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4023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3 年广西南宁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禁 锢 ( g) 滑 稽 ( j) 一气 呵 成 ( h) B.伫 立 ( zh) 陨 落 ( sn) 怏 怏不乐 ( yng) C.泯 灭 ( mn) 汲 取 ( j) 鲜 为人知 ( xin) D.尴 尬 ( ji) 点 缀 ( zhu) 心旷神 怡 ( y) 解析: 此题考查日常易混淆的读音,要注重日常的积累, B“陨”应读“ yn” ; C“鲜”应读“ xin”; D“尬”应读“ g” 。 答案: A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拮据 消声匿

2、迹 齐心协力 B.匀称 袖手旁观 提心掉胆 C.造型 骇人听闻 前仆后继 D.馈赠 获益匪浅 格尽职守 解析: 此题考查错别字, A“消”应为“销”; B“掉”应为“吊”; D“格”应为“恪”。 故只有答案 C 正确。 答案: C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目前,八桂大地上一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正在 热火朝天 地开展着。 B.“神十”飞天,王亚平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为我们上了一堂 叱咤风云 的太空公开课。 C.中国女排聘请 家喻户晓 的郎平担任主教练,目的是使这支劲旅走出低谷,重振雄风。 D.调查数字显示,南宁市样本学校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达 25%,这真是 触目

3、惊心 。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用法,要注意联系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叱咤风云”意思是“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多用于形容人物有重大影响力。与句子的对象不符。 答案: 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 B.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中,说明环境灾难时没有国界的。 C.地铁一号线正在紧张施工,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D.赵薇导演的致我们 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南宁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解析: A“创造 ” 与“氛围”搭配 ,应去掉条件 。 B

4、无主语,应去掉“从中”。 C“否定”和后面的“不”重复。 答案: D 5.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为倡导节约新风,食堂贴出标语:“一饭一蔬,来之不易;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B.赵明不小心弄坏了李强的新书,李强对他说:“你简直像只老鼠,啃书真给力!” C.在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一把拉住那个要闯红灯的人:“你色盲啊?连红绿灯都不分!” D.黄老板的女儿在绘画比赛中获了奖,他逢人便说:“令爱真不赖,为咱长了脸!” 解析: B 中的“老鼠”, C 的“色盲” 都是不文明的说法, 有侮辱人 的意思, 语言不得体 ; D的“令爱” 是 称呼对方的女儿 ,而不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答案: A 6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那繁荣茂盛的绿, ;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正是因为如此,解体案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 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 涌动着的却是一种青春的朝气 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 A. B. C. D. 解析:生机盎然 对应青春的朝气;向上的力量对应激情和活力。 句与前后句子呼应。 答案: B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

6、才的儒将形象,他因此成为读书喜爱的智者化身。 B.“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情感”,正因为法布尔喜欢赋予昆虫人的情感,昆虫记才让读者如此痴迷。 C.受 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写出了“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这首明白晓 畅、晶莹明丽的哲理短诗,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在北京拉洋车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无情地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解析: C 这首诗本身并不是“赞扬了母爱的伟大”的。 而是写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做人如果高傲,以自我为中心,眼界就变得狭窄了,应该心胸开阔。(意对即可) 答案: C 8

7、.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 事 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 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得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

8、白发征夫泪”作结,爱情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解析: A 中的风景应为“萧瑟、苍凉”而非“清朗、秀美”。 上 阕 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 “异 ”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 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答案: A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壮族“干栏”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如下图)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

9、“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 “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 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

10、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 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 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 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

11、,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 ,“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 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 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根据壮族通史改写) 9.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数理顺序 解析: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12、。 答案: C 10.下列对本文引用古籍资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B.第段有壮语音译词的阐释,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对“干栏”进行解说。 C.第段的三则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壮族先人创造“干栏”建筑的原理。 D.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语言平实,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这几句是用来说明“干栏”的建造原理, 是为了 增加 语言的 趣味性,不能从语言上体现准确性。 答案: D 11.下列对文中“干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干栏”氛围全楼居式、半楼居式以及地居式三类,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 B.“干栏”

13、分成三部分,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楼阁多储存粮食。 C.“干栏”民居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 D.“干栏 ” 群落有一家几兄弟居住的“串联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会遗风的“并联式”。 解析:“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只适用于“全楼居住式”,不包括“半楼居式”和“地居式”。 文中写到: “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 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 答案: A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干栏”就多建在

14、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B.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 C.“干栏”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势特点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D.“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解析:“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 ,这“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 ;梯田式则见于在坡度较大的山脚。 文中写到: 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答案: D 三、文言文阅读( 13-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5、16-19 题,共 10 分;本大题共 1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 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13.下列句子

16、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 忆童稚时 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 B.项为之 强 以弱为 强 者 C.徐 喷以烟 清风 徐 来 D.观 之,兴正浓 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 也 解析: A 中“余”前一个是“我”,后一个是“剩下的”; B 中“强”前一个通“僵”,僵硬,后一个“强大”; C 中“徐”意思都是“慢慢的”; D 中“观”前一个是“观看”,后一个是“景观”。 答案: C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 之 趣 学而时习 之 B.则 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战 则 请从 C.为之怡 然 称快 然 胡不已乎 D.以 丛草为林 不 以 疾也 解析: A 中“之”前一个是

17、“的”,后一个是“它”; C 中“然”前一个 “的样子”,后一个“那么,既然这样”; D 中“以”前一个是“把”,后一个是“认为”。 B 中的则都是“就”的意思。 答案: B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 ” “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 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解析: 联系文中意思, B 项表现的是主人公的纯真

18、善良。 答案: B 第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16.把第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4 分) ( 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 2)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 要翻译到位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藐小” “ 必 ” “鞭”“之”,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细小的东西”“一定”“鞭子” “到”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 翻译成句。 答案: ( 1)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2 分) ( 2) 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 分) (二)赵威后问

19、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赵威后:赵恵王妻。 发:拆封。 岁:年成,收成。无恙:平安无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分) ( 1) 齐王 使 使问赵威后 使: ( 2) 舍 本而问末者耶 舍: 解析:使 , 派 的意思 ;舍 , 丢下 ,舍弃的意思; 答案: ( 1) 使:派; ( 2) 舍(丢下,舍弃) 18.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20、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 要翻译到位 。这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岂”“而”“乎”,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难道”“却、然而”“吗(疑问语气词)”。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 翻译成句 。 答案: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意思对即可) 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2分) 解析: 要 对“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两观点选择应依据全文内容, 齐王 派使者来聘问 赵威后 ,( 齐王 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 “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 齐王 也好吗

21、 ?”(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 “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 ”威后说: “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 应选择“先问民”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答案:示例:同意“先问民”。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 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四、古诗文默写(共 10 分) 20.按要求填空。(每空 1

22、分) ( 1)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2)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 3)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 4) 若到江南赶上春,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5)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 , 。 ( 6) 请完整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 。 , 。 解析:默写时, 要注意字迹工整,清晰,注意错别字, 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答案: ( 1) 绿杨阴里白沙堤 ( 2) 春潮带雨晚来急 ( 3) 但愿人长久 ( 4) 千万和春住 ( 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23、 6)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五、综合题(共 8 分) 21.近期,有网友发现埃及卢克索神庙一座有着 3000 多年历史的浮雕,被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的杰作,此事“晒”到网上后,引发热议。类似“刻字事件”在我国故宫、长城、泰山等著名景点也时有发生,反映出我们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的缺失。 最近,班里要召开“文明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请你做好以下准备: ( 1) 根据所给的上句,任选一组,续写下句。( 2 分) 上句:鸟过天空不留痕 下句: _ 上句:一花一草皆风景 下句: _ 解析:题目的要求是“根据以上材料补出下联”,上面的材料主要谈到了两方面问题,

24、一是历史 浮雕被游客刻字,二是我国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缺失的现象。所以下联应补“人游、言行”。并且要注意对联的相关知识, 上下联要结构一致,内容相关,严格的还要注意平仄 。 答案:(任意选一个作答, 2 分)示例: A:人游海外勿题名。 B:一言一行尽形象。 ( 2) 有人把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视为“旅游刻字 ” 的鼻祖,请你据此整理出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刻字的故事,在班会上简述。( 2 分) 解析:此题涉及到西游记这一名著,这部名著我们又较为熟 悉,可结合孙悟空有不服输的精神,遂于如来展开了搏斗,但最终未逃出如来掌心的经历来写。 答案: 参考: 如来佛赌孙悟空飞不出他的手掌,悟空不服,几个

25、筋斗云之后,悟空以为已远达海外,见五根天柱直插云霄,遂在一根柱子上题上“孙悟空到此一游”, 作为凭证,其实那五根天柱即如来五指,最后被如来压到五指山下。 ( 3) “刻字事件”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再次反思自己的文明素养,反思身边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请列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点名现象,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字数在 70 字以内。( 4 分) 解析:在题干中,有“ 刻字事件 ” ,再往后还有“反思不文明行为”这样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应该感受到不文明素养所造成的危害,感受到自己的文明素养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所身临其境的。 看清题意,要点名现象,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乱

26、扔垃圾、大声喧哗、满嘴脏话,排队插队等现象,言之成理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12 分) 雨中片段 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的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着她,二是怕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档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他要等的人 ? 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

27、我,一个劲地喊着 :“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 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 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很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 奢侈 的事。 暴雨已经结束了,

28、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交个透视。库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 ,他们也都还是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时一定要赶在

29、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 一簇簇有棱有角地 鲜活 起来了。 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 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 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

30、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选自散文百家 2013 年第 2 期,徐金秋作,有删改) 22.本文 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 2 分) 解析: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根据选文内容可知 ,通篇在写雨的美好,:“ 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 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亲的怜爱 ,后面写家庭邻居及乡野间的勃勃生机 。 答案: 母亲怜爱之美 家庭温馨之美 邻居互助之美 乡野生机之美 2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1、?( 4 分) ( 1) 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 奢侈 的事。 ( 2) 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 一簇簇有棱有角地 鲜活 起来了。 解析: ( 1) “ 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句中的修辞很明显,“奢侈 ” 指向母亲撒娇的不易 ,把现在女儿的撒娇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既表现了女儿幼小的天真于内心对雨的真情和勇气,也表现了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2) “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句中的拟人很明显 ,结合语境可知 ,赋予秧苗人的性格,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对秧苗的影响之大。

32、 答案: ( 1) “奢侈”强调“撒娇”的难得,写出了作者淋雨后得 到 母亲疼爱的激动心情,表达了作者美好童年和深沉母爱的无比眷恋。 乡野生机之美 ( 2) “鲜活”,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象,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 24.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 分)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解析:“ 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 ”句中的修辞很明显,把父亲拉出的二胡笛子声赋予人的性格在村子里舞蹈,既表现了父亲对二胡笛子的热

33、爱及父亲二胡笛声的优美,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答案:句子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村子”的“舞蹈”,侧面反映出父亲二胡笛子声音的优美,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25.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解析:“雨” 是文章 的线索。 作者将雨前、雨时、雨后的情景展现在读 者眼前, 由雨展开了自己对童年趣事的怀念 , 向往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示例:雨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通过描写雨前和回忆中几个 下雨的片段,写出了亲情的温馨,邻居的友善,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七

34、、作文( 50 分) 26.亲爱的同学,十年后的呢,回事啥样?能否成为最好的自己?去问问你的人生际遇,兴趣爱好,更要去问问你的青春志向,和你为之付出的青春汗水 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题一:以“十年后,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以 “致十年后的自己”为题,写一封信。 要求: ( 1)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经查实,酌情扣分。写信一律称自己未“宁宁”。 (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 600 字以上。 ( 3) 选择题二,要符合书信格式。 解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语,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十年后,与最好的自己相遇”,“致十年后的自己”。我们重点放在尾句,“你的青春志向,和你为之付出的青春汗水”这句话中对题目“十年后自己”的引导,是对学生主题的明确。我们可以想到,我们在未来十年内的理想,在十年后所要达到的状态,以及十年路我将如何奋斗可以主要写一件事,也可以运用小标题,写几件事。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