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40654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及答案解析(总分:7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58,分数:73.00)A骨骼肌收缩 B胰岛素分泌 C糖原分解减少 D皮肤血管收缩(分数:2.00)(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1.00)A.B.C.D.(2).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1.00)A.B.C.D.1.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肌梭是其感受器B.脊髓是其基本中枢C.脊髓横断后将永久消失D.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E. 和 纤维是其传出纤维2.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分数:1.00)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B

2、.脑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C.纹状体-黑质- 氨基丁酸能系统D.中缝核 5-羟色胺能系统E.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3.支配小汗腺的自主神经和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分别是(分数:1.00)A.交感神经,乙酰胆碱B.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C.副交感神经,肽类递质D.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4.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分数:1.00)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5.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感受装置位于肌梭中间部位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a 类和类纤维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受到的牵拉

3、刺激增加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6.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分数:1.00)A.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B.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C.受牵拉的肌肉收缩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7.感觉的非异性投射系统(分数:1.00)A.外周感受野与皮质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是由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途径共同组成的C.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很重要的结构D.有多级神经元参与传递8.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分数:1.00)A.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作用C.对脊髓的任绍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他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

4、作用E.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9.下列关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双向传播B.不衰减传递C.兴奋节律不变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10.人小脑绒球小结叶损伤后,将会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分数:1.00)A.站立不稳B.四肢乏力C.运动不协调D.静止性震颤E.意向性震颤11.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愈质常有肢体肌萎缩后遗症,其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病毒对肌肉的直接侵害作用B.神经的兴奋性支配作用减弱C.神经支配由兴奋转为抑制D.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12.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分数:1.00)A.周围神经末梢B.脊髓丘脑束C.丘脑外侧核D.脊髓后角E.

5、后根神经节13.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分数:1.00)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刺激的强弱和性质C.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14.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是局部除极化电位B.具有“全或无”性质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15.突触后抑制(分数:1.00)A.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实现的B.突触后膜呈超极化C.回返性抑制和交互性抑制均属突触后抑制D.由一个兴奋性神经元直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16.下列关于基底神经节运动调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

6、1.00)A.发动随意运动B.调节肌紧张C.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D.参与运动的设计17.C 类神经纤维包括(分数:1.00)A.自主神经节后纤维B.自主神经节前纤维C.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D.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18.神经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分数:1.00)A.树突B.胞体C.轴突D.始段E.轴突末梢19.下列选项中,主要与毒蕈碱样作用有关的是(分数:1.00)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C.胃肠活动减弱D.瞳孔扩大20.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分数:1.00)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腺分泌增多C.膀胱逼尿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瞳孔缩小21.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

7、是(分数:1.00)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2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分数:1.00)A.肌紧张降低B.腱反射减弱或消失C.肌萎缩明显D.巴宾斯基征阳性23.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1.00)A.形成模糊的感觉B.激发情绪生理反应C.起上行唤醒作用D.维持躯体姿势的平衡24.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分数:1.00)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B.锋电位的幅度C.进入突触前膜的 Ca2+的数量D.递质小泡的大小25.与神经元兴奋具有同样意义的是(分数:1

8、.00)A.阈电位水平B.神经冲动C.动作电位D.突触后电位26.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分数:1.00)A.促进消化B.保存能量C.加速排泄D.生殖E.应付环境急骤变化27.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E.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脑电图28.破坏下列哪一个脑区,动物会出现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分数:1.00)A.边缘叶B.中脑网状结构C.延脑背侧区D.下丘脑外侧区E.下丘脑腹内侧核A拒食致饿死 B食欲大增致肥胖 C出现假怒现象 D变得

9、温顺驯服(分数:2.00)(1).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动物(分数:1.00)A.B.C.D.(2).破坏下丘脑腹内侧核,可引起动物(分数:1.00)A.B.C.D.29.当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分数:1.00)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B.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C.牵张反射加强D.梭外肌收缩E.梭内肌舒张30.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则动物(如猫)处于下列何种状态(分数:1.00)A.脊休克B.去大脑僵直C.觉醒D.昏睡E.运动共济失调31.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分数:1.00)A.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

10、冲动D.参与形成躯体平衡感觉32.下列各项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有(分数:1.00)A. 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B. 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C.骨骼肌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D.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33.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34.突触的传递特征有(分数:1.00)A.双向性B.总和现象C.相对不疲劳D.对内环境改变敏感3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变化是(分数:1.00)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36.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分数:1.00)A.可由传递冲动到丘脑的感

11、觉神经元的侧支所激活B.将冲动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质各区C.电刺激时,引起觉醒D.经过多突触联系,将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37.当脚趾受到机械性损伤刺激时,可引起快痛与慢痛(分数:1.00)A.快痛由 As 纤维传导,慢痛由 C 纤维传导B.快痛在传递过程中在脊髓要换神经元C.慢痛在皮质的代表区与外周刺激部位间有点对点的关系D.痛觉传入纤维兴奋的原因是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损伤,释放化学物质38.较强烈的屈反射(分数:1.00)A.有关的运动神经元有后放电B.是多突触反射C.由伤害性刺激引起D.常常同时出现对侧伸反射A传出神经为到骨骼肌的 A 纤维 B传出神经为到骨骼肌的 A 纤维 C传入纤维为 C 类

12、纤维 D传入纤维为 B 类纤维 E传入纤维为 A 类纤维(分数:14.00)(1).脊髓动物实现的骨骼肌牵张反射(分数:1.00)A.B.C.D.E.(2).完整动物的内脏疼痛反射(分数:1.00)A.B.C.D.E.(3).与摄水有关的中枢位于(分数:1.00)A.B.C.D.E.(4).与非特异投射系统有关的结构是(分数:1.00)A.B.C.D.E.(5).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分数:1.00)A.B.C.D.E.(6).黑质一纹状体通路中的主要递质是(分数:1.00)A.B.C.D.E.(7).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1.00)A.B.C.D.E.(8).非特异感觉

13、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1.00)A.B.C.D.E.(9).中枢性温度感受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分数:1.00)A.B.C.D.E.(10).精神性发汗中枢可能位于(分数:1.00)A.B.C.D.E.(11).超极化抑制是指(分数:1.00)A.B.C.D.(12).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分数:1.00)A.B.C.D.(13).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分数:1.00)A.B.C.D.(14).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分数:1.00)A.B.C.D.39.属于神经递质的有(分数:1.00)A.-氨基丁酸B.5-羟色氨酸C.5-羟色胺D.多巴胺40.切除动物前庭小脑后,动物将表现为(分数:1.00

14、)A.站立不稳B.四肢乏力C.运动不协调D.静止性震颤41.下列药物或毒物中,可阻断 N 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分数:1.00)A.筒箭毒B.普萘洛尔C.酚妥拉明D.阿托品E.烟碱42.腱反射或骨骼肌牵张反射(分数:1.00)A.是由于刺激了肌腱内的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活动B.传出神经是前角小运动神经元C.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D.此反射在屈肌较明显E.以上各项都对43.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分数:1.00)A.肠蠕动抑制B.瞳孔开大肌收缩C.肾素分泌D.胰岛素分泌E.骨骼肌血管舒张44.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分数:1.00)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

15、膜的兴奋性降低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E.通过轴突一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45.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分数:1.00)A.刺痛B.慢痛C.定位不精确D.必有牵涉痛E.对牵拉不敏感46.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组织有(分数:1.00)A.肾上腺髓质B.血管平滑肌C.胰腺和胃腺D.心传导组织47. 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分数:1.00)A.直接诱发梭外肌收缩B.直接发动牵张反射C.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D.引起腱器官兴奋48.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突触前末梢去极化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

16、结合D.突触后膜对 K+、Cl -的通透性升高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49.锥体束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数:1.00)A.支配对侧肢体肌肉运动B.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C.抑制腱反射D.使肌群运动协调E.调节肌紧张50.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分数:1.00)A.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B.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C.cAMP 与 cGMPD.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E.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51.在周围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分布于(分数:1.00)A.自主神经节B.骨骼肌终板膜C.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D.多数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E.消化道壁内神经丛所有的神

17、经元52.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分数:1.00)A.瞳孔缩小B.逼尿肌收缩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D.妊娠子宫收缩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53.当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出现(分数:1.00)A.骨骼肌收缩颤动B.瞳孔缩小C.大汗淋漓D.心率加速54.关于屈反射(分数:1.00)A.是多突触反射B.脊髓离断后减弱C.后放是它的一个特征D.Babinski 征属于屈反射55.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有(分数:1.00)A.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D.建立丘脑和大脑皮质之间的反馈联系西医综合-生理学神经系统答案解析(总分:73.00,做题时间:9

18、0 分钟)一、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58,分数:73.00)A骨骼肌收缩 B胰岛素分泌 C糖原分解减少 D皮肤血管收缩(分数:2.00)(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1.00)A.B.C.D. 解析:(2).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1.00)A.B. C.D.解析:解释 以 ACh 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除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即支配多数小汗腺引起温热性发汗和支配骨骼肌血管引起防御反应性舒血管效应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目前已分离出 5 种亚型,均为

19、G-蛋白偶联受体。当 M 受体激活时,可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 或 IP3和 DG)的浓度,进而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这些作用称为毒蕈碱样作用,简称 M 样作用。毒蕈碱样作用可被 M 受体拮抗剂阿托品阻断。在外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末梢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都有肾上腺素能受体,但不一定两种受体都有,心肌主要存在 受体;血管平滑肌则有 和 两种受体,但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以 受体为主,而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则以 受体为主。NE 对 受体的作用较强,而对 受体的作用则较弱。一般而

20、言,NE 与 受体(主要是 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子宫、虹膜辐射状肌等的收缩,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 与 受体(主要是 2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等的舒张,但与心肌 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却是兴奋性的。 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与脂肪分解有关。酚妥拉明能阻断 受体,包括 1和 2受体,但主要是 1受体。哌唑嗪干唷亨宾可分别选择性阻断 1和 2受体。由于 2受体多为突触前受体,故临床上用 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可治疗高血压。普萘洛尔能阻断 受体,但对 1和 2受体无选择性。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主要阻断 1受体,而丁

21、氧胺则主要阻断 2受体。临床上治疗心绞痛伴有肺通气不畅的患者时,应选用选择性 1受体拮抗剂,而不能选用非选择性拮抗剂。胰岛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刺激右侧迷走神经,既可通过 M 受体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也可通过刺激胃肠激素释放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者作用于 细胞的 2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虽然也可通过 2受体并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但交感神经兴奋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一般以 受体介导的抑制性效应为主。1.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肌梭是其感受器B.脊髓是其基本中枢C.脊髓横断后将永久消失 D.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E. 和

22、纤维是其传出纤维解析:解释 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分为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反射也称位相性牵张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义称紧张性牵张反射,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当肌肉受牵拉而兴奋时,经a、传入纤维到脊髓,使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 纤维传出,使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当牵拉力进一步加大时,可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肌肉受到损伤。腱反射主要发生于快肌纤维,肌紧张反射以慢肌纤维为主。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起重要作用,它从脊髓传出支配梭内肌,兴奋时可使梭内肌紧张性增强,提高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使牵张反射加强。牵张反射是维

23、持姿势的基本反射。基本中枢在脊髓,当脊髓横断后,会因脊休克而暂时消失。随脊休克的恢复而逐渐恢复。2.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分数:1.00)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 B.脑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C.纹状体-黑质- 氨基丁酸能系统D.中缝核 5-羟色胺能系统E.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解析:解释 黑质上行抵达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的功能在于抑制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的功能。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亢进所致。3.支配小汗腺的自主神经和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分别是(分数:1.00)A.交感神经,乙酰胆碱 B.副交感

24、神经,乙酰胆碱C.副交感神经,肽类递质D.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解析:解释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除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即支配多数小汗腺引。起温热性发汗和支配骨骼肌血管引起防御反应性舒血管效应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即属于交感神经但释放乙酰胆碱。4.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分数:1.00)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解析:解释 以上只有逼尿肌收缩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5.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感受装置位于肌梭中间部

25、位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a 类和类纤维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 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解析:解释 肌梭是感受牵拉的长度感受器,与梭外肌是平行的,梭外肌收缩时,肌梭受到的牵拉刺激减弱而不是加强。6.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分数:1.00)A.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B.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C.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解析:解释 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兴奋和拈抗肌抑制;对其他关节的肌肉活动无明显影响;伸肌和屈肌受牵拉时都可

26、引起牵张反射,但伸肌较明显。7.感觉的非异性投射系统(分数:1.00)A.外周感受野与皮质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是由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途径共同组成的C.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很重要的结构 D.有多级神经元参与传递 解析:解释 感觉的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所有感觉的共同途径,其起点是脑干网状结构,各种感觉传导束在经过脑干时均发出侧支进入这里,并失去其特异性,经多突触接替后经丘脑网状核弥散性投射到皮质各部位。8.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分数:1.00)A.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作用C.对脊髓的任绍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他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对同一

27、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解析:解释 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通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9.下列关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双向传播B.不衰减传递C.兴奋节律不变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解析:解释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以下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化学性突触传递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10.人小脑绒球小结叶损伤后,将会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分数:1.00)A.站立不稳 B.四肢乏力C.运动不协调D.静止性震颤E.意向性震颤解析:解

28、释 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第四脑室附近肿瘤压迫绒球小结叶的病人,有步基宽、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和容易跌倒等症状,但在躯体得到支持物扶持时,其随意运动仍能协调进行;四肢乏力、运动不协调和意向性震颤是脊髓小脑损伤的症状;静止性震颤是基底神经节损伤的症状。11.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愈质常有肢体肌萎缩后遗症,其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病毒对肌肉的直接侵害作用B.神经的兴奋性支配作用减弱C.神经支配由兴奋转为抑制D.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解析:解释 神经能使所支配的组织在功能上发生变化,例如,引起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这一作用称为神经的功能性作用(fu

29、nctionalaction)。除此之外,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这一作用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不易被觉察,但当神经被切断后即可明显表现出来,它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逐渐萎缩。例如,脊髓灰质炎患者一旦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它所支配的肌肉将发生萎缩。12.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分数:1.00)A.周围神经末梢B.脊髓丘脑束C.丘脑外侧核D.脊髓后角 E.后根神经节解析:解释 传导躯体痫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13.

30、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分数:1.00)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刺激的强弱和性质C.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 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解析:解释 由于突触(特别是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化学递质参与,因此兴奋传递在速度上不如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快。它需经过突触前膜兴奋,递质的释放,作用于后膜受体,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电位形成,最后动作电位形成和传导等复杂过程,因此,在时间上出现中枢延搁。经过的突触越多,完成传递的时间也就越长。一般言之,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要需 0.30.5ms。因此突触的多少是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长短的主要决定因素。14.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

31、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是局部除极化电位B.具有“全或无”性质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解析:解释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发生机制是某种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从而使膜电位发生超极化。IPSP 属于局部超极化,而非除极化,也不具有“全或无”性质,不是因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不足,而是足够量的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对氯离子通透性增加,也可能有钠的通透性减少。15.突触后抑制(分数:1.00)A.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实现的 B.突触后膜呈超极化 C.回返性抑制和交互性抑制均属突触后抑制 D

32、.由一个兴奋性神经元直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 解析:解释 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实现的;突触后膜呈超极化;回返性抑制和交互性抑制均属突触后抑制;由一个兴奋性神经元直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16.下列关于基底神经节运动调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发动随意运动 B.调节肌紧张C.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D.参与运动的设计解析:解释 随意运动的设想起源于皮质联络区(即发动随意运动)。运动的设计在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的两个重要运动脑区,即基底神经节和皮质小脑中进行,设计好的运动信息被传送到皮质运动区,即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再由此处发出指令经运动传出通路到达脊髓和脑于运动神经元

33、。在这过程中,运动的设计需在大脑皮质与基底神经节、皮质小脑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而运动的执行则需要脊髓小脑的参与,后者利用其与脊髓、脑干和大脑皮质之间的纤维联系,将来自肌肉、关节等处的感觉传入信息与皮质运动区发出的运动指令反复进行比较,并修正皮质运动区的活动。外周感觉反馈信息也可直接传入皮质运动区,经过对运动偏差的不断纠正,使动作变得平稳而精确。基底神经节可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并将一个抽象自搬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基底神经节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的调节、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可能都有关。此外,基底神经节中某些核团还参与自主神经的调节、感觉传入、理行为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活动。1

34、7.C 类神经纤维包括(分数:1.00)A.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B.自主神经节前纤维C.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 D.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解析:解释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和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都是 C 类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是 B 类纤维;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是 A 纤维。18.神经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分数:1.00)A.树突B.胞体C.轴突D.始段 E.轴突末梢解析:解释 神经元轴突始段阈电位与静息电位之差值最小,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轴突始段。19.下列选项中,主要与毒蕈碱样作用有关的是(分数:1.00)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 C.胃肠活动减弱D.

35、瞳孔扩大解析:解释 主要与毒蕈碱样作用有关的是支气管痉挛。心脏活动加强、胃肠活动减弱、瞳孔扩大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20.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分数:1.00)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腺分泌增多C.膀胱逼尿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瞳孔缩小解析:解释 交感神经兴奋时,支气管平滑肌舒张。21.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分数:1.00)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解析:解释 闻到食物香味(自然的条件刺激,总是与食物同时出现)引起唾液分泌才是条件反射。2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

36、(分数:1.00)A.肌紧张降低 B.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C.肌萎缩明显 D.巴宾斯基征阳性解析:解释 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紧张降低和肌肉萎缩明显,但巴宾斯基征阴性。23.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1.00)A.形成模糊的感觉B.激发情绪生理反应C.起上行唤醒作用 D.维持躯体姿势的平衡解析:解释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一方面,该系统经多次换元并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因而与皮质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另一方面,它们通过脑干网状结构,间接接受来自感觉传导到第二级神经元侧支的纤维投射,而网状结构是一个反复换

37、元的部位。由于该系统没有专一的感觉传导功能,因而不能引起特殊的感觉。该系统的上行纤维进入皮质后分布于各层内,以游离末梢的形式与皮质神经元的树突构成突触联系,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的作用。觉醒状态的维持与感觉传入直接有关。躯体感觉传入通路叶第三级神经元的上行纤维在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刺激动物中脑网状结构能唤醒动物,脑电波涅现去同步化快波。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后,动物出现昏睡现象,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说明脑干网状结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因此称为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上行激动系统主要通过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而到达大脑皮质。由于网状结构内神经元的高度聚合和复杂的

38、网络联系,以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多突触传递和在皮质广泛区域的弥散性投射,使上行激动系统失去传导各种感觉的特异件。24.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分数:1.00)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B.锋电位的幅度 C.进入突触前膜的 Ca2+的数量 D.递质小泡的大小解析:解释 只有锋电位的幅度和进入突触前膜的 Ca2+的数量是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的因素。25.与神经元兴奋具有同样意义的是(分数:1.00)A.阈电位水平B.神经冲动 C.动作电位 D.突触后电位解析:解释 神经元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与神经冲动是同义词,只不过动作电位强调电位的变化,而神经冲动强调动作电位脉冲。26.交感神

39、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分数:1.00)A.促进消化B.保存能量C.加速排泄D.生殖E.应付环境急骤变化 解析:解释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作用在于促使动物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修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27.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E.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脑电图 解析:解释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电

40、刺激时引起去同步化脑电图;具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的作用。28.破坏下列哪一个脑区,动物会出现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分数:1.00)A.边缘叶B.中脑网状结构C.延脑背侧区D.下丘脑外侧区E.下丘脑腹内侧核 解析:解释 下丘腑腹内侧核系饱中枢所在的部位,当两侧的此区域破坏时,失去饱中枢,致使摄食中枢总是处于兴奋状态,食欲增加并逐渐肥胖。A拒食致饿死 B食欲大增致肥胖 C出现假怒现象 D变得温顺驯服(分数:2.00)(1).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动物(分数:1.00)A. B.C.D.解析:(2).破坏下丘脑腹内侧核,可引起动物(分数:1.00)A.B. C.D.解析:解释 用埋藏电极刺激

41、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所谓饱中枢,后者可以抑制前者的活动。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多。说明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些神经元对血糖敏感,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能调节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29.当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分数:1.00)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B.

42、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C.牵张反射加强 D.梭外肌收缩E.梭内肌舒张解析:解释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梭内肌收缩,肌梭敏感性增高,导致肌梭传入冲动增加,牵张反射加强,使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多,梭外肌收缩加强。30.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则动物(如猫)处于下列何种状态(分数:1.00)A.脊休克B.去大脑僵直C.觉醒D.昏睡 E.运动共济失调解析:解释 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时,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通路阻断,失去了对大脑皮质的激动作用,动物出现类似睡眠的昏睡现象。31.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分数:1.00)A.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

43、.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D.参与形成躯体平衡感觉解析:解释 觉醒状态的维持与感觉传入直接有关。躯体感觉传入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上行纤维在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刺激动物中脑网状结构能唤醒动物,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后,动物出现昏睡现象,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说明脑干网状结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因此称为网状结构七行激动系统。上行激动系统主要通过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而到达大脑皮质。由于网状结构内神经元的高度聚合和复杂的网络联系,以及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多突触传递和在皮质广泛区域的弥散性投射,使上行激动系统失去传导各种感觉的特异性。巴比妥类药物可以阻断

44、上行激动系统的活动而起催眠的作用。此外,大脑皮质的感觉运动区、额叶、眶回、扣带回、颞上回、海马、杏仁核、下丘脑等脑区也可通过下行纤维兴奋网状结构。32.下列各项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有(分数:1.00)A. 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 B. 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 C.骨骼肌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 D.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解析:解释 能直接到达效应器的胆碱能纤维有传出运动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和骨骼肌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等。33.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 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解析:解释

45、兴奋性突触的传递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1:1)不同,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比例不是 1:1,所以兴奋节律会发生改变。34.突触的传递特征有(分数:1.00)A.双向性B.总和现象 C.相对不疲劳D.对内环境改变敏感 解析:解释 突触传递的特征有总和现象和对内环境改变敏感;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是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3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变化是(分数:1.00)A.极化B.去极化 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解析:解释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36.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分数:1.00)A.可由传递冲动到丘脑的感觉神经元的侧支所激活 B.将冲动弥散性

46、投射到大脑皮质各区 C.电刺激时,引起觉醒 D.经过多突触联系,将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 解析:解释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37.当脚趾受到机械性损伤刺激时,可引起快痛与慢痛(分数:1.00)A.快痛由 As 纤维传导,慢痛由 C 纤维传导 B.快痛在传递过程中在脊髓要换神经元 C.慢痛在皮质的代表区与外周刺激部位间有点对点的关系D.痛觉传入纤维兴奋的原因是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损伤,释放化学物质 解析:解释 伤害性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传入纤维有 A 和 C 两种,前者传导快痛,后者传导慢痛。脚趾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快痛与慢痛均较明显(因传导距离 K,两条途径的传导时间相差较多),快痛传入在脊髓换神经元后,

47、主要由新脊髓丘脑束从脊髓上行,在丘脑再换神经元后到达新皮质,与外周刺激部位有点对点关系。而慢痛经旁中央上行系统,由丘脑内侧上行到达边缘系统,与外周刺激部位无点对点关系,参与痛的情绪反应。38.较强烈的屈反射(分数:1.00)A.有关的运动神经元有后放电 B.是多突触反射 C.由伤害性刺激引起 D.常常同时出现对侧伸反射 解析:解释 屈反射由作用于一侧肢体的伤害性刺激引起;是多突触反射;强的伤害性刺激可引起有关反射的运动神经元的长时间放电(后放电);屈反射实现时,对侧肢体出现伸反射(交叉伸反射)。A传出神经为到骨骼肌的 A 纤维 B传出神经为到骨骼肌的 A 纤维 C传入纤维为 C 类纤维 D传入

48、纤维为 B 类纤维 E传入纤维为 A 类纤维(分数:14.00)(1).脊髓动物实现的骨骼肌牵张反射(分数:1.00)A. B.C.D.E.解析:(2).完整动物的内脏疼痛反射(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释 脊髓动物与完整动物的躯体或内脏反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是相同的。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是a 类和类(相当于 A 和 A),传出神经为到骨骼肌的 A 纤维;内脏疼痛反射的传入纤维为C 类纤维。(3).与摄水有关的中枢位于(分数:1.00)A.B.C. D.E.解析:(4).与非特异投射系统有关的结构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释 下丘脑控制摄水的中枢与摄食中枢极为接近,位于下丘脑外侧区;丘脑的第三类核群,是靠近中线的所谓内髓板以内的各种结构,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属于非特异投射系统。(5).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分数:1.00)A. B.C.D.E.解析:(6).黑质一纹状体通路中的主要递质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释 闰绍细胞是回返抑制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主要递质是多巴胺。(7).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8).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1.00)A.B.C. 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