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法学(二)及答案解析(总分:8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29,分数:870.00)1.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件是U /U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必须 B.可以 C.不能 D.可能(分数:30.00)A.B.C.D.2.U /U是保证法律有效实现的一个基本机制。 A.法律解释 B.法律制定 C.法律监督 D.法律服务(分数:30.00)A.B.C.D.3.下列属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是U /U。 A.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B.维护社会安定 C.惩罚犯罪行为 D.规定人们的行为(分数:30.00)A.B.C.D.4.
2、下列属于立法的是U /U。 A.政党制定党内章程 B.政党制定纪律规范 C.企业制定内部管理规定 D.全国人大制定物权法(分数:30.00)A.B.C.D.5.下列不属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U /U。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对象(分数:30.00)A.B.C.D.6.下列关于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 B.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 C.民主意味着一种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 D.民主不能算作国家形态的一种(分数:30.00)A.B.C.D.7.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U /U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分数:30
3、.00)A.B.C.D.8.U /U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基本的要求。 A.依法行政 B.依法执政 C.司法改革 D.司法公正(分数:30.00)A.B.C.D.9.法律效力体现法律的U /U。 A.正当性 B.阶级倾向性 C.强制性 D.国家性(分数:30.00)A.B.C.D.10.王某夫妇因有事外出,便雇佣一保姆临时在家照顾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 500 元钱。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U /U。 A.孩子 B.保姆 C.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 500 元报酬(分数:30.00)A.B.C.D.11.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是U /U。 A
4、.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 B.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C.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D.法具有约束力(分数:30.00)A.B.C.D.12.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U /U。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分数:30.00)A.B.C.D.13.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U /U。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法律制裁(分数:30.00)A.B.C.D.14.下列关于法律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法律服务不属于社会服务 B.法律服务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智力型劳动 C.法律服务是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制度
5、设计之一 D.法律服务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大类(分数:30.00)A.B.C.D.15.立法必须以U /U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领导人的讲话(分数:30.00)A.B.C.D.16.法的调整对象是U /U。 A.人的行为 B.法律关系 C.法律体系 D.一定的社会关系(分数:30.00)A.B.C.D.17.法律原则中,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是根据U /U划分的。 A.内容 B.层次高低 C.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广狭 D.产生的基础(分数:30.00)A.B.C.D.18.人的自然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U /U。 A.法律行为 B.法律
6、事件 C.法律后果 D.法律前提(分数:30.00)A.B.C.D.19.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U /U。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主体(分数:30.00)A.B.C.D.20.U /U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分数:30.00)A.B.C.D.21.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可以概括为U /U。 A.一元、两级、多层次 B.两元、两级、两层次 C.一元、一级、两层次 D.两元、一级、多层次(分数:30.00)A.B.C.D.22.U /U是社会主义法
7、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分数:30.00)A.B.C.D.23.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把法律分为U /U。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分数:30.00)A.B.C.D.24.当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时U /U。 A.地方性法规自然无 B.部门规章自然无效 C.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D.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分数:30.00)A.B.C.D.25.U /U是法律特征和本质的体现。 A.法律关系 B.法律功能 C.法律规则 D.法律效力(分数:30.00)A.B.C.D.
8、26.在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属于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U /U。 A.国家监督 B.权力机关的监督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D.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分数:30.00)A.B.C.D.27.根据法律的目的和立法意图对法律所作的解释称为U /U。 A.语义解释 B.系统解释 C.目的解释 D.逻辑解释(分数:30.00)A.B.C.D.28.法律援助的基本功能是U /U。 A.杀富济贫 B.扶贫助弱 C.促进司法公正 D.监督审判合理(分数:30.00)A.B.C.D.29.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U /U。 A.有效的 B.无效的 C.部分有效的 D.以上答案都不对(分数:30.00
9、)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30.法律效力可以分为U /U。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分数:1.00)A.B.C.D.31.法的基本特征是U /U。 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 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E.法由经济基础决定(分数:1.00)A.B.C.D.32.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机关切实做到U /U。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分数:1.00)A.B.C.D.33.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的特点有U /U。 A.概括性 B.价值性
10、C.稳定性 D.灵活性(分数:1.00)A.B.C.D.34.法律责任是否成立,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U /U。 A.责任主体 B.责任客体 C.法律事实 D.因果联系(分数:1.00)A.B.C.D.35.下列哪些领域的法律体现了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U /U 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 B.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法律 C.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规定产品、服务质量的标准的法律 D.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的法律(分数:1.00)A.B.C.D.3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理解正确的是U /U。 A.执法为民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B.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
11、使命 C.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D.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分数:1.00)A.B.C.D.3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可以形成法律关系的有U /U。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一万元人民币 B.中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分数:1.00)A.B.C.D.38.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U /U。 A.责任法定原则 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分数:1.00)A.B.C.D.39.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必须重点抓住U /U。
12、A.依法执政 B.依法行政 C.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 D.切实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分数:1.00)A.B.C.D.40.我国目前法律服务体系的构成主要是U /U。 A.律师事务所 B.基层法律事务所 C.社会公正机构 D.审计事务所(分数:1.00)A.B.C.D.4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U /U。 A.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功能的过程 C.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没有关系 D.法律关系是权利义务关系(分数:1.00)A.B.C.D.42.根据立法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U
13、/U A.中央军事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分数:1.00)A.B.C.D.43.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U /U。 A.民主性原则 B.公平合理原则 C.效率原则 D.依法行政原则(分数:1.00)A.B.C.D.44.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法指导思想应该是U /U。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分数:1.00)A.B.C.D.45.下列属于法律监督的主体是U /U。 A.司法机关 B.政治团体 C.群众组织 D.公民(分数:1.0
14、0)A.B.C.D.理论法学(二)答案解析(总分:8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29,分数:870.00)1.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件是U /U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必须 B.可以 C.不能 D.可能(分数:30.00)A.B.C. D.解析:解析 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件是不能够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选 C。2.U /U是保证法律有效实现的一个基本机制。 A.法律解释 B.法律制定 C.法律监督 D.法律服务(分数:30.00)A.B.C. D.解析:解析 法律监督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每一个
15、环节,是保证法律有效实现的一个基本机制。3.下列属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是U /U。 A.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B.维护社会安定 C.惩罚犯罪行为 D.规定人们的行为(分数:30.00)A. B.C.D.解析:解析 法律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4.下列属于立法的是U /U。 A.政党制定党内章程 B.政党制定纪律规范 C.企业制定内部管理规定 D.全国人大制定物权法(分数:30.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制定是一项专属国家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职权行为。政党制定党内章程、纪律规范,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内部管理规定等,均不属于立法。5
16、.下列不属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U /U。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对象(分数:30.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6.下列关于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 B.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 C.民主意味着一种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 D.民主不能算作国家形态的一种(分数:30.00)A.B.C.D. 解析:解析 D 说法不正确。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7.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U /U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分数:30.00)A.B. C.D.解析:解析 此
17、题考查法的定义,属识记题。8.U /U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基本的要求。 A.依法行政 B.依法执政 C.司法改革 D.司法公正(分数:30.00)A.B. C.D.解析:解析 依法执政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代法治对执政方式的要求。9.法律效力体现法律的U /U。 A.正当性 B.阶级倾向性 C.强制性 D.国家性(分数:30.00)A.B.C. D.解析:解析 法律效力体现法律的强制性,指法律的拘束力,即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和强制作用。10.王某夫妇因有事外出,便雇佣一保姆临时在家照顾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 500 元钱。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
18、的是U /U。 A.孩子 B.保姆 C.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 500 元报酬(分数:30.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选 D。11.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是U /U。 A.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 B.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C.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D.法具有约束力(分数:30.00)A.B. C.D.解析:12.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U /U。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分数:30.00)A.B.C. D.解析:13.承担法律责任的
19、主要形式是U /U。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法律制裁(分数:30.00)A.B.C.D. 解析:14.下列关于法律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法律服务不属于社会服务 B.法律服务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智力型劳动 C.法律服务是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制度设计之一 D.法律服务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大类(分数:30.00)A. B.C.D.解析:解析 A 说法错误,法律服务属于社会服务的一种。15.立法必须以U /U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领导人的讲话(分数:30.00)A.B.C. D.解析:解析 宪法是根本大法,故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20、16.法的调整对象是U /U。 A.人的行为 B.法律关系 C.法律体系 D.一定的社会关系(分数:30.00)A.B.C.D. 解析:解析 法是由调整人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17.法律原则中,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是根据U /U划分的。 A.内容 B.层次高低 C.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广狭 D.产生的基础(分数:30.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标准,法律原则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根据其产生基础,可以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根据所调整社会关系范围的广狭,可以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根据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宪法原则和部门法原
21、则。18.人的自然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U /U。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法律后果 D.法律前提(分数:30.00)A.B. C.D.解析:解析 法律事件是指一种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人的自然死亡”与人的意志无关,故选B 项。19.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U /U。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主体(分数:30.00)A.B. C.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概念的记忆。20.U /U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22、(分数:30.00)A. B.C.D.解析:解析 依法治国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的必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21.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可以概括为U /U。 A.一元、两级、多层次 B.两元、两级、两层次 C.一元、一级、两层次 D.两元、一级、多层次(分数:30.00)A. B.C.D.解析:解析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可以概括为“一元、两级、多层次”。“一元”指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两级”指我国的立法体制分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等级;“多层次”是指不论中央还是地方立法,都可以分成若干个层次或类别。22.U /U是社会主义法
23、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分数:30.00)A. B.C.D.解析:23.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把法律分为U /U。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分数:30.00)A.B. C.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法律的分类,应识记。24.当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时U /U。 A.地方性法规自然无 B.部门规章自然无效 C.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D.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分数:30.00)A.B.C. D.解析:解析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何者适用时,由
24、国务院提出意见。25.U /U是法律特征和本质的体现。 A.法律关系 B.法律功能 C.法律规则 D.法律效力(分数:30.00)A.B. C.D.解析:26.在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属于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U /U。 A.国家监督 B.权力机关的监督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D.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分数:30.00)A.B.C. D.解析: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整个法律监督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27.根据法律的目的和立法意图对法律所作的解释称为U /U。 A.语义解释 B.系统解释 C.目的解释 D.逻辑解释(分数:30.00)A.B.C. D
25、.解析:28.法律援助的基本功能是U /U。 A.杀富济贫 B.扶贫助弱 C.促进司法公正 D.监督审判合理(分数:30.00)A.B. C.D.解析:解析 法律援助的基本功能是扶贫助弱。29.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U /U。 A.有效的 B.无效的 C.部分有效的 D.以上答案都不对(分数:30.00)A.B. C.D.解析:解析 法律只有公布才能成为规范性调整的手段,从而发生效力,选 B。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30.法律效力可以分为U /U。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分数:1.00)A. B. C. D. 解析:31.法的基本特征
26、是U /U。 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 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E.法由经济基础决定(分数:1.00)A.B. C. D.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法的基本特征,A 项法是由国家主席来公布,故应排除,E 项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故选 BCD。32.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机关切实做到U /U。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分数:1.00)A.B. C. D. 解析:解析 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
27、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故 A 项不选。33.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的特点有U /U。 A.概括性 B.价值性 C.稳定性 D.灵活性(分数:1.00)A. B. C. D. 解析:34.法律责任是否成立,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U /U。 A.责任主体 B.责任客体 C.法律事实 D.因果联系(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一般从五个方面考虑一项法律责任是否成立及应该承担的大小程度:责任主体;责任客体;法律事实;主观过错;因果联系。35.下列哪些领域的法律体现了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U /U 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 B.促进教育
28、、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法律 C.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规定产品、服务质量的标准的法律 D.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的法律(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法在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体现在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法律,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规定产品、服务质量的标准的法律,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的法律等诸多方面。3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理解正确的是U /U。 A.执法为民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B.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C.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D.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分数
29、:1.00)A.B. C. D.解析:解析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3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可以形成法律关系的有U /U。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一万元人民币 B.中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分数:1.00)A.B. C. D. 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法律规范、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等条件,其中法律规范是前提,法律事实是直接原因。A项中缺少法
30、律规范,因为赌博属于不法行为,故赌徒之间不能产生债权、债务关系,B 项为行政或刑事法律关系,C 项为行政法律关系,D 项为医疗合同法律关系。38.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U /U。 A.责任法定原则 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法律责任追究要求必须具备因果联系、责任相当,具体要求为责任法定和责任自负,选ABCD。39.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必须重点抓住U /U。 A.依法执政 B.依法行政 C.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 D.切实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分数:1.00)A. B. C. D. 解析:40.我国
31、目前法律服务体系的构成主要是U /U。 A.律师事务所 B.基层法律事务所 C.社会公正机构 D.审计事务所(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我国目前的法律服务体系主要由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事务所、社会公正机构、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构成。4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U /U。 A.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功能的过程 C.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没有关系 D.法律关系是权利义务关系(分数:1.00)A. B. C.D. 解析:解析 C 不正确。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有着辩证的关联。法律规范来源于法律规范创设主体对社会关系的认
32、识、判断、评价和追求。法律关系通过社会主体行为,又成为现实社会关系的一部分。42.根据立法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U /U A.中央军事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分数:1.00)A. B. C.D. 解析:解析 提出法律解释要求和法律解释建议的主体不同。立法法第 90 条第 1 款规定了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第 2 款规定了提出法律解释建议。具体地讲,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主体六个字:“两央”、“两高”、“两委”。“两央”指: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两高”: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两
33、委”指: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相比之下,提出法律解释建议的主体就广泛得多,不仅包括“两央”、“两高”和“两委”,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根据以上分析,A、B、D 为正确选项。43.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U /U。 A.民主性原则 B.公平合理原则 C.效率原则 D.依法行政原则(分数:1.00)A.B. C. D. 解析:解析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依法行政原则、公平合理原则和效率原则。44.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法指导思想应该是U /U。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法的指导思想通常与一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故应全选。45.下列属于法律监督的主体是U /U。 A.司法机关 B.政治团体 C.群众组织 D.公民(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三类:(1)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2)政党或其他政治团体、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3)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