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380358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6 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18.00)1.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姚莹_3.江南制造局(分数:2.00)_4.资政新篇(分数:2.00)_5.兴中会(分数:2.00)_6.关税自主运动(分数:2.00)_7.新月派(分数:2.00)_8.国难会议(分数:2.00)_9.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10.简答题 31-34 小题。(分数:2.00)_11.清末的地方自治。(分数:2.00)_12.第

2、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3.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分数:2.00)_14.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分数:2.00)_15.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分数:2.00)_2006 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18.00)1.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解析:姚莹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清代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进士。曾游幕广东,在福建、江苏任州县地方官。鸦片战争时

3、,任台湾道的姚莹积极组织抵御侵略者,保卫国土。鸦片战争后,他以知州分发四川。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姚莹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他崇尚程朱理学,为桐城派古文家。姚莹善诗,其作品多抒发仕途受挫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心境。其诗文中多有关于西藏、台湾的资料。1845 年,他著康鞧纪行。该书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以及喇嘛教、天主教、回教源流等问题都有阐述,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该书是近代著名的边疆史地研究之作,对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有一

4、定帮助。著有中复堂全集等。)解析:3.江南制造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晚清政府经营的新式军用工业。全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上海机器局”或,“上海制造局”。由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同外国的接触中,洋务派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1865 年 9 月,江南制造局成立,丁日昌任总办。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经费来自上海海关厘金。江南制造局下设机器厂、铸铁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广方会馆等,其产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所制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各军械所、军营等使用。其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以及技术基本依赖外国。1905 年

5、,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于 1917 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科技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它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解析:4.资政新篇(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近代第一个谋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 1859 年洪仁歼上奏洪秀全的建国方案。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要内容是: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上,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6、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科技上,奖励科技发明;外交上,主张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公共事业上,主张兴办学馆、医院、设立福利机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既非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它的思想史意义远大于它的现实意义。)解析:5.兴中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近代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 年 10 月,孙中山前往檀

7、香山,向当地华侨宣传反清革命,筹建革命团体。11 月,孙中山等人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会上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作为政治纲领,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兴中会是一个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895 年,兴中会计划发动广州起义,因泄漏消息失败。1900 年 10 月,孙中山派郑士良在惠州发动起义,因外援不济而失败。1905 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兴中会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起了

8、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6.关税自主运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 世纪 20 年代发起的要求实现中国关税自主的运动。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海关大权。关税主权的丧失,给中国的经济和民族工商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中国人民一直为实现关税自主而斗争。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曾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两次提出“关税自主”要求,但都未实现。“五卅运动”后,段祺瑞政府在全国反帝倒段怒潮下,于 1925 年 10 月召开由列强 12 国代表参加的关税特别会议。中共北京党组织为推动关税自主的实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关税自主运动。北京党组织联合国民党“

9、左派”多次组织民众举行反对关税会议的游行示威。由于帝国主义不肯放弃既得权利,关税会议最终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关税自主运动有力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有利于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解析:7.新月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该诗派以 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 1926 年春始。以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对新诗的格律化

10、进行了探索。1927 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和诗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的弱点,使新诗进入自觉创造的时期。)解析:8.国难会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出面召集民间人士共商国事的一次会议。“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反蒋的怒潮,民主党派

11、和国民党内的反蒋派,一致呼吁召开国难会议或国民代表会议,以争取实现他们的主张。在各方压力下,国难会议于 1932 年 4 月由汪精卫主持,在洛阳召开。出席者仅百余人。会议最使人注意的是“共同御侮案”,它的原则是:凡侵害国家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之敌人,政府应用武力与外交抵抗到底,有违上述宗旨之条约概不签订;在政府努力实行上项原则之时期内,全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概应以最大之力量,赞同政府共同御侮。这表明国民党政府坚持屈辱妥协的对外政策,不准人民起来抗日。此外有“政治制度改革案”、军制改革、推进地方自治等案,但都无果而终。会议表明国民党是决不肯改变一党专政统治的,是不会给人民民主权利的。)解析:9.

1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42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在讲话中,毛泽东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联系延安整风时期文艺界存在的问题,以文艺为人民群众和如何为人民群众为中心,论述了文艺和生活、文艺和革命、文艺与政治、普及与提高、内容与形式等一系列原则性问题。讲话集中论述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问题。毛泽东认为,要发展我们的革命文艺,必须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艺遗产。他强调,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服从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讲话还着重论述了文艺批评的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

13、,一个是艺术标准。今天看来,讲话也有一些不尽妥当之处,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历史意义。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10.简答题 31-34 小题。(分数:2.00)_解析:11.清末的地方自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地方自治是西欧市民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加城市政权的产物,是西欧民主政治的表现。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西学东渐,地方自治思潮传入中国,在清末最后几年地方自治思潮走向实践,在中国宪政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末地方自治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清末皇权弱化和

14、政府统治被削弱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可能。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外交困,皇权遭弱化,统治被削弱。与此相反,地方督抚实力大增。清末皇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勃兴,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基础。(2)清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绅商阶层的壮大,他们成为推动地方自治的重要力量。(3)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为地方自治运动莫定了思想基础。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地方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思潮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统治阶级部分开明人士也认识到实行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地方自治思想逐渐渗透到清廷的政治生活之中。 在全国上下要求实行地方自治的呼声中,1908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

15、行地方自治。清末地方自治可分为两个阶段:1908 年以前,为绅商自发倡办或由官府督导试办的阶段;1909 年以后,是在清政府的统筹规划之下,全面推行的阶段。清末地方自治分为两级,城镇乡级自治为下级自治,府厅州县级自治为上级自治。规定先行在城区进行自治实验,嗣后再推至乡镇。为推动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清政府于 1909 年颁布自治研究所章程,责令于各省省城及各府厅州县设立自治研究所,这就为地方自治做好了组织和思想基础。1910 年,清政府又颁布京师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使自治政策更趋完善。清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制定,使地方自治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力地推

16、动了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一股地方自治风潮。 清末地方自治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革新的一次有益尝试。但是,由于存在舞弊、刮民、铺张等现象,以及民众对地方自治的误解、无知和冷淡,加之财政困难,特别是清政府维护自身独裁统治的目的没有改变,从而限制了地方自治的成效。尽管如此,在一些地方,地方自治事业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总之,无论是从观念、行为还是政治结构方面,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对于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而言均是一种初步和有益的尝试,其影响一直波及民国年间。)解析:12.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24 年至 1927 年,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军

17、阀统治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但是,随着 1927 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可以归纳为: 客观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力量比较弱小,反革命阵营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阵营的力量。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内有本国反动势力,外有帝国主义列强。在国民革命中,帝国主义实行军事镇压、经济封锁、政治拉拢等手段破坏中国革命和国共合作。蒋介石、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更是大大削弱了革命

18、统一战线的力量,增强了反革命势力。 主观上,当时的中共中央执行右倾主义路线,放弃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导致了大革命失败和国共合作破裂。这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不支持周恩来等人提出的在国民党“二大”上打击右派、孤立中间派、扩大“左派”的计划,使国民党右派势力增大,“左派”被孤立;二是“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拒绝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进行回击,助长了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气焰;三是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后,陈独秀等继续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另外,共产党对军事工作缺乏重视也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当时,大多数共产党人不重视军队。因为共产党没有军权,没有足够的军队与反动派相抗衡,从而助长了国民

19、党右派的反共气焰,也无力阻止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对于国共合作破裂,苏联和共产国际负有重大责任。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督促下形成的。在本国利益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上,苏联首先考虑的是本国利益。就国共合作而言,苏联和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革命集团,因而竭力促进国共合作。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力量的错误认识以及它的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了它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国民党一方,而轻视共产党的力量。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妥协退让行为与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参与有关。总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详细深入分析

20、。)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3.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汉代,隋唐时期形成制度。19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人们发现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改革和废除科举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改八股为策论。1905 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设立新式学校。清廷诏准自 1906 年开始,废除科举考试。至此,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彻底分离。 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

21、的。(1)废除科举使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除科举加速了儒学解体,儒学地位日益降低。人们的思想因挣脱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解放,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西方思潮纷纷涌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废除科举推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废除科举使经学衰微,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变为现实,为科技文化在 20 世纪初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使新学科和新知识在中国传播开来,造就和壮大了现代科技知识分子队伍,促进了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推广。(3)废除科举促进了近代意义上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废除科举后

22、,近代新教育获得空前发展,全国各地新学堂数量大增。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兴办,现代教育体系逐渐确立。它使教育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4)废除科举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和新学堂大量创办,近代新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接受了西方文明,逐渐放弃通过考试求取功名步入仕途的观念,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团体,他们把救国与向西方学习结合起来,推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5)废除科举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知识分子摆脱了对政治与王朝的人身依附

23、,摆脱了长期以来“读书做官”思想的束缚,开始关注学术的独立品格。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大量旧式知识分子突然丧失了读书做官的机会,他们由清政府的支持者变为清政府的对立面。 当然,仓促废除科举制,而大量新式学堂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教育和传统文化无形断裂的局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总之,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是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重大决策,也影响到了 20 世纪初中国文化的变革演进和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解析:14.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至 1937 年

24、“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国民政府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并把它作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 这种政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国民政府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活动上。对内表现:首先,调集军队剿灭共产党,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从 1932 年底到 1934 年 10 月蒋介石国民政府向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第五次军事围剿,迫使红军长征。长征途中,蒋介石又派军队围追堵截,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其次,削弱国民党内部异己力量,加强个人权力。1933 年 5 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蒋介石借口

25、冯玉祥妨碍政令统一,组织军队扼杀同盟军,于 1933 年底摧毁了这一抗日政权,大大加强了蒋介石的个人权力。对外表现:“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寇侵略不作任何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全部沦陷,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拒绝支援坚持抗战的十九路军,并调他们到南方围剿共产党,致使上海抵抗失败,中国被迫签订淞沪停战协定,1935 年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致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民族危机加深。 由此可以看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把“安内”摆在第一位,借“攘

26、外”的口号来争取全国舆论的支持,以求尽快实现其剿灭共产党、消除异己的目的。这一政策本质上具有独裁、妥协的性质。反映了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本认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一误国害民的方针指导下,日本的侵略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反而越来越猖狂,中国大片国土沦陷。同时,中国的反共内战也越打越大,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936 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政府开始逐步

27、把重心放到抗日上,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带领中国人民投入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析:15.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中国人民率先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 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开始了持续 8 年的全面抗战。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抗战 8 年,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

28、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民族牺牲也最惨重的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开始,到 1945 年结束,历时 14 年之久。若从 1937 年全面抗战算起,也进行了8 年。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抗日战争进行的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中国军民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兵力。“七七”事变时。日本投入陆军 24 个师团中的 21 个。此外,日本还投入了 60的空军和三分之二的海军。直到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一直牵制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 80以上。1945 年日本投降前,日本在海外的兵力共 365 万

29、,其中在中国 201 万余人。中国战场不仅拖住了近 200万日本侵略军,而且不断地消耗了它的有生力量。可以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粉碎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为此,中国也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据统计,中国人民伤亡人数在 3500 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 5600 多亿美元,直接财产损失 1000 亿美元以上。 其次,中国战场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在二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的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日本一直计划进攻苏联,但直至战争结束都未对苏联宣战,原因在于日本大部分兵力用于中国战场。无力“北进”攻击苏联。第二,中国的抗战迟滞了日

30、本“南进”太平洋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英美作战。“南进”太平洋一直是日本的战略计划,但是,由于主力深陷中国战场,它不得不延缓“南进”时间。直到 1941 年,日本才发动太平洋战争,但大部分兵力仍深陷中国战场。这就缓和了英国的处境,也使美国获得了更多的备战时间,有利于其在西南太平洋的反攻。第三,中国的抗战避免了德日法西斯会合,使同盟国得以将它们各个击破。德日法西斯曾计划:日军向东进攻澳大利亚,向西进攻锡兰和印度;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占领高加索、中东,两国在中东会师。但由于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无力进行此战略。因此,中国抗战避免了日本与德国的会合。从而保证了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配合了世界反

31、法西斯战争。 再次,抗战时期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也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卓越贡献。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艰苦抗战表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日本的主力军,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抗战期间,美英等国主动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战时和战后,中国确立了应有的大国地位,正式跻身“四强”行列。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的提高,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卓越贡献。 总之,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国土上打败了口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而且以自己的英勇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