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392640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14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土地路线内容有( )(分数:2.00)A.依靠贫农、雇农B.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C.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D.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3.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开始滋长一种急躁情绪。从 1927年 7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这种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

2、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这种错误思想主要有( )(分数:2.00)A.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盲动错误C.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D.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4.1935年 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原因有( )(分数:2.00)A.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组织问题和政治路线问题B.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C.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D.开始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5.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先后发动

3、和领导了几次著名的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些起义有( )(分数:2.00)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黄花岗起义D.广州起义6.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庐山谈话7.1938年 5月至 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 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 )(分数:2.

4、00)A.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防御阶段B.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相持阶段C.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反攻阶段D.敌之战略溃败、我之战略决战的决胜阶段8.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针对这种情况,1939 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口号有( )(分数:2.00)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C.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9.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

5、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中间势力主要包括( )(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B.开明绅士C.地方实力派D.城市小资产阶级10.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待顽固势力,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要贯彻的原则有( )(分数:2.00)A.双赢B.有利C.有理D.有节11.“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各占 13 的

6、是( )(分数:2.00)A.共产党员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C.不左不右的中间派D.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12.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下列著作中属于毛泽东在 19411942 年撰写的整风运动的著名文章有( )(分数:2.00)A.改造我们的学习B.中国革命和共产党C.整顿党的作风D.反对党八股13.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有( )(分数:2.00)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腐败以整顿官僚主义作风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4.1935年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

7、一战线的新政策。会议主要内容有( ),(分数:2.00)A.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B.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C.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D.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5.1937年 9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具体是( )(分数:2.00)A.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人国民党B.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C.国共双

8、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D.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16.1949年 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还( )(分数:2.00)A.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B.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C.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17.1947年 7月至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 )(分数:2.00)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9、C.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D.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18.1945年 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 月 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达成的内容有( )(分数:2.00)A.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C.先实现国家民主化,再实现军队国家化D.先实现军队国家化,再实现国家民主化二、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14.00)19.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毛泽东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

10、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 21923年 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 年 1月 20日至 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

11、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 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 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请回答:(分数:4.00)(1)

12、.与辛亥革命相比,大革命的不同点主要有哪些?这场大革命的意义有哪些?(分数:2.00)_(2).1925一 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教训?(分数:2.00)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想以农村采包围城市一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

13、罪过。”摘自: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 年 6月)材料 2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1928 年)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材料 3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中

14、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毛泽东: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1929 年 4月 5日请回答:(分数:6.00)(1).指出材料 1、2 的观点并加以评析?(分数:2.00)_(2).指出材料 3的观点及其实质?(分数:2.00)_(3).结合史实,说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分数:2.00)_阅读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组材料材料 1从 1935年发表“

15、八一宣言”到 1936年 4月,我党对蒋介石的方针和策略口号是“反蒋抗日”;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这个统一战线不包括蒋介石在内;当时把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相提并论,都作为我们的主要敌人看待。1935 年 8月 1日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在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为,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

16、奋斗”;并提出各党派、各团体、各界人士、各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成立国防政府,实现抗日救国的十大方针。1935 年 12月下旬,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会议批评了党内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主要的关键是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使统一战线有广泛的基础,提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以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会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党的政治策略问题作了系统地

17、、完整地分析。毛泽东同志的报告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尖锐地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整的理论和新的政治路线。材料2“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诸先生鉴: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本党深望贵党三中全会,本次方针,将下列各项定为国策:(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二)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

18、对日抗战之一切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的生活。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材料 3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不仅捍卫了祖国

19、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太平洋主战场上,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 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不屈的抗争和顽强的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的企图,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摘自胡锦涛会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讲话请回答:(分数:4.00)(1).结合材料 1分析中共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这种方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分数:2.00)_(2).结合材料 2分析西安事变后中共采取什么新方针,这一方针实施后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20、分数:2.00)_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14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土地路线内容有( )(分数:2.00)A.依靠贫农、雇农 B.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D.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解析:解析:D 选项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1929 年 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

21、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3.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开始滋长一种急躁情绪。从 1927年 7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这种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这种错误思想主要有( )(分数:2.00)A.陈独秀右

22、倾机会主义B.“左”倾盲动错误 C.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D.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解析:解析:A 选项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 1927年 7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是 1927年 11月至 1928年 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 1930年 6月至 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

23、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 1931年 1月至 1935年 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因此,正确选项为 BCD。4.1935年 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原因有( )(分数:2.00)A.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组织问题和政治路线问题B.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开始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解析:解析:A 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只是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

24、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政治路线问题。D 选项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35年 1月 15日至 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

25、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围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确选项为 BC。5.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先后发动和领导了几次著名的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些起义有( )(分数:2.00)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D.广州起义 解析:解析:C 选项错误,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起义。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主要发动的起义有三个,即 1927年 8月 1日的南昌起义、1927 年 9月 9日的秋收起义和

26、 12月 11日的广州起义。6.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D.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庐山谈话 解析:解析:1937 年 9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正确选项为 AD。7.1938年 5月至 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 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

27、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 )(分数:2.00)A.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防御阶段 B.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相持阶段 C.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反攻阶段 D.敌之战略溃败、我之战略决战的决胜阶段解析:解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 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围,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

28、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8.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针对这种情况,1939 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口号有( )(分数:2.00)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29、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解析:解析:1939 年 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和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9.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中间势力主要包括( )(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地方实力派 D.城市小资产阶级解析:解析: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

30、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10.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待顽固势力,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要贯彻的原则有( )(分数:2.00)A.双赢B.有利 C.有理 D.有节 解析:11.“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

31、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各占 13 的是( )(分数:2.00)A.共产党员 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 C.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D.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解析:解析:“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 13。12.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下列著作中属于毛泽东在 19411942 年撰写的整风运动的著名文章有( )(分数:2.00)A.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中国革命和共产党C.整顿党的作风 D.反对党八股 解析:解析:1941 年 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

32、行。1942 年 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13.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有( )(分数:2.00)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腐败以整顿官僚主义作风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解析:解析: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14.1935年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会议主要内容有( ),(分数:2.00)A.阐

33、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B.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C.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 D.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解析:解析:D 选项错误,D 选项内容属于洛川会议的内容。其他选项为瓦窑堡会议内容。这两个抗战时期的重要会议,内容容易混淆,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区分。15.1937年 9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具体是( )

34、(分数:2.00)A.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人国民党B.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C.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D.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解析:解析:A 选项不符合题意,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候的内容。其他为正确选项。16.1949年 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还( )(分数:2.00)A.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B.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C.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解析:解析:1949 年 3月召开的中

35、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7.1947年 7月至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 )(分数:2.00)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

36、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D.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解析:解析:1947 年 7月至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人民主革命的洪流。据此,选 AC项。B 项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D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路线。18.1945年 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 月 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达成

37、的内容有( )(分数:2.00)A.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C.先实现国家民主化,再实现军队国家化D.先实现军队国家化,再实现国家民主化解析:解析:1945 年 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8 月 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赴重庆与周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这一行动证明,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重庆谈判从 8月 20日到10月 10日结束。谈判期间,毛泽东直接与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多次商谈。AB 两选项内容是双方达成的内容。CD 选项是双方

38、斗争和分歧的焦点。共产党主张国家先民主化,再实行军队国家化。国民党反之。二、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14.00)19.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_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毛泽东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 21923年 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 年 1月 20

39、日至 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 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 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

40、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请回答:(分数:4.00)(1).与辛亥革命相比,大革命的不同点主要有哪些?这场大革命的意义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同点:其一,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其二,大革命广泛地发动了工农群众,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其三,大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其四,它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意义: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

41、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解析:(2).1925一 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教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

42、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

43、的实施。教训: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其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再次,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想以农村采包围城市一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

44、斗武装暴动。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摘自: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 年 6月)材料 2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1928 年)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材料 3半殖民地中国的革

45、命,只有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毛泽东: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1929 年 4月 5日请回答:(分数:6.00)(1).指出材料 1、2 的观点并加以评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 1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材料 2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材料1、2 观点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948-1999 Hinged or pivoted door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static torsion German version EN 948 1999《铰接门或旋转门 耐静扭力测定》.pdf DIN EN 948-1999 Hinged or pivoted door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static torsion German version EN 948 1999《铰接门或旋转门 耐静扭力测定》.pdf
  • DIN EN 949-1999 Windows and curtain walling doors blinds and shutter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soft and heavy body impact for doors German version EN 949 1998《窗、门、百叶窗、卷.pdf DIN EN 949-1999 Windows and curtain walling doors blinds and shutter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soft and heavy body impact for doors German version EN 949 1998《窗、门、百叶窗、卷.pdf
  • DIN EN 950-1999 Door leave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hard body impact German version EN 950 1999《门扉 耐硬物撞击性测定》.pdf DIN EN 950-1999 Door leave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hard body impact German version EN 950 1999《门扉 耐硬物撞击性测定》.pdf
  • DIN EN 951-1999 Door leaves -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height width thickness and squareness German version EN 951 1998《门扉 高、宽、厚和垂直度测量方法》.pdf DIN EN 951-1999 Door leaves -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height width thickness and squareness German version EN 951 1998《门扉 高、宽、厚和垂直度测量方法》.pdf
  • DIN EN 952-1999 Door leaves - General and local flatness - Measurement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952 1999《门扉 总体和局部平整度 测量方法》.pdf DIN EN 952-1999 Door leaves - General and local flatness - Measurement method German version EN 952 1999《门扉 总体和局部平整度 测量方法》.pdf
  • DIN EN 957-2-2003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2 Strength training equipment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7-2 2003《固定式训练器材 第.pdf DIN EN 957-2-2003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2 Strength training equipment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7-2 2003《固定式训练器材 第.pdf
  • DIN EN 957-6-2014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6 Treadmills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7-6 2010+A1 2014《固定式训练器材 第6部分 跑步机 附.pdf DIN EN 957-6-2014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6 Treadmills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7-6 2010+A1 2014《固定式训练器材 第6部分 跑步机 附.pdf
  • DIN EN 957-7-1998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7 Rowing machines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7-7 1998《固定式训练设备 第7部分 浆舵装置附加特殊.pdf DIN EN 957-7-1998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7 Rowing machines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7-7 1998《固定式训练设备 第7部分 浆舵装置附加特殊.pdf
  • DIN EN 958-2017 Mountaineering equipment - Energy absorbing systems for use in klettersteig (via ferrata) climbing -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8 2017.pdf DIN EN 958-2017 Mountaineering equipment - Energy absorbing systems for use in klettersteig (via ferrata) climbing -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958 2017.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