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流浪汉文学(分数:2.00)_2.文艺复兴(分数:2.00)_3.十日谈(分数:2.00)_4.拉们雷(分数:2.00)_5.庞大固埃主义(分数:2.00)_6.十四行诗(分数:2.00)_7.福斯塔夫式背景(分数:2.00)_8.莎士比亚化(分数:2.00)_9.大学才子派(分数:2.00)_10.哈姆莱特(分数:2.00)_11.七星诗社(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2.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分数:2.00)
2、_13.简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分数:2.00)_14.简析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分数:2.00)_15.堂吉诃德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色。(分数:2.00)_16.简述莎士比亚戏剧分期。(分数:2.00)_17.简述哈姆莱特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分数:2.00)_18.哈姆莱特的忧郁特征。(分数:2.00)_19.结合具体例子谈谈文艺复兴作品中“人的发现”。(分数:2.00)_20.简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关系。(分数:2.00)_21.试比较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性格之异同。(分数:2.00)_22.简述莎士比亚的文艺观。(分数:2.0
3、0)_23.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是什么?(分数:2.00)_24.通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福斯塔夫性格。(分数:2.00)_25.简述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特点。(分数:2.00)_26.简述莎士比亚笔下“穿裙子的英雄”形象。(分数:2.00)_27.简析奥瑟罗和伊阿古形象。(分数:2.00)_28.简析李尔王的悲剧意义。(分数:2.00)_29.简析麦克白的形象。(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30.谈谈你对堂吉诃德中桑丘形象的理解。(分数:2.00)_31.试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分数:2.00)_32.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分数:2.00)_33.
4、试论述奥瑟罗的悲剧成因。(分数:2.00)_34.比较福斯塔夫和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数:2.00)_35.为什么人们把古希腊的悲剧称为“命运悲剧”?它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有什么不同?(分数:2.00)_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模拟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流浪汉文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流浪汉小说产生于 16 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时值西班牙经济开始衰退,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社会上冒险风气盛行。它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
5、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描写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多为无业游民,他们为生活所迫而欺骗、偷窃,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无名氏的小癞子是 16 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解析:2.文艺复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原意系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现特指从 14 世纪到 17 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文化特征表现为:重新返回古代,对古典的希腊一罗马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重新肯定人的价值,高扬起人文主义的旗帜,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 文艺复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是当时社会新政治、新经济的反映,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
6、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它是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启发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向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析:3.十日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文坛三杰”之一薄伽丘的代表作,是一部小说集,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居住了十天,讲了 100 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了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了手工业者、商人的
7、智慧和才干,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展现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十日谈采取故事会的结构形式,以朴素的口语为特色,叙述简洁明快,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独特形式,对欧洲文艺复兴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4.拉们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最重要作家之一。他是文艺复兴时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巨人。他的文学代表作是 5 卷集长篇小说巨人传。作品取材于中世纪民间传说,受到狂欢节文化的影响,主要描写巨人卡冈都亚和他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表面看,这部小说讲的都是滑稽可笑、荒诞不经的事件,
8、有的地方甚至流于粗野鄙俗。实际上,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严肃而又深邃的。作家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面前的一次成功尝试。他通过两个巨人的形象,全面地展示了人文主义理想。)解析:5.庞大固埃主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典出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拉伯雷在 5 卷集长篇小说巨人传中描写巨人卡冈都亚和他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小说中的庞大固埃寻找到了一个神瓶,上面刻写着“畅饮”,法郎士将其归纳诠释为“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文学史上称之为“庞大固埃主义”。它充分表达了文艺
9、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想,乐观自信,自由追求,崇尚人性和爱情,追求知识和真理,反对基督教神学,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解析:6.十四行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十四行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抒情诗体,又译为“商籁体”。它本是欧洲中世纪民间流行的一种短小诗歌,文艺复兴后这种诗体被文人广泛应用。它只有一个诗节,由十四行抑扬格五音步诗组成,其节奏富于变化,音律错落有致,多歌颂世俗的爱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是十四行诗的主要代表,莎士比亚是英同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他对韵律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十四行诗被称为“莎士比亚体”。)解析:7.福斯塔夫式背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0、: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被称为“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喜剧性格”,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两大戏剧形象。福斯塔夫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十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福斯塔夫式
11、背景”,希望作家能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解析:8.莎士比亚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 1859 年 4 月 9 日致拉萨尔的信中,在探讨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时,提出的一种文艺创作原则,是对莎士比亚戏剧成就的总结,也是对一种创作原则的概括。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业的创作经验,真诚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同时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善于从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在情节上要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从
12、某种意义上讲,莎士比亚化就是莎士比亚式的现实主义。)解析:9.大学才子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大学才子派指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界出现的一批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剧作家,他们大多都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推崇人文主义,在戏剧创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将英国戏剧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创作属于学院派,代表作家有马洛、李利、基德等。以大学才子派为代表的戏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是戏剧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经由他们的继承、发展、创新,题材不断扩展,体裁不断创新,技巧不断成熟,并最终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13、,使莎士比亚戏剧成为戏剧艺术史上的巅峰。)解析:10.哈姆莱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哈姆莱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这部悲剧取材于丹麦史,描写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现实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哈姆莱特王子面临着为父报仇的重任,因为敌对势力的强大和他本身思想的局限,他不得不推迟报仇的行动。但是,一旦他确认了凶手,就变得勇敢果断,在杀死凶手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不仅铲除了奸人,而且达到了“重整乾坤”、以正视听的目的。哈姆莱特虽然以自身的毁灭结束了复仇,但是戏剧并没有表现
14、出悲观的情绪,而是赞扬了哈姆莱特的复仇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在道义上的获胜。该剧通过哈姆莱特的复仇,表达了莎士比亚对英国 16 世纪末期政治形势的冷静思考以及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解析:11.七星诗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七星诗社指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文学团体,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诗社的成员大多出身上层社会,龙沙和贝雷是他们的领袖,具有浓厚的贵族倾向。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主张统一法兰西民族语言,反对用拉丁语和外国语进行创作,但可以用希腊和拉丁语词汇改造旧字、创造新词等方法来丰富和发展法兰西民族语言。艺术上他们提出要创造出可以和希腊、罗
15、马文学媲美的民族文学,摒弃民间诗体,主张采用希腊、罗马文学诗体和意大利十四行诗体,为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2.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大利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人文主义思想在但丁的作品中就已露端倪。他与其后出现的两个作家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称为佛罗伦萨文坛上的“三杰”。 弗朗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 一 1374)被认为是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是一位通晓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学者。他第一个指从,“人学”和“神学”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以此与封建教会思想相对抗
16、。他的抒情诗集歌集,抒发了对女友萝拉的真挚爱情,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和幸福观。他歌颂了现实少女的美,认为男女青年有权利享受爱情生活。这种感情已经摆脱了中世纪文学中那种抽象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对现世幸福生活的直接肯定。歌集中还有一些政治诗,表达了强烈的热爱祖旧、反对封建割据、号召和平与统一的思想情感。歌集在艺术上继承了“温柔的新体”诗派传统,大量采用十四行诗体,并使这种诗体达到完美的境地。作品重在抒发个人感情,并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使诗歌更接近现实生活。这些新的特点对后世欧洲的诗歌形式及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乔万尼.薄伽丘(1313 一 1375)的创作,将彼特拉克开创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了一
17、个新的高度。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是十日谈。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出色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叙述故事,概括生活现象,描摹自然,叙写细节,刻画心理,翅造了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展示出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十日谈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15 世纪以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曾一度繁荣,但总成就不如早期。重要的作家有卢多维克.阿利奥斯托(14741533)和托夸多.
18、塔索(15441595)。前者的代表作品为传奇体叙事长诗疯狂的罗兰,后者的代表作是叙事长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5)。两个作家的创作均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晚期人文主义运动的深刻矛盾。)解析:13.简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精神是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文学题材与主题则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利,张扬个性、理性。思想特征整体表现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具体而言: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
19、反对禁欲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艺术特征表现为:(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色彩,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为基本内容。(2)注重写实。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继承古代的模仿说,把文学比作镜子;抛弃了中世纪的表现手法,力求真实地反映生活;同时又不排斥浪漫主义。(3)鲜明的民族性。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反映民族生活、富于民族色彩、使用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学先后建立起来。(4)体裁的多样性。古代的文学体裁以诗歌和戏剧为主,这一时期出现了长篇和短篇小说、现代形式的悲剧与喜剧和风格多样的散文,开创了欧洲近代文学的各种体裁。)解析:14.简析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分数:2.00)_
2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拜伦说:“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唯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堂吉诃德思想性格的内核不仅具有现实的批判性,也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他的形象是对西班牙人文主义的一种高度艺术概括。他性格的矛盾性体现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悖谬性。他是对现实毫无理解的疯子,滑稽可笑,同时,他又是一个为真理、为理想和信念不断奋斗的崇高战士,他动机善良、理想崇高、学识渊博、信仰坚定,充满人文学者对民生的关怀,他是喜剧化的人物具有悲剧性的精神,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的矛盾和冲突。而正在这一意义上,说明了堂吉诃德
21、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具有永恒的时代意义。因此,屠格涅夫评价他是“一位效忠思想的人”。 第一层含义:堂吉诃德是迂腐的、不合时宜的落伍人物的化身。荒谬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骑士的悲剧无法避免。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行将没落的骑士除了四处碰壁,头破血流,别无他途。堂吉诃德中的两个典型人物堂吉诃德与桑丘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为了理想而忘却现实、不合时俗令人怜悯的悲剧人物。第二层含义:为一个强大帝国的没落唱响一曲哀怨的挽歌。塞万提斯之所以塑造“堂吉诃德”这么一个“英雄末路”的骑士形象,与当时两班牙王权期望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鼓动封建贵族去开疆拓土、建立世界霸权的需要是紧密相关的。骑士这个令中世纪
22、自豪和荣耀的阶级象征,终于随着时代的演化,沦落到了荒唐可笑四处碰壁的境地,成为了一个过去年代里的悲剧缩影。第三层含义: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战士。他是对现实毫无理解的疯子,滑稽可笑。同时,他又是一个为真理、为理想和信念不断奋斗的崇高战士,他动机善良、理想崇高、学识渊博、信仰坚定,充满人文学者对民生的关怀,他是喜剧化的人物具有悲剧性的精神,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的矛盾和冲突。而正在这一意义上,说明了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具有永恒的时代意义。他是一个多面的人物形象:他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令人感到可笑;他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令人感到可爱;他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令人感到可悲;
23、他坚持理想,敢于行动,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积极思想,令人感到可敬。 他思想性格的内核不仅具有现实的批判性,也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他的形象是对西班牙人文主义的一种高度艺术概括。)解析:15.堂吉诃德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塞万提斯不仅以新的小说观为指导创作了堂吉诃德,还常常借助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对小说艺术的独特思考。小说在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上都对现代小说产生了影响。19 世纪作家狄更斯、福楼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称塞万提斯为“现代小说之父”,而当代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略萨等人都对堂吉诃德推崇备至。 第一,作品打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24、,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在小说中,塞万提斯让作品中的人物谈论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后的影响、模仿者的可笑,甚至还谈论其中的自己,以及塞万提斯本人和他创作的其他作品,将真实与虚构置于一个体系中,形成了一个含义复杂的文本世界,改变了人们对真实与虚构之间传统的、过于简单化的认识,重新思考了小说的本质。 第二,打破了文本创作与文本阅读、批评的界限,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并在文本中表现出来,在彼此之间形成的互文性关系中,将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延伸到阅读和批评阶段。堂吉诃德第二部提到了其伪作续篇,回答了伪作对自己的攻击,并让堂吉诃德和桑丘谈论第一部中出现的自己,甚至品评创作者的得失,并通过大学生参孙之口赞扬了堂吉诃
25、德,既巧妙地驳斥了伪作者对自己的诋毁,同时也将文本的创作与文本的阅读、批评结合在一起,构建了其意义得以不断生成的开放性空间。 第三,叙述的不确定性。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引入了阿拉伯历史学家作为故事的收集人,又插入了译者、作者对这位故事收集人和所收集故事之真实性的猜测,也没有交代他们之间时间上的关系,致使故事的原貌、故事的来龙去脉都扑朔迷离,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此外,对故事涉及的时间、故事内容及人物的真实性,小说也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例如,当公爵夫妇询问堂吉诃德“杜尔西内娅是否存在”时,后者的回答是“没法寻根究底”。而对堂吉诃德在蒙特西诺斯洞穴中的经历,桑丘不相信,小说的叙述者阿拉伯历史学
26、家也无法判定真假。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为小说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模糊了文本创作与阅读、批评之间的界限,在虚构中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真实性的崭新认识。 总之,塞万提斯的小说观念和创作实践,反映出其对小说的本质、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文本与读者的关系、叙述本身的多义性等都有崭新的认识,为现代小说的出现奠定了新的发展起点。)解析:16.简述莎士比亚戏剧分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莎士比亚的创作道路,按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 一 1600 年,创作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代表作有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他写喜剧和诗歌,热情讴歌
27、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羁绊和传统习惯势力,为争取恋爱自由、婚姻幸福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基调是乐观、激越、明朗的。作品描写了爱情战胜偏见、贤明君王战胜篡权僭主的故事,表现出追求现实欢乐、反对禁欲主义、拥护中央王权的人文主义主题。例如在亨利四世中,莎士比亚描述了青年王子(即位后称“亨利五世”)由“浪子”转化为“英明君王”的过程,突出了他英勇善战、贤明公正的君王气度。 第二时期:16011607 年,创作悲剧和悲喜剧,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高峰,代表作有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随着王权专制的推行、社会冲突加剧,莎士比亚认识到人文主义理想与严峻现实的巨大反差,其创作转向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社
28、会邪恶势力,剧作风格变得悲愤抑郁,他以悲喜剧的形式,揭露黑暗现实,提出社会问题,增强作品的批判力量,剧作的风格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基调是沉郁、悲怆、愤激的。例如哈姆莱特描写了接受人文主义理想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接到父亲猝死、母亲迅速改嫁的消息后,回国替父报仇,“重整乾坤”,最终与奸王同归于尽的故事。 第三时期:16081612 年,主要创作传奇剧,代表作有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这一时期封建王权专制加剧,戏剧的繁荣时代已经过去,莎士比亚的戏剧呈现出新的转向,虽然仍歌颂人文主义理想,但在作品中借助神奇的力量解决冲突,调和矛盾。这一时期莎士比亚戏剧的共同特征是作品基调转向清丽、俊秀,
29、呈现出高妙远逸、圣洁至纯的意味;带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悲剧情节在其发展进程中突然转向戏剧的结局,带有窄想性质的乐观精神和积极信念、宽恕与和解的主题表达等。)解析:17.简述哈姆莱特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哈姆莱特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哈姆莱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极富艺术魅力的典型,这种魅力的产生很大程度七依赖于人物形象心理蕴涵的丰富性。哈姆莱特的内心冲突是随着为父复仇的戏剧情节逐步展开并激化的,而复仇的外在冲突又逐渐让位于内心冲突,从而揭示出犹豫延宕的
30、本质特性。一系列的内心冲突描写既显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义展现出其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莎士比亚之前的欧洲文学史上,还不曾有任何一个作家塑造出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复杂的典型形象。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多次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通过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披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内容,有效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比如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十分准确地传达出了他此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延宕性格的一个典型例证。此外,莎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且不说正反人物之间的对比,即使是在同一类
31、人物之间,对比色彩也很浓。如老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等。此外,哈姆莱特与奥菲莉娅,同处爱情逆境,同陷“疯狂”状态,但前者为假疯,他在精神危机中成长;后者为真疯,她在精神失常后死去;前者刚毅顽强,后者天真柔弱,人物性格在对比中跃然纸上。 其次,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除哈姆莱特复仇的线索之外,还有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复仇线索。三条线索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斯的复仇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三条线索起到了互成对比、激化矛盾的作用,使戏剧场面不断转换,造成戏剧高潮,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共
32、同表现全剧的主题。 最后,在创作方法上,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尽管此剧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令人不由得联想到作者生活的现实状况。但是,作者在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也融汇了浪漫主义的因素,从而使剧作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和谐统一,色彩更为丰满诱人。比如作者通过诸如夜半城楼鬼魂的显现、“戏中戏”的巧置机关,使作品充满浪漫诡谲的色调。)解析:18.哈姆莱特的忧郁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哈姆莱特被誉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复仇行为处于一种不断延宕的过程中。即使他在最后的比剑过程中、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奋起杀死了克劳狄斯,但其复仇行为仍是被动复仇,而非他
33、的主动行为。哈姆莱特的延宕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从悲剧表现的外在冲突来看,哈姆莱特推迟为父复仇的行动是因为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哈姆莱特将此任务与“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对他而言,铲除篡位的奸王,不仅因为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还因为奸王是一位僭主,他的罪恶行径混淆了黑白,扰乱了宫廷和社会的秩序。所以,哈姆莱特和奸王克劳狄斯的冲突构成了悲剧的主要冲突,也代表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他需要将克劳狄斯的僭主嘴脸昭示天下,以达到以正视听的目的。为此他不得不等待时机。此外,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哈姆莱特几乎是孤军奋战,相对于沆瀣一气的宫廷,他显得势单力薄,不得不确定事情的真相,以免误人奸王的圈套,客观上造成了复仇行动的延宕。 其次,就悲剧表现的内在冲突来看,哈姆莱特自身的性格矛盾也加重了他在复仇方面表现出来的延宕。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来自于学校教育,其思想的形成缺乏现实检验与成熟思考的过程。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莱特就容易走向犹豫和彷徨,过多地陷入思考之中,重新审视、认识人生。对人文主义理想的坚信与怀疑,构成了哈姆莱特内心激烈冲突的核心。这些痛苦的思考,一度使哈姆莱特推迟了复仇行为。 总之,哈姆莱特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延宕,既反映了社会的时代特征,再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缩短这一差距的必要性与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