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914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二、三现代文阅读选做一个)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 9 分)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2、。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 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进了 “ 意象 ”“ 意境 ”“ 趣味 ” 等;从绘画中引进了 “ 神似 ”“ 形似 ”“ 虚实 ” 等;从小说中

3、引进了 “ 真假 ” 等。戏曲脸谱 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

4、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相一致的。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不一定符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 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

5、戏曲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选自 2011 年 2 月黄梅戏艺术,有删节) 1.下列有关 “ 戏曲脸谱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戏曲脸谱属于戏曲文化现象的范畴,其文化意蕴和历史内容都很丰厚。 B.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或供娱乐之用,或便于戏曲演员与观众对话。 C.戏曲脸谱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脸谱的不同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D.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戏曲脸谱中折射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首先找到原文与“戏曲脸谱”相关的语段,把选项带回原

6、文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取舍。B 项,表述错误,与第一段“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的内容不符。所以选 B。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 “ 戏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 关系的一项是( )( 3 分) A.戏曲脸谱可以用色彩表现人物性格、品德节操,同时承载着寓褒贬、别善恶、扬正气以及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B.戏曲脸谱和中国书法都有谱有法,在勾画、构图、笔法等三方面有相似之处,依次为程式化特征、讲究布局、讲求节奏。 C.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了人物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D.戏曲脸谱艺术为

7、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使戏曲人物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解析: 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 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A 项表述与题干不符,表现的是“脸谱艺术的功能”,而不是“戏曲脸谱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所以选 A。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 A.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因为戏曲艺术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大多是相同的,而那些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都是自由发挥和再创造的结果

8、。 C.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超越了文学艺 术和绘画艺术的高度,审美价值提升。 D.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继承和发展好戏曲脸谱艺术,它才能拥有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解析: 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排除法。 C项,“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超越了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高度”,表述不符合文意,从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属无中生有。所以选 C。 答案: C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 分) 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之小吕(节选) 汪曾祺 小吕很快就对

9、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金冠、黄奎、元帅、国光、红玉、祝;烟台梨、明月、二十世纪;密肠、日面红、秋梨、鸭梨、木头梨;白香蕉、柔丁香、老虎眼、大粒白、秋紫、金铃、玫瑰香、沙巴尔、黑汗、巴勒斯坦、白拿破仑 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有时组长给一个调来不久的工人布置一件工作,一下子不容易说清那地方,小吕在旁边,就说: “ 去!小吕,你带他去,告诉他! ” 小吕有一件大红的球衣,干活时他喜欢把外面的衣裳脱去,于是,在果园里就经常看见通红的一团,轻快地、兴冲冲地弹跳出没于高高低低 、深深浅浅的丛绿之中,惹得过路的人看了,眼睛里也不由得漾出笑意,觉得天色也明朗,风吹得也舒服

10、。 小吕原来在家里住。七月,果子大起来了,需要有人下夜护秋。组长照例开个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小吕说,他愿意搬来住。一来夏天到秋天是果园最好的时候。满树满挂的果子,都着了色,发出香气,弄得果园的空气都是甜甜的,闻着都醉人。这时节小吕总是那么兴奋,话也多,说话的声音也大,好像家里在办喜事似的。二来是,下夜,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鸹鸹悠 叫,还可能有狼!这非常有趣。张士林曾经笑他: “ 这小 子,浪漫主义! ” 还有,搬过来,他可以和张士林在一起,日夜都在一起。 他很佩服张士林。曾经特为去照了一张相,送给张士林,在背面写道: “ 给敬爱的士林同志! ” 他用的字眼

11、是充满真实的意思的。他佩服张士林那么年轻,才十九岁,就对果树懂得那么多。不论是修剪,是嫁接,都拿得起来,而且能讲一套。有一次林业学校的学生来参观,由他领着给他们讲,讲得那些学生一愣一愣的,不停地拿笔记本子记。他佩服张士林说玩就玩,说看书就看书,看那么厚的,比一块城砖还厚的果树栽培学各论。佩服张士林能 “ 代表 ” 场里出去办事。采花粉呀,交换苗 木呀 每逢张士林从场长办公室拿了介绍信,背上他的挎包,由宿舍走到火车站去,他就在心里非常羡慕。他说张士林是去当 “ 大使 ” 去了。小张一回来,他看见了,总是连蹦带跳地跑到路口去,一面接过小张的挎包,一面说:“ 荷!大使回来了! ” 他愿意自己也像一个

12、真正的果园技工。可是自己觉得不像。缺少两样东西:一样是树剪子。这里凡是固定在果园做活的,每人都有一把树剪子,装在皮套子里,挎在裤腰带后面,远看像支勃朗宁手枪。他多希望也有一把呀,走出走进 赫!可是他没有。他也有使树剪子的时候。大的手术他不敢动,比如矫正树形,把一个茶杯 口粗细的枝丫截掉,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像是丁个头什么的,这他可不含糊,拿起剪子叭叭地剪。只是他并不老使树剪子,因此没有他专用的,要用就到小仓库架子上去拿 “ 官中 ” 剪子。这不带劲! “ 官中 ” 的玩意儿总是那么没味道,而且,当然总是,不那么好使。净 “ 塞牙 ” ,不快,费那么大劲,还剪不断。看起来倒像是你不会使剪子似的!

13、气人。 组长大老张见小吕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心里发笑。有一天,从他的锁着的柜子里拿出一把全新的苏式树剪,叫: “ 小吕!过来!这把剪子交给你,由你自己使:钝了自己磨,坏了自己修,绷簧掉了 跟公家领,可别老把绷簧搞丢了。小人小马小刀枪,正合适! ” 周围的人都笑了:因为这把剪子特别轻巧,特别小。小吕这可高了兴了,十分得意地说: “ 做啥像啥,卖啥吆喝啥嘛! ” 这算了了一桩心事。 注: 鸹鸹悠即猫头鹰。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 5 分) A.由于小吕热爱这份工作,很快他就对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不但知道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

14、字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 B.到了夜晚,小吕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数着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鸹鸹悠叫,还可能有狼,住在窝棚里对小吕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 C.小吕非常开心,路人看见他经常轻快地、兴冲冲地弹来跳去,小张一回来,他也是连蹦带跳地跑到路口去。他开心,看见他的人也开心。 D.小吕佩服张士林能 “ 代表 ” 场里出去办事,例如采花粉呀,交换苗木,推销产品,给林业学校的学生上课呀等等,他就在心里非常羡慕。 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用散文化的方式,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美好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男孩初涉人生时的幸福和 喜悦。 解析: 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

15、基础上,把选项放回原文同原文内容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做出判断。 B、这些对小吕来说都很新奇,这正说明他还是个孩子。 D、无中生有:推销产品,给林业学校的学生上课呀。所以选 BD。 答案: BD 5.小说中的小吕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举例说明。( 6 分)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答案: 快乐开心,天真浪漫或 心地单纯,好学勤劳,对比自己厉害的人衷心佩服。 6.果园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16、: 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作答。在内容方面,要理解果园是小吕这一人物活动的场所,所以要从交待地点、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塑造人物形象特征的角度作答;在结构上,故事的情节一直围绕着果园展开,故在结构上,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案: ( 1)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塑造出一个带有世外桃源气息的工作与生活的环境。( 2)主人公的一切都紧紧地围绕果园展开,为主人公单纯爽朗的性格特征的塑造,营造氛围。( 3)打造理想 环境,塑造理想人物。 7.结合全文,请你从小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态度和方式谈谈你对现代人生活态度的看法。( 8 分) 解析: 此题要根据小说主旨及小吕的人物形象特点,从自身对现实生活

17、的感悟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可以从心态、追求和本真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例如:快乐心态对待生活压力。淡化物质追求,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心灵回归自然。等等。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 分) 改变从自己开始 自从李开复创业的那一天起,他和他的创新工场就注定是中国商业社会中的一只 “ 出头鸟 ” 。 李开复是个善于制造 话题的人。从高调地从谷歌离职到出版自传再到创新工场的成立,以及在之后持续不断地与科技领域的新闻点和焦点人物的紧密结合,让他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 他也是个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的人。在新浪微博还在内测时就成为了第一批名人用户,如今,他

18、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上商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近 1000 万的粉丝数量让无数圈内大佬难以望其项背。 他还是个对青年人和商业圈子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在大学生群体中人生导师的形象使得他的创新工场在刚一创立甚至连项目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收到纷至沓来的 7000 多份简历;而在商业圈中,他的人缘和口碑也聚拢了一大批朋友,他们从掏钱支持到紧密合作,以及到“ 微博打仗 ” 的站脚助威。 但最显眼的还是,李开复是个不回避说出理想的人。他会对媒体毫不讳言地表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他的理想是想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甚至想让创业者们拥

19、有他和创新工场所推崇的更好的企 业文化 但是,在中国这个崇尚 “ 闷声发大财 ” 的商业社会中,任何一只 “ 出头鸟 ” 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创新工场最初两年一直在被人注视的过程中走来,有人盼望着他的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大概是这样的:截至 2011 年 11 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 30 个项目,其中 10 个项目进入 A 轮,融资规模从 500万到 1000万美元不等;两个项目被收购,其中魔图被百度收购;有两个项目最终失败关闭。而从吸引融资的层面来看,从创业初期郭台铭等朋友支持的 1500 万美元启动资金开始,创新工场已经募集 了1.8 亿美

20、元基金,投资者包括 Foundation Capital,联发科,投资 Facebook 的 DST 等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 这更像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因为创新工场的价值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 2 3 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创新工场已经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 对于李开复的理想和创新工场的愿景而言,这两年或许可以定义为在其推动中国科技创业的愿景下迈出了比较靠谱的第一步。 但是这一步,首先是改变自己。 在创新工场初期 ,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创

21、新工场的孵化就是李开复、汪华几个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创业者怎么做产品,对于那些摸爬滚打多年的成熟创业者,这并不那么关键;更何况创新工场在孵化的初期还要占有比其他 VC 更高的股份,这对一些成熟创业者来说就更无法接受了。在他们看来,那时的创新工场要资金没资金,要服务没服务,只有一些创业者并不急需的孵化和自己股份的损失,实在不是一个让他们心动的合作伙伴。 这个时候,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 “ 工场 ” 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 从学生时代起就几乎一直一帆风顺的李开复在创业一开始就遭受了打击,一时间他也很难理解创新工场这个在他看来将能够改

22、变中国青年创业环境的孵化器模式,为什么到了这些创业者面前就没人买账?是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过高?还是这种孵化器的思路出了什么问题? 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当主人公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后,那些柳暗花明的节点往往总是毫无征兆地随之而来。 对于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 己的定位至关重要,当创新工场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 “ 投资服务 ” 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 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的截至 2011年 11月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 8.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

23、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5 分) A.李开复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就是因为他善于制造话题,并从中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谋求利益和发展机会。 B.在创新工场初期,一 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使得李开复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C.中国商业社会中崇尚 “ 闷声发大财 ” ,对李开复这只 “ 出头鸟 ” ,有人盼望着他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D.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之后,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它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迎来了柳暗花明的节点。 E.截至 2011 年 11 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 30 个项目,绝

24、大多数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创新工场的价值已完全得到了印证。 解析: A 项“就是因为”表述不正确,太绝对化了。 B 项“遭 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可知,应为“只是一次碰壁。” ; E 项“绝大多数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创新工场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印证,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 2 3 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所以选 CD。 答案: CD 9.创新工场是怎样实现现在这个阶段性的成绩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此题要在速读全文,对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与创新工场取阶段性成绩相关的语段,然后进行分析概

25、括。 答案: 首先是改变自己。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 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工场” 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创新工场重新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创新工场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 创业者的认可。(一点 2 分)

26、10.作为一篇传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 认识 ” 李开复的? ( 6 分) 解析: 此题要在理解整体内容上的基础上,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分析概括,也就是从李开复的言行举止的角度来分析,如,从李开复的思想方面,从李开复的行为方面,从李开复的影响方面,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评价即可。 答案: 从李开复的思想方面 : 他是个不回避说出理想的人他会对媒体毫不讳言地表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他的理想是想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甚至想让创业者们拥有他和创新工场所推崇的更好的企业文化 : 从李开复的行为方面 : 他善于制造话题,深谙新

27、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敢于打破中国商业社会崇尚“闷声发大财”的“传统”,充当“出头鸟”在创业遇到挫折时敢于改变自己 : 从李开复的影响方面 : 他还是个对青年人和商业圈子都有看巨大影响力的人,在大学生群体中人生导师的形象使得他的创新工场 在刚一创立甚至连项目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收到纷至沓来的 7000 多份简历 : 而在商业圈中,他的人缘和口碑也聚拢了一大批朋友,他们从掏钱支持到紧密合作以及到“微博打仗”的站脚助威 。( 一点 2 分 ) 11.请结合原文及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标题 “ 改变从自己开始 ” 的理解。( 8 分) 解析: 此题是一道相对开放的试题,分析思路就是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28、成长经历中,李开复的言行举止所带给我们的思考,要先结合着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李开复的成长改变,然后再结合着自己的生活及经历进行对比,要着重阐述,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和启发。 答案: 从学生时代起就几乎一直一帆风顺的李开复在创业开始始就遭受了打击,但他和他的创新工场首先是改变自己,重新厘清自己的定泣。创新工场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投资 +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的截至 2011年 11 月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29、 。 (结分文章及自身的生活经历, 言 之成理即可 )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陶元 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

30、纵不问;且贪,索 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 “ 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 ” 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 “ 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 ” 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 “ 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 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 “ 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 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 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

31、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 蕃 蕃:增多 B.元淳尝 署 州事 署:代理 C.卒定谳, 论 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 黜 之 黜:罢免 解析: 论 : 判罪。 答案: 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3 分) 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32、 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 B. C. D. 解析: 是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 : 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这三句都不是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语句,故要排除,所以选 B。 答案: B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却被诬陷。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

33、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士兵冲入衙内以武 力相威逼,陶元淳拍案怒斥,黄镇中 “ 气慑 ” 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 “ 韭一束 ” 。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解析: B 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表述错误,有原文可知,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所以选 B。 答案: 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5 分) (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

34、以率属?( 5 分) 解析: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状、私、以、劾、“何以率属”介词后置句。 答案: ( 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 2)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 率领(管理)下属呢?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 10 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6.诗人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 “ 清 ” 这一环境 特点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

35、分) 解析: 此题要通过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如“燕雀”“蝴蝶”“蜘蛛”这些都是以描写动景来反衬乡村的清净,答题时,要把这种动静结合和反衬的表现手法答出来。在答第二问时,要通过体会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情感,要理解情景相生,融情于景的写法。如诗人在首联和颔联中,通过描写夏日村里里的燕雀、蝴蝶、蜘蛛等,表现出了“清静”的意境;通过运用拟人和想象及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来写月影和溪声的意境美,由此可以体会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然后再由对乡村生活 的喜爱,而进一步体会出诗人的追求及情怀,可以从追求清静、归隐田园等方面作答。 答案: 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和以动衬静的手

36、法来表现“清”这一环境特点的。首联、领联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颈联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样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大自然生活的喜爱,清闲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17.颈联中 “ 邀 ”“ 纳 ” 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5 分) 解析: 此题要反复品读颈联,在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诗句中,找出能形象生动的展现景物特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词,一般都是连接名词的动词。如“落落疏帘邀月影”,一个“邀”字,即把把疏帘和月光写活了,富有人一样的情味,答题时,可以结合着拟人手法的运用来作答;“嘈嘈虚枕

37、纳溪声”一句,“纳”字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答题时,可以结合着对句意的分析,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角度来作答。 答案: “邀”“纳”两字用得传神。 ( 1 分 ) “邀”字是拟人手法 ( 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 ),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 ( 2 分 ) “纳 ”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 ( 化抽象为具体 ),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 2 分 ) 四、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 , 驾一叶之扁舟, _ 。(苏轼赤壁赋) ( 2)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_ 。青泥何盘盘, _ 。(李白蜀道难) ( 3) 溯洄从

38、之, _ 。溯游从之, _ 。(诗经) (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_ 。(范仲淹渔家傲) ( 5) 白头搔更短, _ 。(杜甫春望) 解析: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侣、麋鹿、匏樽、猱、萦、勒、簪。 答案:( 1)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 2) 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 ( 3)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 ( 4) 燕然未勒归无计 ( 5) 浑欲不胜簪 五、选择题 ( 9 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熟 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 买椟还珠 之憾。 B.由山

39、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 一举两得 。 C.自从出版了决战这部长篇小说,他便 一发而不可收拾 , 连续创作了几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D.“ 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 ” 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 乐此 不疲 , 不愿离去的感觉。 解析: A“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B 项“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C 在“一发而不可收”之后加一“拾”字,便变褒为贬。“不可收拾” 的含义为无法整顿,不可救药,也形容感情或行动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境地。 D 此成语常被用错范

40、围,用于形容人的感觉,如上例,其实它是用于行动的。它的含义为因酷爱于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所以选 A。 答案: A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兰州一中校友魏蔚在模特界算得上是高学历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她毫无争议地成为 2013 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冠军。 B.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C.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D.我们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郑重向日方重申了有关立场,要求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亚洲近邻的正义呼声,

41、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有关承诺,切实妥善处理新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的问题。 解析: A 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 B“带来革命”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 C“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所以选 D。 答案: D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大江东去。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因为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 _, _,_, _, _。 _,我们又能期许到美好的未来。 能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历

42、史记忆 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 而从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之中 通过一幅幅杰出的红色题材作品 而且是与过往历史神思遥接的时空媒介 能看到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时代 精神 A. B. C. D. 解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议论的中心是“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从“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句的陈述主体、句式和关联词“不止”可见下一句是,以下是具体论述,第句领起句,第句的“这些辉煌的记忆”承接第句。所以选 B。 答案: B 六、语言表达 2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10 分) 从读大学到当

43、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 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 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 也不乏幼稚之处。 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解析: 此类题一定要先在整体理解文段内容的 基础上,结合着上下句具体语境来分析作答。如处,从上下句看,应与“必”构成条件关系,从句式看,故可用“凡”;从下句“亲自”可知,应为副词,如“必定”“一定”。以此类推即可。 答案: 凡;必定;其中;有时;则。 七、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冯骥才说 “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 要求: 1.选好角度,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文作文,不要套作。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