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138870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 5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新观念的特点。(分数:2.00)_2.1 922 年学制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3.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数:2.00)_4.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分数:2.00)_5.“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分数:2.00)_6.简述 1922 年学制的历史意义。(分数:2.00)_7.简述教育独立思想的主要内涵和意义。(分数:2.00)

2、_8.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分数:2.00)_9.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分数:2.00)_10.简述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分数:2.00)_11.简述科学教育思潮。(分数:2.00)_12.简述收回教育权运动的过程、结果和意义。(分数:2.00)_13.简单介绍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分数:2.00)_14.简单介绍抗日战争前后。国民教育发展的状况。(分数:2.00)_15.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16.筒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方针与教育宗旨的变迁。(分数:2.00)_1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育制度。(分

3、数:2.00)_18.简述“戊辰学制”的特点。(分数:2.00)_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19.必答题(分数:2.00)_20.试以康有为为代表,分析维新派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分数:2.00)_21.论述严复与张之洞教育思想及其异同。(分数:2.00)_22.论述清末学制的特点。(分数:2.00)_23.试分析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分数:2.00)_24.比较分析蔡元培时代北京大学改革与费希特时代的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主张。(分数:2.00)_25.论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分数:2.00)_26.述评 1 92

4、2 年“新学制”。(分数:2.00)_2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学校管理措施。(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8.“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29.“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30.导师制(分数:2.00)_31.学校西迁(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试卷 5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新观念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继洋务教育在技艺层面上、维

5、新教育在制度层面上接受西方教育之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开始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自觉接受西方教育、跟上西方教育,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教育的个性化。个性主义思想体现于教育主要是强调在教育上“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家庭所抑制”,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并且从尊重儿童开始。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 (2)教育的平民化。教育关注点的下移和重民是当时普遍可见的现象。当时不少人都提出必须坚持教育的“庶民”方向,打破以往社会有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差别的阶级教育。 (3)教育的实用化。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

6、要意义;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须进行全面改革,强调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均须适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以求普通学校教育摆脱传统的束缚。 (4)教育的科学化。学校要进行数理化生地之类的科学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入到社会各项事业,改变人民的态度和观念。)解析:2.1 922 年学制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22 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1)主要内容。 受实用主

7、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定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新学制的标准为: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1922 年的新学制比以往学制,在指导思想、整体结构和具体条款上都有独特的长处和显著的进步。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学制”分段标准,将学制划分为三段。纵向看,小学 6 年,其中初级小学 4 年(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 2 年,中学分为初、高中各 3 年,大学 46 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横向看,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 学制还有四项附则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

8、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是以相当之特种教育;为青年个性发展,采用选科制;对年长失学者,给予补习教育。 (2)学制的特点。 第一,第一次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学制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学制”,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第二,初等教育缩短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三,中等教育是改制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延长中学年限,初中和高中各 3 年,提高中等教育的程度,克服旧学制中中学只有 4

9、 年而造成基础教育浅的缺点,改善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关系;中学分为初、高中,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收缩余地,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第四,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和科学研究。 第五,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与就业。小学高级阶段,就要求根据各地情形,增置职业教育准备;在中学开设各种职业科目,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也能准备就业。 第六,师范教育方面(6 年),程度提高设置灵活,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解析:3.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是什么?它有什

10、么重要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思想。 在教育方针方面,蔡元培提出德、智、体、美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在哲学思想上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把世界分割成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从这种世界观出发,他把教育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现象世界,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实体世界,包括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之后,他又指出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分为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这四育一样重要,都不可放松。他认为完成普通教育,需要四育“平均发展”。 其中军国民教育就是体育;实利主义教育就是智育,包括学科学文化知识和

11、锻炼思维;公民道德教育指德育,蔡元培希望能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美育是他特别提倡的,他认为进行美育教育的课程很多,音乐、手工、美术等都属于美育,其他课程如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也含有美育的因素。 (2)蔡元培教育方针思想的重要意义。 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宗旨的否定。从人才培养上看,这几方面的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只是不同的阶级在各方面的要求不一致而已。 但是蔡元培提倡的教育方针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具体解释各种教育如德育、美育时就不免掺杂某些唯心主义的色彩。)解析:

12、4.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依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主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

13、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解析:5.“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12 年,教育部在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验,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一 1913 年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很大进步:学制总年限缩短了 3 年,易于普及教育,向平民化发展;取消对毕业生的奖励,科举废除清末教育中的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消除教育中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和复古气息;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男女儿童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初等阶段开创男女同校,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男女平等观念,教

14、育取得一定地位;不采纳清末中学文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规定一学年为三个学期;课程上,取消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自然科学课程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反对体罚,教育更加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它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较以前的学制有很大的稳定性。)解析:6.简述 1922 年学制的历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22 年学制采取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虽说带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从学制的制定过程来看,其实也经过了长期的酝

15、酿和广泛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既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重视基础的、民众的教育。学制比较简明,又具有灵活性,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解析:7.简述教育独立思想的主要内涵和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阐明教育独立基本观点,成为教育独立思潮的重要篇章。后形成教育独立思潮。蔡元培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者与支持者。主要内容有: (1)教育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

16、出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出版、采用教科书。 (3)教育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担任,不因政局的变动而变化。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要求平衡发展人的个性与群性,而政党要求抹杀人的个性,服从政党笫二,教育求远效,政党求近功;第三,当时,各政党更迭频繁,影响教育稳定发展。 (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不必依存某种信仰或观念,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求进步,宗教为保守;第二,教育是共同的,要求相互交流,宗教妨碍文化交流;第三,基于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 意义:在当时国家衰落的国情下,维持教育基本生存状态有

17、其合理性。但是这种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教育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治,这是蔡元培对当时政治状况下的无奈反抗。反映了他反对军阀控制教育、希望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解析:8.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果实被封建保守势力夺取之后,1915 年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义者以新青年为主阵地,与封建复古思潮展开论争。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立

18、了各种教育团体这一切有利于教育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解析:9.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五四运动前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经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陶行知等入的介绍在中国流行起来。人们对“实用主义”教育产生兴趣。五四运动前后尤其杜威来华讲学后成为全国范围内 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他们主张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宣传教育救国。 (1)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内涵:杜威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实用主义教育信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

19、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传播开来。其中,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正符合了教育救国和改革传统教育的需要。 (2)意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是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最重要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潮,传播极广,影响超过任何一种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既与新文化运动后引进西方文化的开放态势有关,更与当时的教育状况有关。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说明了中国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都有十分显著的反映。)解析:10.简述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民初蔡元培将实利主义列入资产阶级的教育方针;

20、陆费逵指出中国教育在三方面亟须注意改进,即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其中“职业教育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在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最早阐述上,涉及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这两点职业教育思潮的基本内涵。 实践:1915 年起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行职业教育的议案,早期主张实用主义教育的人士大多转而提倡职业教育,思潮逐步形成;1917 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1918 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实验。 意义:职业教育思潮和运动开展

21、的结果,不但产生了以黄炎培为代表人物的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而且大大促进了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职业教育思潮对 1922 年的新学制影响甚大,30 年代中期,职业教育思潮趋于消沉。)解析:11.简述科学教育思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极盛一时,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倡导科学教育,主张将科学内容、方法以及科学精神渗透到各项社会事业中。 科学教育思想的内涵:五四运动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动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科学的教育化,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即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

22、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科学的教育化趋势。教育的科学化。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试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 科学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有: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通过文化反思倡导科学启蒙,主张以理性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将科学的方法理解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在科学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各种量化研究和测验在当时的中国十分流行。中国还开展了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验,如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高校中也开始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解析:12.简述收回教育权运动的

23、过程、结果和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收回教育权运动的过程。 1922 年 3 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极力主张教育脱离政党与宗教而独立,率先举起反基督教教育的大旗。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问题文,率先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和学生界引起强烈反响。1924 年 6 月,“广州学生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宣告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开会,讨论外人在华设学和收回教育权问题。1925 年,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五卅运动中达到高潮。(2)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结果。北洋政府迫于压力,也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

24、校请求认可办法,开始限制教会学校的发展。这个文件的颁布与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 (3)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意义。尽管收回教育权运动没有彻底收回教会学校的教育权,但是它使中国人民对教会教育有了清晰的认识,使教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遏制,淡化了宗教色彩,教育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收回教育权运动是教会教育走向本土化和世俗化必不可少的前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解析:13.简单介绍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27 年 6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

25、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隶属国民政府,管理全国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宜。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规定全国各地按教育、经济、交通等状况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大学 1 所,大学设校长 1 人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下设高等教育处、普通教育处、扩充教育处等。大学区的最高审议机构是评议会,由大学校长教授、中学校长教员、小学校长教师、教育团体等组成。 评价:大学区制是蔡元培独立教育思想的体现,目的是要促进教育与学术相结合,实现教育行政机构学术化,摆脱腐败的官僚的支配,事权统一,实现教育决策与实施民主化。但在专制独裁统治

26、的政治形势下,在经济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在一年以后不了了之。 无法实施的原因是:第一,理想过高,期望学术领导行政,使教育行政学术化,反而使学术机关官僚化,效率低下。原本是让大学区制保障教育的独立性,但事实证明大学区的教育反而易于卷入政治漩涡。第二,忽视中小学实际需要,削减中小学教育经费,导致中小学居于附庸地位,而招致中小学界激烈反对。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一次忽略中国国情的失败的教育管理改革实践。)解析:14.简单介绍抗日战争前后。国民教育发展的状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国民政府时期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抗战胜利,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教育发展状况很复杂,各级各

27、类教育因自身的基础和所面临的环境不同,发展情况各不相同。 (1)初等教育:抗战前,19271937 年是初等教育的稳定和发展时期,一方面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为旗号,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控制,同时教育建设实行法制化,也给予教育发展一定保障,民国初等教育于此时基本定型;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提出“抗战建国”的口号,初等教育在时局动荡中仍能维持一定发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国民教育的实施受到扼杀,初等教育也同样走向衰败。 (2)中等教育:抗战前,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中等教育法规的颁布,保证了中等教育的发展。发展主要体现于中等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而非数量的增加。抗战时期由于采取“抗战救

28、国”方针,中学数量增长较快。抗战胜利后,全国中学的数量达到最高点。并且,将综合中学进行改革,将师范部、职业部分离出来,这样来适应中学实际发展的需要,发挥各种教育的功能。 (3)高等教育:国民党政府时期的高等教育,前十年可以说是稳步发展,逐步定型。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段时期里开始下挫,学校西迁,或改私立大学为国立。但到抗战胜利后,大学学校和学生数量都达到最高点。)解析:15.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抗日战争爆发后的 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

29、育工作办法纲领,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 该方针的主要内容:在战争期间,学校的课程、学制、学校秩序和教育经费都需要以平时为准;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和符合战时的环境,要对教材做适当的修改,推行战时教材,为抗战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学术坚定三民主义信仰。 意义:这一方针政策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也因为国民党强调“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的一贯”,教育同样成为国民党

30、搞反共、闹摩擦与压制民主、控制思想的工具。)解析:16.筒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方针与教育宗旨的变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与宗旨经历了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到“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1)党化教育:1927 年国民政府阐述了“党化教育”的含义,即把教育方针建立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之下,按国民党的“党义”和政策的精神重新改组学校课程,不仅造就了各种专门人才,尤其要使学生走出学校后都能做党的工作。从本质上看,“党化教育”是为一党专制服务的,目的在于强化国民党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9 年,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三民主

31、义”教育宗旨。“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实质还是国民党借此控制教育,使“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完全背叛了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而成为反共、反对民族民主革命和为建立国民党独裁统治服务的手段。事实上“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是维护和粉饰专制统治的工具。 (3)“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这一方针政策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当然,教育同

32、样成为国民党搞反共、闹摩擦与压制民主、控制思想的工具。)解析:1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育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为控制学校教育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1)具体措施:第一,建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察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第二,教育部规定中等以上的学校推行导师制,即中学以上学校每一年级学生分成若干组,由校长指定专任教师一人为导师,学校设主任导师或训育主任一人,总领全校训导,导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业和身体,均应体察,做详细记录,按月报告训导处和家长。第三,抗战后,教育部颁布的训育纲要是最为集中体现国

33、民党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 (2)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所建立的学校训育制度,虽然也有一些道德教育的价值,但主要是帮助国民党实施其独裁统治,并强调封建道德观念,因此是倒退的。)解析:18.简述“戊辰学制”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等再次修改了学制,即形成了“戊辰学制”。“戊辰学制”分组织和系统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七项原则:根据本国国情;适应民生需要;提高教育效率; 提高学科标准;谋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基本框架与 1922 年“新学制”没有太大的变化。 “戊辰学制”突出特点有:使占人口 80以上

34、的不识字儿童和成年人受到一定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为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而不单求数量的增加;为适应 30 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倾向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析: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19.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0.试以康有为为代表,分析维新派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甲午战争后,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早期改良主义思想迅速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维新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希望在不触动封建统治阶级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自上而下的和渐进式的改革;从而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以抵抗外国侵略,发展资本主义。首先要了解康有为的思想,他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康有为的教育贡献。 他认为历史是变化发展的,根据他的“张三世”说,认为中国应该由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转化,转化的关键是变法,变法的第一步在于教育。他强调教育在国富民强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上,他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