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40552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100.00)1.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00)A.西周时期实行“附从轻,赦从重”的刑法原则B.亲亲相隐首次确立于西周时期C.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所谓“两剂”就是两份买卖契约D.“七出、三不去”为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制度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孔子反对郑国子产铸刑书活动B.晋国铸刑鼎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C.春秋时期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D.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使得封建法制最

2、终得以正式确立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晋国赵鞅铸刑鼎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B.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德主刑辅C.竹刑的制定者是邓析D.西周时期第一次区分了“狱”和“讼”4.下列关于吕刑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确立了诬告反坐的刑事立法原则B.继承并贯彻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C.较为完备地记载了赎刑D.确立了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事立法原则5.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00)A.法经中的“具法”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B.法经的“六禁”包括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C.法经中有关侵犯财产性的犯罪规定在“贼法”中D.

3、法经的篇目一共是 7篇6.下列关于秦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50)A.秦朝是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历史时期B.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C.御史台是秦朝最高的中央监察机关D.秦律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7.下列有关汉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四种B.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并没有涉及宫刑的改革C.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告缗令”是有关重农抑商的法令D.汉朝为了限制告诉权,特区分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8.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的有_

4、。(分数:2.50)A.北齐律共 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9.下列有关北齐律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50)A.北齐律首次规定了“十恶”制度B.北齐律直接成为唐律疏议的蓝本C.北齐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D.北齐律确立了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目10.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50)A.登闻鼓直诉制度最早确立于汉朝B.“张杜律”指的是北齐律C.北齐是首次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朝代D.最早规定八议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晋律11

5、.以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的朝代有_。(分数:2.50)A.秦朝B.汉朝C.曹魏D.两晋12.关于永徽律疏,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有_。(分数:2.50)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C.永徽律疏对主要法律原则和制度作的解释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13.根据唐律的规定,下列犯罪中可以适用赎刑的情形是_。(分数:2.50)A.某人在长安城内三次犯有判处徒刑的盗窃罪的B.某人因坐赃犯罪被处以加役流而流放岭南的C.某将军因参与侯君集谋反而被判处斩刑的D.某人在东都洛阳因三次犯有处流

6、刑的强盗罪的14.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规定,对房遗爱_。(分数:2.50)A.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B.应被判处死刑C.可以赦免D.不适用自首15.下列有关唐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唐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基本定型B.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C.唐六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D.唐朝最早确立了对六部实行专门行政监察的制度16.根据唐律的规定,下列共同犯罪行为,不区分首犯和从犯的是_。(分数:2.50)A.两人共同犯强盗罪B.两人共同犯强奸罪C.主管官员和外部人员共同犯坐赃治

7、罪D.聚众斗殴犯伤害罪17.下列不属于唐朝“十恶”罪中不睦罪的是_。(分数:2.50)A.闻夫丧匿不举哀B.闻父母丧匿不举哀C.殴打、告发丈夫D.闻夫丧即行改嫁18.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19.下列有关宋朝考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

8、。(分数:2.50)A.宋朝对于京官的考课由考课院掌考B.宋朝对地方州县官员的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C.宋朝的考课方法包括磨勘制和历纸制D.宋朝的职事官也要经过考课20.下列有关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两税法的推行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C.唐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D.唐朝后期对盐、茶、酒实施专卖制度21.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_。(分数:2.50)A格B比C式D科22.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_。(分数:2.50)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3.下列关于古代六赃犯罪,表述正确的有_。

9、(分数:2.50)A.六赃犯罪首次创立于唐朝B.六赃犯罪都属于官吏贪赃性犯罪C.坐赃治罪就是指“受有事财而为曲法处断”的行为D.明太祖首次在大明律中附载了“六赃图”24.下列有关元朝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提刑按察司是元朝在行省以下设立的地方司法监察机关B.大宗正府是元朝设置的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和宗教审判的机构C.元朝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种,该考试选官形式为明朝沿用D.元朝首创了经义取士的科举考试形式25.下列有关古代刑律篇目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50)A.开皇律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B.北魏律和晋律都是 20篇C.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是 7篇D.

10、唐律疏议和宋刑统都是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26.下列关于清代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清代的典卖契约须经过过割赋税方能成立B.清代明确区分了买卖契约与典卖契约C.清代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赎期限为 3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D.清代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27.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_。(分数:2.5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8.唐朝的“六杀”罪包括的情形有_。(分数:2.50)A.故杀B.斗杀C.误杀D.过失杀29.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构成要件包括_。(分数:2.50)A.先问亲邻B.输钱印契C.过割赋税D.原主离业3

11、0.宋朝对于户绝财产,其继承方式包括_。(分数:2.50)A.立继B.承继C.命继D.嗣继31.下列有关清末制定的刑事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新刑律B.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C.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D.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32.清政府为了顺利进行清末修律活动,特任命_为修订法律大臣。(分数:2.50)A.沈家本B.张之洞C.伍廷芳D.劳乃宣33.北洋政府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有_。(分数:2.50)A.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B.制定大量特别法,并赋予其高于普通法适

12、用的效力C.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某些立法原则D.采用、删改清末新定刑律34.下列关于大清民律草案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50)A.大清民律草案是由修订法律馆起草的B.大清民律草案仿照法国民法典编纂而成C.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D.大清民律草案始终贯彻“务其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指导思想35.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采取三权分立的宪法性文件有_。(分数:2.50)A.中华民国宪法(1923 年)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C.“天坛宪草”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6.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民商事立法原则,下列选项中采取单行立法的是_。(分数:2.50)A.商行为B.商法总则C.保险法

13、D.票据法37.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审级制度上采取四级三审制的政权有_。(分数:2.50)A.清末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南京临时政府38.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50)A.根据国民党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四级三审制B.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审理的上诉案件,既是事实审,也是法律审C.南京国民在政府最高法院有权监督检察署的检察工作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审检合署,检察院设置于法院之内39.在中国近代史上,以判例和解释例作为重要法律渊源的政权有_。(分数:2.50)A.清末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4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4、宪法大纲存在的缺陷表现在_。(分数:2.50)A.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的界限B.阶级路线上搞“左”倾关门主义C.国家结构问题上照搬苏联经验D.政权性质上将资本家、富农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予以剥夺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有关民主制度的规定包括_。(分数:2.50)A.实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B.采取“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C.实行普遍选举D.实行民族平等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100.00)1.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00)A.西周时期实行“附从轻,赦从重”的刑法原则 B.

15、亲亲相隐首次确立于西周时期C.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所谓“两剂”就是两份买卖契约D.“七出、三不去”为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制度 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适用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罚适用原则,即“附从轻,赦从重”原则,即适用刑罚可轻可重者,一律从轻附刑;实行赦免时,应包括过失误犯的重罪。故选 A项。亲亲相隐制度最终确立于汉代,而不是西周,故排除 B项。西周在审判制度上“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剂”的意思为诉状,而不是买卖契约。“造”的意思为到庭。故 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七出、三不去”制度,属于婚姻解除制度的范畴。故选 D项。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

16、2.00)A.孔子反对郑国子产铸刑书活动 B.晋国铸刑鼎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C.春秋时期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D.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使得封建法制最终得以正式确立 解析:解析 孔子对晋国赵鞅“铸刑鼎”活动发表了激烈的反对意见:“晋其亡乎,失其度也。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可见,A 项表述错误,选 A项。春秋时期,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之上,公之于众,称为“铸刑鼎”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可见,B 项表述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编纂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春秋时期。故 C项表述错误,选 C项。D

17、项错误: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标志着奴隶制法律体系的瓦解,封建制法律体系逐步形成,但春秋时期封建法制尚未最终确立。故D项表述错误,选 D项。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晋国赵鞅铸刑鼎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B.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德主刑辅C.竹刑的制定者是邓析 D.西周时期第一次区分了“狱”和“讼” 解析:解析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而晋国赵鞅铸刑鼎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可见,A 项表述错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而汉朝汉武帝之后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18、德主刑辅。可见,B 项表述错误。继子产铸刑书之后,郑国大夫邓析自行修订郑国的法律,书于竹简之上,称为“竹刑”。“竹刑”最初属私人著作,但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邓析因为“私造刑法”有违“国家法制”,被执政驷歂处死,但他的竹刑仍在郑国流传并为国家所认可,从而成为官方的法律。可见,C 项表述正确,选 C项。我国第一次区分“狱”与“讼”是在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的“讼”相当于民事诉讼,即“谓以财货相告者”,“狱”相当于刑事诉讼,即“谓相告以罪名者”。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项。4.下列关于吕刑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确立了诬告反坐的刑事立法原则B.继承并贯彻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 C.

19、较为完备地记载了赎刑 D.确立了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刑事立法原则 解析:解析 吕刑是西周中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诬告反坐是秦代确立的刑事立法原则,而不是西周时期,故 A项表述错误。吕刑继承并贯彻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强调以德为本。可见,B项表述正确,选 B项。西周时期规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使赎刑制度化。可见,C 项表述正确。吕刑确立了宽严适中,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罪疑从轻、罪疑从赦,上下比罪等刑事立法原则。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项。5.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00)A.法经中的“具法”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 B.法经的“六禁”包括淫禁、狡禁、城禁、

20、嬉禁、徒禁、金禁 C.法经中有关侵犯财产性的犯罪规定在“贼法”中D.法经的篇目一共是 7篇解析:解析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可见,A 项表述正确,选 A项。法经的“六禁”包括淫禁(惩罚奸淫、通奸行为)、狡禁(惩罚狡诈行为)、城禁(惩罚偷越城墙行为)、嬉禁(惩罚赌博行为)、徒禁(惩罚聚集行为)和金禁(惩罚受贿行为)。可见,B 项表述正确,选 B项。法经中有关侵犯财产性的犯罪规定在“盗法”中,有关危害统治秩序、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规定在“贼法”中。可见,C 项表述错误。法经的篇目是 6篇。可见,D 项表述错误。6.

21、下列关于秦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50)A.秦朝是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历史时期 B.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C.御史台是秦朝最高的中央监察机关 D.秦律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 解析:解析 我国封建法律的儒家化开始于汉代,故 A项表述错误,选 A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其他朝代都不以身高来确定刑事责任年龄,故 B项表述正确。秦朝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最高长官的名称是合一的,称为御史大夫。汉代设置了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最高长官称为御史大夫。可见,C 项表述错误,选 C项。法经在编纂体例上开创

22、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而不是秦律。故 D项表述错误,选 D项。7.下列有关汉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四种B.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并没有涉及宫刑的改革 C.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告缗令”是有关重农抑商的法令 D.汉朝为了限制告诉权,特区分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解析:解析 汉朝的法律形式是律、令、科、比 4种,而律、令、格、式是唐朝的法律形式。可见,A项表述错误。汉文帝刑制改革没有涉及宫刑,宫刑是在南北朝时期才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见,B 项表述正确,选 B项。汉武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颁布“告缗令”,对商人征收苛重的财产税。可见,C 项表述正确

23、,选 C项。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区分的诉讼类别出现于秦朝,而不是汉朝。可见,D 项表述错误。8.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的有_。(分数:2.50)A.北齐律共 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解析:解析 北齐律一共 12篇,并首次将“刑名”与“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一篇。可见,A项表述正确,选 A项。魏律以周礼中的“八辟”为依据,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可见,B项表述正确,选 B项。北齐律首

24、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而不是北周律。可见,C 项表述错误。“官当”制度正式体现在北魏律和陈律中。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项。9.下列有关北齐律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50)A.北齐律首次规定了“十恶”制度 B.北齐律直接成为唐律疏议的蓝本 C.北齐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 D.北齐律确立了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目解析:解析 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制度,该制度成为隋朝开皇律规定的“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A 项表述错误,选 A项。北齐律直接成为开皇律的蓝本,而开皇律则是唐律疏议的蓝本。可见,B 项表述错误,选 B项。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于世,而

25、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可见,C 项表述错误,选 C项。北齐律确立了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目,之后各朝律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基本法典的总则,直至清末修律。可见,D 项表述正确。10.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50)A.登闻鼓直诉制度最早确立于汉朝 B.“张杜律”指的是北齐律 C.北齐是首次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朝代D.最早规定八议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晋律 解析:解析 登闻鼓直诉制度是指重大冤屈者可以通过击鼓鸣冤,向中央直诉直至皇帝的制度,该制度首次创立于西晋,而不是汉代。可见,A 项表述错误,选 A项。公元 267年诏颁晋律,晋律由当时著名的律学家张斐

26、、杜预作注,因此,后人将经过张斐、杜预注疏的晋律也称为“张杜律”。可见,B项表述错误,选 B项。北齐政权将廷尉改为大理寺,并扩大了编制,使得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可见,C 项表述正确。曹魏律正式规定八议,后世沿用,直至清末。可见,D 项表述错误,选 D项。11.以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的朝代有_。(分数:2.50)A.秦朝 B.汉朝 C.曹魏 D.两晋 解析:解析 秦汉魏晋直至南北朝北齐以前,中央最高司法机关都称为廷尉,北齐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廷尉才退出历史舞台。可见,备选项应全选。12.关于永徽律疏,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有_。(分数:2.50)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

27、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C.永徽律疏对主要法律原则和制度作的解释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解析:解析 唐律疏议(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完成的,并非在唐太宗在位时制定,故 A项表述错误,选 A项。北齐律首次确立了“重罪十条”制度,隋开皇律确定了“十恶”制度,故 B项表述错误,选 B项。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可见,C 项表述正确。永徽律疏是对永徽律进行的解释,而不是对贞观律进行的解释。故 D项表述错误,选 D项。13.根据唐律的规

28、定,下列犯罪中可以适用赎刑的情形是_。(分数:2.50)A.某人在长安城内三次犯有判处徒刑的盗窃罪的 B.某人因坐赃犯罪被处以加役流而流放岭南的C.某将军因参与侯君集谋反而被判处斩刑的D.某人在东都洛阳因三次犯有处流刑的强盗罪的 解析:解析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该规定称为累犯加重原则,依据该原则,A 项表述的情形应判处流 2000里,D 项表述的情形应判处绞刑。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律的规定,适用赎刑的范围限于流刑以下(包括流刑),而对于判处加役流、会赦犹流、反逆缘坐流、不孝流和子孙犯过失流等“五流”不适用。虽然死刑可以适用赎刑,但对于

29、犯有谋反等十恶大罪的,不适用八议、上请、减刑、赎刑和官当制度。综上分析,选 A、D 项。14.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规定,对房遗爱_。(分数:2.50)A.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B.应被判处死刑 C.可以赦免D.不适用自首 解析:解析 唐律将十恶罪规定在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唐律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因为房遗爱犯的是谋反之罪,所以对房遗爱不可以适用八议免予死刑,应判处死刑,不可以赦免,并且不适用自首。故选 B、D 项。15.下列有关唐

30、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唐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基本定型 B.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C.唐六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 D.唐朝最早确立了对六部实行专门行政监察的制度 解析:解析 贞观律修订用了 11年,其修订时间之长和修订更改之频繁足以表明,贞观律的修订完成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定型化,永徽律基本照搬贞观律,不同的是长孙无忌为永徽律注疏,故 A项正确。名例律为唐律疏议的总则,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故 B项正确。唐六典制颁于唐玄宗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故 C项正确。唐玄

31、宗时期曾以监察御史六人分别对尚书省六部实行监察,称为“大察官”,此为明朝“六科给事中”之起源,故 D项正确。故备选项应全选。16.根据唐律的规定,下列共同犯罪行为,不区分首犯和从犯的是_。(分数:2.50)A.两人共同犯强盗罪 B.两人共同犯强奸罪 C.主管官员和外部人员共同犯坐赃治罪D.聚众斗殴犯伤害罪解析:解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者,仍以监守为首,凡人以常从论。即强盗及奸,亦无首从。”即在一般情况下,共同犯罪以造意犯为首犯,随从者为从犯,对从犯的处刑比照首犯减一等处刑。但在特定

32、情况下,共同犯罪并不都以造意犯为首犯,如一家之中所进行的共同犯罪,不论谁造意,只坐男性尊长;主管官员和外部人员共同犯罪,虽由外部人员造意,但仍以负责官员为首犯,外部人员为从犯;此外,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诸同谋共殴伤人者,各以下手重者为重罪,元谋减一等,从者又减一等。若乱殴伤,不知先后轻重者,以谋者及初斗者为重罪,余各减二等。”即聚众斗殴者,以下手重者为首犯,下手轻者为从犯,只有在分不清谁下手轻重时,才以造意者为首犯,其余为从犯。另外,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可见,对于共犯谋反、谋大逆、谋叛、强盗、强奸等重罪,则不分首从,一律按正犯处理,这反映了唐朝统治阶级对其根本利益的维

33、护。故选 A、B 项。17.下列不属于唐朝“十恶”罪中不睦罪的是_。(分数:2.50)A.闻夫丧匿不举哀 B.闻父母丧匿不举哀 C.殴打、告发丈夫D.闻夫丧即行改嫁 解析:解析 唐朝“十恶”中的“不睦”是有关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亲属的犯罪。可见,C 项表述构成“不睦”。A、D 项表述构成“不义”,B 项表述构成“不孝”。故选 A、B、D 项。18.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34、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解析:解析 唐律疏议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可见,A 项表述正确。宋刑统以刑律为主,同时将有关敕令、格式和朝廷禁令等条文都分类编附于后,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概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可见,B 项表述正确。唐律中的刑罚原则有区分公、私罪原则、自首原则、类推原则、化外人原则。可见,C 项表述正确。唐代的

35、司法机关,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宋沿唐制。可见,D 项表述正确。故备选项应全选。19.下列有关宋朝考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50)A.宋朝对于京官的考课由考课院掌考B.宋朝对地方州县官员的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C.宋朝的考课方法包括磨勘制和历纸制 D.宋朝的职事官也要经过考课 解析:解析 宋朝对于京官的考课由审官院掌考,对于地方州、县官员的考课由考课院掌考,故 A项表述错误。宋朝对地方州、县官员的考课标准是“四善三最”,而不是“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二十七最”为唐朝的考课之法,故 B项表述错误。宋朝的考课方法有磨勘制和历纸制,故 C项表述正确。宋朝的职

36、事官又称为差遣官,对于差遣官,宋朝也要考课,故 D项表述正确。故选 C、D 项。20.下列有关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两税法的推行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C.唐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 D.唐朝后期对盐、茶、酒实施专卖制度 解析:解析 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均田法的推行。故 A项表述错误。征收实物税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施行。故 B项表述错误。唐太宗时期规定,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 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故 C项表述正确,选 C项。由于安史

37、之乱以及中央和藩镇的斗争,唐政府财政日益拮据,不得不实行盐、茶、酒的专卖。故 D项表述正确,选D项。21.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_。(分数:2.50)A格 B比C式 D科解析:解析 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清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和例。通过对比,选 A、C 项。22.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_。(分数:2.50)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解析 隋、唐、宋、元都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明太祖朱元璋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

38、监察机关,从而结束了以御史台作为监察机关的历史,故备选项应全选。23.下列关于古代六赃犯罪,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六赃犯罪首次创立于唐朝 B.六赃犯罪都属于官吏贪赃性犯罪C.坐赃治罪就是指“受有事财而为曲法处断”的行为D.明太祖首次在大明律中附载了“六赃图” 解析:解析 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冠以“六赃”之名。可见,A 项表述正确,选 A项。六赃罪包括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六种犯罪。其中,除了强盗、窃盗外,都是官吏所犯的赃罪。可见,B 项表述错误。“受有事财而为曲法处断”的行为,指的是“受财枉法”,即官吏收受当事人贿赂而利

39、用职权曲法枉断,为其牟取不正当利益,或为其开脱罪责。而“坐赃”,唐律疏议解释道:“然坐赃者,谓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故名曰坐赃致罪。”即非监临官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本不当得的财物。可见,C 项表述错误。“六赃”被后世继承,明太祖朱元璋还在大明律中首次附载“六赃图”,以供司法机关查检。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项。24.下列有关元朝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提刑按察司是元朝在行省以下设立的地方司法监察机关B.大宗正府是元朝设置的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和宗教审判的机构C.元朝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种,该考试选官形式为明朝沿用 D.元朝首创了经义取士的科举考试形

40、式 解析:解析 元朝在行省以下设立的地方司法监察机关(主要是在省和路之间的道设置)称为肃政廉访司,而不是提刑按察司,提刑按察司是明朝设置的地方司法监察机关。故 A项表述错误。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和宗教审判的机构,而不是大宗正府,大宗正府是元朝掌管蒙古王公贵族案件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其地位在刑部以上。故 B项表述错误。元朝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种,明朝的科举考试形式也是这三种,但内容有所变通。可见,C 项表述正确,选 C项。元朝的科举结束了以诗赋取士的历史,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此制经明代直至清末,维持了将近 600年。可见,选 D项。25.下列有关古代刑律篇目

41、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50)A.开皇律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B.北魏律和晋律都是 20篇 C.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是 7篇 D.唐律疏议和宋刑统都是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解析:解析 北齐律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可见,A 项表述错误。一般而言,古代法典篇目具有如下规律:篇目为 6篇的仅有法经一部;篇目为 7篇的仅为明、清时期的基本法典;篇目为9篇的仅九章律一部;篇目为 12篇的为北齐宋朝这段历史时期的法典(但大业律除外);篇目为 18篇的包括曹魏律和大业律;篇目为 20篇的为北魏律和晋律。可见,B、C 项表述正确,选 B、C 项。终世不改的基本法典有两部:宋刑统和大明律。可见,

42、D 项表述错误。26.下列关于清代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清代的典卖契约须经过过割赋税方能成立B.清代明确区分了买卖契约与典卖契约 C.清代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赎期限为 3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D.清代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 解析:解析 宋代的典卖契约须经过过割赋税等四道程序,而清代对于典卖契约,无须过割赋税,但对于买卖契约,须过割赋税。可见,A 项表述错误。宋代明确区分了买卖契约和典卖契约,清代沿用。可见,B项表述正确,选 B项。清代规定的出典人对典物的回赎期限为 1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宋代规定的回赎期限为 30年。可见

43、,C 项表述错误。清代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项。27.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_。(分数:2.50)A.宋朝B.元朝C.明朝 D.清朝 解析: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将前朝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使得都察院成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清朝沿用,故选 C、D 项。宋朝和元朝都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28.唐朝的“六杀”罪包括的情形有_。(分数:2.50)A.故杀 B.斗杀 C.误杀 D.过失杀 解析:解析 唐朝以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为根据,对杀人的行为所作的六种划分,包括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和戏杀。“六杀”理论的出现,反映了唐代刑法的

44、完备与立法技术的发展。故备选项应全选。29.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构成要件包括_。(分数:2.50)A.先问亲邻 B.输钱印契 C.过割赋税 D.原主离业 解析:解析 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构成要件包括:(1)“先问亲邻”,即业主欲出卖不动产时,须先询问房亲和邻人有无购买意愿。换言之,房亲和邻人对不动产有优先购买权。(2)“输钱印契”,即不动产买卖必须缴纳契税(输钱),并由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印(印契)。加盖了官印的契约称“赤契”“红契”,具有一定的公证意义;未经缴纳契税、加盖官印的契约称“白契”。(3)“过割赋税”,即在买卖田宅的同时,必须将附着其上的赋税义务转移给新业主。(4)“原主离业”,即转

45、移标的实际占有,卖方须脱离产业,意味着不动产买卖契约最终成立。以上四个要件对后世买卖契约制度的影响很大,成为不动产买卖契约的基本内容。故备选项应全选。30.宋朝对于户绝财产,其继承方式包括_。(分数:2.50)A.立继 B.承继C.命继 D.嗣继解析:解析 据明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立继类记载:“立继者谓夫亡而妻在,其绝则其立也当从其妻,命继者谓夫妻俱亡,则其命也当唯近亲尊长。立继者与子承父分法同当尽取其产与为之。命继者于诸无在室、归宗诸女,止得家财 1/3。又准户令:诸已绝之家立继绝子孙(谓近亲尊长命继者),于绝家财产者,若止有在室女,即以全户 1/4给之,若又有归宗诸女,给 1/5。止有归宗诸

46、女,依户绝法给外,即以其余减半给之,余没官。止有出嫁诸女者,即以全户三分为率,以二分与出嫁女均给,余一分没官。”依此可见:宋朝有关“绝户”财产的继承有立继和命继两种方式:凡是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即妻子收养同宗子辈为立继子,称为“立继”;凡是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即夫妇皆亡后由近亲属尊长所指定的同宗子辈为命继子,称为“命继”。可见,选 A、C 项。31.下列有关清末制定的刑事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50)A.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新刑律B.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 C.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

47、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解析:解析 大清律例是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制定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可见,A、D 项表述错误。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公布的一部过渡性的刑法典,其后制定的大清新刑律分为总则和分则,共 53章,另附有“暂行条例”5 条。可见,B、C 项表述正确。故选 B、C 项。32.清政府为了顺利进行清末修律活动,特任命_为修订法律大臣。(分数:2.50)A.沈家本 B.张之洞C.伍廷芳 D.劳乃宣解析:解析 在张之洞的举荐下,清政府特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泰斗,是引导中国法律走向近代化的第一人,且沈家本精通大陆法系国家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