔D.脑15.“肺朝百脉”是( )。(分数:2.00)A.指肺助心行血B.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C.百脉汇聚于肺D.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16.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 )。(分数:2.00)

4、A.脾阴的温煦作用B.脾气的固摄作用C.脾的升清作用D.脾气的升举作用17.腠理是指( )。(分数:2.00)A.肌肉的纹理B.皮肤的纹理C.汗孔D.肌肉和皮肤的纹理18.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 )。(分数:2.00)A.气耗B.气收C.气泄D.气乱19.“肝之外候”为( )。(分数:2.00)A.筋B.泪C.目D.怒20.女子月经和男子的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配合作用的结果?( )(分数:2.00)A.肝脾B.脾肾C.心肺D.肝肾21.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是( )。(分数:2.00)A.齿、骨、发B.筋、骨、脉C.皮肤、肌肉D.面、舌22.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

5、其机理在于( )。(分数:2.00)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C.气能摄血D.气能行血23.喘证的病变部位在( )。(分数:2.00)A.肺、肾B.心、肺C.心、肾D.脾、肾24.“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分数:2.00)A.脾主运化水液B.小肠泌别清浊C.肺主通调水道D.膀胱贮尿排尿25.大肠的传导作用是( )功能的延续。(分数:2.00)A.胃气降浊B.肺气肃降C.小肠泌别清浊D.脾之运化26.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有赖于( )。(分数:2.00)A.膀胱气化B.膀胱固摄C.肾的气化固摄D.三焦的气化27.胃脘痛患者常在其病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反胃或腹部剧痛厥脱等,属

6、于( )。(分数:2.00)A.继发B.徐发C.并病D.合病28.“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A.同居下焦B.藏泄_瓦用C.精血同源D.阴液互养29.华某,女,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微黄,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查舌淡,苔薄白脉弱。辨证属于眩晕的( )。(分数:2.00)A.痰浊上蒙型B.风阳上抚型C.肝肾亏虚型D.气血不足型30.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宗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B.血的生成运行C.气机调节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31.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血行方面B.血行和神志活动方面C.气血生成方面D.神志方面3

7、2.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33.由逍遥散变化为黑逍遥散,属于( )。(分数:2.00)A.药味加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药味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34.真武汤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2.00)A.缓急止痛B.滋阴养血C.调和营卫D.敛阴止汗35.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 )。(分数:2.00)A.先天精气B.后天精气C.水谷精气D.自然精气36.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 )功能。(分数:2.00)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化作用37.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

8、气是( )。(分数:2.00)A.宗气B.元气C.卫气D.营气38.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依赖于( )作用。(分数:2.00)A.心主血脉B.肺主宣发C.肾主气化D.肝主疏泄39.“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分数:2.00)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40.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分数:2.00)A.任脉B.肝经C.阴维脉D.脾经41.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分数:2.00)A.任脉B.督脉C.肾经D.膀胱经42.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 )。(分数:2.00)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43.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

9、为( )。(分数:2.00)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44.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 )。(分数:2.00)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亦虚亦实D.代谢缓慢45.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分数:2.00)A.手足震颤B.四肢抽搐C.四肢游走性疼痛D.角弓反张46.以下关于肺痈分期,错误的是( )。(分数:2.00)A.发热期B.初期C.成痈期D.溃脓期47.下列选项中( )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分数:2.00)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48.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血的生成B.气机调节C.气的生成D.血的统摄4

10、9.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颈部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常诊断为( )。(分数:2.00)A.落枕B.颈椎病C.前斜角肌综合征D.颈椎半脱位50.某男,38 岁,患胃病已近 10 年,每日饭后 2 小时,即感胃脘隐痛,饭后则胃脘胀闷不适。平素气短、乏力、神疲,大便不成形,每日 1 次。查舌淡苔薄白,脉缓,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分数:2.00)A.胃气虚证B.胃阴虚证C.脾阳虚证D.脾胃气虚证51.“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 )(分数:2.00)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52.下列除( )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分数:2.00)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

11、.气虚不固D.气不摄血53.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 )。(分数:2.00)A.阴胜则阳病B.寒服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54.正气大虚,邪气不胜,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 )。(分数:2.00)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55.痰浊上扰头痛治宜用( )。(分数:2.00)A.平补平泻B.补泻兼施C.先补后泻D.泻法56.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治思想的是( )。(分数:2.00)A.张仲景B.张从正C.张景岳D.叶天士57.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 )。(分数:2.00)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58.王某,女,经前或经期小

12、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查舌紫黯或有瘀血,脉沉弦或涩。其诊断是( )。(分数:2.00)A.寒湿凝滞痛经B.气滞血瘀痛经C.气血不足痛经D.冲任不固痛经59.下列除( )外,均属养生方法。(分数:2.00)A.嗜食肥甘厚味B.起卧有时C.节制房事D.修德养性6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属于( )。(分数:2.00)A.控制疾病传变B.提高抗邪能力C.避免病邪侵入D.早期诊断治疗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总题数:40,分数:80.00)61.恶寒与发热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2.有无流行性是感冒风寒证与时

13、行感冒证的主要区别点。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3.有恶寒者就是寒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4.戴阳证属真寒假热。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5.百合固金汤的功效侧重于养肺滋肾化痰。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6.寒证、热证是疾病的现象。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7.妇女带下青腻,量多色白,多属脾虚湿注。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8.内经指出“阳胜则热”,故热证就是阳邪侵袭所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9.“实证”不是一个具体证名。 ( )(分数:2.00)A.正确B

14、.错误70.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常用的中药是龙胆草、栀子。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1.辨虚实,实际是辨别疾病的性质。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2.病势急剧者,不可能是虚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3.错杂证候中,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反映着疾病的本质。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4.证候相兼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5.身热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脉大无力者,属热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6.阳虚证可见口不渴,亦可渴喜热饮。 ( )(分数:2

15、.00)A.正确B.错误77.在辨证学土,火证与热证的概念基本相同。(分数:2.00)A.正确B.错误78.食积与虫积的病位均在胃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9.风痰闭阻之痫证的治法是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1.阳虚证可小便清长,也可尿少。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2.情志不遂、忧怒惊恐等原因常致胃气上逆。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3.外、邪、痰饮等犯肺,致肺气上逆。 ( )(分数:2.00)A.正确B.

16、错误84.水液停聚被寒凝,火煎,凝结,浓缩而成痰。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5.桂枝汤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须臾,啜饮稀粥一升余”,其意义在于护中以防伤胃。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6.嗳气、矢气时,胀痛可以缓解。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7.饮邪性质一般偏寒,故皆称寒饮。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8.阳亢、暗耗津液及津液损伤过多是津液亏虚证最常见原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9.湿邪外侵所产生的证候,一般称为表湿证或伤湿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0.疾病的原发病因与通过辨证所确定的病

17、因都属于病因学的范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1.阴虚与津液亏损的临床表现并无区别。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2.血瘀可导致血虚。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3.疾病的原发病因与通过辨证所确定的病因,在称谓与概念上是相同的。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4.眩晕、麻木、震颤、抽搐等“动风”证候,均因外感风邪所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5.“伤寒”和“中寒”的区别,在于表里病位的不同。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6.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身热不解,汗出而喘,舌苔薄白,脉滑数者,治

18、疗应选用泻白散。(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7.五郁为病,先起于肝气郁结,在服汤药的同时,可常服用逍遥散。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8.火热既是病性,又是导致新的病理变化的原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9.血寒、血热均可形成血瘀。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00.凡见干燥症状都是津液亏虚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01.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如何?(分数:2.00)_102.按肌肤润燥滑涩有何临床意义?(分数:2.00)_103.何谓肝风内动?有哪些分型?(分数:2.

19、00)_104.夏某,男,69 岁。2015 年 6 月 12 日就诊,患者 1 年以来,大便稀溏,日行 34 次,常伴有下腹冷痛,喜温喜按,四肢欠温,自汗,纳谷不香,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胖,脉迟无力,试用病性辨证分析此为何证。(分数:2.00)_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28 答案解析(总分:2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总题数:60,分数:120.00)1.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 )。(分数:2.00)A.日、月B.动、静C.天、地D.日光向背 解析:解析: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

20、其含义逐渐延伸至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气与形等。至周易,阴阳已上升为哲学范畴,概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并用以阐释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故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朝代是( )。(分数:2.00)A.隋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解析:解析: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公元 657 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群众编修本草,于公元 659 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 1542 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 883 年。该书共

21、 54 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 850 种,逐渐被传到欧洲和中国的邻同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作国外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3.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分数:2.00)A.心肾B.脾胃 C.肝肺D.肺脾解析:解析:脾主升清,脾以升为健;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睥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气宜降不宜升,脾气宜升不宜降,这一过程既受纳义排泄,一升一降,升降相宜,互为因果,以取得相对的平衡与协调,使得人体气机生生不息,故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22、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分数:2.00)A.对立制约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解析:解析:阴阳互根,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的某一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作刚于另一方。5.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分数:2.00)A.脾 B.胃C.肝D.肠解析:解析: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外感湿邪,困阻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从而横逆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年老、久病、房劳使肾阳虚衰,不温脾阳:以上都是在损伤脾胃的基础上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脾虚湿

23、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6.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分数:2.00)A.推动B.温煦C.滋润 D.兴奋解析:解析: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推动、温煦、兴奋都属于阳的范畴,故选C。7.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 )。(分数:2.00)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解析: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具体包括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

24、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方面,它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辨证的结果,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8.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分数:2.00)A.实寒证 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解析:解析:阴偏胜,即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偏胜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湿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阴足

25、以寒、静、湿为其特点,阴偏盛,就出现寒象,所以说“阴胜则寒”,如形寒、肢冷、舌淡等,即是阴偏胜的具体表现9.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分数:2.00)A.肾B.肝C.心 D.脾解析:解析: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其二,主宰生命活动。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10.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分数

26、:2.00)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D.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解析:解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以顺从四时阴阳之变,是谓“以从其根”。11.在补阳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分数:2.00)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解析:解析:治疗阳虚

27、证时,在补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即渭“阴中求阳”。张景岳新方八略引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阴是阳的生化之源,若阳中无阴,则成“孤阳”,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随之破坏。1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解剖形态的差异B.经脉络属的有无C.生理功能的差异 D.所在部位的不同解析:解析: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和神,并主宰、参与人的精神活动,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奇恒之府的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非管腔或囊性器

28、官,但又不与饮食物直接接触,有别于传化水谷的六腑;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故称为奇恒之府。13.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 )关系较小。(分数:2.00)A.面色B.舌色C.脉象D.爪色 解析:解析: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位于胸中,所以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反应于脉象、面色、舌色以及心胸部感觉等方面。爪色和肝的关系更为密切,肝其华在爪。故选 D。14.“膻中”是指( )。(分数:2.00)A.心B.心包 C.胸腔D.脑解析:解析:“膻中”按简明中医字典注解有如下四层含义:穴名;指胸腔内“心包”所在之处:专指心包;泛指胸中。膻中为心之外围,代心行令,居于胸膜之中。15.“肺

29、朝百脉”是( )。(分数:2.00)A.指肺助心行血 B.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C.百脉汇聚于肺D.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解析:解析: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而后输布于全身,即肺气助心行血的生理功能。所以,肺朝百脉强调的是肺助心行血,而非百脉汇聚于肺。16.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 )。(分数:2.00)A.脾阴的温煦作用B.脾气的固摄作用 C.脾的升清作用D.脾气的升举作用解析:解析: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作用。脾主统血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气的固摄作用而实现的。清.沈明宗金匮要略注说:“五脏六腑之气,全赖脾气统摄。”1

30、7.腠理是指( )。(分数:2.00)A.肌肉的纹理B.皮肤的纹理C.汗孔D.肌肉和皮肤的纹理 解析:解析:腠理,即肌肉和皮肤的纹理。腠,指肌肉的纹理,又称肌腠,即肌纤维间的空隙:理指皮肤的纹理,即皮肤之间的缝隙。素问.疟论说:“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腠,又称肌腠,即肌肉的纹理,或肌纤维间的空隙;理,皮肤纹理即皮肤上的缝隙。18.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 )。(分数:2.00)A.气耗B.气收 C.气泄D.气乱解析:解析: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寒性凝滞,是指寒邪伤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寒性收引,是指

31、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脉、筋脉收缩而挛急。如素问举痛论言:“寒则气收。”19.“肝之外候”为( )。(分数:2.00)A.筋B.泪C.目 D.怒解析:解析: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于目。”一方面肝与目有经络直接联系,灵枢经.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另一方面,目之所以能视,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上养于目,但更重要的是靠肝之气血的濡养。若肝气疏泄,肝血充盈,气血调畅,升降有度,则肝之气血不断上濡于目,目则能正常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故灵枢经.脉度日:“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在病理情况下,肝病往往反映于目,故说目为肝之外候。20.女子月经和男子的精液的正常排泄是

32、哪两脏配合作用的结果?( )(分数:2.00)A.肝脾B.脾肾C.心肺D.肝肾 解析:解析:朱震亨格致余论日:“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说明女子月经和男子的精液闭藏在肾,排泄在肝。21.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是( )。(分数:2.00)A.齿、骨、发 B.筋、骨、脉C.皮肤、肌肉D.面、舌解析:解析:齿、骨、发的生长状态是反映肾中精气的外候,是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22.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 )。(分数:2.00)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C.气能摄血 D.气能行血解析:解析:气能摄血,是气固摄功能的具体体现。血在脉中循行而不要

33、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埘血的固摄作用。如果气虚,则固摄血的作用减弱,可导致各种出血病症。故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23.喘证的病变部位在( )。(分数:2.00)A.肺、肾 B.心、肺C.心、肾D.脾、肾解析:解析: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肺的宣肃功能正常,则吐浊吸清,呼吸调匀。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24.“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

34、分数:2.00)A.脾主运化水液B.小肠泌别清浊 C.肺主通调水道D.膀胱贮尿排尿解析:解析:若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职,不仅影响水谷精微的化生和吸收,还可因清浊不分,水液与糟粕混杂而导致二便的异常,表现为便溏泄泻、小便短少色黄等。临床上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泄泻,即这一理论在临床的实际应用。25.大肠的传导作用是( )功能的延续。(分数:2.00)A.胃气降浊B.肺气肃降C.小肠泌别清浊 D.脾之运化解析:解析:大肠主传导指大肠接受自小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残渣,经肛门排出的功能。大肠的传导糟粕的功能,实际是承接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26.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有赖于( )。(分

35、数:2.00)A.膀胱气化B.膀胱固摄C.肾的气化固摄 D.三焦的气化解析:解析: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赖于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若肾的气化失司,则膀胱不利,可见排尿不畅,甚则癃闭。若肾气不固,则膀胱失约,可见遗尿、小便余沥,甚或小便失禁。27.胃脘痛患者常在其病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反胃或腹部剧痛厥脱等,属于( )。(分数:2.00)A.继发B.徐发C.并病 D.合病解析:解析:并病指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病证,是在疾病过程中病变部位的传变,而原始部位依然存在。本病病位最先在脾胃,后侵害到大肠,导致黑便,同时原发病仍然存在,故属于并病。28.“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

36、据是( )。(分数:2.00)A.同居下焦B.藏泄_瓦用C.精血同源 D.阴液互养解析:解析: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土疏泄,肾主闭藏。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故称肝肾同源。肝肾同源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精血互化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牛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义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阴液互养,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

37、、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29.华某,女,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微黄,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查舌淡,苔薄白脉弱。辨证属于眩晕的( )。(分数:2.00)A.痰浊上蒙型B.风阳上抚型C.肝肾亏虚型D.气血不足型 解析:解析:气虚则形神失养,故神疲乏力;血虚不能充养脉络,则舌淡,苔薄白,脉弱;心神失养,则心悸少寐,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外养肌肉,则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微黄。故证属气血不足证。30.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分

38、数:2.00)A.宗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 B.血的生成运行C.气机调节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解析:解析: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两脏之间的协同促进。在气的生成方面,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特别是宗气的生成,须依赖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脾化生的水谷精气,二者相合积于胸中即为宗气。所以,只有在肺脾协同作用下,才能保证宗气的正常生成。宗气是全身之气的主要物质基础。故明,徐春甫古今医统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在水液代谢方面,肺主通调水道,使水液正常地输布与排泄,被称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水液的上腾下达,皆以脾为输转中心,被称为“水之中州”。脾肺两脏

39、协同,是保证津液正常化生、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31.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血行方面B.血行和神志活动方面 C.气血生成方面D.神志方面解析:解析: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血舍魂,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与神志活动两个方面。32.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解析:解析:气与血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气的正常运动,对保证血液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所以临床上治疗血行失常,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气充则推

40、动有力,血得畅行。以补气、行气药治疗血瘀证,即是气能行血作用的体现。33.由逍遥散变化为黑逍遥散,属于( )。(分数:2.00)A.药味加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药味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解析:解析:黑逍遥散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一味滋阴补血的生地或熟地,有滋水涵木之意,适用于肝郁血虚而血虚较甚者。且药物配伍比例也做相应调整。药味加减的变化,是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使之更加切合新的病情。其结果是该方的主要功效和主治不变,只改变了次要功效和主治。故 D 为正确答案。34.真武汤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2.00)A.缓急

41、止痛 B.滋阴养血C.调和营卫D.敛阴止汗解析:解析:真武汤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是缓急止痛,敛阴舒筋,防燥热伤阴。35.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 )。(分数:2.00)A.先天精气 B.后天精气C.水谷精气D.自然精气解析:解析:先天之精,指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36.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 )功能。(分数:2.00)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化作用 解析:解析:气化作用,是指通过气的运动引起人体内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如精、气、血、津液的生成,都需要将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然后再生成精、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

42、液和尿液;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转化为糟粕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体现。37.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分数:2.00)A.宗气B.元气C.卫气 D.营气解析:解析:卫气的循行与睡眠活动密切相关。平旦卫气由阴出阳,循行于阳经,阳经的卫气充盛,阳跷脉盛满。主寤,主目开;入夜卫气由阳入阴,循行于内脏,阴经的卫气充盛,阴跷脉盛满,主寐,主目合。38.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依赖于( )作用。(分数:2.00)A.心主血脉B.肺主宣发 C.肾主气化D.肝主疏泄解析:解析: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宣发,呼出体内的浊气,为吸入清气创造条件:二是通过肺气向上、向

43、外的扩散作用,将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与水谷精气布散到全身,上至头面诸窍。外达于皮毛,以滋润、濡养五脏六腑、四肢官窍、肌腠皮毛;三是宣发卫气,以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腠理开阖,控制汗液的排泄。39.“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分数:2.00)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解析:解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都是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其中部分津液可转化为汗液排出体外,故有“津血同源”之称。津液耗损常使气血同时亏虚,而气血亏虚,同样会引起津液的不足。如大量失血后,常有口燥渴、舌干无津、尿少便秘等津液不足的现象,故灵枢.营

44、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之说。40.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分数:2.00)A.任脉B.肝经 C.阴维脉D.脾经解析:解析: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下至足大趾外侧端,沿足背向上沿大腿内倾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抵少腹,上行过章门穴与督脉交会于巅顶百会穴。41.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分数:2.00)A.任脉B.督脉 C.肾经D.膀胱经解析:解析:督脉丰要循行路线是,起于胞中,下出会阴(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髂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42.嗜食肥

45、甘厚味,易形成( )。(分数:2.00)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 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解析:解析:过食肥甘厚味,可聚湿生痰、化热,易致肥胖、眩晕、中风、胸痹、消渴等病,故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痰湿体质。43.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 )。(分数:2.00)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 D.肝郁质解析:解析: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44.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 )。(分数:2.00)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亦虚亦实D.代谢缓慢 解析:解析:中医认为儿科疾病具有两大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其生理特点有脏腑娇嫩,形气

46、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45.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分数:2.00)A.手足震颤B.四肢抽搐C.四肢游走性疼痛 D.角弓反张解析:解析:“善行”是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C 选项四肢游走性疼痛具有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故选 C。46.以下关于肺痈分期,错误的是( )。(分数:2.00)A.发热期 B.初期C.成痈期D.溃脓期解析:解析:肺痈分为四期,分别是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发热期不包括在内,故选 A。47.下列选项中( )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分数:2.00)A.上炎B.耗气C.伤津 D.动血解析:解析:火(热)邪的致病特

47、点: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耗气伤津:火热易伤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燥邪的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暑邪的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扰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故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是伤津。48.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血的生成B.气机调节 C.气的生成D.血的统摄解析:解析: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选 B。49.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颈部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常诊断为( )。(分数:2.00)A.落枕 B.颈椎病C.

48、前斜角肌综合征D.颈椎半脱位解析:解析:落枕又名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见的损伤之一,临床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50.某男,38 岁,患胃病已近 10 年,每日饭后 2 小时,即感胃脘隐痛,饭后则胃脘胀闷不适。平素气短、乏力、神疲,大便不成形,每日 1 次。查舌淡苔薄白,脉缓,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分数:2.00)A.胃气虚证B.胃阴虚证C.脾阳虚证D.脾胃气虚证 解析:解析:脾胃气虚证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或隐隐作痛,神疲,乏力,气短,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缓。51.“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 )(分数:2.00)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 解析:解析: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感邪即发,多见于:新感伤寒外邪较盛,如感受风寒、风热、温热、暑热、温毒邪气等;情志剧变,如暴怒、过度悲伤;毒物所伤;外伤;感受疠气。故可排除 D。52.下列除( )外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