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卷(共 36 分) 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 梁 ( j) 船 舷 ( xun) 卡 脖子 ( qi) 瞠 目结舌( chng) B.针 灸 ( ji) 稽 首 ( q) 芝麻 糊 ( h) 戎马倥 偬 ( zng) C.恫 吓 ( dng) 镌 刻 ( jun) 入场 券 ( qun) 浑 水摸鱼( hn) D.整 饬 ( ch) 符 合 ( f) 应 届生( yng) 翻箱倒 箧 ( qi) 解析: A 中“舷”应改为 xin; C 中“浑”应改为“ hn”; D 中“符”应改
2、为“ f”,“应”应改为“ yng” 。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 ,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追溯 惊蜇 斑驳 洗耳恭听 B.飓风 凑和 料峭 食不果腹 C.摄像 缥缈 枯燥 立案侦察 D.锤炼 狼藉 簇新 要言不烦 解析: A 蜇改为蛰; B 和改为合; C 察改为查 。 答案: D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我国的金融体制尚不健全,又产生了一些经济过热的问题,这提醒我们 , 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 金融风险。 ( 2) 新中国成立时,公安的配枪类别比较 ,既有德国造“勃朗宁”,也有驳壳枪,还有左轮甚至枪身比较长的毛瑟手枪。 ( 3) 新世界阳光花园社区
3、舞蹈队试用了戴无线耳机跳广场舞,受到队员们的喜爱,随之,济南范围内的其它社区也纷纷 。 A.解决 繁杂 效仿 B.化解 繁杂 模仿 C.化解 复杂 效仿 D.解决 复杂 模仿 解析:解决:处理问题使有结果,常搭配“矛盾”、 “问题”、 “困难”等;化解:消除,解除,与“风险”搭配较为合适。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前文有“配枪类别”,用“复杂”为宜。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去做;效仿:效法,学习别人的长处,含褒义。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到中国的崛起,有人不免产生联想,昔日德国的野心会在中国再现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今天的
4、中国不能与 100 年前的德国 相提并论 。 B.“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 ios7,对原有操作方式进行了全面更新,这预示着“苹果”将 改头换面 ,真正告别乔布斯时代的风格。 C.“邹东深呼吸”乡村游的营销已全面展开,不仅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还制作了乡村旅游手绘攻略图,游客可以 按图索骥 ,尽览邹城乡村美景。 D.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外语词汇的过度使用现象也日趋严重,令人忧虑的是,有些外语词甚至 堂而皇之 地出现在正规出版物和正 式文件中。 解析: A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B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不能用于形容改变很大;
5、C 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根据语境,此处指按照攻略图寻找景点; D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有分析认为,在物价、医疗上涨等背景下,老年人对自身财务状况渐渐失去信心,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赚“快钱”的骗局。 B.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的新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 C.举办微山湖放鱼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微山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关心水域生态环境、呵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 D.病媒(蚊子、臭虫、虱子和淡水螺一
6、类的小生物)能传播各类疾病,我们虽然制定了有效的防控体系,但其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解析: A.主谓搭配不当,“医疗”不能“上涨”,在“医疗”后加上“费用”就通顺了; B.不合逻辑,“回收、流通和制造”三个词语在逻辑上词序颠倒,应改为 “制 造、流通和回收”。D.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我们”前。 答案: C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 题。 “圣贤政治”五种境界 萧祥剑 在中国历史上,“圣贤政治”有几个不同的境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治理的层次境界有高有低,通常讲的是道、德、仁、义、礼五个不同的境界。 群书治要节选的老子庄子里面都讲到:“圣人行不言之
7、教,道不可致也。”最早圣人主持政事,治理天下,行的是不需要言传的教化,遵的是无为而治,他们的治国之道用语言讲不出来。后来由于丢失了这个道,才有德。老子里面讲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尧帝以前,伏羲氏、黄帝,甚至更早的帝王,都是以道治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通过德来治理天下。以德治理天下就是,教导人们自己修德,从而教化大家都来修德。尧帝、舜帝、禹帝他们都是在以德治理天下。这个时候人人为公,这就是孔老夫子讲的大 同社会。后来从夏朝夏启开始,大同社会里的禅让制没能够继续,开始出现了“家天下”,这个时候叫“失德而后仁”。夏、商、周的开国君主都是圣人,大多数君王都很
8、贤能,办理政事是以仁为核心。仁是讲仁爱,大家都非常仁爱,社会也很好。夏、商、周每一个朝代都是好几百年。但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这是我们讲的“小康之治”。后来周幽王昏庸,西周变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东周时期仁没有了,但大家还讲义。春秋战国是以义来维系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义士,人人都很讲道义。虽然是诸侯争霸,但是名义上还是属于周朝,义还存在着。后来秦国通过商鞅 变法,迅速强大起来,采用的是法治,用严苛的法令来治理国家。虽然是很快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用法治理国家,收效虽快,灭亡速度也很快。秦朝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以法治国的唯一一个例子,纯粹用严苛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9、,结果国家很快就灭亡了。 汉朝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他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采用儒家思想,把伦理道德的教化恢复起来。但是人心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义没有了,所以就制定礼。从汉朝一直到清朝,维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就是一个“礼”字。礼就是秩序,这是维系社会的最低标准。以上是中国古圣先 王治理国家的五个不同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以道治国,最低的是以礼治国。如果礼没有了,礼崩乐坏,社会风气就马上转向衰败,人人自私自利,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学习群书治要,首先要对这五种治国境界有大致的了解,知道古圣先王是如何来治理国家的。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把道德仁义礼开始恢复起来。 我们虽然是庶民,但我们可以通过道德仁义礼来
10、修身。身修好了自然家齐,家齐然后国治。 (国学 2014 年第 4 期) 6.下面对于“圣贤政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圣贤政治”的五个境界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层次也有高低之分。 B.老子和庄子都谈到了治理天下的五个境界,而他们最推崇的则是以道治国。 C.从最初的帝王一直到清朝,“圣贤政治”并不是延续不断的,其间也有反例。 D.由汉至清,都靠“礼”维系社会发展,但以礼治国是圣贤治国的最低境界。 解析:文段中只有老子中谈到了“圣贤政治”的五种境界,而庄子没有提及。 答案: B 7.下面有关历史上道、德、仁、义、礼五种治国境界衍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尧帝前的圣人无为而治,
11、道行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 能以德治天下。 B.夏、商和西周时代,“失德而后仁”,大家仁爱而无私心,社会秩序良好。 C.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是以义治国,人们讲求道义,出现了许多义士。 D.汉高祖刘邦先用儒家思想治国,后又转用礼制,以礼治国一直延续到清朝。 解析: B 文中说“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因此“人无私心”用语不当,。 C 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也属战国,要将“秦国”和“秦朝”分开,因此,“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不当; D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思想是“礼”,因此,“礼”与“儒家思想”是一致的,而 D 项中的“先用儒家思想, 再以礼治国”不符合原文意思。 答案: A
12、 8.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重视道德教化,人人为公,被孔子称为大同社会。 B.夏、商、周三代是“小康之治”,各自延续数百年,君王都很贤能,百姓崇尚仁爱。 C.不注重道德教化,单纯以严苛的法令制度治国,是秦国迅速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D.学习群书治要,是为了了解古代圣贤治国的策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解析:“君王都很贤能”说法绝对,其中还有很多暴君,并且原文的表述为“大多数君王都很贤能” 答案: B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寿少贫
13、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又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 1 梁芳、僧继晓,系诏狱。得释,屡迁都给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为吏部,擢寿大理丞。刘吉憾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竟调寿南京光禄少卿,就转鸿胪卿。 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火筛 2 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 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孝宗嘉之,加录一等。
14、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南院。正德初,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瑾怒,令致仕。寻坐延绥仓储亏损, 罚米二千三百石、布千五百匹。贫不能偿,上章自诉。瑾廉知寿贫,特免之。中官廖堂镇陕西贪暴,杨一清以寿刚果,九年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氈幄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所司留备振,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寿四疏乞休,不得。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
15、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逾年,乞骇骨,就进刑部尚书,致仕。 寿为给事中,言时政无隐,独不喜劾人,曰:“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嘉靖改元,诏进一品阶,遣有司存问,时年 八十有三。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节选自明史陈寿传) 【 注 】 中官:宦官。火筛:明朝时,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 数十骑 拥:带领 B.就 水草 就:靠近 C.寻 坐 延绥仓储亏损 坐:因获罪 D.赢 金数万 赢:
16、赢得 解析:赢金数万中“赢”的意思是:剩余,赢余 答案: 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 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以 弱天下之民 B.而 寿已奏捷 或五十步 而 后止 C.宁当 与 血战士同受赏哉 有志 与 力,而又不随以怠 D.所 居不蔽风雨 及其 所 之既倦 解析: A 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 B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 C 介词,“和”;连词“和” 。 D 助词,与后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 答案: D 11.下列句子,能表现陈寿为官“无隐”的一组是 1 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继晓 2 诸将请击之,寿不可 3
17、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 4 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 5 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 6 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A.134 B.256 C.135 D.246 解析:第二句表现陈寿在军事上判断形势的能力;第四句表现陈寿廉洁自律;第六句是自述“不喜劾人” 。 答案: C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巡抚延绥时,精心谋划,筹集军用物资,对兵力进行合理的军事布置,军威开始振奋,表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B.弘治十三年,敌寇大举进犯,因为兵力空虚,陈寿故意只带领几十个骑兵出帐,指挥饮食,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 C.廖堂镇
18、守陕西时贪婪残暴,陈寿受命做陕西巡抚,下令对对廖堂那些盘剥百姓的爪牙进行抓捕,遏制了其嚣张气焰。 D.陈寿为官廉洁,前后做官四十年却从未购置房产,可谓两袖清风,甚至他死后也是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才得以归葬故乡。 解析:后文提及“诸道袭击,斩获甚多”,可见有一定兵力,因此说“兵力空虚”是 错的。 答案: B 第卷( 114 分) 四、( 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 3 分) 解析:该句中的关键词:戍、遂、籍 答案:祖父陈志弘,洪武年间代替兄长戍守辽东,于是入宁远卫军籍。 ( 2)刘吉憾恕,讽御史劾
19、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 3 分) 解析:该句中的关键词是:憾、讽、罪 答案:刘吉恨王恕,暗示御史弹劾陈寿不熟悉刑律,希望以此归罪王恕。 ( 3)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4 分) 解析:该句中的关键词是:拜、号呼、拥、移日 答案:这年秋天,陈寿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 分)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 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雁归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 ( 1)词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和氛围
20、?( 4 分) 解析:此题要找出诗中 “晚霞”“ 大雁”、“汀州”、“平芜” 等意象,加以分析。 答案:本词一、二两句,描绘了平芜苍茫、落霞辉映、归雁纷纷栖落沙洲的景象;通过晚霞、大雁、汀州、平芜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寂寥的深秋氛围,给人以落寞、凄清的感受。 ( 2) 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找出下片选用的:梦、天涯、西风、鬓发、愁酒、东篱以及暮鸦等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作者在下片选用梦、天涯、西风、鬓发、愁酒、东篱以及暮鸦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年华流逝、事业无成的伤感,漂泊无定、只身天涯的悲叹,和秋风染鬓、借酒浇愁、闲数暮鸦的孤独苦闷之情。 15.补写
21、出下列名篇名句中 的空缺部分。( 6 分) ( 1)子曰:志士仁人,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答案:无求生以害仁 ( 2)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答案: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 ,阴阳割分晓。 (杜甫望岳) 答案:造化钟神秀 ( 5)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江州司马青衫湿 ( 6)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范仲淹苏幕遮 ) 答案:山映斜阳天接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背诵默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语句,因此要求学生的默写要准确无误,错一个字,该题无分 。 五、( 12 分)
22、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 4 分) 1.而在现代,“治理”一词通常指政府如何运用国家权力来管理国家和人民。 2.“统治”的含义源于拉丁语中对君主行为的描述“像皇帝那样控制、管理国家”,当君主即为统治。 3.无论就君权还是教权而言,“统治”暗含的意义都指单一的权力主体发号施令,人民只有服从、执行的义务。 4.在西方这个“皇帝”既指地上的封建王权,也指教宗教权。 5.古代中国,“治理”一词几乎等同于“统治”,而考察“统治”在西方的词源,发现其与汉语含义在更深层次上同样对等。 解析:第五句是引出论述对象“治理”并指出其在西方的词源含义;由 2 第二句中的“统治的含义源于
23、拉丁语”可判断第二句承接第五句;第四句中的“这个皇帝”即指代第二句中的“像皇帝那样”,前后呼应;第三句是总结“统治”一词暗含的意义,由第一句中的“而在现代”可知属于分析“治理”一词的现代意义,故放在句末。 答案: 52431 17.下面的文段 表述不够简洁,请找出 4 处必须删除的词语,先写出词语所在句子的序号,再写出该词语。( 4 分) 父母从经济和财力上资助成年子女的现象,被称为“经济再哺”。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当代中国则非常普遍。根据某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左右中国家庭的老人都曾经或正在资助成年子女。接近一半以上的资助用在子女买房、买车、孩子教育等重大开支项目上,
24、也有大约 20的资助用于吃穿住用等日常消费。随着“经济再哺”这一概念的提出,年轻一代何时“断奶”的问题也随之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语 言表达的简洁,流畅的能力。通读全段,找出需删除的词即可。 答案: a.“和财力”; b.“根据”; c.“接近”“以上”二者任取其一; d.“随之” 。 18.马欢的奶奶患有高血压,下面是医生让她所服的某种抗压药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替马欢写一段话,向文化水平不高的奶奶介绍其中的基本信息。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100 左右。( 4 分) 规格: 5mg30 片 /盒 主要成份:苯磺酸氨氯地平。 药理作用:本品为钙离子阻滞剂,通过直接松弛
25、血管平滑肌有效阻抗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晚睡前以温开水冲服;每日一次,每次一般 5mg,最大剂量 10mg。 不良反应:可见一般性恶心、头痛、口干等,一般始服三天后缓解。 注意:勿与其他抗压药同服。 解析:因为马欢要给奶奶介绍,所以表述不仅准确全面,而且要明白易懂;注意称谓和语气,根据答题情况要酌情给分。 答案:奶奶,这种药治疗您的高血压挺有效的;您只吃这一种药就行了,别再同时吃别的药了。您要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吃药,用温开水冲着吃;一天吃这一次就行了,一次吃一片,千万别超过两片。刚开始吃时,如果觉得有点恶心、头痛、口干什么的,那是正常反应,过几天就没事了。 六、(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26、完成 19 22 题。 我是爸爸,再见 弧笑弦 我爸不好了。 孙姐来电话时美国这里还是白天,可我觉得天一下就黑了。我匆匆忙忙往国内赶,可还是晚了,死神带上我爸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父子不和,详情我不愿再提。总之,自从三年前我的母亲过世,我便认为国内的一切都和我没什么关系了。我甚至不愿去想:说不好哪一天,患心肌梗塞又贪杯的父亲也会死去。 我爸的遗体停在太平间,而我身边只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远房亲戚。还有一个人就是孙姐,她是我们家的老邻居。我爸的遗容十分安详,仿佛知道我回来,静静地等着。这份安详加重了我心中的 凄凉:他是我爸爸,我没能为他送终,总得为他办个体面一点的葬礼吧?这样凄凄凉凉地总不成
27、个样子,可我又能怎样呢? “对了,”孙姐悄悄取出一部手机,“你爸临终前叫我把这个给你。” 一部新手机。新得连指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开机,”孙姐又说,“这也是你爸说的。”我照办了。开机不到三分钟,手机上传来了短信提示音。“打开看看。”孙姐又说。我又照办了,手机屏上显现一行字:“回来了?我是爸爸。现在按我说的做不要发愁,我会帮你把我的葬礼办得像模像样的。”事出意外,我有点发蒙。 不过,我还是按照短信提示回到家,打开写字台抽 屉,从里面找到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共有六七十人。他们全是有必要请来参加我父亲葬礼的人。我爸的遗体转到了殡仪馆,接到我电话的人们陆续赶来
28、。自从接到第一个短信,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显现一条新短信。 “刘,你得叫他刘叔,给他打电话,请他帮你主持我的葬礼。” “别让来宾饿肚子。你给饭店打电话,我跟老板打过招呼了,让他们送盒饭来。每日三餐不能少,少了失礼。” “别求车,我不在乎那排场。找公交公司雇一辆大巴,一天才二百块,省钱又实惠” “我快火化了吧?骨灰盒简简单单的就行,不就是个盒子嘛。” 简单说,我爸的葬礼办得很好。 这一切,居然是凭借他留下的手机,凭借那一条条有如神算般的短信促成的,以致我都不敢相信他真的死了。 葬礼过后,我正在整理他的遗物,孙姐敲门进来。“对了,”孙姐看着遗物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我说没有。“再没收到短信?
29、”孙姐满面狐疑。“没有。”我说着取出那部手机。 可巧,这时一条新的短信出现了:“我是爸爸。我的葬礼办得还好吧?以前爸爸和你有争执,是爸爸不对,因为我老是认为,儿子就该听老子的这些都不提了。你现在要办两件事,一件事是去通信公司结算。他们开通了预约短信业务,你接到的所有的短信都是我预约设定的。另外一件事是,我给你留了笔钱,在银行的保险箱里。你可以随时去领取,保险箱有我设定的密码,密码号是 5468”怎么回事?后面的密码号不显示了。我和孙姐相互对视,瞠目结舌。 我找到了通信公司,对方答复说:没错,那些短信都是我爸过世前半年预定的。根据双方合 同,一旦手机开机,就会自动发送那些由我父亲预先拟好的短信。
30、 “可是,最后这条短信不完整,”我说,“密码部分后面的五位阿拉伯数字,看不见了。”“我也觉得很奇怪。”对方说,“你是第一个开机的人吗?”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根据合同,这部手机里的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会不会有人在你之前开过机,把密码弄没了?”的确,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 我回到了美国,每天照常上班下班,偶尔拿出父亲留给我的手机,出神地看上一会儿。一天,我的邮箱里忽然多了一封国内寄来的挂号信。看过信,我立即跑去银行,发现我的账户里果然多了一笔钱,对 我来说相当多的一笔钱,那正是父亲留给我的遗产。 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眼模糊。 “我是爸爸。原谅爸爸在短信里骗了你。我料到孙姐会在把手机交
31、给你之前开机偷看,所以银行保险箱和密码什么的,都是我编的,逗她玩儿的。现在邮局的信件、银行的国际汇款,都开通了预约业务,只要医院把我的死亡通知转告你刘叔,他就会帮我把一切办妥。总之,等你看到这封信时差不多就可以去查看汇款了。现在得说再见了。再见,儿子。爸爸爱你。” (选自故事世界 2013 年 18 期,有删改) 19.小说结尾告诉读者,孙姐偷看了手机短信。对于这一点 ,小说在前文埋了哪些伏笔?( 4分) 解析:此题需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整合相关信息。 答案:爸爸留下的新手机,上面指纹看得清清楚楚。孙姐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并问我有没有再收到短信。通信公司问“会不会有
32、人在你之前开过机”。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而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 4 分,每点 1 分。两点也可合并为一点作答。) 20.分析概括小说中“爸爸”的人物形象。( 4 分) 解析:阅读全文,找出有关“爸爸”的事情,概括作答。 答案:知错能改。生前一度对儿子专横,后来能反省自己,并通 过短信向儿子道歉。洞察人情。能准确判断亲友、邻居谁可托付,谁会负心。处事周密。料事如神,并能采取恰当的方法,将身后之事安排得十分妥帖。爱子情深。对儿子可能遇到的大小事考虑得无微不至,彻底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 4 分,每点 1 分。有其他答案,只要合乎文本实际,也可得分。) 21.小说以“我是爸爸,再见”为题,
33、有什么作用?( 4 分) 解析:此题需要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及主题等方面取列作答。 答案:新颖活泼,吸引读者并激发阅读兴趣。这是小说中短信里最有代表性的话,体现了小说情节的基本特点。这是小说中爸爸的 话,强化了爸爸的人物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父爱主题。 22.这篇小说特别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即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一步步读下去。请根据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 6 分) 解析:此题需梳理故事情节,注意对构思技巧的分析。 答案:小说中的悬念一个接一个:爸爸病故,葬礼怎么办?父亲留下的手机竟然能用短信指示我办葬礼,这些短信从何而来?短信中的密码号为何不全?是否有人先开过手机?父亲的遗产是怎样汇到美
34、国的?直到结尾,所有的悬念才得到了彻底解答。小说步步为营,层层设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取得了很好的艺 术效果。 七、(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组织春游,曾经是许多中小学的“必修课”。春游可以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开阔眼界,陶冶情趣,发散思维;也有利于他们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提高集体归属感。 但是,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却很少见了呢?据了解,主要是安全问题。组织集体活动最怕发生意外,一旦出事,学校要承担各种责任,甚至会吃官司。近年来各地已出现不少这样的先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学校便干脆不再组织春游,孩子们也就只能望“春”兴叹了。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