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传染病学-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414206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职业资格】传染病学-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传染病学-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传染病学-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传染病学-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传染病学-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传染病学-2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艾滋病的传染下列哪一项未被证实 A急性感染期的病人 B血清抗 HIV 阳性者 C隐性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 D已感染 HIV 的动物 E有机会性感染的晚期病人(分数:1.00)A.B.C.D.E.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下列哪一条是不肯定的 A性接触 B蚊叮咬 C接触血液或其他制品 D静脉药瘾者 E母婴传播(分数:1.00)A.B.C.D.E.3.下列各项,不属艾滋病典型表现的是 A口咽念珠菌感染 B长期发热 C头痛,进行性痴呆 D皮肤粘膜出血 E慢性腹泻(分数:1.00)A.B

2、.C.D.E.4.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在下列哪个范围 A12 个月 B12 个月(平均 40 天) C35 天 D612 周 E210 年(平均 5 年)(分数:1.00)A.B.C.D.E.5.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期的表现 A卡波西肉瘤 B脉络膜视网膜炎 C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D消化道感染 E呼吸道感染(分数:1.00)A.B.C.D.E.6.在感染 HIV 后抗-HIV 由阴转阳的最早时间是 A感染后 26 周 B感染后 26 个月 C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 D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时 E合并卡波西肉瘤时(分数:1.00)A.B.C.D.E.7.男,40 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

3、发卡波西肉瘤,诊断应首先考虑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C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D艾滋病 E选择性 IgA 缺乏症(分数:1.00)A.B.C.D.E.8.确定某人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时,哪一条必不可少 A有可能感染的病史 B有血清抗 HIV 阳性 C自病人血液分离出 HIV D有一定特殊的临床症状 E有发生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的表现(分数:1.00)A.B.C.D.E.9.不能用于艾滋病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是 A齐多夫定 B双脱氧胞苷 C双脱氧肌苷 D阿糖腺苷 E拉米夫定(分数:1.00)A.B.C.D.E.10.艾滋病的治疗涉及多个方面,当前哪一条为实际进行的 A抗病毒治疗、免疫

4、治疗与并发症治疗并重 B以并发症(感染、肿瘤)治疗为主 C以免疫治疗为主,兼顾抗病毒治疗与并发症治疗 D以对症治疗为主,兼顾抗病毒治疗 E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兼顾对并发症的治疗(分数:1.00)A.B.C.D.E.11.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很多,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治疗护理,限制其传染性 B对艾滋病病人隔离,限制其学习与工作 C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教育,杜绝其性乱行为 D加强对献血人员的管理,防止 HIV 感染者献血 E禁止艾滋病感染者结婚(分数:1.00)A.B.C.D.E.12.“非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空气飞沫传播 B经消化道传播 C经接触传播 D性传播 E血液传播(

5、分数:1.00)A.B.C.D.E.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 A13 天 B210 天 C57 天 D14 天 E1 个月(分数:1.00)A.B.C.D.E.14.SARS 的首发症状是 A发热 B咳嗽 C腹泻 D胸闷 E鼻塞(分数:1.00)A.B.C.D.E.15.能可靠反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程进展的检查手段是 ACT 检查 BB 超检查 C血清检查 DX 线胸片 E病毒分离培养(分数:1.00)A.B.C.D.E.16.下列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诊断有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疑似诊断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 C医学观察病例 D重症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E轻型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分数

6、:1.00)A.B.C.D.E.17.临床诊断某病人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要有的依据是 A血白细胞降低 B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C刚从“非典”疫区返回 D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影像学改变 E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分数:1.00)A.B.C.D.E.18.“非典”治疗的重点应放在 A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B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C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的综合治疗 D补充大量维生素 E止咳(分数:1.00)A.B.C.D.E.19.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 的管理应 A按甲类管理 B按乙类管理 C按丙类管理 D各级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E各省级卫生管理机构自行决定(分数:1.00)A.B.C.D.E.20.流

7、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 A肺炎球菌 B流行性感冒杆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脑膜炎球菌(分数:1.00)A.B.C.D.E.21.造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流行的因素主要是 A菌群毒力增强 B菌群变异 C带菌者增多 D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累及增加 E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流行性(分数:1.00)A.B.C.D.E.22.我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当前主要流行菌群是 AA 群为主,B 群次之,C 群局部地区出现 BB 群为主,A 群次之 CC 群为主,D 群次之 DC 群为主,B 群次之 ED 群为主,A 群次之(分数:1.00)A.B.C.D.E.2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

8、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分数:1.00)A.B.C.D.E.2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休克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寒战、高热、中毒症状严重 B散在皮肤瘀点 C周围循环衰竭 D脑脊液此时多澄清 E尿量减少或无尿(分数:1.00)A.B.C.D.E.25.高热、头痛、呕吐,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烦躁不安,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性脑膜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伤寒 E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分数:1.00)A.B.C.D.E.2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脊液典型生化改变为

9、 A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B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正常,糖、氯化物稍增加 C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正常,糖、氯化物稍降低 D压力增高,白细胞数110 9/L,蛋白质稍增加,糖、氯化物正常 E压力增高,白细胞数110 9/L,中性粒细胞增加,蛋白质增高,糖、氯化物降低(分数:1.00)A.B.C.D.E.27.不支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的脑脊液检查的是 A外观混浊呈脓性 B蛋白质含量高 C细胞数0.510 9/L,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D糖含量明显减少 E氯化物含量减少(分数:1.00)A.B.C.D.E.2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具有很大

10、鉴别意义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和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皮肤瘀点、瘀斑 D发病季节 E颅内压增高程度(分数:1.00)A.B.C.D.E.29.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首选的抗菌药物足 A磺胺嘧啶 B氯霉素 C红霉素 D磷霉素 E青霉素(分数:1.00)A.B.C.D.E.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病人出现昏迷、潮式呼吸和瞳孔不等大时,主要抢救措施是 A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 B20%甘露醇液静脉推注 C注射山梗菜碱 D立即行气管切开 E使用人工呼吸机(分数:1.00)A.B.C.D.E.31.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侵入的细菌数量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侵袭力和内毒素

11、E肠毒素(分数:1.00)A.B.C.D.E.32.中毒型菌痢的发病主要是由于 A细菌毒力强 B感染细菌数量大 C细菌外毒素的作用 D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反应性增高 E痢疾杆菌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分数:1.00)A.B.C.D.E.33.中毒型菌痢好发于 A2 岁以下 B27 岁 C1014 岁 D青壮年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D.E.34.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为 A密切接触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飞沫传播 D虫媒传播 E体液传播(分数:1.00)A.B.C.D.E.35.中毒性菌痢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 A起病急骤 B高热 C惊厥 D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 E昏迷(分数:

12、1.00)A.B.C.D.E.36.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常超过的时间是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D6 个月 E12 个月(分数:1.00)A.B.C.D.E.37.下列哪项不是痢疾的必有症状 A里急后重 B腹痛 C下痢赤白脓血 D痢下白冻 E肛门灼热(分数:1.00)A.B.C.D.E.38.腹痛、腹泻、出现脓血便,伴发热恶寒,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急性胃肠炎 D流行性脑脊髓炎 E霍乱(分数:1.00)A.B.C.D.E.39.确诊急性菌痢,主要靠下列哪项检查 A大便常规 B大便细菌培养 C血常规 D乙状结肠镜 E血液培养(分数:1.00)A.B.C.D.E

13、.40.患者腹痛、腹泻 3 天,大便呈黏液脓血便,伴发热。应首先考虑的是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急性胄肠炎 D血吸虫病 E霍乱(分数:1.00)A.B.C.D.E.4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首选药物是 A四环素 B氯霉素 C链霉素 D诺氟沙星 E磺胺脒(分数:1.00)A.B.C.D.E.42.下列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抗菌治疗 B扩充血容量 C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D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E纠正代谢性碱中毒(分数:1.00)A.B.C.D.E.43.痢疾初起,用药当忌 A疏散表邪之品 B清热凉血之品 C调气行血之品 D理气化滞之品 E收敛止涩之品(分数:1.00)A.

14、B.C.D.E.44.中毒型痢疾休克型抢救中最重要的措施是 A降温止惊 B防治循环衰竭 C防治脑水肿 D防治呼吸衰竭 E抗菌治疗(分数:1.00)A.B.C.D.E.45.对中毒型菌痢采用山莨菪碱治疗,其主要作用是 A控制抽搐 B兴奋呼吸中枢 C解除肠道痉挛 D抑制频繁的腹泻 E解除微循环痉挛(分数:1.00)A.B.C.D.E.46.哪项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综合措施的重点 A切断传播途径 B发现并处理带菌者 C隔离及治疗病人 D服用痢疾活菌苗 E流行季节预防投药(分数:1.00)A.B.C.D.E.47.关于 0139 型霍乱以下哪条不正确 A疫情凶猛,传播迅速 B无家族聚集性 C人群普遍易感

15、D与 01 及非 01 群其他弧菌感染有交叉免疫力 E病例散发(分数:1.00)A.B.C.D.E.48.引起霍乱流行的最主要途径是 A经水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呼吸道传播 D经接触传播 E经虫媒传播(分数:1.00)A.B.C.D.E.49.霍乱的流行季节月份在我国为 A34 月 B312 月 C56 月 D912 月 E78 月(分数:1.00)A.B.C.D.E.50.发生霍乱时,对疫区接触者的检疫期是 A3 天 B5 天 C7 天 D9 天 E12 天(分数:1.00)A.B.C.D.E.传染病学-2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

16、数:50.00)1.艾滋病的传染下列哪一项未被证实 A急性感染期的病人 B血清抗 HIV 阳性者 C隐性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 D已感染 HIV 的动物 E有机会性感染的晚期病人(分数:1.00)A.B.C.D. E.解析: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中,下列哪一条是不肯定的 A性接触 B蚊叮咬 C接触血液或其他制品 D静脉药瘾者 E母婴传播(分数:1.00)A.B. C.D.E.解析:考点评析1引起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 RNA 病毒。该病毒不耐酸。2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 HIV 感染者都是传染源,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 HIV。3AIDS 可通过性传播、血

17、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其中包括器官或组织移植传播、母婴传播。4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目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5HIV 可致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等免疫系统的细胞出现溶解或死亡,或出现功能缺陷。AIDS 的病理改变可分为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另一类是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3.下列各项,不属艾滋病典型表现的是 A口咽念珠菌感染 B长期发热 C头痛,进行性痴呆 D皮肤粘膜出血 E慢性腹泻(分数:1.00)A.B.C.D.E. 解析:4.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在下列哪个范围 A12 个月 B12 个月(平均 40 天) C35 天 D612 周 E210

18、 年(平均 5 年)(分数:1.00)A.B.C.D.E. 解析:5.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期的表现 A卡波西肉瘤 B脉络膜视网膜炎 C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D消化道感染 E呼吸道感染(分数:1.00)A.B.C. D.E.解析:考点评析1急性感染期可持续 34 天,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2无症状感染期可持续 210 年或更久,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3艾滋病前期可有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肌肉疼痛、各种感染等。4艾滋病期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各种恶性肿瘤。6.在感染 HIV 后抗-HIV 由阴转阳的最早时间是 A感染后 26 周 B感染后 26 个月 C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 D合并卡氏

19、肺孢子虫肺炎时 E合并卡波西肉瘤时(分数:1.00)A. B.C.D.E.解析:考点评析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常减少,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2抗-HIV 初筛试验阳性并经确认试验证实,为诊断 HIV 感染的必要条件。3免疫学检测中 CD/细胞计数是 HIV 感染进程及指导治疗的指标,感染者应每 6 个月检查一次,还有针对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其他检查。7.男,40 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发卡波西肉瘤,诊断应首先考虑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C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D艾滋病 E选择性 IgA 缺乏症(分数:1.00)A.B.C.D. E.解析:8.确定某人为艾滋病

20、病毒感染者时,哪一条必不可少 A有可能感染的病史 B有血清抗 HIV 阳性 C自病人血液分离出 HIV D有一定特殊的临床症状 E有发生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的表现(分数:1.00)A.B. C.D.E.解析:考点评析艾滋病病例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HIV 抗体阳性,并具备临床症状之一和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才能确诊。9.不能用于艾滋病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是 A齐多夫定 B双脱氧胞苷 C双脱氧肌苷 D阿糖腺苷 E拉米夫定(分数:1.00)A.B.C.D. E.解析:10.艾滋病的治疗涉及多个方面,当前哪一条为实际进行的 A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与并发症治疗并重 B以并发症(感染、肿瘤)治疗为主 C以免疫治

21、疗为主,兼顾抗病毒治疗与并发症治疗 D以对症治疗为主,兼顾抗病毒治疗 E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兼顾对并发症的治疗(分数:1.00)A. B.C.D.E.解析:考点评析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并注意各种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支持及对症治疗、预防性治疗。11.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很多,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治疗护理,限制其传染性 B对艾滋病病人隔离,限制其学习与工作 C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教育,杜绝其性乱行为 D加强对献血人员的管理,防止 HIV 感染者献血 E禁止艾滋病感染者结婚(分数:1.00)A.B. C.D.E.解析:考点评

22、析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如提倡使用避孕套、禁止吸毒、严格使用血及血制品等,保护易感人群。12.“非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空气飞沫传播 B经消化道传播 C经接触传播 D性传播 E血液传播(分数:1.00)A. B.C.D.E.解析: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 A13 天 B210 天 C57 天 D14 天 E1 个月(分数:1.00)A.B. C.D.E.解析:14.SARS 的首发症状是 A发热 B咳嗽 C腹泻 D胸闷 E鼻塞(分数:1.00)A. B.C.D.E.解析:考点评析1潜伏期为 114 天,一般为 210 天。2起病急,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进入进展

23、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病程为 12 周,可有咳嗽、胸闷甚至呼吸窘迫等。3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少许湿啰音。4临床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恢复期。15.能可靠反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程进展的检查手段是 ACT 检查 BB 超检查 C血清检查 DX 线胸片 E病毒分离培养(分数:1.0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实验室检查包括外周血象、T 细胞亚群检测、血生化检查、SARS-COV 抗体检查。2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基本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像和肺实变影像。16.下列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诊断有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疑似诊断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 C医学观察病例 D重症传染性非典

24、型性肺炎 E轻型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分数:1.00)A.B.C.D.E. 解析:17.临床诊断某病人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要有的依据是 A血白细胞降低 B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C刚从“非典”疫区返回 D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影像学改变 E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分数:1.0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胸部 X 线影像学改变,配合 SARS 病原学检测,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以作出 SARS 的诊断。具有临床症状和出现肺部 X 线影像改变,是诊断 SARS 的基本条件。2分为临床诊断、确定诊断、疑似病例和医学观察病例。18.“非典”治疗的重点应

25、放在 A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B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C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的综合治疗 D补充大量维生素 E止咳(分数:1.00)A.B.C. D.E.解析:考点评析1目前缺少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临床上应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减轻肺的渗出、损伤,防止或减轻后期的肺纤维化。19.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 的管理应 A按甲类管理 B按乙类管理 C按丙类管理 D各级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E各省级卫生管理机构自行决定(分数:1.00)A. B.C.D.E.解析:考点评析SARS 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之一。预防要

26、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是 A肺炎球菌 B流行性感冒杆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脑膜炎球菌(分数:1.00)A.B.C.D.E. 解析:21.造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流行的因素主要是 A菌群毒力增强 B菌群变异 C带菌者增多 D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累及增加 E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流行性(分数:1.00)A.B.C.D. E.解析:22.我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当前主要流行菌群是 AA 群为主,B 群次之,C 群局部地区出现 BB 群为主,A 群次之 CC 群为主,D 群次之 DC 群为主,B 群次之 ED 群为主,A 群次之(分数:

27、1.00)A. B.C.D.E.解析:2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分数:1.00)A.B.C.D. E.解析:2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休克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寒战、高热、中毒症状严重 B散在皮肤瘀点 C周围循环衰竭 D脑脊液此时多澄清 E尿量减少或无尿(分数:1.00)A.B. C.D.E.解析:25.高热、头痛、呕吐,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烦躁不安,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性脑膜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伤寒 E中毒性细菌性

28、痢疾(分数:1.00)A.B. C.D.E.解析:考点评析1普通型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2暴发型包括败血症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2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脊液典型生化改变为 A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B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正常,糖、氯化物稍增加 C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正常,糖、氯化物稍降低 D压力增高,白细胞数110 9/L,蛋白质稍增加,糖、氯化物正常 E压力增高,白细胞数110 9/L,中性粒细胞增加,蛋白质增高,糖、氯化物降低(分数:1.00)A.B.C.D.E. 解析:27.不支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的脑脊液检查的是

29、 A外观混浊呈脓性 B蛋白质含量高 C细胞数0.510 9/L,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D糖含量明显减少 E氯化物含量减少(分数:1.00)A.B.C. D.E.解析:2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具有很大鉴别意义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和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皮肤瘀点、瘀斑 D发病季节 E颅内压增高程度(分数:1.00)A.B.C. D.E.解析:29.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首选的抗菌药物足 A磺胺嘧啶 B氯霉素 C红霉素 D磷霉素 E青霉素(分数:1.00)A.B.C.D.E. 解析: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病人出现昏迷、潮式呼吸和瞳孔不等大时,主要抢救措施是

30、A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 B20%甘露醇液静脉推注 C注射山梗菜碱 D立即行气管切开 E使用人工呼吸机(分数:1.00)A.B. C.D.E.解析:31.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侵入的细菌数量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侵袭力和内毒素 E肠毒素(分数:1.00)A.B.C.D. E.解析:32.中毒型菌痢的发病主要是由于 A细菌毒力强 B感染细菌数量大 C细菌外毒素的作用 D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反应性增高 E痢疾杆菌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分数:1.00)A.B.C.D. E.解析:考点评析1痢疾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力是决定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痢疾杆菌可产生内、外两种毒素,内毒素可增高

31、肠壁的通透性,进一步促进毒素的吸收,引起恶寒、发热等毒血症状。2急性菌痢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病变部位以乙状结肠为主。慢性患者形成肠壁增厚及慢性溃疡,其周围可有息肉样增生。33.中毒型菌痢好发于 A2 岁以下 B27 岁 C1014 岁 D青壮年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34.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为 A密切接触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飞沫传播 D虫媒传播 E体液传播(分数:1.00)A.B. C.D.E.解析:考点评析1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是粪口途径传播。2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最高。35.中毒性菌痢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 A起病急骤 B高热 C惊厥 D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 E昏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Q 1228 FASCICLE 35 SPANISH-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3《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3部分》.pdf ITU-T Q 1228 FASCICLE 35 SPANISH-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3《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3部分》.pdf
  • ITU-T Q 1228 FASCICLE 35-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3 -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Intelligent Network《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3部分-系.pdf ITU-T Q 1228 FASCICLE 35-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3 -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Intelligent Network《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3部分-系.pdf
  • ITU-T Q 1228 FASCICLE 45 SPANISH-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4《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4部分》.pdf ITU-T Q 1228 FASCICLE 45 SPANISH-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4《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4部分》.pdf
  • ITU-T Q 1228 FASCICLE 45-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4 -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Intelligent Network《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4部分-系.pdf ITU-T Q 1228 FASCICLE 45-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 4 -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Intelligent Network《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4部分-系.pdf
  • ITU-T Q 1228 FASCICLE 55 SPANISH-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s 5 6 and 7《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5 6和7部分》.pdf ITU-T Q 1228 FASCICLE 55 SPANISH-1997 Interface Recommendation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2 Parts 5 6 and 7《智能网络能力接口的推荐 集2:第5 6和7部分》.pdf
  • ITU-T Q 1229 FRENCH-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user-s guide for Capability Set 2《能力集2的智能网用户指南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智能网 11号研究组 175pp》.pdf ITU-T Q 1229 FRENCH-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user-s guide for Capability Set 2《能力集2的智能网用户指南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智能网 11号研究组 175pp》.pdf
  • ITU-T Q 1229 SPANISH-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user-s guide for Capability Set 2《能力集2的智能网用户指南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智能网 11号研究组 175pp》.pdf ITU-T Q 1229 SPANISH-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user-s guide for Capability Set 2《能力集2的智能网用户指南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智能网 11号研究组 175pp》.pdf
  • ITU-T Q 1229-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User-s Guide for Capability Set 2 -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 Intelligent Network《能力集2的智能网用户指南》.pdf ITU-T Q 1229-1999 Intelligent Network User-s Guide for Capability Set 2 -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 Intelligent Network《能力集2的智能网用户指南》.pdf
  • ITU-T Q 1231 FRENCH-1999 Introduction to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智能网能力集3的介绍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智能网 11号研究组》.pdf ITU-T Q 1231 FRENCH-1999 Introduction to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智能网能力集3的介绍 Q系列 交换和信令 智能网 11号研究组》.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