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40552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9,分数:100.00)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_。”(分数:1.50)A.禹刑B.汤刑C.九刑D.刑书2.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佣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_。(分数:1.50)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3.“七出”中属于“反义”情形的是_。(分数:1.50)A.无子B.窃盗C淫D.不顺父母4.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因地、因时制宜的定罪量刑原则的是_。(分数:1.50)A.五刑之疑有赦B

2、.刑罚世轻世重C.明德慎罚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5.“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的司法制度最早确立于_。(分数:1.50)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原则的是_。(分数:1.50)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7.“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的规定体现了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是_。(分数:1.50)A.类推原则B.同罪异罚原则C.疑罪从轻原则D.因地、因时制宜原则8.西周时期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_。(分数:1.50)A.五过B.五罚C.五刑D.五听9.西周

3、时期的中央司法官称为_。(分数:1.50)A.大理B.廷尉C.司寇D.大理寺卿10.西周时期将故意犯罪称为_。(分数:1.50)A.惟终B.非终C.非眚D眚11.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分数:1.50)A.一断于法B.明德慎罚C.德主刑辅D.德本刑用12.西周时期将收取的民事诉讼费用称为_。(分数:1.50)A.束矢B.钧石C.钧金D.傅别1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50)A.商鞅变法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制定法经,强调“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D.商鞅制定了“分户令”,以增加政府的

4、赋税收入14.法经的制定者是_。(分数:1.50)A.李悝B.商鞅C.子产D.张汤15.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_刑罚。(分数:1.50)A.死刑B.鬼薪白粲C.城旦舂D.笞一百16.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出现于_。(分数:1.50)A.战国B.汉朝C.秦朝D.唐朝17.秦朝将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称为_。(分数:1.50)A.廷行事B.决事比C.封诊式D.法律答问18.将诉讼区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朝代是_。(分

5、数:1.50)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9.“爰书”这一法律文书出现于_。(分数:1.50)A.战国B.秦朝C.汉朝D.唐朝20.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_。(分数:1.50)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21.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_。(分数:1.50)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

6、议”制度22.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23.汉朝规定犯罪与刑罚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称为_。(分数:1.50)A科B比C格D令24.在汉文帝刑制改革过程中,用以替代劓刑的刑罚是_。(分数:1.50)A.弃市B.

7、笞五百C.髡钳城旦舂D.笞三百25.上请制度始创于_。(分数:1.50)A.秦朝B.汉朝C.曹魏D.隋朝26.下列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是_。(分数:1.50)A.春秋决狱B.服制定罪C.亲亲相隐D.秋冬行刑27.汉朝将没有凭证而擅自闯入宫殿的犯罪行为称为_。(分数:1.50)A.失阑B.不敬C.左官D.阑入28.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_。(分数:1.50)A.更轻B.更重C.同等D.视情况而定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格”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是由_政权制定的。(分数:1.50)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30.晋代所确

8、定的五刑是_。(分数:1.50)A.死刑、髡刑、完刑、作刑、杂抵B.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C.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赎刑当古D.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31.汉朝在“三独坐”的官员中不包括_。(分数:1.50)A.尚书台B.御史台C.司隶校尉D.廷尉3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式”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制定的政权是_。(分数:1.50)A.西魏B.东魏C.北魏D.曹魏33.汉朝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的法律称为_。(分数:1.50)A.酎金律B.三互法C.上计律D.见知故纵之法34.下列关于隋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A.隋朝首次创立了十恶B.隋朝首次

9、将六种非法攫取财物的行为合称为六赃C.隋朝使封建制五刑法定化D.隋朝首次区分了公罪和私罪35.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 6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 20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 12篇 30卷36.下列关于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50)A.我国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颁布于唐朝B.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实行禁榷法C.唐朝将在海路通商城市划定

10、的特定区域供商人居住和营业的场所称为市舶司D.唐朝实行赋税改革,实行夏、秋两季和户等征税,该法律称为一条鞭法37.唐朝将六赃犯罪中的监临主司以外的其他官员“因事受财”构成的犯罪称为_。(分数:2.00)A.受财枉法B.受财不枉法C.受所监临财物D.坐赃38.下列有关古代法律或法典制定者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邓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B.连坐法的制定者是战同时期的魏相李悝C.汉代的叔孙通在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D.贞观律是在房玄龄、长孙无忌修订律令的基础上完成的39.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

11、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D.适用唐朝的法律40.唐朝针对“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临时发布的各种敕令称为_。(分数:2.00)A律B格C令D式41.唐朝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的法律称为_。(分数:2.00)A.捕断律B.捕亡律C.断狱律D.斗讼律42.下列关于唐朝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唐律规定,法官对于疑罪可以各持己见,展开异议,但不得超过三次B.唐朝的换推制度指的是起诉制度C.唐朝的法定流刑一共四等D.永徽律疏在宋代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43.唐朝“十恶”罪

12、中,构成恶逆罪的是_。(分数:2.00)A.咒骂父母的犯罪B.奸父亲妾的犯罪C.殴打父母的犯罪D.告发父母的犯罪44.最早确立对六部实行监察制度的朝代是_。(分数:2.00)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5.唐朝时京城长安某人犯有三种罪,三种罪的处刑分别为徒二年、徒三年和流二千里,依据唐律的规定,该罪犯最终将被处以_。(分数:2.00)A.徒 2年B.徒 3年C.徒 6年D.流 2000里46.宋神宗元丰变法之前,宋朝最高的行政机关是_。(分数:2.00)A.尚书省B.中书省C.中书门下D.枢密院47.唐律对于犯十恶大罪的罪犯_。(分数:2.00)A.适用连坐B.不适用八议C.不区分首从D

13、.不得为同居共财者隐罪48.下列有关宋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B.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创造了糊名考校法、誊录制和差遣制C.宋朝对于京朝官的考课由审官院掌考D.宋朝的谏院是负责对中枢机构、行政措施和官员任免提出意见的监察机构49.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作出的下列处置中,下列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规定的是_。(分数:2.00)A

14、.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50.下列关于宋朝法律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是汇编条法事类B.宋朝为了进行规模频繁的编敕活动,设立了专门的编敕机构C.宋朝的敕具有普遍和长久的法律效力D.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编敕、编例和律例合编51.宋朝主管京官和朝官考核的机构是_。(分数:2.00)A.审刑院B.审官院C.考课院D.推勘院52.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B.宋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C.宋朝首

15、次创立了凌迟刑D.宋朝在科举考试上实行糊名考校法53.宋朝制定的有关民事审判时限的法律是_。(分数:2.00)A.重法地法B.务限法C.三互法D.铨选法54.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宋朝对犯人推翻原有口供的,采取翻异别推实施重审B.宋朝在行政立法上将行政权分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以削弱相权C.编敕和编例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D.宋朝将徒刑折为脊杖,并于本地配役 1年55.实行官吏差遣制的朝代是_。(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6.刺配刑首创于_。(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7.盗贼重法是由_颁布的。

16、(分数:2.00)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58.唐六典的编纂方法采取_。(分数:2.00)A.以官统典,官领其属,事归于职B.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六部分篇C.律下分门,律后附有敕、令、格、式D.以典为纲,以则例为目59.下列有关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唐朝实行的租庸调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税制改革B.唐朝对于政府往来使者顺带进行贸易的,准用坐赃论罪C.唐朝对陆路贸易只允许在官府监督下的互市进行贸易D.两税法的推行是唐朝均田法颁行的最大成果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9,分数:100.00

17、)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_。”(分数:1.50)A.禹刑 B.汤刑C.九刑D.刑书解析:解析 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不是一部成文法典,而是不成文法,是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故选 A项。大家注意以下区分: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2.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佣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_。(分数:1.50)A.傅别B.质剂 C.券书D.书券解析:解析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

18、份。“质”和“剂”有区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故选 B项。3.“七出”中属于“反义”情形的是_。(分数:1.50)A.无子B.窃盗 C淫D.不顺父母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关于婚姻的解除,有“七出(去)、三不去”规定。“七出”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者,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其中,不顺父母(公婆)是“逆德”,无子是绝嗣不孝,淫是乱族,妒是乱家,有恶疾者不能共祭祖先,口多言会离间亲属,盗窃是反义。可见,选 B项。4.下列选项

19、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因地、因时制宜的定罪量刑原则的是_。(分数:1.50)A.五刑之疑有赦B.刑罚世轻世重 C.明德慎罚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解析:解析 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三国三典”原则,这种以具体国情确定用刑之轻重缓急的政策,对于稳定和巩固统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成为后世治国的重要原则。吕刑中也有“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记载,即主张结合犯罪的主客观情势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可见,选 B项。A 项表述的是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原则。C 项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而不是定罪量刑原则。D 项表述

20、的是西周时期同罪异罚原则。5.“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的司法制度最早确立于_。(分数:1.50)A.商朝B.西周 C.春秋D.战国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作出了区分。“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中的“剂”和“造”分别指的是诉状和到庭;“狱”针对的是刑事诉讼案件,“讼”指的是民事诉讼案件。故选 B项。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原则的是_。(分数:1.50)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 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婚姻缔结遵循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婚姻解除的条件,而不是婚姻

21、缔结的原则,故选 D项。7.“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的规定体现了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是_。(分数:1.50)A.类推原则 B.同罪异罚原则C.疑罪从轻原则D.因地、因时制宜原则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出现了“上下比罪”的定罪量刑原则,具体而言,就是“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即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类推适用。故选 A项。8.西周时期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_。(分数:1.50)A.五过B.五罚C.五刑D.五听 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辞听(“观

22、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理屈者则言语错乱;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即观察当事人的呼吸,无理则喘息;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即观察当事人的听觉,理亏则听语不清;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即观察当事人的眼睛与视觉,无理则双目失神。可见,选 D项。五罚为西周时期对犯有五过之罪之人进行的五种惩罚,五过指的是惟官、惟反、惟内、惟货和惟来。古代五刑分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指的是墨、劓、剕、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的是笞、杖、徒、流、死。9.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称为_。(分数:1.

23、50)A.大理B.廷尉C.司寇 D.大理寺卿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称为司寇,故选 C项。夏朝中央司法官称为大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以前)的中央司法官称为廷尉,大理寺为南北朝北齐以后的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的最高长官称为大理寺卿。10.西周时期将故意犯罪称为_。(分数:1.50)A.惟终B.非终C.非眚 D眚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对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惯犯与偶犯已有所区别。在一些上古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尚书康诰记载:“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时乃不可杀。”意即虽犯小罪,却不是由于

24、过失,或者是惯犯,就不可不杀;反之,罪虽大,但不是惯犯,又出于过失,就不可处死。这一原则表明西周刑法打击的重点,也反映了在定罪量刑时考虑到犯罪者的主观动机。可见,选 C项。11.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_。(分数:1.50)A.一断于法B.明德慎罚 C.德主刑辅D.德本刑用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实行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故选 B项。一断于法为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德主刑辅为汉代汉武帝之后的立法指导思想;德本刑用为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12.西周时期将收取的民事诉讼费用称为_。(分数:1.50)A.束矢 B.钧石C.钧金D.傅别解析:解析 西周时期已经开始收取诉讼费用,西周时期将收取的刑事诉讼费

25、用称为“钧石”或“钧金”(30斤铜),将收取的民事诉讼费用称为“束矢”(100 支箭)。可见,选 A项。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1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50)A.商鞅变法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制定法经,强调“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D.商鞅制定了“分户令”,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解析:解析 商鞅通过变法,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可见,A 项表述错误。商鞅“改法为律”,强调法律的规范性,而不是伦理性。可见,B 项表述错误。法经是李悝制定的,而不是商鞅

26、制定的。可见,C 项表述错误。商鞅制定并颁布了分户令,以发展小农经济,扩大赋税来源。可见,D 项表述正确。14.法经的制定者是_。(分数:1.50)A.李悝 B.商鞅C.子产D.张汤解析:解析 法经的制定者是李悝,选 A项。子产“铸刑书于鼎”。商鞅制定“连坐法”和“分户令”。汉代张汤制定越宫律。15.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_刑罚。(分数:1.50)A.死刑 B.鬼薪白粲C.城旦舂D.笞一百解析:解析 秦律实行诬告反坐制度,

27、即秦律对于诬告他人者,以所告之罪罪之。按秦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只有故意陷害他人才构成诬告罪,实行反坐;如果是过失则不算是诬告,也就谈不上反坐。但秦律又进一步规定,如果是诬告他人杀人则无论故意、过失与否都以诬告论,实行反坐。结合题目交代的案情,乙诬告甲为抢劫杀人案件的案犯,使甲定为死罪,按秦律诬告实行反坐的规定,对乙当处以死刑。故选 A项。B、C 项表述都是作刑。16.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出现于_。(分数:1.50)A.战国B.汉朝C.秦朝 D.唐朝解析:解析 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之后至战国商鞅变法之前,法典的名称还以“法”命名,战国时期编纂的法经就是其表现。但在商鞅变法过程中,商

28、鞅改法为律,认为律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此后的封建成文法典称为律典。由于商鞅改法为律,使得秦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故选 C项。17.秦朝将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称为_。(分数:1.50)A.廷行事 B.决事比C.封诊式D.法律答问解析:解析 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 5种,此外还有课和程。其中,律是秦朝正式的律典;令是皇帝临时发布的诏令;法律答问是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采用答问的形式,故称为“法律答问”,类似于后世的“律疏”。封诊式是关于司法机关审判原则、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法

29、律规定和文书程式,同时也包括一些具体案例。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形式。18.将诉讼区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朝代是_。(分数:1.50)A.秦朝 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解析 秦朝把“贼杀伤、盗他人”等杀人、偷盗犯罪列为严惩对象,称为“公室告”,对此,官府必须受理。对于“子盗父母、父母擅刑”以及“髡子、奴妾”等的犯罪,列为“非公室告”,对此,官府不予受理。故选 A项。19.“爰书”这一法律文书出现于_。(分数:1.50)A.战国B.秦朝 C.汉朝D.唐朝解析:解析 根据秦简所载案例,在审判中也重视收集证人证言和物证,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秦朝把调查或勘验笔录称为“爰书”。故选 B项。20

30、.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_。(分数:1.50)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解析: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卑幼,除死罪上请减免外,其他也不负刑事责任。结合本题交代的案情,妻子在此原则要求的可以相互隐匿的亲属和罪名范围内,应不负刑事责任。可见,选 A项。21.汉代曾

31、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_。(分数:1.50)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解析:解析 缇萦上书是汉文帝进行刑制改革的诱因。汉文帝以缇萦上书为契机,开始实行刑制改革,逐步废除肉刑。可见,选 B项。汉代的上请制度就是通过请示皇帝给有罪贵族官僚某些优待的制度。不选A项。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不选 C项。“八议”是指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须“议其所犯”,对其所犯罪行实行减免刑罚。“八议”即议亲、议

32、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三国曹魏首次使该制度入律。不选 D项。22.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解析:解析 春秋决狱的基本精神是“论心定罪”,即特别强调主观心理动机在定罪量刑方面的作用,该审判方式源于

33、孔子春秋一书所倡导的“重志”的做法,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可见,A项表述正确。以春秋断狱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是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可见,B 项表述正确。春秋决狱所主张的“论心定罪”,该做法沿用于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因法律儒家化的任务已经完成,礼法合一的法典正式形成,春秋决狱才算完成历史使命。可见,C 项表述错误,选 C项。“论心定罪”的主观随意性大,可以穿凿附会,可能会破坏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可见,D 项表述正确。23.汉朝规定犯罪与刑罚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称为_。(分数:1.50)A科 B比C格D令解析:解析 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四种。律是汉代基本的法

34、律形式,包括以刑事法律规范为主的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成文法,如九章律越宫律左官律等。令是皇帝所发布的诏令,内容广泛,法律效力最高,是汉朝重要的法律形式。汉朝的科从秦朝的“课”发展而来,是律以外规定犯罪与刑罚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也称“事条”“科条”。比又称决事比,是指在律无正条规定时,比照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格是北魏时期出现的法律形式,也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故选 A项。24.在汉文帝刑制改革过程中,用以替代劓刑的刑罚是_。(分数:1.50)A.弃市B.笞五百C.髡钳城旦舂D.笞三百 解析:解析 汉文帝刑制改革的内容是:将墨刑(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将劓刑改为笞三百;

35、将斩左趾改为笞五百;将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可见,选 D项。25.上请制度始创于_。(分数:1.50)A.秦朝B.汉朝 C.曹魏D.隋朝解析:解析 上请制度源于汉朝,所谓上请,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机关处理,而应通过奏请皇帝裁决给予其减免刑罚优待的制度。上请是封建特权法的体现。可见,选 B项。26.下列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是_。(分数:1.50)A.春秋决狱B.服制定罪 C.亲亲相隐D.秋冬行刑解析:解析 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上请、录囚、三纲法律化和亲亲相隐,而服制定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可见,选 B项。27.

36、汉朝将没有凭证而擅自闯入宫殿的犯罪行为称为_。(分数:1.50)A.失阑B.不敬C.左官D.阑入 解析:解析 汉朝将没有凭证而擅自闯入宫殿的犯罪行为称为阑入,故选 D项。汉朝将警卫失职使无证者入宫的行为称为失阑。不选 A项。汉朝将对皇帝及其先祖、皇帝使用的器物、牲畜有轻蔑失礼的行为以不敬、大不敬罪论处。不选 B项。汉朝将舍天子而仕诸侯,帮助地方诸侯对抗中央的行为以左官罪论处。不选 C项。28.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_。(分数:1.50)A.更轻B.更重 C.同等D.视情况而定解析:解析 依据“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常

37、人(一般人)相犯而言,对于亲属相犯,凡以尊犯卑者,服制愈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处罚愈重;凡以卑犯尊者,服制愈近,处罚愈重;复制愈远,处罚愈轻。本题中,侄子殴打叔父为以卑犯尊行为,相对于常人相犯,处刑当然加重,故选 B项。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格”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是由_政权制定的。(分数:1.50)A.曹魏B.北魏C.东魏 D.西魏解析: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格”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南北朝时期东魏政权制定的麟趾格,故选 C项。北魏“以格代科”,制定了别权调格,格这一法律形式的出现为隋唐时期律、令、格、式的法律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注意:别权调格虽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格”,但此时尚不

38、能称为法典,东魏时期制定麟趾格后,才开始称为独立法典。30.晋代所确定的五刑是_。(分数:1.50)A.死刑、髡刑、完刑、作刑、杂抵B.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C.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赎刑当古 D.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解析:解析 曹魏律首次提出了新五刑制度的概念,包括死刑、髡刑、完刑、作刑、赎刑、罚金刑、杂抵罪七种刑名三十七等(引自晋书刑法志)。晋律将其简化为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和赎刑当古五种刑名二十余等(引自唐六典)。北魏确立了死、流、徒、鞭、杖的五刑制度。北周五刑体系的排列由轻递重,为杖、鞭、徒、流、死五刑制度。开皇律定五刑为死、流、徒、杖、笞五刑制度,封建五刑制度正

39、式确立。唐律将五刑排列由轻递重,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可见,选 C项。31.汉朝在“三独坐”的官员中不包括_。(分数:1.50)A.尚书台B.御史台C.司隶校尉D.廷尉 解析:解析 汉朝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自成系统的监察组织。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长官为御史大夫,其地位仅次于丞相,为丞相副贰,协助丞相总理国政,同时职掌全国的最高监察权,下设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属官。地方监察机关主要是司隶校尉和州(部)刺史。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东汉时期,司隶校尉在皇帝面前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均专席独坐,被称为“三独坐”。据此,选 D项。3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式”命名的

40、封建成文法典制定的政权是_。(分数:1.50)A.西魏 B.东魏C.北魏D.曹魏解析: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式”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南北朝西魏政权制定的大统式,故选 A项。33.汉朝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的法律称为_。(分数:1.50)A.酎金律B.三互法 C.上计律D.见知故纵之法解析:解析 汉朝在官吏选任中实行回避制度,为此制定了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故选 B项。酎金律是汉代制定的打击危害中央集权犯罪的法律;上计律是汉代考课之法;见知故纵之法是汉代制定的打击危害国家政权犯罪的法律。34.下列关于隋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

41、A.隋朝首次创立了十恶B.隋朝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财物的行为合称为六赃 C.隋朝使封建制五刑法定化D.隋朝首次区分了公罪和私罪解析:解析 隋朝在北齐律“重罪十条”的基础上,首次创立了十恶,故 A项表述正确。唐朝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财物的行为合称为六赃,而不是隋朝,故 B项表述错误,选 B项。隋朝首次使封建五刑法定化,开皇律中将封建制五刑定型为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故 C项表述正确。隋朝首次区分了公罪和私罪,该制度被唐、宋沿用。故 D项表述正确。35.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 6篇中

42、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 20篇 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 12篇 30卷解析:解析 法经共 6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 A项表述正确。魏律将法经中的“具法”(秦律改为“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故 B项表述正确。晋律在魏律的刑名律后增加一篇,称为“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律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并将篇目定型为 12篇。可见,C 项表述错误,故选 C项。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 12篇、502 条、30 卷

43、。可见,D 项表述正确。36.下列关于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50)A.我国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颁布于唐朝 B.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实行禁榷法C.唐朝将在海路通商城市划定的特定区域供商人居住和营业的场所称为市舶司D.唐朝实行赋税改革,实行夏、秋两季和户等征税,该法律称为一条鞭法解析:解析 唐太宗时期规定,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10%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可见,A 项表述正确。故选 A项。唐朝实行赋税改革,实行夏、秋两季和户等征税,该法律称为两税法,两税法的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原则是量出以制入,即国家根据当年

44、财政支出的预算确定当年赋税的总额,然后到各地分派征收。(2)按户等征收。即各地根据每户土地和财产的多少评出户等,然后按户等的高低征收多、少不同的赋税。(3)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秋两季征税,正是两税法名称的由来。两税法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税制改革。一条鞭法是明朝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于 1581年改革时推行的税制改革措施,一条鞭法并非大纲规定掌握的内容。可见,D 项表述错误。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就是推行自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法。禁榷法并非土地立法,而是特定物品的专卖法。可见,B 项表述错误。唐朝将在海路通商城市划定的特定区域供商人居住和营业的场所称为蕃房,“蕃房”是供外来商人居住和营业之处。可

45、见,C 项表述错误。37.唐朝将六赃犯罪中的监临主司以外的其他官员“因事受财”构成的犯罪称为_。(分数:2.00)A.受财枉法B.受财不枉法C.受所监临财物D.坐赃 解析:解析 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冠以“六赃”之名。据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赃罪正名,其数有六,谓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并坐赃。”可见,“六赃”罪包括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强盗、窃盗和坐赃六种犯罪。其中,除了强盗、窃盗外,都是官吏所犯的赃罪。凡是犯“六赃”罪的,处刑较重。“受财枉法”,是指“受有事财而为曲法处断”的行为,即官吏收受当事人贿赂而利用职权曲法枉断,为其牟取不正当

46、利益,或为其开脱罪责。“受财不枉法”,是指“虽受有事人财,判断不为曲法”的行为。“受所监临财物”,是指“监临之官不因公事而受监临内财物”的行为,一般是主管官员私下接受所监管的吏民的财物。“强盗”,是指“以威若力而取其财”的行为,即以暴力或暴力威胁而取他人财物。“窃盗”是指“潜形隐面而取”的行为,即秘密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官私财物。“坐赃”,唐律疏议解释道:“然坐赃者,谓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故名曰坐赃致罪。”即非监临官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本不当得的财物。可见,选 D项。38.下列有关古代法律或法典制定者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邓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B.连

47、坐法的制定者是战同时期的魏相李悝C.汉代的叔孙通在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D.贞观律是在房玄龄、长孙无忌修订律令的基础上完成的 解析: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子产,而不是邓析,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可见,A 项表述错误。连坐法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而不是李悝,李悝是法经的制定者。可见,B 项表述错误。汉代的萧何在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叔孙通是汉代傍章律的制定者。可见,C 项表述错误。唐太宗李世民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律令,经过 11年的时间,完成并正式颁布贞观律,唐代法典自此基本定型。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项。39.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