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分析师-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四)及答案解析(总分:4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lilist-style-type:n(总题数:10,分数:43.00)目前运行的远程公用数据网普遍采用U U 1 /U /U技术。对于这类网络的标准化,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 CCITT 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议。例如,U U 2 /U /U建议是数据终端设备 DTE 接入该网的接口标准。U U 3 /U /U建议不具有U U 2 /U /U接口功能的异步字符式终端,必须通过一个称为 PAD 的装置接入该网,此建议规定了 PAD 的参数与功能。U U 5 /U /U建议不具有U U 2 /U /U接口功能
2、的异步字符式终端与 PAD 间的接口标准。U U 7 /U /U建议是两个上述网络(比如说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内)之间互联接口标准。(分数:6.00)(1).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令牌传递(分数:1.00)A.B.C.D.(2). A.X.1 B.X.3 C.X.121 D.X.25(分数:1.00)A.B.C.D.(3). A.X.1 B.X.3 C.X.121 D.X.25(分数:1.00)A.B.C.D.(4). A.X.1 B.X.3 C.X.121 D.x.29(分数:1.00)A.B.C.D.(5). A.X.1 B.X.3 C.X.121 D.x.75(分数
3、:1.00)A.B.C.D.(6).“title style=“italic“science/title”是 XML 中一个元素的定义,其中元素标记的属性值是U U /U /U。 A.title B.style C.italic D.science(分数:1.00)A.B.C.D.一个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包含四大功能模块:联系模块、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U U 7 /U /U和通信模块。电子商务是贸易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通过U U 8 /U /U和信息安全保证,对贸易流程全方位的处理过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后,对企业信息系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制造资源的管理、敏捷制造
4、以及与外界相关的U U 9 /U /U都将提到发展的议程上来。(分数:3.00)(1). A.报文接收模块 B.格式转换模块 C.加密模块 D.交易模块(分数:1.00)A.B.C.D.(2). A.密码体系 B.标准化体系 C.CA 论证 D.信息处理(分数:1.00)A.B.C.D.(3). A.供应链管 B.客户管理 C.供应商管 D.销售管理(分数:1.00)A.B.C.D.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U U 10 /U /U。它使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通信最核心的协议是U U 11 /U /U。它可以提供U U 12 /U /U、U U 13 /U /U、U U 14 /U
5、/U和文件传输等多种功能,其中U U 13 /U /U基于 HTTP 协议,而U U 14 /U /U则采用Telnet 协议。(分数:8.00)(1). A.INTRANET B.ARPANET C.CERNET D.INTERNET(分数:1.00)A.B.C.D.(2). A.OSI B.IP C.TCP D.FTP(分数:1.00)A.B.C.D.(3). A.WWW 查询 B.E-mail C.远程电视会议 D.远程登录(分数:1.00)A.B.C.D.(4). A.WWW 查询 B.E-mail C.远程电视会议 D.远程登录(分数:1.00)A.B.C.D.(5). A.WWW
6、查询 B.E-mail C.远程电视会议 D.远程登录(分数:1.00)A.B.C.D.(6).1000Base-SX 使用的传输介质是U U /U /U。 A.UTP B.MMF C.STP D.SMF(分数:1.00)A.B.C.D.(7).正确地表现了 CSMA/CD 和令牌环两种局域网中线路利用率与平均传输延迟的关系的图是U U /U /U。 (分数:1.00)A.B.C.D.(8).802.11 标准定义了 3 种物理层通信技术,这 3 种技术不包括U U /U /U。 A.直接序列扩频 B.跳频扩频 C.窄带微波 D.漫反射红外线(分数:1.00)A.B.C.D.适用于 TCP/I
7、P 网络管理的基本协议是U U 18 /U /U,其对应的管理信息库为U U 19 /U /U。(分数:3.00)(1). A.CMIS B.CMIP C.SNMP D.SMTP(分数:1.00)A.B.C.D.(2). A.MIB-1 B.MIB-2 C.MIB-3 D.RMON(分数:1.00)A.B.C.D.(3).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有多种方式,以下划分方式中,不正确的是U U /U /U。 A.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 B.基于网卡地址划分 C.基于用户名划分 D.基于网络地址划分(分数:1.00)A.B.C.D.因特网的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 web 访问中分别采用了U U 21 /
8、U /U、U U 22 /U /U和U U 23 /U /U等协议。(分数:3.00)(1). A.PPP B.SMTP C.FTP D.WAP(分数:1.00)A.B.C.D.(2). A.PPP B.SMTP C.FTP D.WAP(分数:1.00)A.B.C.D.(3).18 A.HTTP B.RTCP C.SNMP D.IMCP(分数:1.00)A.B.C.D.Intranet 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企业内部网构造模式,它是由传统 Client/ Server 模式结合U U 24 /U /U技术发展而来的。传统的Client/Server 模式中面向大量用户的客户端由U U 25 /U
9、/U所替代,其界面更为单一,也更便于用户使用。后端仍保留数据库服务器,但在中间增加了一个U U 26 /U /U。U U 26 /U /U在一个方向上直接与U U 25 /U /U通过U U 29 /U /U协议进行通信;在另一个方向上有时候它可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有时候也可再通过一个U U 30 /U /U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因而 Intranet 可以是数据库服务器U U 26 /U /UU U 25 /U /U的三级模式,或者是数据库服务器U U30 /U /UU U 26 /U /UU U 25 /U /U的四级模式。(分数:5.00)(1). A.数据仓库 B.面向对象 C.高速 E
10、thernet D.Internet(分数:1.00)A.B.C.D.(2). A.应用服务器 B.域名服务器 C.浏览器 D.FTP 服务器(分数:1.00)A.B.C.D.(3). A.应用服务器 B.域名服务器 C.浏览器 D.Web 服务器(分数:1.00)A.B.C.D.(4). A.FTP B.PPP C.HTTP D.SMTP(分数:1.00)A.B.C.D.(5). A.应用服务器 B.域名服务器 C.浏览器 D.FTP 服务器(分数:1.00)A.B.C.D.电子数据交换(EDI)涉及到的三个主要技术任务是U U 29 /U /U。EDI 的标准有多种,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国
11、家标准局制定的 X.12 标准,以及联合国支持制定的U U 30 /U /U标准,通过计算机处理,这两种标准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分数:2.00)(1). A.通信标准化、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 B.单证标准化、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 C.单证标准化、支付网关建设和安全系统开发 D.通信标准化、支付网络建设和安全系统开发(分数:1.00)A.B.C.D.(2). A.EDIFACT B.SET C.S/MIME D.PEM-MIME(分数:1.00)A.B.C.D.IEEE 802.11 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其中的U U 31 /U/U模式是一种点对点连接,不需要无线接入点和
12、有线网络的支持,用无线网卡连接的设备之间就可以直接通信。IEEE 802.11 的物理层规定了三种传输技术,即红外技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频率跳动扩频(FHSS)技术,这两种扩频技术都工作在U U 32 /U /U的 ISM 频段。无线 LAN 的最小构成模块是基本服务集(BSS),它由U U 33 /U /U同一共享介质的站点组成。(分数:5.00)(1). A.Roaming B.Ad Hoc C.Infrastructure D.DiffuseIR(分数:1.00)A.B.C.D.(2). A.600MHz B.800MHz C.19.2GHz D.2.4GHz(分数:1.00)
13、A.B.C.D.(3). A.轮询 B.争用 C.专用 D.独占(分数:1.00)A.B.C.D.(4).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防止路由循环的技术是U U /U /U。 A.使用生成树协议删除回路 B.使用链路状态公告(LSA)发布网络的拓扑结构 C.利用水平分裂法阻止转发路由信息 D.利用最短通路优先算法计算最短通路(分数:1.00)A.B.C.D.(5).确定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各层采用的协议是网络设计中U U /U /U阶段的主要任务。 A.网络需求分析 B.网络体系结构设计 C.网络设备选型 D.网络安全性设计(分数:1.00)A.B.C.D.计算机常通过传统的调制解调器或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14、技术接入因特网,数据传输速率都不超过 128Kb/s。目前已有多种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宽带接入方式,如仍采用电话线的U U 36 /U /U、采用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后的电缆的U U 37 /U /U以及光纤到大楼再通过局域网到户的U U 38 /U /U等方式。(分数:3.00)(1). A.FTTB B.HFC C.ADSL D.N-ISDN(分数:1.00)A.B.C.D.(2). A.HDTV B.HFC C.W-ISDN D.N-ISDN(分数:1.00)A.B.C.D.(3). A.FITl3 B.HDTV C.ADSL D.W-ISDN(分数:1.00)A.B.C.D.在一个计算机网络
15、的通信节点中,报文以随机方式进入该通信节点。平均进入的时间间隔为 2s,每个报文在节点内所需处理时间为指数分布,平均处理时间为 1s,处理按先来先服务原则进行。试求报文的平均到达率 =U U 39 /U /U报文/s。通信节点的利用率,即通信节点为忙的概率 =UU 40 /U /U。报文的平均等待时间 TW=U U 41 /U /Us。在节点中等待处理的报文的平均数 LW=U U 42 /U /U,以及一个作业的等待时间超过 10 秒的概率 =U U 43 /U /U。(分数:5.00)(1). A.0.25 B.0.50 C.2.00 D.1.00(分数:1.00)A.B.C.D.(2).
16、A.0.25 B.0.50 C.2.00 D.1.00(分数:1.00)A.B.C.D.(3). A.0.25 B.0.50 C.2.00 D.1.00(分数:1.00)A.B.C.D.(4). A.0.25 B.0.50 C.2.00 D.1.00(分数:1.00)A.B.C.D.(5). A.0.25 B.0.50 C.2.00 D.0.5exp(-5)(分数:1.00)A.B.C.D.系统分析师-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四)答案解析(总分:4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lilist-style-type:n(总题数:10,分数:43.00)目前运行的远程公用数据网普遍采用U U 1
17、 /U /U技术。对于这类网络的标准化,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 CCITT 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议。例如,U U 2 /U /U建议是数据终端设备 DTE 接入该网的接口标准。U U 3 /U /U建议不具有U U 2 /U /U接口功能的异步字符式终端,必须通过一个称为 PAD 的装置接入该网,此建议规定了 PAD 的参数与功能。U U 5 /U /U建议不具有U U 2 /U /U接口功能的异步字符式终端与 PAD 间的接口标准。U U 7 /U /U建议是两个上述网络(比如说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内)之间互联接口标准。(分数:6.00)(1).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令牌传
18、递(分数:1.00)A.B.C. D.解析:(2). A.X.1 B.X.3 C.X.121 D.X.25(分数:1.00)A.B.C.D. 解析:(3). A.X.1 B.X.3 C.X.121 D.X.25(分数:1.00)A.B. C.D.解析:(4). A.X.1 B.X.3 C.X.121 D.x.29(分数:1.00)A.B.C.D. 解析:(5). A.X.1 B.X.3 C.X.121 D.x.75(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电话和用户电报这两种通信系统采用的是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技术,公众电报系统采用的是报文交换(message
19、switching)技术。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技术比电路交换技术线路利用率高,价格要低。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改进,两者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但前者规定了标准长度的分组,因而改善了报文交换延时的缺点。目前运行的远程公用数据网普遍采用是分组交换技术,供选择答案中的“令牌传递(token passing)”是一种局部区域网的信道访问控制技术,与远程公用数据网无关。 对于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国际电联下属的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 CCITT 制定了一系列称为建议(recommendation)的国际标准。其中,最著名有 5 个,即 X.25、X.3、X.28、X.29 和 X.7
20、5 建议。通过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的数据终端设备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例如计算 机或终端等,是该网的用户。用户接入该网按终端类型不同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必须具有符合 X.25 建议的同步接口,这类终端设备称为分组式终端设备。不具有 X.25 接口功能的异步字符式终端则必须以另种方式通过一种名为分组装配与拆卸设备 PAD(Packet Assembler Dissembler)的装置才能接入该网。X.3 建议则规定了 PAD 与分组式终端设备或另一个 PAD 间交换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规程。X.75 建议觌定了两个分组交换数据网间(特别是国际
21、间)互联接口标准。 供选择的答案中的其他几个 CCITT 建议是:X.1 建议(公用数据网的国际用户类别)、X.121(公用数据网的国际编号方案)以及 X.200(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6).“title style=“italic“science/title”是 XML 中一个元素的定义,其中元素标记的属性值是U U /U /U。 A.title B.style C.italic D.science(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XML 中,数据是通过元素和属性进行描述的。由于在元素中还可以定义子元素,因此可以通过元素和子元素组织结构化的数据。每个 XML 文档必须有且只
22、有一个根元素。根元素是一个完全包括文档中其他所有元素的元素,根元素的起始标记要放在所有其他元素的起始标记之前,根元素的结束标记要放在所有其他元素的结束标记之后。一个元素可以有多个属性,它的基本格式为:属性值用双引号(“)或单引号()分隔(如果属性值中有,用“分隔;若有“,用分隔),特定的属性名称在同一个元素标记中只能出现一次,属性值不能包括、&。在给定的“title style=“italic“science/title”中,title 是元素标记的名称,style 是元素标记的属性名称,italic 是元素标记属性值,science 是元素的内容。一个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包含四大功能模
23、块:联系模块、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U U 7 /U /U和通信模块。电子商务是贸易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通过U U 8 /U /U和信息安全保证,对贸易流程全方位的处理过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后,对企业信息系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制造资源的管理、敏捷制造以及与外界相关的U U 9 /U /U都将提到发展的议程上来。(分数:3.00)(1). A.报文接收模块 B.格式转换模块 C.加密模块 D.交易模块(分数:1.00)A.B. C.D.解析:(2). A.密码体系 B.标准化体系 C.CA 论证 D.信息处理(分数:1.00)A.B.C.D. 解析:(3). A.供应链管
24、 B.客户管理 C.供应商管 D.销售管理(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EDI 是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 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 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 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他相关系统的 EDI 综合处理。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
25、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EDI 系统由通信模块、格式转换模式、联系模块、消息生成和处理模块等 4 个基本功能模块组成。 由于 EDI 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纸张文件的交换,因此,有人称它为“无纸贸易”或“电子贸易”。 有关电子商务概念的定义、分析很多,但认识并不统一。 广义的电子商务可定义为以计算机、电子通信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其内容涉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品制造、支持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电讯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产业,如计算机制造、网络建设、网上订单的货物配送、电子货币、软件开发,等等。这就是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众多产业的
26、含义很广的概念。 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特指直接应用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如网站经营、网上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网络、基于网络的企业的其他商务管理。人们日常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可分为基于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技术的功能性业务狭义电子商务、支持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运行的支持性业务、作为标准商务数据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服务于特定产业的特殊电子商务(如传统的EDI 技术)。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后,对企业信息系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制造资源的管理(ERP)、敏捷制造、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都将提到发展的议程上来。 ERP
27、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CRM 是一种使用专用工具、工艺和技术来帮助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功能运作和提高的管理原则,旨在优化客户关系产生的总价值。包括市场营销管理、销售管理、服务与技术支持管理、现场服务管理和呼叫中心管理等模块。 SCM 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U
28、 U 10 /U /U。它使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通信最核心的协议是U U 11 /U /U。它可以提供U U 12 /U /U、U U 13 /U /U、U U 14 /U /U和文件传输等多种功能,其中U U 13 /U /U基于 HTTP 协议,而U U 14 /U /U则采用Telnet 协议。(分数:8.00)(1). A.INTRANET B.ARPANET C.CERNET D.INTERNET(分数:1.00)A.B.C.D. 解析:(2). A.OSI B.IP C.TCP D.FTP(分数:1.00)A.B. C.D.解析:(3). A.WWW 查询 B.E-mail C.
29、远程电视会议 D.远程登录(分数:1.00)A.B. C.D.解析:(4). A.WWW 查询 B.E-mail C.远程电视会议 D.远程登录(分数:1.00)A. B.C.D.解析:(5). A.WWW 查询 B.E-mail C.远程电视会议 D.远程登录(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现在看来,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Internet,它最核心的协议是 IP 协议。它可以提供电子邮件(E-mail)、 WWW 查询、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等多种功能。其中电子邮件使用 SMTP 协议, WWW 查询使用 HTTP 协议,远程登录使用 TEL
30、NET 协议,文件传输使用 FTP 协议。(6).1000Base-SX 使用的传输介质是U U /U /U。 A.UTP B.MMF C.STP D.SMF(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我们首先解释四个英文单词的含义。 (1)UTP:无屏蔽双绞线(远程铜线); (2)STP:屏蔽双绞线(短程铜线); (3)MMF:多模光纤; (4)SMF:单模光纤。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10Mb/s)、快速以太网(100Mb/s)和千兆位以太网(1000 Mb/s)。它们都符合 IEEE 802.3 规范。一般来说,千兆位以太网都作为局域网的骨干网。一般由集线器、
31、网桥、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组成。IEEE 802.3z 分别定义了三种传输介质和三种收发器:1000Base-LX、 1000Base-SX、1000Base-CX。同时另一个特别工作小组 IEEE 802.3ab,则定义了如何在 5 类线基础上运行千兆位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 1000Bas-LX 可支持的单模光纤(SMF),传输距离一般可达 5km 以上;也可支持多模光纤(MMF),一般为550m(50u 的多模),它主要应用在园区网络的骨干连接。 1000Base-SX 可支持多模光纤,传输距离依据不同的光纤标准可从 220m 到 550m,它主要应用在建筑物内的网络骨干连接。 100
32、0Base-CX 用于屏蔽铜缆(STP),传输距离为 25m。它主要应用在高速存储设备之间的低成本高速互联,不过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产品比较少见。 1000Base-T 定义在传统的五类双绞线(UTP)上传输距离为 100m,应用于高速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网络接入,也可作为建筑物内的千兆骨干连接。 1000Base-LH 用于单模光纤加长距离传输,一般可达 70 公里以上,主要应用在城域网上。需要注意的是,1000Base-LH 是一种非标准协议,不同厂家互联必须经过兼容性测试。(7).正确地表现了 CSMA/CD 和令牌环两种局域网中线路利用率与平均传输延迟的关系的图是U U /U /U。 (分数
33、:1.00)A.B. C.D.解析:解析 CSMA/CD 和令牌环都是随着利用率的提高时延大幅提升的。另外,负载很轻的时候,CSMA/CD 表现好:重负载的时候,令牌环比 CSMA/CD 强。(8).802.11 标准定义了 3 种物理层通信技术,这 3 种技术不包括U U /U /U。 A.直接序列扩频 B.跳频扩频 C.窄带微波 D.漫反射红外线(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请参考试题 4648 的分析。适用于 TCP/IP 网络管理的基本协议是U U 18 /U /U,其对应的管理信息库为U U 19 /U /U。(分数:3.00)(1). A.CMIS B.CMIP
34、C.SNMP D.SMTP(分数:1.00)A.B.C. D.解析:(2). A.MIB-1 B.MIB-2 C.MIB-3 D.RMON(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SNMP 提供了一种监控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方法。网络管理的 SNMP 模型包括管理节点、管理站、管理信息和管理协议四部分。网络中所有的对象都存放在一个叫做管理信息库(MIB)的数据结构中。MIB 共有 4 种: (1)Internet MIB-2 用于对标准的 TCP/IP 对象进行错误或者配置分析。 (2)LANMAN MIB-2 支持运行 WindowsNT 或者是 LAN 管理器的计算机。 (3)DH
35、CP MIB 监测 DHCP 服务器的活动,例如IP 地址的分配和活动的会话数目。 (4)WINS MIB 监测 WINS 服务器的活动,例如名字解释和复制信息。(3).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有多种方式,以下划分方式中,不正确的是U U /U /U。 A.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 B.基于网卡地址划分 C.基于用户名划分 D.基于网络地址划分(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VLAN 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 VLAN 头,用 VLAN ID 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
36、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VLAN 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 4 类。 (1)基于端口划分的 VLAN 这种划分 VLAN 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 Quidway S3526 的 14 端口为 VLAN 10,517 端口为 VLAN 20,1824 端口为 VLAN 30,当然,这些属于同一 VLAN 的端口可以不连续,如何配置由管理员决定,如果有多个交换机,例如,可以指定交换机 1 的 16 端口和交换机 2 的 14 端口为同一 VLAN,即同一VLAN 可以跨越数个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 VL
37、AN 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 802.1Q 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 VLAN 的国际标准。这种划分方法的优点是定义 VLAN 成员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只定义一下即可。它的缺点是如果 VLAN 的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交换机的某个端口,那么就必须重新定义。 (2)基于 MAG 地址划分 VLAN 这种划分 VLAN 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 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 MAC 地址的主机都配置它的所属组。这种划分 VLAN 的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交换机时,VLAN 不用重新配置,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根据MAC 地址的划分方法是基
38、于用户的 VLAN,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进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配置是非常麻烦的。而且这种划分的方法也导致了交换机执行效率的降低,因为在每一个交换机的端口都可能存在多个 VLAN 组的成员,这样就无法限制广播包。另外,对于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来说,他们的网卡可能经常更换,这样,VLAN 就必须不停地配置。 (3)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 这种划分 VLAN 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网络层地址或协议类型(如果支持多协议)划分的,虽然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网络地址,比如 IP 地址,但它不是路由,与网络层的路由毫无关系。它虽然查看每个数据包的 IP 地址,但由于不是路由
39、,所以,没有 RIP、OSPF 等路由协议,而是根据生成树算法进行桥交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户的物理位置改变,不需要重新配置所属的 VLAN,而且可以根据协议类型来划分VLAN,这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很重要。这种方法也不需要附加的帧标签来识别 VLAN,这样可以减少网络的通信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检查每一个数据包的网络层地址是需要消耗处理时间的(相对于前面两种方法)。一般的交换机芯片都可以自动检查网络上数据包的以太网帧头,但要让芯片能检查 IP 帧头,需要更高的技术,同时也更费时。当然,这与各个厂商的实现方法有关。 (4)根据 IP 组播划分 VLAN IP 组播实际上也是一种 VLAN
40、 的定义,即认为一个组播组就是一个 VLAN,这种划分的方法将 VLAN 扩大到了广域网,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也很容易通过路由器进行扩展,当然这种方法不适合局域网,主要是效率不高。因特网的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 web 访问中分别采用了U U 21 /U /U、U U 22 /U /U和U U 23 /U /U等协议。(分数:3.00)(1). A.PPP B.SMTP C.FTP D.WAP(分数:1.00)A.B. C.D.解析:(2). A.PPP B.SMTP C.FTP D.WAP(分数:1.00)A.B.C. D.解析:(3).18 A.HTTP B.RTCP C.SN
41、MP D.IMCP(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TCP/IP 协议组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网络层 用来方便地连接各种通信子网,负责路由选择合适的通信节点,使数据能从源主机发往目的地主机。在互联网层有 IP 协议、ICMP 协议、ARP 协议、RARP 协议和 BOOTP 协议。 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规定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报文分组)以及所有数据在网际传递时的确切格式规范,定义了一组规则用于指定如何进行报文分组、不可靠数据的递交办法以及报文分组路由选择方法。显然,除了在主机上要采用 IP 协议外,用来接入通信子网的边界
42、结点(路由器),通信子网中的各通信结点也需要使用 IP 层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中继(存储-转发)。 互联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主要用来供主机或路由器报告 IP 数据报在传输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常情况,例如:目的地不可到达、超时、参数问题、源端抑制、重定向、回声请求等。 地址转换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ARP)用于动态地完成 IP 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物理地址通常是指主机的网卡地址,每一网卡都有惟一的地址。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
43、l,RARP)用于动态完成物理地址向 IP 地址的转换。 可选安全启动协议(Bootstrap Protocol,BOOTP)使用 UDP 消息,提供一个有附加信息的无盘工作站,包括拥有内存映象的文件服务器的 IP 地址,缺省路由器的 IP 地址,以及使用的子网屏蔽。 (2)传输层 传输层的协议只存在于主机之中,提供主机之间进程与进程的有效数据传输。传输层使用端口号向应用层为进程提供与该端口号相应的服务,在传输层中有 TCP 协议与 UDP 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规则和约定,它允许互联的网络中不同部分可能有着不同的构造路径的方法、不同的带宽、不同的延迟时间、不同的分组大小和其他不同的参数。为了获得 TCP 服务,数据的发送方主机与接收主机都要建立起一个端点,形成连接关系,这两个端点都分别称为“套接字”(socket),每一个套接字有一个编号地址,事实上是由该主机的 IP 地址加上该主机规定的一个 16 位数据所组成,称为端口(port)。TCP 连接是可双向同时进行传输的,也可以是点到点的(每一次连接确切地对应两个端点)连接。传输数据后,必须释放和撤销连接。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