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 卷 )地理 一、选择题。 1.图 1 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图 1 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 解析: 图示地质构造是褶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故选 D。 答案: D 2.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C.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解析: 开心果耐旱
2、怕涝,高原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耐旱作物的生长。 答案: C 3.图 2 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 (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 )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图 2 该省区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甘肃省 解析: 该地区随着经度增加植被覆盖状况越好,由经度范围可知,该地区东西跨度大, 1250E是我国东北地区,可确定是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东部水分条件好,西部气候干旱,由东向西出现森林 -草原 -荒漠的植被。 答案: C 4.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
3、温 B.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暖锋过境释放 热量 解析: 背风坡会导致局地气流下沉增温,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反气旋控制下地区不一定增温,西风带南移中会增加降水量,吸热;暖锋过境时也会带来降水,吸热。正解答案选 B。 答案: B 5. 表 1 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 表 1 国家 2000-2010 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 2009 年人口密度 (人 /平方千米 ) 2010 年 014 岁人口比重 (%) 2009 年出生时预期寿命 (岁 )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4、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 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 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 年中国 014 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 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解析: 由表中资料可知, 2009 年中国人口密度低于印度; 2009 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是 3 岁,美国是 5 岁; 2010 年中国 014 岁人口比重是 19.5%比法国大 1.1,比美国少 0.6; 2000-2010 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率最低,速度最慢。 答案: D 6.北京时间 2012 年 1
5、2 曰 21 日 19: 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 2012 年 12 曰 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 A.0 B. C. D. 解析: 北京时间 2012 年 12 曰 21 日 19: 18时,东 12区是 2012年 12曰 21日 23: 18时,全球无一地区进入 12 月 22 日,故选 A。 答案: A 7.图 3 为 1950-2007 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解析: 由图可知: 50-68 年间该
6、水文站河水输沙量多径流量持平都较大, 69-85 年间该水文站河水输沙 量、径流量都在变小,但输沙量大于径流量; 86-99 年间,输沙量、径流量继续变小,输沙量大于径流量;到 2000-2007 年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继续减小。河流含沙量的变化主要是近年黄河上中游水库的增建拦截了部分河沙,中游地区也进行了水土保持治理。 答案: C 8.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 CBD 的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 ,高铁
7、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成城市 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解析: 新的高铁沿线的许多站点 (尤其是中小城市站点 )通常会避开老城选择在城市外围地区新建站点;在在城市、特大城市,选择在城市未来的主要拓展空间内而不是远离城市的位置,从而避免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互脱离,也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答案: D 9. 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 2 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 年相比, 2011 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
8、是( )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 年 2011 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2008-2011 年珠三角城市群首位度下降幅度最大,珠三角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在减小,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在下降,集聚效应在弱化。 答案: C 10.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 CO2 的吸收 B
9、.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温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析: 森林的作用是吸收 CO2 减缓气候变暖,但在冰雪覆盖的高 纬度地带植树造林, 浓密的森林反而会阻碍地面上的积雪反射阳光 ,使得地面对阳光的反射率降低,增加了对热量的吸收,可能加剧气候变暖。 答案: B 11.图 4 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 图 4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其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解析: 由图可知:传统与新
10、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西南和北部都有;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南部和东南部,靠近科研文化区;外来主要分布在轻工业区、商业区周围,近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业;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集中团块状,而不是放射状。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2.(28 分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 8)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
11、分之三的陆地位于 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 _ 。 (4 分 ) 解析:赤道横穿印度尼西亚,由图中也可看出, 3/4 的领土都在南半球,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答案:南 热带雨林气候 (每空 2 分 )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_ 、 _ 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4 分 ) 解析:爪哇岛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火山、地震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沿海发生地震极易引发海啸。 答案:地震 火山 (每空 2 分 )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6 分 ) 解析:爪哇岛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对流雨
12、,因空气对流旺盛,是雷雨多发之地;加之这里是岛屿,周边海域广阔,岛上山地多,地势高引雷。 答案:原因: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 (第点 2 分;其余三点答对任两点得 4 分;满分 6 分 )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 富的自然原因。 (6 分 ) 解析: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跨越海域面积广阔, 有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 ,高温多雨 的特点 具有十分良好的鱼类自然生长和人工繁殖的有利条件; 岛屿众多,降水多,入海河流多,带来丰富饵料,吸引鱼群;这里出 是世界上洋流活动最频繁、密集的区域之一,洋流的运动带来充沛的饵料及给鱼类
13、生存提供其他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世界闻名的印度洋、爪洼及东部海域三大渔场。 答案:原因:岛屿多,海域广阔;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8 分 ) 解析: 爪哇岛多火山,火山灰带来肥沃的土壤,这里水热条件优越,但是山多,降水多强度大,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答案: 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
14、推广;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每点 2分,满分 8 分 ) 13.(28 分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 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4)题 。 材料一: 1996-2008 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图 9) 材料二: 2011 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图 10)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_ 。 (4 分 ) 解析: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夏季气温不高,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答案: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4
15、 分 )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 _ 、 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4 分 ) 解析: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是受河流和地形的影响,地处湟水谷地,周边是高大的山脉,城市沿河谷发展呈条带状。 答案:地形 河流 (每空 2 分 ) (3)1966-2008 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12 分 )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 1966-2008 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在减小、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在增加。 答案:耕地:比重下降。 (2 分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4 分 ) 居民点及独
16、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2 分 )城市 (镇 )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 分 ) (4)2011 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8 分 ) 解析: 由 2011 年西宁工业结构图可以看出,西宁工业重工业为主,其中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占比重最大,近一半,加之其他重工业,西宁重工业比重占其工业比重的 80%以上,工业结构单一,长期发展重可能带来资源枯 竭;工业发展还使该地区能耗大,加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长期单一的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经济发展受市场影响很大。 答案: 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2 分 ) 问题: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