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新闻传播史(新民主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2.“横三民”报(分数:2.00)_3.亚细亚日报(分数:2.00)_4.“癸丑报灾”(中国传媒大学 2013 研;暨南大学 2010 研;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5.报纸条例(复旦大学 2004 研)(分数:2.00)_6.出版法(分数:2.00)_7.电信条例(分数:2.00)_8.东京通讯社(分数:2.00)_9.新闻编译社(分数:2.00)_
2、10.黄远生(华中师大 2003 研)(分数:2.00)_11.黄远生的“四能”(北大 2005 研)(分数:2.00)_12.远生遗著(北大 2010 研)(分数:2.00)_13.邵飘萍(上海财大 2010 研;中国传媒大学 2007 研;人大 2006 研)(分数:2.00)_14.刘少少(分数:2.00)_15.徐彬彬(分数:2.00)_16.林白水(中国传媒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17.张季鸾(清华大学 2013、2005 研;四川大学 2009 研)(分数:2.00)_18.胡政之(分数:2.00)_19.乔治.欧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
3、ison)(北大 2010 研)(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0.简述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及意义。(分数:2.00)_21.简述清末民初的新闻法制与新闻自由。(清华大学 2011 研)(分数:2.00)_22.简述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分数:2.00)_23.简述袁世凯政府的出版法。(北大 2004 研)(分数:2.00)_24.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是什么?(山东大学 2007 研)(分数:2.00)_25.简述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6 研)(分数:2.00)_26.从申报的发展谈现代化报业的特征。(北大 2003 研)(分
4、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7.论黄远生的主要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9 研)(分数:2.00)_28.大公报创办人及时间?新记公司接手后提出的四不方针指什么?何时与国民党决裂?(复旦 2013 年研)(分数:2.00)_中国新闻传播史(新民主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华民国暂行报律是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于 1912 年 3 月 2 日制定的一个简略的法令。该
5、法令是鉴于大清报律废止后报刊出版无章可循的状况,与报界进行的约法三章。其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解析:2.“横三民”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横三民”报是民国初年创办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和民权报的总称。中华民报创刊于 1912 年,是“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是同盟会系统报纸中反袁态度最坚决的一家。民国新闻也是 1912 年创办的一份“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
6、的报纸,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民权报是上海自由党创办的一份报纸,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了很多激进主义的口号。)解析:3.亚细亚日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亚细亚日报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创办的御用报纸,是当时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份。1912 年在北京创刊,帝制分子薛大可担任主编,丁佛言、樊增祥、易实甫等任撰述。该报竭力诋毁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袁世凯御用报纸中立场最顽固的一家。曾发表大量鼓吹帝制和拥戴劝进的文牍、函电,为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大造舆论。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停刊。)解析:4.“癸丑报灾”(中国传媒
7、大学 2013 研;暨南大学 2010 研;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乘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的镇压。各地国民党报刊,均被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到1913 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 139 家,和民国元年的 500 家相比,锐减 300 多家,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因为 1913 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人们把报界的这次浩劫称为“癸丑报灾”。)解析:5.报纸条例(复旦大学 2004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报纸条例是袁世凯政府于 1914 年 4
8、 月颁布的一部新闻出版法令,该法令集中了日本等国报律的限制性条文,对报纸报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限定,条文十分苛刻。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 25 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等。其目的在于钳制新闻事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使袁世凯政府摧残舆论的暴行合法化。)解析:6.出版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出版法是袁世凯政府于 1914 年 12 月颁布的一项新闻出版法令。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和印刷物都做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对出版物的
9、创办、发行、刊载做了苛刻的限禁规定,还在实质上推行出版前的预检制度。其目的在于限制新闻出版自由,使袁世凯政府摧残舆论的暴行合法化。该法于 1926 年 1 月被北洋军阀废止。)解析:7.电信条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电信条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无线电事业的法律,1915 年 4 月由袁世凯政府颁布。该条例明确规定,无线电器材属军用品,非经陆军部特别许可不得自由输入中国。同时,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不允许外国在中国境内私自设立无线电台,擅自收发无线电报。但是,无视中国主权的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把这一法令放在眼里,私自输入无线电器材和私建无线电台之事不胜枚举。)解析:8.东
10、京通讯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京通讯社是邵飘萍在日本留学期间创办的一家通讯社,1915 年 7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该社曾首先向国内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为国内的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解析:9.新闻编译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闻编译社是邵飘萍 1916 年 8 月在北京创办的一家通讯社,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最早一家比较有影响的通讯社,以消息迅捷闻名,每天晚上发稿一次,内容有本社采写的消息和翻译的外电两部分,每日总有一二特殊稿件,颇得各报好评。该社稿件主要供给北京各报,外国驻京记者也
11、多有参考。虽然不具备面向全国媒体发稿的实力,但仍是北京地区“具有现代通讯社观念的第一个新闻通讯机构”。)解析:10.黄远生(华中师大 2003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尤以撰写新闻通讯见长。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他为“报界之奇才”。1904 年黄远生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专攻法律。1909 年回国后,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辛亥革命后,全身心地从事新闻工作,先是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又编辑过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
12、志撰稿。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写的通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针砭时弊,忧国忧民,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问世,其中大多为通讯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本报刊通讯文集。)解析:11.黄远生的“四能”(北大 2005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黄远生的“四能”是指黄远生的主要新闻思想。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戈公振先生称为“报界之奇才”。他以
13、擅长写新闻通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说:“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这“四能”的模范。)解析:12.远生遗著(北大 2010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远生遗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四卷,是黄远生通讯评论作品汇集整理的合辑,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黄远
14、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记者,是我国新闻通讯体裁的开拓者。他以深厚的中西学基础、高超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成为民初新闻记者的巨擘,被誉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凌霄)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1915 年 12 月 25 日晚上,在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方面枪杀,年仅 31 岁。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行世。)解析:13.邵飘萍(上海财大 2010 研;中国传媒大学 2007 研;人大 2006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邵飘萍是民国初年的著名记者,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邵飘萍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
15、911 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二次革命”后,邵飘萍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它曾首先向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的详细内容,对国内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16 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常有重大、独家新闻报道,受到普遍赞誉。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 年邵飘萍还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 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
16、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1926 年,邵飘萍在北京被反动军阀杀害。)解析:14.刘少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刘少少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与黄远生、徐彬彬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刘少少青年时代就学于岳麓书院,1905 年留学日本,曾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1909 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少少”笔名,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武昌起义后,刘少少一度回湖南,任湖南新报和公言杂志编辑。北京亚细亚日报初创时,他一度应聘为主笔,但 1915 年上海亚细亚日报聘他为主笔则被他拒绝,因而遭通缉。1918 年后,刘少少受聘为北大讲师
17、,研究老庄哲学。刘少少一生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无大作为,然其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为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所欣赏,有报界“怪杰”之称。)解析:15.徐彬彬(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徐彬彬名凌霄,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他与黄远生、刘少少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他在政治上认同改良,与立宪派、共和党关系密切。1916 年起,徐彬彬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长期为两报撰写北京通讯。徐彬彬长于文学,娴于经史,熟悉历史掌故,因而他撰写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深受读者欢迎。另外,他对京剧颇有研究,所撰剧评多有创见。30 年代起,徐
18、彬彬长期担任天津大公报副刊主编,在凌霄随笔、凌霄汉阁笔记等栏目连载文史短文,介绍我国文物、典章制度和历史掌故,如数家珍。)解析:16.林白水(中国传媒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林白水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1901 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1902 年赴上海,加入中国教育会,参与创办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稿。“苏报案”后,林白水避往日本,旋回沪创办中国白话报。1906 年,他再度赴日留学,专攻法律和新闻,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辛亥革命后回国。1916 年恢复办报活动,先后创办了公言报、新社会报(不久改名社会日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1926 年因为在社会日报上
19、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触犯奉系军阀,被诬指为“通敌有据”,惨遭杀害。林白水从 1904 年起就坚持用白话文写作,他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短长,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颇能吸引读者,在当时新闻界有一定影响。)解析:17.张季鸾(清华大学 2013、2005 研;四川大学 2009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张季鸾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政论家。1905 年,他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论救国”的道路,1910 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 年,张季鸾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
20、借款”合同全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被捕。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1916 至 1924 年,任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华新报总编辑。1926 年,张季鸾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文笔犀利酣畅,在标题制作和版面安排上有独到之处。)解析:18.胡政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胡政之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1907 年,他自费留学日本,回国后应聘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 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 年,安福系财阀王郅隆接办天津大公报
21、,胡政之受聘为该报经理兼总编辑,曾亲自采访段祺瑞“马厂誓师”等重大新闻,蜚声于时。1918 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的唯一中国记者。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在天津任新记公司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报界名人。)解析:19.乔治.欧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北大 2010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 年 2 月 4 日一 1920 年 5月 30 日),是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1887 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科。大学毕业后开始环游世
22、界,他整理一路的日记和照片,出版了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噪,并被英国泰晤士报聘为驻华首席记者。他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1912 年,莫理循辞去泰晤士报的工作,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出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薪水。莫理循在政治顾问这个职位上一直做到第四任总统徐世昌时期。莫理循文库东渡后,1924 年岩崎久弥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东洋文库。几经扩充,今天的日本人称它是“东方学家的麦加”,而中国人却只能东渡日本去利用莫理循藏书。这段历史也因此成为中国学术的“伤心史”,成为中国学者心中的一大憾事。)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0.简述自由
23、新闻体制的确立及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 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同时还规定各项自由权利只有在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才能以法律限制之。 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如 1912 年 3 月,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将报界电费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二分之一,以利报业的发展。 废止亡清限制言
24、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 (2)自由新闻体制确立的意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行的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制在中国的建成。这一自由新闻体制与封建文化专制制度是完全对立的,对于强化言论出版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促进中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当政时间过短,因而无暇进一步完善这一自由新闻体制。)解析:21.简述清末民初的新闻法制与新闻自由。(清华大学 2011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 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中枢部门制
25、颁法律的活动加速,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自 1906 年至 1911 年的 5 年时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的条款,及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法律则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刑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这些法律、法令的创制与颁行,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在封建统
26、治的末年初步建成。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办报和采访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首先是办报的自由。钦定宪法大纲作为第一部近代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臣民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和出版的自由:“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言论出版自由还包括采访的自由、发表的自由。报刊对国家政治法律的言论自由按说是宪政的应有之义,但由于清政府在实行宪政上缺乏足够的诚意,因而允许报纸作为监督政府的舆论工具而存在的同时,法律对报道自由、评论自由又进行了诸多限制。 报刊创办制度:从批准制到注册登记制 1906 年大清印刷物专律中采取的是审批制,规定:“京
27、师特设一印刷注册总局,隶商部、巡警部、学部。所有关涉一切印刷及新闻记载等,均须在该局注册。”1908 年的大清报律取消了审批制,采取了注册登记加保证金的制度。由审批制改为注册登记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合乎世界新闻制度的潮流,是保障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体现,但保留保证金制度,虽在初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报刊发展的主流影响不大,但还是有损注册制的进步性。 报刊审查制度:从事先核查到事后存查 对新闻自由限制最为严厉的规定是报刊审查制度。大清报律第 7 条规定:“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 12 点钟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之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 12 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
28、核查,按律办理。”虽然事先核查和事后存查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报业的控制,但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大清报律还规定了更正制,报纸如有失实,必须于下一期更正。 禁载事项的规定 大清报律规定了 6 项禁载事项,包括禁止旁听的诉讼事件、未经公判的预审事件、禁止登载的外交和海陆军事件、未经阁抄和官报公布的谕旨章奏,以及第 23 条的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损害公安、败坏风俗之语,发行人和编辑人不得受人贿赂颠倒是非、不得挟嫌诬蔑损人名誉。1911 年清政府对该报律进行了修订,军机处资政院拟定的相关条文,禁登的内容从官署禁止的“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治上秘密事件”改为官署禁止的“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务”,也就是禁
29、登的内容更广泛了。 (2)民国初年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 旧的禁令废除。武昌起义后,所谓的大清报律等法规形同虚设,限制办报和束缚办报人手脚的各种禁令,大多自行废弛。1912 年3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电全国新闻界宣布:“满清行用之报律,军兴以来,未经民国政府明白宣示,自无继续之效力。”至于前清的著作权章程,因其没有同民国国体相抵触的内容,决定在未颁行新的著作权法前暂时援用。 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如 1
30、912 年 3 月 11 日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 2 章第 6 条第 4 款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 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在辛亥革命进行中和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党立刻在其所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各地政权机关都在所颁布的法令和签署的协定中,写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之类的条款。 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针对大清报律废止后报刊出版无章可循的状况,由内务部参事林长民草拟了一个简单的条例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但有关电文发至上海的中国报
31、界俱进会后,立即遭到了该会和新闻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基于对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尊重,以及法律文件的制定必须经过参议院,不得违反程序的原则,下令取消了该报律。“暂行报律”被撤销一事,加深了人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认同。 国人与业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新创办的报刊,无不以天然的“舆论之母”、“舆论的代表”、“四万万民众共有之言论机关”自居,极力宣扬在民主制度下,“报馆与国务院、总统府平等对待,其性质与参议院均同为监督公仆之机关”,“共和国之最高势力在舆论”,而新闻记者是“不冠之皇帝,不开庭之最高法官”,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和指导国民的职责。报刊不仅可以批评官员,甚至可以指名道姓地斥责总统,这与封
32、建社会的强烈反差,使一些知识分子或政客过于热衷或迷信创办报刊。)解析:22.简述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经袁世凯及其继任者的百般扭曲,形成了以下三个十分显明的特点: (1)在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新闻法律制度也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在形式上采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原则承认“主权在民”。袁世凯上台后,由于其统治地位极为虚弱,自己又无政治理念,因而不可能公然抛弃自由新闻体制及其理论依据“主权在民”的原则,而只是对这一体制及其理论依据进行扭曲与破坏,以适用于其反动统治的需要。 (2)带有浓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 在
33、立法上,辛亥革命胜利后,由于中华民国的法律一时难以出台,因而只能暂时沿用前清的法律中与民国国体无抵触的内容,使新法制仍带有旧时代的痕迹。至于司法机构,虽然原则上仿效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但并未真正做到,地方审判厅大多未建立,实际上仍由地方行政机关兼理司法,如初级和地方管辖的案件由县知事兼理。在诉讼过程中,刑讯、体罚手段仍被袭用。 至于半殖民地的色彩,则集中表现在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租界制度未被废止,“治外法权”原则未被废止,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未被废止。 (3)滥用军法,惟军阀意志是从 辛亥革命后,地方政权大都为旧封建军阀所窃据。这些旧军人毫无民主观念,横行霸道,鱼肉百姓。袁
34、世凯又颁布了戒严法,为北洋军阀政府滥用军法开了方便之门。而且,由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各派军阀混战不休,几乎常年处于战争或戒严时期,因而军事审判在实际上已取代了普通的司法审判。)解析:23.简述袁世凯政府的出版法。(北大 2004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袁世凯为了建立封建专制统治,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社会舆论和新闻界的控制,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是其惯用手段。1914 年 12 月,袁世凯政府颁布了出版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印刷物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报刊的登记、出版、发行、言论、采访、编辑等活动横加干涉。出版法、报纸条例等规定: (1)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 25 岁以下者办报。 (2)报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