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135745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取的利润是( )。(分数:2.00)A.平均利润B.相对剩余价值C.绝对剩余价值D.垄断利润2.能够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分数:2.00)A.工作时间的长短B.工资的高低C.工作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3.商业资本也能获得平均利润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商业资本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商业

2、资本家加强了雇员的剥削D.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互相勾结4.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一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惊险地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分数:2.00)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5.( )决定着生产关系。(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经济增长率D.经济发展水平6.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 )所决定的。(分数:2.00

3、)A.劳动的二重性B.劳动的差异性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7.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分数:2.00)A.商品销售数量B.产品生产数量C.商品价格运动D.货币流通速度8.马克思的货币观本质是( )。(分数:2.00)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D.国家的发明创造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分数:2.00)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0.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分数

4、: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11.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分数:2.00)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C.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D.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12.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在消耗过程中( )。(分数:2.00)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B.能够保存自身的价值C.能够获得新的使用价值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3.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 )。(分数:2.00)A.必要劳动B.社会劳动C.剩余劳动D.

5、复杂劳动14.商品的价值是由( )决定的。(分数:2.00)A.交换价值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具体劳动时间D.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5.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分数:2.00)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C.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D.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16.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分数:2.00)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7.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有( )。(分数:2.00)A.是通过全社会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

6、实现的B.是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发生的C.往往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D.是资本家集体改进生产技术的结果18.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 )。(分数:2.00)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分数:2.00)A.股份制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外资经济20.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主要包括( )。(分数:2.00)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B.用和平手段征收农民土地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D.用暴力

7、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21.商品由两个因素构成,它们是( )。(分数:2.00)A.使用价值B.有用性C.价值D.劳动22.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同时兼得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23.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B.刺激生产者之间激烈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C.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各部门的分配D.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2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包括( )

8、。(分数:2.00)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B.工人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C.工人获取与自己劳动等值的报酬D.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5.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分数:2.00)A.购买阶段,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B.生产阶段,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C.售卖阶段,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D.流通阶段,执行商品流通的职能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分数:2.00)A.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

9、衡直接引发B.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C.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7.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D.强调政府对经济的于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0、有( )。(分数:2.00)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三、判断题(总题数:3,分数:6.00)29.市场经济不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1.某种商品对人越有用、越重要,它的价格会越高。( )(分数:2.00)A.正确B.错误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11、、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取的利润是( )。(分数:2.00)A.平均利润B.相对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D.垄断利润解析: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2.能够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分数:2.00)A.工作时间的长短B.工资的高低C.工作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解析:解析:剩余价值是劳

12、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的剥削程度。3.商业资本也能获得平均利润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商业资本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商业资本家加强了雇员的剥削D.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互相勾结解析:解析:商业资本并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通过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本转移实现的。4.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一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惊险地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分数:2.00)A.商

13、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 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 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 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

14、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 项错误。5.( )决定着生产关系。(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经济增长率D.经济发展水平解析:解析: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6.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 )所决定的。(分数:2.00)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解析:7.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分数:2.00)A.商品销售数量B.产品生产数量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解析:解析

15、: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8.马克思的货币观本质是( )。(分数:2.00)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国家的发明创造解析:解析: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因为货币首先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

16、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分数:2.00)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10.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分数: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 D.生产关系解析:11.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

17、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分数:2.00)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C.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D.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解析:解析: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把商品转换成货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转换成价值,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18、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A 没有回答题干,B、D 说法颠倒,故正确答案选 C。12.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在消耗过程中( )。(分数:2.00)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B.能够保存自身的价值C.能够获得新的使用价值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解析:解析: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13.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 )。(分数:2.00)A.必要劳动B.社会劳动C.剩余劳动 D.复杂劳动解析:解析:把资本区

19、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14.商品的价值是由( )决定的。(分数:2.00)A.交换价值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时间D.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解析: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5.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分数:2.00)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

20、自己的劳动力 C.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D.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解析:解析: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拥有人身自由,能自由处置自己,并且失去一切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以上 ABCD 均为正确答案。16.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分数:2.00)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解析:解析: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7.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有( )。(分数:2.00)A.是通过全社会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的B.是在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发生的 C.往往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D.是资本家集体

21、改进生产技术的结果解析: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生产率高的企业,商品个别价值低,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是高于一般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其提高企业生产率的动机。资本家通过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相对剩余价值在全社会范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正确选项为 BC。18.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 )。(分数:2.00)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

22、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解析: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选项 A、选项 C、选项 D 三点,选项 B 是干扰项。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分数:2.00)A.股份制经济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20.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主要包括( )。(分数:2.00)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B.用和平手段征收农民土地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解析:解析: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

23、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最为典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21.商品由两个因素构成,它们是( )。(分数:2.00)A.使用价值 B.有用性C.价值 D.劳动解析: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2.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同时兼得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解析:解析:商

24、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C 表述错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该产品不用来交换,不能在交换中获得产品的价值,那么它也没有价值,故正确答案为 ABD。23.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B.刺激生产者之间激烈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C.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各部门的分配

25、D.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解析: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正确,都应选。2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包括( )。(分数:2.00)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B.工人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C.工人获取与自己劳动等值的报酬D.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成果

26、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C 表述有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因此是不平等的,故该选项排除,正确答案为 ABD。25.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分数:2.00)A.购买阶段,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阶段,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 C.售卖阶段,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D.流通阶段,执行商品流通的职能解析:解析: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

27、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分数:2.00)A.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B.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C.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解析:解析: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变化的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

28、)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故选 BC。经济危机是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的,故不选 A。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故不选D。27.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

29、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D.强调政府对经济的于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解析:解析:首先,马克思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其次,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就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再次,马克思深刻地说明了每一次经济危机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暂时的强制性解决。政府的干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缓和经济危机,因此摆脱危机的

30、唯一出路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最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深刻性还表现在,没有把经济危机归咎于所谓的人的本性,而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正是资本的逐利性和扩张性驱使资本家唯利是图乃至铤而走险,C、D 是错误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分数:2.00)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解析: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劳动存在的,它要求把耗

31、费在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还原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形成的价值量在市场上交换。因此,按劳分配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更不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而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也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来计量,而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的,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因而其实现程度要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所以,AD 是正确答案。三、判断题(总题数:3,分数:6.00)29.市场经济不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市场经济会导致竞争的加剧,并且市场本身没有能力对弱势群体提供救济,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30.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31.某种商品对人越有用、越重要,它的价格会越高。(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商品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大,会导致其需求越大,但如果供给方的供应很充分,供给价格弹性很大,使得商品并不稀缺,则其价格也不会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