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80533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研类试卷】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研类试卷】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研类试卷】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考生须知(总题数:1,分数:0.00)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总题数:5,分数:20.00)1.社会形态 (分数:4.00)_2.明于天人之分 (分数:4.00)_3.道统 (分数:4.00)_4.道德行为 (分数:4.00)_5.必然规律(分数:4.00)_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总题数:5,分数:50.00)6.简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10.00)_7.简述老子的“无为”学说。 (分数:10.00)_8.简述柏拉图关于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

2、的学说。 (分数:10.00)_9.简要说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分数:10.00)_10.简述哲学思辨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分数:10.00)_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总题数:2,分数:30.00)11.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并用这一观点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分数:15.00)_12.试论洛克关于两种性质的观念的学说。(分数:15.00)_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哲学真题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考生须知(总题数:1,分数:0.00)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总题数:5,分数:20.00)1.社会形态 (分

3、数:4.00)_正确答案:(社会形态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 分)社会形态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由低到高不断发展。(1 分)按照生产关系的性质,人类社会依次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1 分))解析:2.明于天人之分 (分数:4.00)_正确答案:(“明于天人之分”是荀子天人观最重要的观点。它不是一般地断定天人的分离,而是重在阐明天与人各有自己的职分和规律,不能互相代替。(2 分) 注重天人之分不等于主张天人完全对立。人本是

4、天演而成的,是自然的一部分。“明于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 分))解析:3.道统 (分数:4.00)_正确答案:( 儒家“道统”说最初产生于唐代韩愈。韩愈为对抗佛教的“法统”,构造了一个自尧舜开始的儒家道统以与之抗衡。儒家道统论的核心在韩愈是仁义,并提出“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的著名观点。(2 分) 韩愈的道统说在宋以后为理学家们所继承并成为宋明理学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理学家却完全撇开了韩愈而“专以心性为宗主”,并将他们自己放在了孔孟道统的当然继承人的位置上。(2 分))解析:4.道德行为 (分数:4.00)_正确答案:(道德行为是人的行为的一种,与非道德行为相区别。

5、(1 分) 道德行为是基于自觉意识而做出的行为。(1 分) 道德行为是自愿、自择的行为。(1 分)道德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人意志的表现,而是与他人一直有着联系的行为。(1 分))解析:5.必然规律(分数:4.00)_正确答案:(必然规律在逻辑形式上,由“全称条件陈述”予以表达。对于所有的 x,如果 x 具有性质P,则 x 也具有性质 Q。符号表示则为: (x)(Px Qx ) (2 分) 一个全称陈述能否作为规律,首先要由相应的单称陈述来验证,其次,还依赖于背景知识,依赖于当时所接受的理论。(2 分))解析: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总题数:5,分数:50.00)6.简述真理原

6、则与价值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真理原则是指人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4 分) (2)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价值原则脱离了真理原则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真理原则脱离了价值原则便会失去意义。没有真理原则的指导,价值原则就不能成功地贯彻下去;没有价值原则的推动,真理原则也很难得到坚持和发展。(4 分) (3)真理和价值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的相互作用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2 分))

7、解析:7.简述老子的“无为”学说。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老子与儒家等学派倡导积极入世的“有为”主张相反,主张消极遁世的“无为”。无为是道家学派的基本观点之一。(2 分) 老子所以主张无为,是认为“有为”不但违背天道的本性,而且根本不足以治理国家;正是统治者的巧取豪夺和礼义法令的滋彰,造成了人民的苦难和反抗。(4 分) 无为目的在无不为。只要统治者自身做出表率,实施无为,人民便会自然随其引导而走向纯朴,从而坐享天下大治。(2 分) 老子“无为”的社会主张,最终目的是促成“小国寡民”的上古理想社会的实现。(2 分))解析:8.简述柏拉图关于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学说。 (分数:10.0

8、0)_正确答案:((1)柏拉图认为在现象之中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在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事物世界之外,一定存在着另一个稳定的、绝对的和永恒的世界作为它们的根据,这就是理念世界。(4 分) (2)从知识论的角度看,事物的世界是可感的对象,理念世界则是可知的对象。(4 分) (3)他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如日喻、线喻和洞喻。(2 分))解析:9.简要说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道德与法律都是对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人类社会生活规范。(2 分) 但道德与法律在它们的作用的形成与所使用的手段方面存在区别。(2 分) 在作用的形成方面,

9、道德的规范作用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逐步养成的,法律则需要通过设置专门执行机构形成规范作用。(2 分) 在使用的手段方面,道德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起作用,法律靠专门机构的强制力量发挥作用。(2 分) 一般而言,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维持着社会生活的运行和统治阶级的利益。(2 分))解析:10.简述哲学思辨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2 分) 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思辨方法对科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如果没有超验的思辨性观念,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是不

10、可能的。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形而上学是一支先遣队。(3 分)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着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3 分)科学理论中某些超验的思辨性基本假设的存在,又保证了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为理论体系的完善或新理论体系的建立留有“潜在”的可能性。(2 分))解析: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总题数:2,分数:30.00)11.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并用这一观点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分数:15.00)_正确答案:(第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的否定来实现的。辩证的否定具有以下特点: (1

11、)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是事物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外力强加的。(3 分)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一方面,否定是新事物克服旧事物,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在否定过程中,新事物保留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3 分)(3)辩证的否定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否定,反对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同时反对把否定看作是外力推动的结果。(3 分) 第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复古主义。(3 分)对待

12、外来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腐朽、没落的东西;既要反对盲目排外、简单拒斥,又要避免食洋不化、全盘西化。(3 分))解析:12.试论洛克关于两种性质的观念的学说。(分数:15.00)_正确答案:(第一、物体的性质分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1)第一性的质是物体所固有的基本性质或“原始性质”,包括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3 分) (2)第二性的质是物体中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组织和运动等,在我们心中产生色、声、味等感觉。第二性的质依赖于第一性的质的变化。(3 分) 第二、与物体的两种性质相对应,在我们的心中存在两种性质的观念: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1)第一性的质的观念是对物体性质的真实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原型”和“蓝本”的关系。(3 分) (2)第二性的质的观念是心灵对物体性质的主观反映,由物体中的运动刺激感官而产生,但是在物体中不存在它们的“原型”。(3 分)第三、洛克关于两种性质的观念的学说代表了当时机械论物质观的典型立场。(3 分))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