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3777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每年 5月 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 A.O2 B.N2 C.CO D.CO2 解析: A、 O2可以供给人体呼吸,不是有毒气体,故 A不符合题意; B、 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 A不符合题意; C、 CO 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 C 符合题意;D、 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 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 B.纸张燃烧 C.铜丝折弯 D.酒精挥发 解析: 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

2、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 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答案: B 3.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 ) A.氯化钾 B.尿素 C.过磷酸钙 D.氯化铵 解析: 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C、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 答案: 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氨气 B.氯

3、化钠 C.镁 D.金刚石 解析: 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答案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答案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答案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答案项错误。 答案: A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碳酸钠 C. 稀释浓硫酸 D. 加入大理石 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

4、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 ,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 B 6.下列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柠檬汁 2.2 2.4 B.番茄汁 4.0 4.4 C.牛奶 6.3 6.6 D.鸡蛋清 7.6 8.0 解析: A、柠檬汁的 pH 为 2.2 2.4,小于 7,显酸性。 B、柠檬汁的 pH 为 2.2 2.4,小于7,显酸性。 C、牛奶的 pH为 6.3 6.6,小于 7,显酸性。 D、鸡蛋清的 pH为 7

5、.6 8.0,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 pH 小于 7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 答案: A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 B、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C、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 D、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正确 。 答案: D 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 A.聚乙烯 B.羊毛 C.玻璃钢 D.金 解析: A、聚乙烯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答案项错误。 B、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6、,答案项错误。 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答案项正确。 D、金是由金属元素汞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答案项错误。 答案: C 9.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 “Si” C.原子序数为 “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答案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Si,答案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

7、4,答案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答:项说法正确。 答案: A 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青蒿素 (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 (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物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 3: 1 D.秦高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解析: A.一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一个青蒿素分子多两个氢原子,故错误; B.由二者的化学式可知,二者都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C.由青蒿

8、素 (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 (C15H24O5)化学式可知,二者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 3: 1;故正确;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 的质量分数 =,可见说法正确。 答案: A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解析: A、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金属的硬度,答案项实验方法正确。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9、,棉纤维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答案项实验方法正确。 C、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答案项实验方法错误。 D、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答案项实验方法正确。 答案: C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H+、 Na+、 Cl 、 HCO3 B.H+、 K+、 Cl 、 OH C.Cu2+、 Ba2+、 Cl 、 SO42 D.K+、 NH4+、 Cl 、 NO3 解析: A、 H+、 HCO3 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答案项错误; B、 H+、 OH 两

10、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项错误; C、 Ba2+、 SO4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答案项正确 。 答案: D 1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解析: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 答案: B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B.

11、汽油可做除去油污的乳化剂 C.烧碱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甲醛 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解析: A、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冰箱除味剂,答案项说法正确。 B、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答案项说法错误。 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能够吸收水,但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项说法错误。 D、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A.NaCl溶液 (MgCl2)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 盐酸至中性 B.氧气 (水蒸气

12、 )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C.CaO固体 (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氢气 (氯化氢气体 )依次通过足量的 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解析: A、 MgCl2能与过量的 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无水氯化钙检验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

13、化氢气体能与足量的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 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 D 二、解答题 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解析: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 a试管; b锥形瓶 。 答案: 试管 锥形瓶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 解析: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答案: 2H

14、2O2 2H2O+O2 B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 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 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如图 E装置来收集氢气,当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答案: 2KMnO4 K2MnO4+MnO2+O2 均匀连续。 17.根据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溶解 称取 5.0g粗盐,逐渐加入 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 1.2g。 过滤 蒸发

15、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试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 。 计算产率 得到精盐 3.2g,则精盐的产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解析: 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 100%=84.2% 。 答案: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84.2% (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 次称量。 解析: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 3 次称量 。 答案: 3 (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

16、(填 “ 混合物 ” 或 “ 纯净物 ”) 。 解析:精盐中除了食盐,还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精盐属于混合物。 答案:混合物 18.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 解析: 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答案: 天然气 CH4 (2)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 。 解析: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书写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中硫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书写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17、;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书写在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中氮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书写在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 答案: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解析: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答案项说法错误。 B、根据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的铁丝 与铜丝反应时表现出的现象: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而铜丝无现象,可得到多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答案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蕊变红,是碳酸呈酸性,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答案项说法错误。 D、氧化铁是红棕色的,通过一氧化碳加热后变成黑色

18、 (铁 ),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性,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 B 19.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 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解析: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答案: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煮沸 (2)NaCl、 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在 20 时, KNO3的溶解度与 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填字母 ),在50 时, 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 (填字母 )。 A.大于 B.小于 C

19、.等于 D.无法确定 解析: 在 20 时, KNO3的溶解度小于 NaCl的溶解度,所以前者与后者的 关系是 B,在 50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 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D。 答案: B D (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 t1对应的温度为 40 ,则 t2对应的温度 (填字母 ) A.大于 40 B.小于 40 C.无法确定 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 t1对应的温度为 40 ,则 t2对应的温度大于 40 ,答案: A。 答案: A (

20、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 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溶液,则所需 16%的 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 解析: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 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溶液,需要所需 16%的 NaCl溶液质量为: =62.5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 100g 62.5g=37.5g,所以所需 16%的 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62.5g: 37.5g=5: 3。 答案: 5: 3 20.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 O2将 HCl转化为 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1)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

21、式 ; 解析: 反应 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氯化氢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uO CuCl2+H2O。 答案: 2HCl+CuO CuCl2+H2O (2)反应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解析: 反应 为氯化铜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氯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 答案: 置换反应 (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 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少? 解析:设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为 x, 2Na+Cl2 2NaCl 46 71 4.6g x x=7.1g 答: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 7.1g。 答案: 7.1g。

22、21.图中 A 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 H、 C、 O、 Na、 Al、 S、 Ca、 Cu、 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 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 D、 G、 H、 I均为单质,其中 G为紫红色固体, 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A, 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 “ ”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 G ; 解析:根据 “H 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 好的抗腐蚀性能 ” ,则推测 H为铝;根据 “G

23、 为紫红色固体 ” ,则推测 G为铜;根据 “B 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 ,则推测B 为氢氧化钙;根据 “A , 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 ,结合图框,则推测 A, 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 “ 在通常情况下, 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 D、 G、 H、 I 均为单质 ” 、“ 图中 A 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 H、 C、 O、 Na、 Al、 S、 Ca、 Cu、 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 ,则推测 C 可能为稀硫酸、 D为氢气、 E为氧化铜、 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 Cu。 答案 : Cu (2)写出 A与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

24、出 D与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H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A与 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D与 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uO+H2 Cu+H2O; HI 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3AgNO3 Al(NO3)3+3Ag。 答案: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uO+H2 Cu+H2O Al+3AgNO3 Al(NO3)3+3Ag。 2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25、【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实验装置如图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解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实验装置如图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 答案: BCD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装置如图 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

26、常常远低于 21%。 解析: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答案: 4P+5O2 2P2O5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 (1)装置漏气; (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解析: 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或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实验装置可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 答案: 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 度分别为 8.85%和 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

27、 解析: 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 8.85%和 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 答案: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实验探究 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 (装置如图 3)通过 7 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 解析: 铁丝在水、氧气的条件下很容易生锈,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装

28、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 答案: 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探究 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 (装置如图 4), 8 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解析: 烧杯内蒸馏水减少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 =90mL 63.6mL=26.4mL; 空气中氧气含量=100%20.2% 答案: 20.2%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填物质名称 )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或白磷等物质进行实验

29、,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 铁粉、炭粉、氧化钠和蒸馏水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 铜绿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若将图 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 解析: 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 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 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 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答案: 不能 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 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