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_。(分数:2.00)_3.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_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数:2.00)_5.把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体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_6.“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
2、,它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_7.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进而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这种活动是_。(分数:2.00)_8.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_9.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指的是_。(分数:2.00)_10.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_。(分数:2.00)_11.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
3、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8.00)12.终身教育(分数:2.00)_13.道德情感(分数:2.00)_14.中体西用(分数:2.00)_15.最近发展区(分数:2.00)_三、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16.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分数:2.00)_17.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科学”,初中的“社会”“科学”等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分数:2.00)_18.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指导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
4、方法。(分数:2.00)_四、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9.请简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分数:2.00)_20.请述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21.请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分数:2.00)_22.请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涵和条件。(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3.试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数:2.00)_24.试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分数:2.00)_2016 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11,分数:2
5、2.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2.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礼、乐、射、御、书、数)解析:3.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赫尔巴特)解析: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解析:5.把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体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蔡元培)解析:6.“什么知识最有价
6、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它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斯宾塞)解析:7.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进而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这种活动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校教育活动)解析:8.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苏霍姆林斯基)解析:9.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指的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计划的正课学习与课外活动、自习相结合,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受
7、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解析:10.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孟子)解析:11.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杜拉)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8.00)12.终身教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终身教育思想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 20 世纪 60 年代,特别是在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和学会生存之
8、后所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终身教育是世界各个国家重视并努力实践的重要理念。)解析:13.道德情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道德由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加深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9、。道德情感与品德结构中的知、意、行等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品德的发展。)解析:14.中体西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指导思想,提倡“中体西用”的也并不都是洋务派人物,但在洋务派运动时期多附从洋务派,为洋务派提供思想理论基础。“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后来也指导了新政时期的改革。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主张中学之体对西学之用的主导和导向作用,学西学的目的是补中学之不足。“中体西用”思想最大的作用在于给僵化的
10、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了新式教育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而最大的缺陷在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解析:15.最近发展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维果茨基在自己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11、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要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将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解析:三、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16.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人的身心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提供了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
1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根据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离开人的能动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因此,题中的说法是正确的。)解析:17.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科学”,初中的“社会”“科学”等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
13、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按照知识的综合程度,可以将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核心课程,也叫问题课程,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旨在把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社会”是历史、地理综合而成的课程;“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而成的课程;“艺术”是音乐、
14、美术综合而成的课程。这些课程均属于综合课程中的融合课程。 因此,题中的说法是正确的。)解析:18.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指导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却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同时,他们还没有掌握一套自学的方法和养成自学
15、的习惯。因此,他们还不能独立地进行阅读和学习,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生学会阅读是读书指导法的关键和核心。 因此,题中的说法是正确的。)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9.请简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仅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也是如此。例如,人的认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在前一阶
16、段准备好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由于受遗传、环境及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如感知觉)在较低的年龄阶
17、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如思维、情感要在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也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教育规律,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
18、依据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成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大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成熟程度,表明了它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
19、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解析:20.请述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认知发展阶段。 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表演式再现表象期、映像式再现表象期、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布鲁纳强调,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条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再到象征式再现表象。 (2)认知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是主动地获
20、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即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以后,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对知识的转换进行检查。 (3)结构教学观。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性质选择最好的呈现方式。 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程序
21、,要根据学习者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个别差异等选取适用的具体程序。 强化原则。布鲁纳认为,反馈和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4)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掌握科学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发现学习法。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能够独立探究、主动思考并获得知识。虽然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比较浪费时间,在一个大组中,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的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发现学习法,所以如果不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解析:21.请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22、循序渐进原则又叫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依据所传授的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学生能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 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3)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解析:22.请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涵和条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
23、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从客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从主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学习者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3)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直接呈现要传授的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
24、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与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观点相反,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 (4)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所呈现的新知识大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等。学生主要通过利用和这些新知识有关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旧知识去同化它们,通过这种同化(或称相互作用)去理解新知识的意义。 在奥苏伯尔看来,无论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那种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观点是毫无根据
25、的。如果教师教法得当,并不一定会导致机械地接受学习,任何学习,只要符合意义学习的条件,就是有意义学习,此外,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学校的许多学习,经常是处在这两端之间的某一个点上。)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3.试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我国常用的教学模式有: (1)传递一接受模式:我国中小学在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
26、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基本程序:引起求知欲一感知教材一理解教材一巩固运用一检查评价。 (2)自学一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界根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为指导思想,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3)情境陶冶模式: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 (4)示范模仿模式: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注重行为技能的原理、程序及关键环节的说明和演示。
27、由于教师无法对每一位学生、每一次动作和技能的练习都做出评价,因此,应当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观摩。该模式尤其适用于以行为技能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内容。 (5)尝试教学模式:教授新课时,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讲解,即“先练后讲”,又称“五步教学法”,由我国数学教师邱学华创造。基本教学程序: 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6)目标教学模式:指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为活动中心,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理论根据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理论以及控制论原理。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目标的
28、提供者和学生达标的组织者。 (7)引导发现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是依据杜威、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问题一假设一推论一验证”程序,并结合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成果归纳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8)概念获得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这种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派的观点,即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解析:24.试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所包含的规律主要体现在: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
29、过程。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的实现的。学生不仅是被影响的对象,也是能动地吸收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理解、选择和吸取。 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外界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选择,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单纯的说教很难使这种内化实现,教师必须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实现品德内化。 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内化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能动地发展。 (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
30、成,所以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 程。 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加深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既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又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条件。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思想面貌和道德品质的外在标志。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品德的发展。 德育不但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全面培养还要有针对性。知、情、意、行如果发展得不平衡,会导致各因素间不协调或者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所以教师要
31、有的放矢,抓薄弱环节,有效地调节品德的结构。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出来的品德面貌或品德问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多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灵活处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是突出的。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的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且依赖性较强的个体逐步培养成为具
32、有自我教育能力、能独立自主地待人接物的道德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从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着手。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德育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以便能够在德育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自身品德中的主体作用。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的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因此,协调和统一各方面的品德要求,使之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是非常重要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