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38689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5,分数:110.00)1.1988 年起,苏联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运动加剧,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民族冲突是( )。(分数:2.00)A.格鲁吉亚流血事件B.乌克兰冲突C.爱沙尼亚流血事件D.纳一卡流血冲突2.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其改革因苏联的干涉而中断的是( )。(分数:2.00)A.波兰B.匈牙利C.捷克斯洛伐克D.南斯拉夫3.戈尔巴乔夫“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分数:2.00)A.引起人们思想混乱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C.苏联经济大滑坡D.民族矛盾日

2、趋尖锐4.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分数:2.00)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5.1990 年 3 月,苏联实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任苏联第一任总统,苏联最高决策机构由苏共中央政治局转为( )。(分数:2.00)A.总统委员会B.最高苏维埃C.人代大会D.苏共中央委员会6.勃列日涅夫曾宣称他最关心的两件事是( )。(分数:2.00)A.军事和经济B.科技和教育C.安全与粮食D.军事和民族问题7.1990 年,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危机,出现了和平时期第一次负增长,与 1989 年相比,国民总产值下降

3、( )。(分数:2.00)A.10%B.2%C.5%D.15%8.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分数:2.00)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B.签署明斯克协定C.发动“八一九”事件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9.1954 年,苏联文艺界出现了所谓“解冻文学”,其代表作解冻的作者是( )。(分数:2.00)A.爱伦堡B.西蒙诺夫C.左琴科D.肖洛霍夫10.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分数:2.00)A.B.C.D.11.1 956 年,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大党员和群

4、众强烈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实行经济改革,一些由知识分子、大学生和十部组成的社团组织纷纷成立,其中最有影响者是( )。(分数:2.00)A.裴多菲俱乐部B.民主改革俱乐部C.民主促进联盟D.匈牙利民主俱乐部1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业投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八五”计划期间为 2.3%,“十五”计划期间的比例为( )。(分数:2.00)A.27%B.10%C.15%D.20%1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分数:2.00)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4.1958 年

5、3 月,布尔加宁因参加 1957 年反党集团而被撤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继任者是( )。(分数:2.00)A.勃列日涅夫B.柯西金C.赫鲁晓夫D.葛罗米柯15.斯大林逝世后,首先获得平反的冤假错案是( )。(分数:2.00)A.列宁格勒案件B.布哈林一李可夫案件C.医生间谍案件D.图哈切夫斯基案件16.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17.东欧国家的私有化方式一般有四种,其中波兰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2.00)A.退赔B.出售C.无偿分配D.承租18.二战后初

6、期,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B.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C.学术界批判运动的后果D.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19.1948 年,南斯拉夫对从苏联照搬来的“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自治制度B.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C.人民自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20.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的是( )。(分数:2.00)A.“八一九”事件的发生B.叶利钦上台C.明斯克协定签订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21.1961 年 10 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

7、宣布苏联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时间是( )。(分数:2.00)A.30 年B.20 年C.40 年D.50 年22.1989 年 6 月,波兰在东欧诸国中率先举行多党制议会自由选举,在第三轮选举中,参议院:100 个席位中,团结工会和统一工人党(共产党)获得的席位数分别是( )。(分数:2.00)A.99,0B.88,2C.90,3D.95,123.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是( )。(分数:2.00)A.“八一九”事件B.叶利钦掌权C.苏共被排挤出政权D.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24.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成功地进行 r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的空间飞行,其标志是( )。(分数:2.

8、00)A.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B.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D.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25.东欧第一个由共产党的反对派掌权的国家是( )。(分数:2.00)A.波兰B.匈牙利C.阿尔巴尼亚D.罗马尼亚26.1947 年,苏联一些农村的干部和群众,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分数:2.00)A.农庄独立经济核算B.包产到组C.包产到户D.劳动日制27.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 )。(分数:2.00)A.1961 年 8 月B.1962 年 10 月C.1958 年 11 月D.1961 年 4 月28.波兹南事件后,( )出任波党第一书

9、记。(分数:2.00)A.拉科西B.纳吉C.哥穆尔卡D.铁托29.1991 年 8 月 24 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 )。(分数:2.00)A.彻底改组B.重新选举C.自行解散D.停止工作30.1991 年 6 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十大决定,将该党的名称改为( )。(分数:2.00)A.社会民主党B.社会党C.社会民主联盟D.民主社会主义党31.斯大林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是(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B.列宁主义基础C.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3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并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

10、 )。(分数:2.00)A.南斯拉夫B.波兰C.匈牙利D.捷克33.“八一九”事件反映的矛盾是( )。(分数:2.00)A.苏联的民族矛盾B.苏共党内的矛盾C.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D.苏联的阶级矛盾3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南斯拉夫被排斥在外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与美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奉行不结盟的外交路线35.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经济改革成效不同C.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36.1961 年 6 月,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举行首脑会晤的地点是

11、( )。(分数:2.00)A.华盛顿B.莫斯科C.维也纳D.日内瓦37.导致东欧国家和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西方和平演变B.民族矛盾激化C.美苏争霸的影响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8.1988 年 6 月,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会议的主题是( )。(分数:2.00)A.经济改革B.政治改革C.干部制度改革D.价格体系改革39.保加利亚共产党于 1990 年 4 月改名为保社会党,它在政府中沦为少数派的时间是( )。(分数:2.00)A.1990 年 12 月B.1991 年 1 月C.1991 年 2 月D.1991 年 3 月40.东欧剧变开始于( )。(分

12、数:2.00)A.1988 年B.1989 年C.1990 年D.1991 年41.导致“八一九”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引起人们思想混乱B.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D.苏联民族分裂运动激烈42.既是苏联创始国又是独联体倡议国的是( )。 俄罗斯 格鲁吉亚 乌克兰 白俄罗斯 阿塞拜疆(分数:2.00)A.B.C.D.43.赫鲁晓大执政时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除了开展垦荒运动以外,在农村还开展了( )。(分数:2.00)A.种植土豆运动B.种植高粱运动C.种植小麦运动D.种植玉米运动44.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苏联在

13、农业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是( )。(分数:2.00)A.解散集体农庄B.改进计划管理C.经济核算D.集体承包制45.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分数:2.00)A.斯大林时期B.马林科夫时期C.赫鲁晓夫时期D.勃列日涅夫时期46.1957 年 6 月,撤去赫鲁晓夫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行动遭到失败后,被打成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是( )。(分数:2.00)A.莫洛托夫、卡岗诺维奇、伏罗希洛夫B.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岗诺维奇C.布尔加宁、卡岗诺维奇、伏罗希洛夫D.谢皮洛夫、卡岗诺维奇、莫洛托夫47.1967 年,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 50 周年的报告中批评了赫鲁晓夫关于

14、苏联处于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阶段的观点,提出苏联社会所处发展阶段是( )。(分数:2.00)A.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B.发达社会主义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发展中社会主义阶段48.1991 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分裂为新国家的数目为( )。(分数:2.00)A.5 个B.4 个C.6 个D.3 个49.1968 年 8 月 22 日深夜,苏联纠集东欧四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压制捷的改革运动。这 4 个国家是( )。(分数:2.00)A.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岜尼亚B.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C.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D.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50.俄罗斯

15、的私有化进程始于( )年。(分数:2.00)A.1990B.1992C.1993D.199451.苏联解体表明了( )。(分数:2.00)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C.马列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52.在东欧剧变中最出人意料、最激烈的是( )。(分数:2.00)A.波兰B.罗马尼亚C.南斯拉夫D.德国53.1971 年 9 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 ),肯定了西柏林的占领制度,柏林问题得以解决。(分数:2.00)A.柏林协议B.柏林协定C.柏林决定D.柏林合约54.1948 年,苏联开展了遗传学的争论和批判,其中被斥责“为帝国主义效劳”的“唯心主义伪科学”

16、的是( )。(分数:2.00)A.米丘林学说B.李森科学派C.摩尔根学说D.达尔文进化遗传学5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相同原因是( )。(分数:2.00)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二、B名词解释/B(总题数:14,分数:140.00)56.列宁格勒案件(分数:10.00)_57.贝利亚事伺(分数:10.00)_58.“三和路线”(分数:10.00)_59.秘密报告(分数:10.00)_60.利别尔曼建议(分数:10.00)_61.苏南冲突(分数:10.00)_62.波兹南事件(分数:10.00)_63.团

17、结工会(分数:10.00)_64.匈牙利“十月事件”(分数:10.00)_65.纳吉的“新政策”(分数:10.00)_66.“布拉格之春”(分数:10.00)_67.戴维营会谈(分数:10.00)_68.明斯克协定(分数:10.00)_69.阿拉木图宣言(分数:10.00)_三、B史料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30.00)7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在其各个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 新思维的核心

18、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摘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材料二:苏共党内的“强硬派”认为:改革应在苏共领导下进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范畴,改革是创造,不是否定,不能把苏联的历史描写成充满错误。反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已取得的成就,在策略上主张稳健、渐进地推行改革。 摘自孙卫东等从联盟到独联体 请回答: (1)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何认识它的本质? (2)针对“新思维”,强硬派采取了什么斗争措施?结果如何?(分数:30.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14,分数:420.00)71.简评斯大林苏联社会土义经济问题。(分数

19、:30.00)_72.试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评价。(分数:30.00)_73.分析南斯拉夫走上自治道路的原因。(分数:30.00)_74.简述 19561957 年波兰哥穆尔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数:30.00)_75.评述 1968年匈牙利“新经济体制”改革。(分数:30.00)_76.简单评述四月行动纲领。(分数:30.00)_77.分析东欧国家选择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主要原因。(分数:30.00)_78.分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分数:30.00)_79.简述 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全球战略性攻势的形成。(分数:30.00)_80.简述戈尔巴乔夫政治改

20、革的后果。(分数:30.00)_81.评述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分数:30.00)_82.试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数:30.00)_83.试述苏联解体的影响。(分数:30.00)_84.试述东欧剧变的教训和影响。(分数:30.00)_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答案解析(总分:7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5,分数:110.00)1.1988 年起,苏联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运动加剧,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民族冲突是( )。(分数:2.00)A.格鲁吉亚流血事件B.乌克兰冲突C.爱沙尼亚流血事件D.纳一卡流血冲突 解析:2.在东欧社会主义

21、国家中,其改革因苏联的干涉而中断的是( )。(分数:2.00)A.波兰B.匈牙利C.捷克斯洛伐克 D.南斯拉夫解析:3.戈尔巴乔夫“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分数:2.00)A.引起人们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C.苏联经济大滑坡D.民族矛盾日趋尖锐解析:4.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分数:2.00)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 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5.1990 年 3 月,苏联实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任苏联第一任总统,苏联最高决策机构由苏共中央政治局转为( )。(分数:2.00)A

22、.总统委员会 B.最高苏维埃C.人代大会D.苏共中央委员会解析:6.勃列日涅夫曾宣称他最关心的两件事是( )。(分数:2.00)A.军事和经济B.科技和教育C.安全与粮食 D.军事和民族问题解析:7.1990 年,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危机,出现了和平时期第一次负增长,与 1989 年相比,国民总产值下降( )。(分数:2.00)A.10%B.2% C.5%D.15%解析:8.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分数:2.00)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B.签署明斯克协定C.发动“八一九”事件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解析:9.1954 年,苏联文艺界出现了所谓“解冻

23、文学”,其代表作解冻的作者是( )。(分数:2.00)A.爱伦堡 B.西蒙诺夫C.左琴科D.肖洛霍夫解析:10.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分数:2.00)A.B.C.D. 解析:11.1 956 年,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大党员和群众强烈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实行经济改革,一些由知识分子、大学生和十部组成的社团组织纷纷成立,其中最有影响者是( )。(分数:2.00)A.裴多菲俱乐部 B.民主改革俱乐部C.民主促进联盟D.匈牙利民主俱乐部解析:1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重视农业的发展

24、,不断增加农业投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八五”计划期间为 2.3%,“十五”计划期间的比例为( )。(分数:2.00)A.27% B.10%C.15%D.20%解析:1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分数:2.00)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解析:14.1958 年 3 月,布尔加宁因参加 1957 年反党集团而被撤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继任者是( )。(分数:2.00)A.勃列日涅夫B.柯西金C.赫鲁晓夫 D.葛罗米柯解析:15.斯大林逝世后,首先获得平反的冤假错案是( )。(分数:2.00)A.列宁

25、格勒案件B.布哈林一李可夫案件C.医生间谍案件 D.图哈切夫斯基案件解析:16.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解析:17.东欧国家的私有化方式一般有四种,其中波兰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2.00)A.退赔B.出售C.无偿分配 D.承租解析:18.二战后初期,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B.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C.学术界批判运动的后果D.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解析:19.1948 年,南

26、斯拉夫对从苏联照搬来的“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C.人民自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解析:20.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的是( )。(分数:2.00)A.“八一九”事件的发生B.叶利钦上台C.明斯克协定签订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解析:21.1961 年 10 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时间是( )。(分数:2.00)A.30 年B.20 年 C.40 年D.50 年解析:22.1989 年 6 月,波兰在东欧诸国中率先举行多党制议会自由选举

27、,在第三轮选举中,参议院:100 个席位中,团结工会和统一工人党(共产党)获得的席位数分别是( )。(分数:2.00)A.99,0 B.88,2C.90,3D.95,1解析:23.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是( )。(分数:2.00)A.“八一九”事件B.叶利钦掌权C.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D.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解析:24.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成功地进行 r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的空间飞行,其标志是( )。(分数:2.00)A.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B.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 D.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解析:25.东欧第一个由共产党的反对派掌权的国家是(

28、)。(分数:2.00)A.波兰 B.匈牙利C.阿尔巴尼亚D.罗马尼亚解析:26.1947 年,苏联一些农村的干部和群众,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分数:2.00)A.农庄独立经济核算B.包产到组 C.包产到户D.劳动日制解析:27.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 )。(分数:2.00)A.1961 年 8 月B.1962 年 10 月 C.1958 年 11 月D.1961 年 4 月解析:28.波兹南事件后,( )出任波党第一书记。(分数:2.00)A.拉科西B.纳吉C.哥穆尔卡 D.铁托解析:29.1991 年 8 月 24 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

29、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 )。(分数:2.00)A.彻底改组B.重新选举C.自行解散 D.停止工作解析:30.1991 年 6 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十大决定,将该党的名称改为( )。(分数:2.00)A.社会民主党B.社会党 C.社会民主联盟D.民主社会主义党解析:31.斯大林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是(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B.列宁主义基础C.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解析:3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并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 )。(分数:2.00)A.南斯拉夫 B.波兰C.匈牙利D.捷克解析:33.“八一九”事件反映的

30、矛盾是( )。(分数:2.00)A.苏联的民族矛盾B.苏共党内的矛盾 C.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D.苏联的阶级矛盾解析:3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南斯拉夫被排斥在外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与美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D.奉行不结盟的外交路线解析:35.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经济改革成效不同C.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解析:36.1961 年 6 月,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举行首脑会晤的地点是( )。(分数:2.00)A.华盛顿B.莫斯科C.维也纳 D.日

31、内瓦解析:37.导致东欧国家和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西方和平演变B.民族矛盾激化C.美苏争霸的影响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解析:38.1988 年 6 月,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会议的主题是( )。(分数:2.00)A.经济改革B.政治改革 C.干部制度改革D.价格体系改革解析:39.保加利亚共产党于 1990 年 4 月改名为保社会党,它在政府中沦为少数派的时间是( )。(分数:2.00)A.1990 年 12 月 B.1991 年 1 月C.1991 年 2 月D.1991 年 3 月解析:40.东欧剧变开始于( )。(分数:2.00)A.1988 年

32、B.1989 年C.1990 年D.1991 年解析:41.导致“八一九”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引起人们思想混乱B.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苏联民族分裂运动激烈解析:42.既是苏联创始国又是独联体倡议国的是( )。 俄罗斯 格鲁吉亚 乌克兰 白俄罗斯 阿塞拜疆(分数:2.00)A.B.C. D.解析:43.赫鲁晓大执政时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除了开展垦荒运动以外,在农村还开展了( )。(分数:2.00)A.种植土豆运动B.种植高粱运动C.种植小麦运动D.种植玉米运动 解析:44.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苏联在

33、农业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是( )。(分数:2.00)A.解散集体农庄B.改进计划管理C.经济核算D.集体承包制 解析:45.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分数:2.00)A.斯大林时期B.马林科夫时期C.赫鲁晓夫时期D.勃列日涅夫时期 解析:46.1957 年 6 月,撤去赫鲁晓夫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行动遭到失败后,被打成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是( )。(分数:2.00)A.莫洛托夫、卡岗诺维奇、伏罗希洛夫B.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岗诺维奇 C.布尔加宁、卡岗诺维奇、伏罗希洛夫D.谢皮洛夫、卡岗诺维奇、莫洛托夫解析:47.1967 年,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 50 周年的

34、报告中批评了赫鲁晓夫关于苏联处于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阶段的观点,提出苏联社会所处发展阶段是( )。(分数:2.00)A.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B.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发展中社会主义阶段解析:48.1991 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分裂为新国家的数目为( )。(分数:2.00)A.5 个 B.4 个C.6 个D.3 个解析:49.1968 年 8 月 22 日深夜,苏联纠集东欧四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压制捷的改革运动。这 4 个国家是( )。(分数:2.00)A.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岜尼亚B.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C.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 D.南斯拉

35、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解析:50.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始于( )年。(分数:2.00)A.1990B.1992 C.1993D.1994解析:51.苏联解体表明了( )。(分数:2.00)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C.马列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解析:52.在东欧剧变中最出人意料、最激烈的是( )。(分数:2.00)A.波兰B.罗马尼亚 C.南斯拉夫D.德国解析:53.1971 年 9 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 ),肯定了西柏林的占领制度,柏林问题得以解决。(分数:2.00)A.柏林协议B.柏林协定 C.柏林决定D.柏林合约解析:54.1948 年

36、,苏联开展了遗传学的争论和批判,其中被斥责“为帝国主义效劳”的“唯心主义伪科学”的是( )。(分数:2.00)A.米丘林学说B.李森科学派C.摩尔根学说 D.达尔文进化遗传学解析:5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相同原因是( )。(分数:2.00)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解析:二、B名词解释/B(总题数:14,分数:140.00)56.列宁格勒案件(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9491950 年间苏联发生的一起重大政治冤案。1949 年列宁格勒党组织的一大批负责干部和著名人士突然被捕。此案牵连

37、到联共中央领导人、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库兹涅佐夫以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罗吉奥诺夫。1950 年 9 月,最高法院军事法庭确定以上三人等犯有“叛国罪”,判处死刑。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宣布这是贝利亚等人策划的冤案,宣布为受害者和列宁格勒党委会恢复名誉。1957 年 2 月,苏共中央监委会决定恢复沃兹涅先斯基等人的党籍。57.贝利亚事伺(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953 年苏联发生的重要政治案件。贝利亚从 1938 年起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19461953 年 3 月,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斯大林逝世后,任苏

38、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部长。1953 年 6 月 26 日,赫鲁晓夫等中央委员主席团成员在朱可夫元帅等高级将领的支持下,逮捕了贝利亚。7 月初,苏共中央全会宣称贝利亚犯有“反党叛国罪”,决定将其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2 月 23 日,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判决贝利亚等 7 人犯叛国罪,予以枪决。贝利亚事件反映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广大干部和群众要求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愿望。58.“三和路线”(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党中央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三和路线”是对斯大林“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修正,奠

39、定了苏联对外政策新的理论基础。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较准确地把握了国际形势发展的脉搏,提出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也为苏联和平建设提供了条件。尽管这一路线还缺乏严密的理论根据,却是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与推进。59.秘密报告(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苏共“二十大”闭幕前夕,赫鲁晓夫向与会代表作了长达 4 小时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西方称之为“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揭露斯大林制造个人崇拜、违背集体领导、滥用权力、破坏法制、镇压无辜、造成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等严重罪行,并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不良品质。“秘密报告”敢于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表现出赫鲁晓夫的非凡勇气与胆略,顺应了时代要求。但是,赫鲁晓夫受思想水平所限,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较为肤浅,未从制度上究其根源。此外,在东西方冷战的格局下,过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F X43-505-1998 Air quality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 of a measurement metho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using a second method as a reference 《空气质量 用二次法作参照在野外条件下进行测量其方法的不确定性的评定》.pdf NF X43-505-1998 Air quality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 of a measurement metho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using a second method as a reference 《空气质量 用二次法作参照在野外条件下进行测量其方法的不确定性的评定》.pdf
  • NF X43-550-1999 Air quality -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Expression of results stemming from industrial installation emission point measurements 《空气质量 固定源排放 工业装置排放点测量结果的表示》.pdf NF X43-550-1999 Air quality -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Expression of results stemming from industrial installation emission point measurements 《空气质量 固定源排放 工业装置排放点测量结果的表示》.pdf
  • NF X44-013-1983 Sodium chloride aerosol test for filters using flame photometric technique 《使用火焰测光技术检测过滤器的氯化钠烟雾试验》.pdf NF X44-013-1983 Sodium chloride aerosol test for filters using flame photometric technique 《使用火焰测光技术检测过滤器的氯化钠烟雾试验》.pdf
  • NF X44-051-1978 Sampling of dust in a stream of gas (general case) 《气体流中灰尘的取样(一般情况)》.pdf NF X44-051-1978 Sampling of dust in a stream of gas (general case) 《气体流中灰尘的取样(一般情况)》.pdf
  • NF X44-052-2002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high ran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ust - Manual gravimetric method 《固定源的排放物 灰尘大范围物质浓度的测定 人工重量分析法》.pdf NF X44-052-2002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high ran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ust - Manual gravimetric method 《固定源的排放物 灰尘大范围物质浓度的测定 人工重量分析法》.pdf
  • NF X45-101-1996 Liquids filtration Porous membranes Permeability test using a reference water 《液体过滤 多孔薄膜 使用标准水进行的渗透性试验》.pdf NF X45-101-1996 Liquids filtration Porous membranes Permeability test using a reference water 《液体过滤 多孔薄膜 使用标准水进行的渗透性试验》.pdf
  • NF X45-103-1997 Liquids filtration Porous membranes Retention rate of ultrafiltration an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液体过滤 多孔薄膜 超滤和超微滤薄膜的滞留率》.pdf NF X45-103-1997 Liquids filtration Porous membranes Retention rate of ultrafiltration an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液体过滤 多孔薄膜 超滤和超微滤薄膜的滞留率》.pdf
  • NF X45-200-1995 Ions separation in liquid phase Polymeric ion exchange membranes Characterisation and test methods of homopolar membranes 《液相离子分离 聚合的离子交换薄膜 单极薄膜的特点和试验方法》.pdf NF X45-200-1995 Ions separation in liquid phase Polymeric ion exchange membranes Characterisation and test methods of homopolar membranes 《液相离子分离 聚合的离子交换薄膜 单极薄膜的特点和试验方法》.pdf
  • NF X45-301-2000 Filter cartridges - Test methods - Integrity inspection by determination of the first bubble point 《过滤盒 试验方法 通过确定第一发泡点进行的整体性检验》.pdf NF X45-301-2000 Filter cartridges - Test methods - Integrity inspection by determination of the first bubble point 《过滤盒 试验方法 通过确定第一发泡点进行的整体性检验》.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