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8及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分数:2.00)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分数:2.00)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C.物
2、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4.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分数:2.00)A.简单的沟通和交流B.相互依赖,谁也无法离开谁C.相互渗透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5.保持事物的质的不显著的变化,并体现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分数:2.00)A.量变B.质变C.静止D.时间6.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意识B.理念C.社会实践D.蓝图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实践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
3、8.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们是( )(分数:2.00)A.唯理论和经验论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反映论和先验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9.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分数:2.00)A.唯物论B.辩证法C.形而上学D.可知论10.实践活动中的真理尺度是指( )(分数:2.00)A.合目的性B.物质性C.合规律性D.社会历史性11.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并构成全部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B.生产资料C.生产资料所有制D.生产者12.人的现实本质是( )(分数:2.00)A.人的自然属性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
4、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所有人的共同属性13.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 )(分数:2.00)A.货币B.斧头C.羊D.贵金属1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中( )(分数:2.00)A.不变资本增大B.可变资本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增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减小15.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形成了( )(分数:2.00)A.金融寡头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同盟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
5、分。(分数:2.00)_1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18.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其具体形式包括( )(分数:2.00)A.事物的质变B.事物空间位置未变C.事物根本性质暂时未变D.事物的显著的运动19.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其具体表现有( )(分数:2.00)A.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中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20.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D.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2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不仅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2.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中介是指( )(分数:2.00)A.工具和手段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
7、方法2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分数:2.00)A.认识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24.下列关于唯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B.在实践中坚持教条主义C.认为感性认识不可靠D.在实际生活中容易导致思想僵化25.否定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容易导致( )(分数:2.00)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形而上学D.不可知论26.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
8、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C.解放思想着眼于主体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27.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分数:2.00)A.国家政治制度B.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C.国家政权机构、政党D.军队、警察、法庭、监狱28.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B.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人民群众从量上说是指
9、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D.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29.下列关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C.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分数:2.00)A.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31.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0、的差距扩大B.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C.相对落后的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增强,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艰巨的和长期的,是因为( )(分数:2.00)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B.这些国家跨越了一个社会形态,民主传统有待完善C.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和扼杀D.执政党经验不足,前期处于摸索阶段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3.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结合材料回答问
11、题: 今天,西红柿是世界许多国家人民喜爱的食物。然而,有人考证,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作“狼桃”。由于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 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有生命危险。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西红柿是什么滋味。1830 年,罗伯特从欧洲带回几棵西红柿苗,将它们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但是,西红柿成熟之后,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因为人们把它看作有毒果实。罗伯特不得不大胆向全
12、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 10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竞是不是有毒。镇上的居民都被罗伯特的“狂言”吓坏了。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的上校一定活得不耐烦了,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罗伯特吃西红柿的日子到了。全镇几千居民都涌到法院门口,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 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个西红柿一口,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当罗伯特咬下第二口时,有几位妇女当场晕过去了。不一会儿,10 个西红柿全部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安然无恙地站在
13、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分数:4.00)(1).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罗伯特能够成功证明“西红柿没有毒”?(分数:2.00)_(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8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
14、知论的标准是( )(分数:2.00)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解析:解析: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分数:2.00)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C.物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D.物
15、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解析:解析: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4.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分数:2.00)A.简单的沟通和交流B.相互依赖,谁也无法离开谁C.相互渗透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解析: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A 是日常生活中对联系的理解,B、C 是联系的部分内容,不完整。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5.保持事物的质的不显著的变
16、化,并体现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分数:2.00)A.量变 B.质变C.静止D.时间解析:解析: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6.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意识B.理念C.社会实践 D.蓝图解析:解析: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
17、,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实践观点 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解析:解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8.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们是( )(分数:2.00)A.唯理论和经验论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反映论和先验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解析:解析: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
18、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A 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带来的后果;B 是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出现的分歧;D 是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所作的划分,这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都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9.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分数:2.00)A.唯物论B.辩证法 C.形而上学D.可知论解析:解析: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真理都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
19、10.实践活动中的真理尺度是指( )(分数:2.00)A.合目的性B.物质性C.合规律性 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11.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并构成全部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分数:2.00)A.生产力B.生产资料C.生产资料所有制 D.生产者解析:解析: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因此,本题
20、正确答案是 C。12.人的现实本质是( )(分数:2.00)A.人的自然属性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所有人的共同属性解析:解析: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A、B、D 表述有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13.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是( )(分数:2.00)A.货币 B.斧头C.羊D.贵金属解析:解析: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1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中( )(分数:2.00)A.不变资本增大 B.可变资本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增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减小解析:解析: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住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来表示,
22、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增大或减小,则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15.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形成了( )(分数:2.00)A.金融寡头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同盟 解析:解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
23、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18.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其具体形式包括( )(分数:2.00)A.事物的质变B.事物空间位置未变 C.事物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D.事物的显著的运动解析:解析:静止是物
24、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体现着事物不显著的运动。故 A、D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19.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其具体表现有( )(分数:2.00)A.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中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解析:解析: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
25、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D 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20.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D.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解析:解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
26、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2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不仅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解析: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是
27、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22.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中介是指( )(分数:2.00)A.工具和手段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具
28、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解析:解析:在实践活动中,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B 是客体的定义,C 是主体的定义,不符合题意,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D。2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分数:2.00)A.认识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
29、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念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A 说法过于片面,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故 A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D。24.下列关于唯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B.在
30、实践中坚持教条主义 C.认为感性认识不可靠 D.在实际生活中容易导致思想僵化 解析:解析:唯理论是指过分夸大理性认识,从而忽略感性认识的认识论。在实践中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导致思想僵化。唯理论还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否定认识来源于感性经验。故四个选项都正确,且与题意相关,都入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25.否定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容易导致( )(分数:2.00)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 C.形而上学D.不可知论 解析:解析: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否认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容易导致相对主义,陷入
31、不可知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D。26.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着眼于主体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解析:解析: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
32、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27.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分数:2.00)A.国家政治制度 B.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 C.国家政权机构、政党 D.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解析:解析: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33、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28.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B.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人民群众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D.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 解析: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34、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29.下列关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C.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解析:解析: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
35、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 表述有误,体现商品自然属性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价值。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分数:2.00)A.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
36、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D。31.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 B.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C.相对落后的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增强,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 解析: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是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
37、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艰巨的和长期的,是因为( )(分数:2.00)A.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这些国家跨越了一个社会形态,民主传统有待完善 C.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和扼杀 D.执政党
38、经验不足,前期处于摸索阶段 解析:解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这些国家跨越一个社会形态,民主传统有待完善;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三、分析题(总题数:2
39、,分数:8.00)33.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西红柿是世界许多国家人民喜爱的食物。然而,有人考证,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作“狼桃”。由于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 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有生命危险。若不是美国人罗伯特上校采取了一次破天荒的行动,恐怕人们至今仍不知道西红柿是什么滋味。1830 年,罗伯特从欧洲带回几棵西
40、红柿苗,将它们栽种在他的家乡新泽西州萨伦镇的土地上。但是,西红柿成熟之后,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因为人们把它看作有毒果实。罗伯特不得不大胆向全镇人宣布:他将当众吃下 10个西红柿,看看它究竞是不是有毒。镇上的居民都被罗伯特的“狂言”吓坏了。一个医生预言:这个古怪的上校一定活得不耐烦了,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命丧黄泉。罗伯特吃西红柿的日子到了。全镇几千居民都涌到法院门口,看他如何用西红柿“自杀”。正午 12点,罗伯特上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穿黑色礼服,面带微笑,缓缓走上台阶,接着,他从小筐里拿出一个红透了的西红柿,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待几千双眼睛验证没有假后,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咬了那个西红柿一口,
41、一边嚼一边大声称赞西红柿的味道。当罗伯特咬下第二口时,有几位妇女当场晕过去了。不一会儿,10 个西红柿全部被罗伯特吃完,他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分数:4.00)(1).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罗伯特能够成功证明“西红柿没有毒”?(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该故事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形成了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其次,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条件,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再次,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若没有罗伯特的亲身实践,就不会产生“西红柿没有毒”的认识,也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吃西红柿。)解析:(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按规律办事。其次,要注重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从中汲取智慧。再次,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