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79373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 2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D.参加社会实践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_(分数:2.00)A.充分发挥集体智慧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_(分数:2.00)A.人们的主观愿望B.先进分子的要求C.客观存在的事实D.正确的指导思想4.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_(分数:2.00)A.通过指导

2、实践改造客观世界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5.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_(分数:2.00)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纸上谈兵,画饼充饥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_(分数:2.00)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辩证唯物主D.历史唯物主义二、简答题(总题数:29,分数:72.50)7.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分数:2.50)_8.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分数:2.50)_9.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3、 (分数:2.50)_10.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数:2.50)_11.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分数:2.50)_12.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分数:2.50)_13.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分数:2.50)_14.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分数:2.50)_15.简要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分数:2.50)_1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分数:2.50)_1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数:2.50)_18.简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分数:2.50)_19.简述

4、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分数:2.50)_20.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21.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分数:2.50)_22.简述意识的本质。 (分数:2.50)_23.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 (分数:2.50)_24.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分数:2.50)_25.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分数:2.50)_26.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5、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分数:2.50)_27.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分数:2.50)_28.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分数:2.50)_29.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数:2.50)_30.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分数:2.50)_31.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 (分数:2.50)_32.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

6、社会的产物。 (分数:2.50)_33.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分数:2.50)_3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分数:2.50)_35.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分数:2.50)_三、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5.50)36.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2.50)_37.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2.50)_38.试述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分数:2.50)_39.试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分数:2.50)_40.试述内容和形

7、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分数:5.50)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 2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D.参加社会实践 解析: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_(分数:2.00)A.充分发挥集体智慧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 解析: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_(分数:2.00)A.人们的主观愿望B.先进分子的要求C.客观存在的事实 D.正确的指导思想解析:4.意

8、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_(分数:2.00)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解析:5.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_(分数:2.00)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解析: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_(分数:2.00)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辩证唯物主D.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进行研究。实事求是

9、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二、简答题(总题数:29,分数:72.50)7.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划分可知论

10、和不可知论的标准。8.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前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意识;后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 (2)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

11、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9.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

12、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10.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第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1.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

13、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12.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

14、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物质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第三,科学实验。它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13.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

15、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14.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15.简要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

16、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此它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17、。 (3)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1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

18、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指它的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指它的无条件性。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18.简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

19、用。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2)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

20、定性时,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过度的范围。20.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否定也没有肯定。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21.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分数

21、:2.50)_正确答案:()解析:(1)在社会领域,虽然人们的自觉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但人们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冲突,形成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2)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3)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们的自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下进行的。22.简述意识的本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3.简述物

22、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24.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3、,意识是派生的,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是派生的,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的产物。二者的本质都是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违背事实,违反科学,是根本错误的。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

24、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但其没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在许多方面不能驳倒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其虽然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基础,但仍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等局限性。 (2)作为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

25、态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被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5.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人确实首先必然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但人的实践活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一方面是指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另一方面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目前尚未触及的自然

26、界;人化自然即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并且打上人的实践活动的印记的自然。随着实践活动的扩展,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 (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一方面,人要立足于现实,在由必然性所支配的自然界中生活;另一方面,人又不甘于受自然界的种种限制,总是要在精神世界中创造理想生活,并通过实践把这些理想变为现实。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26.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27、,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只能坚持孤立和静止的观点。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只有承认矛盾是

28、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地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只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实际上是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要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27.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

29、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及其关系。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

30、外因的关系是: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也就是通过使矛盾双方的状况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8.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31、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 它们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只是概括了具有个性、特殊性的事物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不可能是其中所有的东西,矛盾的个性、特殊性比矛盾的共性、普遍性更为丰富。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中也同样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重点论要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要以重点论为补充。 现实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这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29.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首先,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次,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因此,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而联系起来。 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现实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