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3903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年重庆市A卷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重庆市 A 卷中考真题语文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梦 寐 (mi) 哺 育 (p) 奄 奄一息 (yn) B.贮 蓄 (ch) 教 诲 (hu) 衰 草连天 (shui) C.惆 怅 (chu) 提 防 (d) 潜 心贯注 (qin) D.呵 斥 (h) 怡 情 (y) 锲 而不舍 (q) 解析: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A 项应为 哺育 b; B 项应为 贮蓄 zh;D 项应为 锲而不舍 qi。 答案 : C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 ( 4 分 ) 在

2、重庆,有街道的地方就有黄桷树。黄桷树挺 b (1) 高大,苍翠如盖,遮天 b (2) 日。那在岩石上纠结盘虬的根,如同一只巨手,抓住了命运 mi (3) 搏,展示了生命的坚 rn (4) 。 (1)_ (2)_ (3)_ (4) _ 解析 :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拔( b)与拨( b)的区别,蔽(遮 蔽)与弊(作弊)的区别。 答案 : (1)拔 (2)蔽 (3)脉 (4)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 孕育

3、。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 妖娆 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 束手无策 。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 大彻大悟 了。 解析 :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D 项“ 大彻大悟 ”指彻底觉悟或醒悟。 答案 : D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

4、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解析 : 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复等。“ 我”是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答案 : B 5.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

5、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解析: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何种语言。 B 项向 抗战老兵 提出要求不符合学生身份,不得体。 答案 : B 6.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4 分) 示例: 风雨:昨夜一场风雨

6、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行。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选词: _ 造句: _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根据例句可知要先理解备选词语的多层含义,再进行仿写句子。果实:植物体的一部分 ,花受精后 ,子房逐渐长大 ,成为果实。比喻经过斗争或劳动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沉淀: 指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沉淀物 让自己和心灵平静下来,用心感悟生活。灿烂:形容光芒照得非常耀眼,夺目;也可以形容人的面部表情好。 答案 : 示例 : 果实:芬芳的花朵,红艳的果实,这是草木努力成就自己的见证,做人何尝不是这样 ? 不经努力奋斗,怎能有甘美的果实?

7、沉淀:时间可以让浑浊的河水沉淀成一泓清泉,可以让浮躁的心灵沉淀出宁静淡然。 灿烂:宁静的夜,星光灿烂,我悄悄地把给妈妈的礼物放在床头,期待明天一早看到她灿烂的笑容。 7.综合性学习( 10 分) 今年 2 月,我市“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拉开序幕,请你作为一名小记者参加本次活动。 (1)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说说“逐梦他多重庆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 3 分) 材料一:“逐梦他乡重庆人的活动把我们身处各地的重庆人凝聚在一起,让我很感动!”身在北京的重庆妹子刘雨鑫了解了这次活动后感慨地说,“这是来自家乡的关怀,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带来的亲切与温暖。” 材料二:“我们希望通过走出去的重

8、庆人在异地他乡奋斗拼搏的点点滴滴,与家乡人产生共鸣,为 3300 万重庆人民注入一点心灵鸡汤,来一场心灵互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说。 材料三: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蔡敏院长说:“很多在外地打拼的重庆人身上显露出敢干、吃苦、耿直等优秀品质。”他认为,此次活动对重庆人精神品质的宣传,将极大地激发重庆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将直接提升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解答时要求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答案: 材料一:凝聚异乡重庆人;给异乡重庆人带来关怀和温暖。材料二:让在异乡追梦和在家乡奋斗的重庆人互相激励。材料三:展现

9、重庆人的精神品质;激发重庆人的自豪感;提升重庆影响力。 (2)主办方拟将前期采访到的“运梦故事”编辑成册,请你完善下面的编写提纲。( 3 分) 解析:此题考查编写提纲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书名“追逐他乡重庆人”,以及结合已有例子来思考。 答案: 示例:辉煌圆梦、梦圆时刻叙一叙他乡重庆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感恩回馈。 (3)此次活动拍摄的宣传片需要配上一段简洁生动的文字,来表达家乡人民对逐梦 他乡重庆人的深情(如牵挂、祝福、激励、赞美),请你帮他们写出来。( 50 字左右)( 4 分) 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围绕表达家乡人民对逐梦他乡重庆人的牵挂、祝福、赞美来构思,注意语句通顺,生动即可。 答

10、案 : 示例:我们温暖的目光,将穿越迢迢征途,注视你前行的脚步和追逐的梦想无论你在哪里,我们的心都会靠近你,重庆老乡!(能表达出牵挂、祝福、激励、赞美等任意一种感情即可。)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 ( 10 分,每空 1 分 ) (1)_, 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 答案: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2)浊酒一杯家万里, _。 (范仲淹渔家傲 ) 答案: 燕然未勒归无计 (3)无可奈何花落去, _。 (晏殊浣溪沙 ) 答案: 似曾相识燕归来 (4)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 (5)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答案: 劳其筋骨 (6)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 _, _”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 _, _”的春意雪景。 答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山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

12、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 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蒹葭、萋萋、勒、篱。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15 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分) (1)月色入 户 (2)欣 然起行 (3)念 无与为乐者 (4)水中藻、荇 交横 解析 :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

13、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大致有以下几 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 才能进一步 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户”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门”的意思。 答案 : (1)门 (2)高兴 (3)考虑,想到 (4)交错纵横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_ 解析 :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 : (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

14、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解析 :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D 项中“水”不属于庭中景物。 答案 : D 12.文中“闲人”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

15、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4 分) 示例: 闲人 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 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_ 解析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答案 : 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心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三、现代文阅读( 40 分) (一)闻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 20 分)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 40 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

16、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我一听,就有点蒙。 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你要到哪里?” 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说完,他那 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

17、着乞求。 (11)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12)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 。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13)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14)我实在不明白,

18、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15)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 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16)“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 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17)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

19、寸长的长度。 (18)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 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3.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 分)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 : 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14.文章第段 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外貌描写的分析能力。外貌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

20、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满身油漆和泥土,满是灰尘”,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写出了几天来他被拒绝的原因,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 答案 : 外貌描写。作用: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绝的原因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 作 了铺垫。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分) 您是 几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解析: 揣摩词语表达效果,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揣摩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当然,有原文语句可借用的,也

21、可借用原文语句。联系文章上下文可知“几天来”说明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以及父亲爱的执着深沉。 答案 : “ 几天来 ” 说明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表现出父亲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亲爱的执着深沉。 16.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4 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设置悬念。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 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如

22、: 第二段中他无缘无故给“我”香烟,就是设置悬念。作用是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答案 : 悬念举例:第二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 作用: 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17.“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4分) 解析: 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根据第 15、

23、 16、 17 段的内容可理解“一寸长”指这个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温暖”指他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伟大的。 答案 : 这个父亲认 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 是深沉的,伟大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2 题。( 20 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

24、“水土”才养人? 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 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

25、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 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

26、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 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 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

27、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选自娄底新闻网,有修改) 18.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解析: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答案 : C 19.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 题。( 4 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 分) (2)社会应该给他提

28、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什么?)( 2 分) 解析: 揣摩词语内涵,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揣摩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当然,有原文语句 可借用的,也可借用原文语句。 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根据“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可解答此题。 答案 : (1)指好的自然“水土“才能养人,不好的自然“水土“还会害人。 (2)指展示才华的环境和条件。 20.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4 分

29、)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自然“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 答案 : 举例论证 证明了自然“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 21.文章第段与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 4 分) 解析: 此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本文第 四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所以是总分关系。 答案 : 总分关系 第四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分

30、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 22.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案 : 示例:每个个体都应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 识和行为;应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 四、作文( 55 分) 23.以下两题选做 题。 要求: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陈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 B、 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

31、替;不得抄袭。 (1)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请将 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 _依然 答案:略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 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 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 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 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好汉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