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学-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5,分数:20.00)1.合理预期 (分数:4.00)_2.庇古效应 (分数:4.00)_3.Mundell-Fleming 模型 (分数:4.00)_4.购买力平价 (分数:4.00)_5.边际进口倾向 (分数:4.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3,分数:26.00)6.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分数:2.00)_7.概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主要观点。 (分数:2.00)_考虑卢卡斯模型中有一次财政扩张。(分数:2.00)(1).它对于产量和价格有什么短期影响?为什么产量会上升?(分数
2、:1.00)_(2).它的长期效应如何?(分数:1.00)_8.图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主张。并说明其意义。 (分数:2.00)_9.简述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 (分数:2.00)_10.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一般可以分为:静态预期、非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这四种。选择其中的两种,简要论述其主要观点。 (分数:2.00)_11.简述李嘉图等价定律,并列举出至少四种反对李嘉图等价定律的观点。 (分数:2.00)_12.卢卡斯供给曲线 (分数:2.00)_13.什么是“卢卡斯批评”?请结合例子说明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影响。 (分数:2.00)_14.为什么本国货币升值使
3、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分数:2.00)_15.请说明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的作用? (分数:2.00)_16.“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对净出口有挤出效应”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数:2.00)_17.运用 IS-LM-BP 模型说明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 (分数:2.00)_三、计算与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1.00)G 国 1990 年的名义汇率水平为 627/美元;1994 年升至 1200/美元。1990 年该国的消费物价水平为100,1994 年为 150;1990 年美国的消费物价水平为 100,1994 年
4、为 115。(分数:6.00)(1).计算 1994 年美元的名义升值率(以%表示);(分数:2.00)_(2).计算 G 国 1994 年的实际汇率水平;(分数:2.00)_(3).计算美元的实际升值率。(以%表示)(分数:2.00)_18.已知某进口商品的本国货币价格为 (分数:1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1,分数:33.00)19.请写出“卢卡斯供给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分数:3.00)_20.为什么说卢卡斯供给曲线比附加预期的供给曲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也为菲利普斯曲线的生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释? (分数:3.00)_21.用卢卡斯供给方程解释现实世
5、界中的经济波动,并对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作一评价。 (分数:3.00)_22.证明只要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差距,经济的实际产出水平就会偏离其潜在产出水平。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说明这一结论的微观基础。 (分数:3.00)_23.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试用图形解释其含义并分析其成立的条件。 (分数:3.00)_24.分析说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乘数。 (分数:3.00)_25.试讨论汇率变动对出口、进口、GDP 增长、投资增长、物价、股市行情等的影响。 (分数:3.00)_26.论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方式,并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利弊。 (分数:3.00)_27.许多西方
6、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对资本流动都实行了开放政策,从而这些国家具有了高度的资本流动性。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完全资本流动模型,说明这些发达国家在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分别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分数:3.00)_28.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开放经济大国的下述政策对本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利率、汇率、产出和贸易余额的影响(设总供给曲线为基本凯恩斯学派的情形,资本可自由流动)。(1)政府执行大型减税方案。(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入政府债券。你的分析与汇率制度有关吗? (分数:3.00)_29.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明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
7、货币政策的效应。 (分数:3.00)_宏观经济学-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5,分数:20.00)1.合理预期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合理预期亦称“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搜集尽可能多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数学模型,对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估计。具体说,理性预期包括三层含义:做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有理性的,他们的行为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努力利用一切有关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对有关数据、资料的充分掌握;经济主
8、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穆思在分析中首次使用了理性预期概念,但在当时和后来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 1972 年,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将理性预期概念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2.庇古效应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 1930 年代提出。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也称为庇古的财富
9、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3.Mundell-Fleming 模型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蒙代尔-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是将 IS-LM 模型扩展为开放经济模型,以分析国际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模型的提出者是罗伯特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IS-LM 模型原来是用于分析封闭条件下国内经济总量问题的模型,没有考虑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总量问题。 蒙代尔和弗莱明扩展模型时假定:国内和国外的价格水平都是固定的,本国与外国商品是完全可
10、替代的,本国和外国的资本是完全可替代的,且收益率相同,国家比较小,国际变量可以作为既定的量。模型分析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在价格和利率不变时,货币量的增加引起实际产出增加,汇率下跌。在货币供给量既定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总需求增加,利率上升,资本流入增加,货币升值,直到净出口的下降与最初增加的总需求相抵消时,货币不再升值,净资本的流入等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的增加。因此,当政府采用浮动汇率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存量增加,引起产出增长和汇率下跌;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投资增加,货币升值,资本流入增加,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4.购买力平价 (分数:4.00)_正确答案:
11、()解析:购买力平价指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果 2 美元和 1 英镑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的货物,则 2 美元兑换 1 英镑便存在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兑换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 购买力平
12、价存在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 16 世纪西班牙学者的著作。李嘉图等学者也由于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被视为是该理论的先驱和开创者。但其奠基人和代表人物被公认是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他
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提出这一理论,1916 年后发表的数以十计的论文和著作中都专门论述或涉及到购买力平价,其中以 1922 年发表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文的论述最为详尽。但是,购买力平价只是指出了价格水平及其对汇率的作用,没有揭示出这种作用发生的详细过程及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能完美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经济中汇率变动的经验。正因为如此,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汇率理论,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解决汇率决定问题。5.边际进口倾向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边际进口倾向指进口量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即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
14、所能引起的进口变动的比率。国民收入变动之所以能影响进口量是因为,如果一国的国民收入增加,那么该国的消费,特别是对奢侈品的消费将增加,于是将向外国购买更多的商品,即进口量增加;反之,则进口量减少。边际进口倾向反映了国民收入对进口量的影响程度。二、简答题(总题数:13,分数:26.00)6.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相信并且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1)个体利益最大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个体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15、所以,要使宏观经济理论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应将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条件。 (2)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指,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的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于相等。 (4)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
16、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7.概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主要观点。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导致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进行解释,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个体利益最大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个体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要使宏观经济理论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条件。 理
17、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指,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 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宏观政策的无效性。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
18、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 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考虑卢卡斯模型中有一次财政扩张。(分数:2.00)(1).它对于产量和价格有什么短期影响?为什么产量会上升?(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卢卡斯模型中财政扩张的影响十分类似于货币扩张。政府支出的扩张增加了总需求,并带来价格水平的上升。厂商预期到了这次价格上升,而工人最初并没有预期到。因此,劳动需求曲线右移,而最初的劳动供给曲线没有受
19、到影响。在新的劳动市场均衡上,名义工资上升。工人认为他们的实际工资也上升了,愿意更多工作,这最终带来了产出增加。换句话说,财政扩张的短期影响是 AD 曲线右移,而向上倾斜的 AS 曲线没有发生移动(因为它的位置取决于预期价格水平),价格和产出水平上升。(2).它的长期效应如何?(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长期内,工人意识到了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名义工资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工人们不再愿意更多工作,劳动供给曲线(或者说短期 AS 曲线)左移。最终,保持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和真实工资率保持不变,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会保持相应比例的上升。8.图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主张。
20、并说明其意义。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主张是由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得出的。这一主张最初是在萨金特(1975)和华莱士(1976)两篇有影响的论文中提出的。该主张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阐述。在下图中,经济起初在 A 点处运行,该点是 AD 0 、SRAS。和 LRAS 三条线的交点。在 A 点,价格水平 P 0 被完全预见到(即实际和预期的价格水平一致),产出和就业在其长期均衡的水平上。假设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恪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率水
21、平上不发生变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之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从 AD 0 向右移到 AD 1 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从 SRAS 0 到 SRAS 1 的向左移动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将从 A 点直接移动到 C 点,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 LRAS 上,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超中性的。 9.简述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指把经济波动归因于实际因素(或供给方面的)的冲击,而不是货币因素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实际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
22、币与产出的关系。 (1)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按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zf(k)。其中,y 为实际收入,k 为资本存量,z 为技术状况。于是生产中的技术变动便反映在 x 值的变动上,z 值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由此可知,技术变动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及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各种实际因素对经济的冲击可分为暂时冲击和持久冲击。又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产生的效用最持久,因此技术变动是经济
23、周期性变动的基础。技术变动主要影响供给,所以实际周期理论等价于供给周期理论。实际周期论认为,技术的冲击具有持续的影响,产出的波动是持续的。技术的随机冲击是负的,经济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增长;技术的随机冲击是正的,经济从较高的水平上开始增长。产出的变化是永久的,而不是如同自然率假设认定的任何产出的波动都是对自然率水平的暂时偏离。工资和价格的弹性不是使经济回到自然率水平,而是使经济回到稳定增长的路径。 (2)波动的传导。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整个经济应该存在一个传导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内,被称为部门性波动源,然后
24、,这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去。如果一个部门出现了技术变革,如机械工业出现了机器人,那么,跟随其后,诸如食品制造业、汽车生产企业等从该项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部门和企业将向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定货。引起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增加,生产扩张,从而部门的冲击引起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3)货币与实际变量。实际周期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实际周期论的代表人物金和普洛塞在其模型(简称金普模型)中引入货币和银行系统,得出了产出决定货币的结论。金普模型阐明了两点:一是内部货币与产出的关系比外部货币更密切,产出运动引起内部货币变化
25、;二是价格运动主要与外部货币有关,与内部货币关系不大。10.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一般可以分为:静态预期、非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这四种。选择其中的两种,简要论述其主要观点。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西方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现象时使用预期因素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例如在舒尔茨、里西和丁伯根等人提出的“蛛网理论”中,就涉及到价格预期问题,瑞典学派的“事先”和“事后”的时间序列分析、凯恩斯的“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也都包含着预期因素。在经济理论中,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进行某项经济活动之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及其变化(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作出一定的估计和判断。 (1)静
26、态预期 静态预期理论假定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或个人)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在传统的蛛网理论中,生产者必须对未来上市的产品价格进行预期,以决定其供给数量,蛛网理论假定,生产者通常都以当前产品的市场价格作为对下一时期市场价格的预期,这即是静态预期。若以 P t 表示第 t 期的实际价格水平,P t-1 表示第 t 期前一个时期的实际价格水平, 表示在 t-1 期所预期的第 t 期的价格水平,则静态的预期模型为: 由此可见,“静态的预期形成最为单纯,它把前期的实际价格完全当成现期的预期价格”。 (2)非理性预期(或称外插型预期) 非理性预期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27、论中提出来的。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形势是变化莫测的,前景是无从确知的,因而人们的预期是缺乏可靠基础的,是非理性的,容易发生突然而剧烈的变化。例如,资本家对投资的未来利润率的预期就是非理性的,是由“油然自发的情绪”支配的,当投资者情绪乐观时,乐观的预期导致投资激增,经济扩张;反之,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悲观的预期使“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投资萎缩,经济衰退。以 表示预期中的调整系数,P t-2 为第 t-1 期前一时期的实际价格水平,非理性预期的模型为: =Pt-1+(P t-1-Pt-2)根据这一模型可分析出,如果 等于零,该模型则转化为静态预期模型。假定市场实际价格从 t-2
28、时期到 t-1 时期上涨了,即 P t-1 P t-2 ,根据非理性预期理论,乐观的人预期价格上涨趋势将持续下去(=1),悲观的人则预期价格上涨趋势不会持续,预期价格出现正好相反的结果(如图 1 所示)。 图 1 非理性预期概括地说,非理性预期理论有三个特征:预期的形成缺乏可靠的基础,因而易受情绪支配;预期被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对待,从而被排除在模型的分析范围之外,即“把预期主要看作外部变数,因而同任何模式中的现行变数无关”;预期不受有关经济变量与政策变量的影响。 (3)适应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最初是由菲利普卡甘在 1956 年发表的超通货膨胀的货币动态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后由弗里德曼在分析通货膨
29、胀和“自然失业率”时加以运用和推广。以 表示适应性预期的调整系数,而且 01,适应性预期的模型可写为 Pt=Pt-1+(P t-1- )或 =(1+)P t-1-适应性预期形成的一个特点,就是考虑到前期实际价格(P t-1 )与预期价格( 11.简述李嘉图等价定律,并列举出至少四种反对李嘉图等价定律的观点。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1)李嘉图等价定律是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关于政府举债与课税的比较效应的假说。他认为,债务融资与税收融资对总需求的影响是一样的。这是作为一种理论可能性提出的,但他否定这一问题在实际中的重要性。1974 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巴罗重提这一问题,并
30、予以肯定。这一“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这时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政府采取债务融资方法。在债务融资的情况下,私人部门和公众将购买的政府债券视为财富的一部分。其财富增加了,需求就应扩大。但是政府当年发行的债务必须在下一个年度或者未来年度偿还。偿还债务时政府又不得不增税。这样,前期的减税与后期的增税,对私人部门和公众来说并没有影响其持久收入,亦即并不会影响其需求。当减税时,私人部门和公众就会把削减的税收,即个人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以便将来支付更高的税收。所以前期的减税与后期的增税对总需求的净作用为零。债务融资不过是延迟
31、了增税。总的来看,前期的减税与后期的增税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等价的;发行债券为赤字融资(债务融资),其与增税偿还债务(税收融资)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等价的。 (2)许多经济学家对李嘉图等价定律提出质疑,认为李嘉图等价定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而现实情况往往与这些假设条件不一致,因而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在面临征税和面临公债时,在消费开支上会有不同的行动,李嘉图等价定律有可能不成立。 政府债券被视作财富的可能性 李嘉图等价定律是否成立取决于公众是否将所持有的政府债券视为总财富的一部分。如果公众没有把政府债券与未来的税收义务联系起来,政府债券就会被看成是总财富的一部分,因此,与征税相比,公债发行会增加
32、消费者总财富,使消费者增加消费支出,从而导致李嘉图等价定律失效。如果公众意识到政府债券是延迟的税收,需要通过未来的税收来偿还,那么政府债券就不会被看成是总财富的一部分,因而面对发债,消费者就不会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以备未来支付税收,即李嘉图等价定律成立。 遗赠动机的可靠性和正的遗产的可能性 李嘉图等价定律不仅要求消费者是世代利他主义者,而且要求他们留给后代的遗产净值必须是正的。这些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在现实中往往不能成立。首先,遗产人的遗产不一定是出于利他动机。或者是遗产人可能没有子女,或者是遗产人根本不关心他人的福利,或者是遗产人有积攒财产的嗜好,更可能是防老。其次,消费者的子女可能比消费
33、者本人更富有,消费者不仅不积累遗产,而且还可能从子女那里取得资源来满足本人消费而不影响子女的效用,使遗产净值为负。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政府举债取代课税时期的消费者,如果偿还公债的支出所需要增加的税收在他去世后才征收,他就会增加自己的当期消费。 一次性总税负的现实性 李嘉图等价定律实质上假定税收只是一次性总税负,即每人每年只缴纳固定金额的税收。因此,用公债代替税收只会产生一种税收总额的变化,而税收总额的变化又完全可由公债数量上的变化来抵消。但是,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大多数税收并不是一次性总税负,而是针对经济行为而开征的。因此,税收的变化(由公债来替代)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而经济行为的变化意味着李嘉
34、图等价定律不成立。尽管不是所有的税收都会产生扭曲效应,也不是所有的税种都因税金变化而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但上述状况的存在总是制约了李嘉图等价定律的有效性。 边际消费倾向的一致性 李嘉图等价定律实际上假定,当公债代替征税时,所减的税负是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并且每个消费者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但是,实际上由于税种基本上都是针对特定的经济行为开征的,因而减少的税负不会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而且各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不相同的。如果因减税而受益的那一部分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受损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经济中的消费总量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这样便导致李嘉图等价定律失效。 消费行
35、为的拇指规则 李嘉图等价定律要求人们具有相当的知识和远见。人们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和多少收入用于储蓄完全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当政府借款为现期支出支付时,理性消费者会意识到未来税收义务的增加。因而,消费者面临减税、发债时不是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但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的存在,人们的目光是短浅的,对政府债务融资而引起的税收在不同时期的替代往往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完全的预期,因而人们在储蓄和消费之间进行选择时遵循的是一种简单而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拇指规则,即对当前的税后收入赋予了很大的消费权重。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对政府发债的减税将会增加现期消费,从而导致李嘉图等价定律失效。 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由于未来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变动情况,因此,人们在进行消费与储蓄决策时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债融资对税收的替代就不一定会导致私人储蓄的增加而完全抵消政府储蓄的减少。 流动性约束 李嘉图等价定律假设消费者的支出不仅根据现期收入安排,而且还根据其预期的未来收入安排。债务筹资的减税虽然增加了现期收入,但并没有改变一生收入,因而消费也不变。对那些面临借贷限制约束的消费者来说,现期收入比未来收入更重要。一个想要消费大于其现期收入的人必须通过借贷才能实现。但是,他可能面临着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