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425080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 5 及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若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分数:2.00)A.肺通气量增加B.肺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增加D.肺泡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不变2.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内压将(分数:2.00)A.等于零B.负值减小C.更负D.等于肺泡内压E.等于大气压3.下列哪项能使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分数:2.00)A.糖酵解加强B.温度降低C.pH 升高D.CO 2 分压降低E.CO 中毒4.下列有关肺总容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

2、和性别的差异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D.因体位变化而异E.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5.氧离曲线表示(分数:2.00)A.血氧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的关系曲线B.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血液氧分压的关系曲线C.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D.溶解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氧分压的关系曲线E.血液中氧的溶解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6.运动时,下列哪一种叙述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引起肺泡通气量增加B.由于每搏量和心率增加,引起心排血量增加C.因蒸发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下降D.活动肌肉的小动脉舒张,而不参加运动的肌肉及内脏小动脉收缩E.氧合血红蛋白解离

3、曲线右移、增加氧的利用7.正常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相当于(分数:2.00)A.余气量B.呼气储备量C.功能余气量D.吸气储备量E.总肺容量8.正常人体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是(分数:2.00)A.生物膜的通透性B.气体的溶解度C.交换部位两侧气体的分压差D.通气血流比值E.温度9.正常人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分数:2.00)A.肺泡气氧分压增加两倍B.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两倍C.动脉血氧饱和度增 10D.肺泡通气量必定增加两倍E.以上都不正确10.维生素 B 12 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其缺乏(分数:2.00)A.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酸缺乏B.胃壁细胞的自家免疫性破坏

4、C.外科切除空肠D.外科切除回肠E.胃全切除11.促使胃排空的原动力来源于(分数:2.00)A.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胃运动B.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胃运动C.食物在胃内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D.食物在十二指肠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E.促胰液素和抑胃肽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12.分泌胃酸的细胞为(分数:2.00)A.壁细胞B.主细胞C.颗粒细胞D.黏液细胞E.Cajal 细胞13.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E.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1

5、4.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壁细胞分泌盐酸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C.黏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黏液E.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15.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数:2.00)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16.哪项分泌最依赖于副交感神经(分数:2.00)A.唾液B.胃液C.胃蛋白酶原D.胰液E.胆汁17.哪一种运动可以出现在结肠而不在小肠(分数:2.00)A.分节运动B.集团蠕动C.紧张性收缩D.0.52.0

6、cms 的蠕动E.蠕动冲18.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吸收的部位是在(分数:2.00)A.十二指肠B.空肠及回肠C.十二指肠和空肠D.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E.回肠19.胃的壁细胞分泌(分数:2.00)A.胃泌素B.黏液C.胆囊收缩素D.内因子E.促胰液素20.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分数:2.00)A.胃中的食物B.小肠中的食物C.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D.胆囊收缩素E.促胰液素21.下列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头期调节属于纯神经反射B.胃期调节包括神经长、短反射和体液调节C.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释放可被阿托品阻断D.肠期调节约占进食分泌总量的 30以上

7、E.三个时期的分泌是顺序发生,互不重叠的22.下列关于正常人胰液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胰液的 pH 约为 8B.胰液的碳酸氢钠含量高C.每天分泌量超过 1000mlD.胰液中含有羧基肽酶E.胰液的分泌以神经调节为主23.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的激活物是(分数:2.00)A.Cl -B.糜蛋白酶C.肠致活酶D.内因子E.Ca 2+24.抑制胃液分泌有(分数:2.00)A.生长抑素B.低张溶液C.高 pHD.氨基酸E.ACh25.呼吸商是(分数:2.00)A.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 O 2 与呼出 CO 2 量的比值B.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C.一次呼吸中,机体呼出 CO 2

8、的量与吸入 O 2 量的比值D.呼出气与肺容量的比值E.一定时间内机体 CO 2 产生量与耗 O 2 量的比值26.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化为体热的是(分数:2.00)A.心脏泵血并推动血液流动B.细胞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质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E.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27.食物的氧热价是(分数:2.00)A.1 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B.1 克食物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C.食物氧化时消耗 1 升氧所产生的热量D.氧化 1 克食物消耗 1 升氧所产生的热量E.食物的物理卡价的同义语28.下列物质中,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是(分数:2.00)A.糖

9、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无机盐29.在常温下,机体散热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辐射B.蒸发C.出汗D.不感蒸发E.传导30.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血浆流量增多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31.家兔静脉内注入 20葡萄糖 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分数:2.00)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D.ADH 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32.滤过分数是指(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

10、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排血量33.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分数:2.00)A.近球小管B.髓袢升支C.髓袢降支D.远球小管E.集合管34.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量B.远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C.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D.肾小管的分泌功能E.近曲小管的重吸收水量35.生产肾素的细胞是(分数:2.00)A.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B.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C.远曲小管的致密斑细胞D.近球小体的间质细胞E.近球小管的小皮细胞36.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分数:2.00)A.饮水过多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肾小管重吸

11、收 NaCl 量减少D.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E.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37.胸段脊髓受损在脊休克过去之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为(分数:2.00)A.尿失禁B.尿频C.尿急D.尿多E.排尿困难38.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分数:2.00)A.该溶质的最大滤过率B.该溶质的最大重吸收率C.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D.该溶质的分泌率E.该溶质在肾小管的最大分泌能力39.原尿在肾脏被重吸收的比率为(分数:2.00)A.67B.85C.89D.95E.9940.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分数:2.00)A.周围神经末梢B.脊髓丘脑束C.丘脑外侧核D.脊髓后角E.后根神经节41.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

12、动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E.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脑电图42.肌梭的传人冲动增多(分数:2.00)A.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对脊髓的任何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他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43.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分数:2.00)A.肠蠕动抑制B.瞳孔开大肌收缩C.肾素分泌D.胰岛素分泌E.骨骼肌血管舒张44.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分数:2.00)A

13、.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腺分泌增多C.膀胱逼尿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瞳孔缩小45.临床上最常见的肛瘘类型是(分数:2.00)A.经肛管括约肌型B.肛管括约肌间型C.肛管括约肌上型D.肛管括约肌外型E.骨盆直肠瘘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 5 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若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分数:2.00)A.肺通气量增加B.肺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增加D.肺泡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不变解析:解析: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如果按正常的潮气量(500ml)、无效腔气量(

14、150ml)和呼吸频率(16 次分)计算,肺通气量为 8000mlmin,肺泡通气量为 6000mlmin。当潮气量减半(250ml)、无效腔气量不变、呼吸频率加快一倍(32 次分)时,肺通气量仍为 8000mlmin,而肺泡通气量仅为 3200mlmin。后者较正常时明显减少。2.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内压将(分数:2.00)A.等于零B.负值减小C.更负 D.等于肺泡内压E.等于大气压解析:解析:胸内压为负压,它实际上是由肺的回缩力造成的。吸气时,肺扩张,肺的回缩力增大,胸膜腔的负压也更负。3.下列哪项能使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分数:2.00)A.糖酵解加强 B.温度降低C.pH 升高D.CO

15、2 分压降低E.CO 中毒解析:解析: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多种,红细胞中的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是其中之一,2,3-DPC 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产物,在某些情况下(如在高山低氧时)糖酵解加强,红细胞中的 2,3-DPG 增加,氧解离曲线右移,有利于氧的释放,故选项 A 是正确答案。选项 B、C 和 D 的情况均使曲线左移,是错误的答案。CO 可与 Hb 结合,一方面占据了 Hb 分子中 O 2 的结合位点,另一方面更严重的是,当 CO 与 Hb 分子中的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可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 O 2 的亲和力,妨碍 O 2 的解离,故CO 中毒时,氧解离曲线左移。4.

16、下列有关肺总容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D.因体位变化而异E.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解析:解析:肺总容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由于功能余气量为余气量+补呼气量,它再加上肺活量,则比肺总容量大,所以,选项 E 是错误的。5.氧离曲线表示(分数:2.00)A.血氧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的关系曲线B.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血液氧分压的关系曲线C.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D.溶解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氧分压的关系曲线E.血液中氧的溶解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解析:解

17、析: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6.运动时,下列哪一种叙述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引起肺泡通气量增加B.由于每搏量和心率增加,引起心排血量增加C.因蒸发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下降 D.活动肌肉的小动脉舒张,而不参加运动的肌肉及内脏小动脉收缩E.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的利用解析:解析:运动时,机体大量产热,虽经体温调节使散热增加(包括蒸发散热),但体温仍可轻度增加,不可能下降。7.正常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相当于(分数:2.00)A.余气量B.呼气储备量C.功能余气量 D.吸气储备量E.总肺容量解析:解析: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为功能余

18、气量。8.正常人体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是(分数:2.00)A.生物膜的通透性B.气体的溶解度C.交换部位两侧气体的分压差 D.通气血流比值E.温度解析:解析:交换部位两侧气体分压差(气体扩散的动力)即成为关键因素。9.正常人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分数:2.00)A.肺泡气氧分压增加两倍B.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两倍C.动脉血氧饱和度增 10D.肺泡通气量必定增加两倍E.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解析:正常人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由于有无效腔,故其他不可能增加两倍,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已经是 97,不能再升高 10。10.维生素 B 12 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

19、其缺乏(分数:2.00)A.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酸缺乏B.胃壁细胞的自家免疫性破坏C.外科切除空肠 D.外科切除回肠E.胃全切除解析:解析:维生素 B 12 与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后,才能在回肠吸收,所以外科切除空肠不会引起其缺乏。11.促使胃排空的原动力来源于(分数:2.00)A.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胃运动B.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胃运动C.食物在胃内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 D.食物在十二指肠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E.促胰液素和抑胃肽的刺激引起的胃运动解析:解析:食物在胃内的刺激引起胃的运动是胃排空的原动力,食物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或胃泌素发挥作用。食物在十二指肠可抑制胃排空。促胰液素、抑胃肽

20、等可抑制胃运动,延缓胃排空。12.分泌胃酸的细胞为(分数:2.00)A.壁细胞 B.主细胞C.颗粒细胞D.黏液细胞E.Cajal 细胞解析:解析:胃酸是由胃底和胃体部的壁细胞分泌的,在与壁细胞相同的部位还有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它们分别分泌胃蛋白酶原和黏液。13.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E.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解析:解析:胆汁的主要成分是水、胆色素、胆盐等,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所以增加了

21、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盐可促进脂肪消化产物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此外,胆汁还可中和胃酸等。14.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壁细胞分泌盐酸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C.黏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黏液E.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解析:解析:胃腺主细胞分泌入胃腔的是胃蛋白酶原,在胃酸和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15.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数:2.00)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解

22、析:解析: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丰富。16.哪项分泌最依赖于副交感神经(分数:2.00)A.唾液 B.胃液C.胃蛋白酶原D.胰液E.胆汁解析:解析: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传出神经是副交感神经,而胃和小肠的消化液分泌则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实现的。17.哪一种运动可以出现在结肠而不在小肠(分数:2.00)A.分节运动B.集团蠕动 C.紧张性收缩D.0.52.0cms 的蠕动E.蠕动冲解析:解析:小肠的运动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约 0.52.0cms)及速度较快(225cms)、传播较远的蠕动冲等,但没有结肠所具有

23、的进行很快和前进很远的集团蠕动。18.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吸收的部位是在(分数:2.00)A.十二指肠B.空肠及回肠C.十二指肠和空肠 D.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E.回肠解析:解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的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的,当到达回肠时,通常均已吸收完毕。19.胃的壁细胞分泌(分数:2.00)A.胃泌素B.黏液C.胆囊收缩素D.内因子 E.促胰液素解析:解析:壁细胞除分泌盐酸外,还分泌内因子。20.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分数:2.00)A.胃中的食物B.小肠中的食物C.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 D.胆囊收缩素E.促胰液素解析:解析:胃容受性舒张是使胃更好地完成容

24、受和贮存食物的反射。它是由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对咽部和食管处的感受器刺激而引起的。21.下列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头期调节属于纯神经反射B.胃期调节包括神经长、短反射和体液调节 C.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释放可被阿托品阻断D.肠期调节约占进食分泌总量的 30以上E.三个时期的分泌是顺序发生,互不重叠的解析:解析:按食物及有关感受器的所在部位,可将胃液分泌的调节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时期的分泌虽有大致的顺序,但有部分重叠。头期分泌的调节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但不能看做是纯神经反射,因为反射的传出通路,即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液分泌中;有直接刺激壁细胞的机制,还有通过刺

25、激 G 细胞和 ECL 细胞,分别使它们释放胃泌素(促胃液素)和组胺,间接促进胃液分泌的体液途径;引起胃液分泌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中,支配壁细胞和 ECL 细胞的纤维末梢递质是乙酰胆碱,其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但支配 G 细胞的纤维末梢递质是促胃液素释放肽,其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断;三期引起的胃液释放量不同,头期约为总量的 30、胃期约 60、肠期约 10;食物入胃引起的胃期胃液分泌有三种机制:长反射:食物机械性扩张胃底、胃体和幽门部感受器,通过迷走一迷走反射,直接或间接通过胃泌素作用于壁细胞;短反射:扩张幽门部,通过局部神经丛使 G 细胞释放胃泌素;蛋白质消化产物,肽和氨基酸直接作用于 G 细胞,

26、使后者释放胃泌素。22.下列关于正常人胰液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胰液的 pH 约为 8B.胰液的碳酸氢钠含量高C.每天分泌量超过 1000mlD.胰液中含有羧基肽酶E.胰液的分泌以神经调节为主 解析:解析:消化期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23.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的激活物是(分数:2.00)A.Cl -B.糜蛋白酶C.肠致活酶 D.内因子E.Ca 2+解析:解析: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酸、胰蛋白酶本身,以及组织液也能使胰蛋白酶活化。24.抑制胃液分泌有(分数:2.00)A.生长抑素 B.低张溶液C.高

27、 pHD.氨基酸E.ACh解析:解析:进食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它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胃的分泌。ACh 是迷走神经及部分壁内神经释放的递质,可刺激胃酸分泌;氨基酸可以通过刺激胃泌素的分泌等引起胃液分泌增加。胃酸分泌除受兴奋性因素调节外,还受一些抑制性因素的调节,包括盐酸、脂肪和高张溶液等。此外,胃体和胃窦黏膜内的 D 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有很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25.呼吸商是(分数:2.00)A.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 O 2 与呼出 CO 2 量的比值B.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C.一次呼吸中,机体呼出 CO 2 的量与吸入 O 2 量的比值D.呼出气与肺容量的比值E.一定时间内机体 CO 2

28、产生量与耗 O 2 量的比值 解析:解析:呼吸商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 CO 2 产生量与耗 O 2 量的比值,在回答此题时应注意到 CO 2 产生量与 CO 2 呼出量,以及耗 O 2 量与吸入 O 2 量概念的不同。26.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化为体热的是(分数:2.00)A.心脏泵血并推动血液流动B.细胞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质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 E.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解析:解析: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所释放能量的 50以上是直接以热能的形式散发的;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时,由 ATP 所释放的能量,除做外功以外,最终也都转化为热能。如心肌收

29、缩的机械能,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过程中,因克服各种阻力而转变为体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电能,以及内、外分泌腺的分泌活动消耗的能量,最终均会转化为体热;细胞合成的各种功能蛋白质,也可分解产生氨基酸供能,并主要转变为体热。虽然肌肉收缩时骨骼肌所做的功,有一部分可因克服关节间的摩擦力以及组织间的黏滞力转变为体热,但对外部物体做功的能量只在外部环境中转化,不转化为身体的热能。27.食物的氧热价是(分数:2.00)A.1 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B.1 克食物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C.食物氧化时消耗 1 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D.氧化 1 克食物消耗 1 升氧所产生的热量E.食物的物理卡价的同义语解析:

30、解析:将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 1 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28.下列物质中,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是(分数:2.00)A.糖B.脂肪C.蛋白质 D.维生素E.无机盐解析:解析: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之一,在食物中,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强,可达 30,糖和脂肪的特殊动力作用为 46,混合食物为 10左右。29.在常温下,机体散热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辐射 B.蒸发C.出汗D.不感蒸发E.传导解析:解析:环境温度低于 30(常指皮肤温度尚高于环境温度)时,机体散热的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其中,辐射散热是最主要的,它散热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

31、度差。传导和对流散失的热量不多。30.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血浆流量增多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解析:解析:大量饮清水后可以出现 A、B、C 三个选项的情况。但尿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的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导致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而造成的。31.家兔静脉内注入 20葡萄糖 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分数:2.00)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D.ADH 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解析:解析:肾小球滤液流

32、经近球小管后,滤过液中约 67的 Na + 、Cl - 、K + 和水被重吸收,85的碳酸氢盐也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则全部被重吸收;在髓袢约 20的 Na + 、Cl - 和 K + 等物质被进一步重吸收;在远球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大约 12滤过的 Na + 和氯及不同量的水。所以,近球小管重吸收是占首位的。32.滤过分数是指(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肾血流量心排血量解析:解析: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33.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分数:2.00)A.近球小管 B.髓袢升支C

33、.髓袢降支D.远球小管E.集合管解析:解析: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34.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量B.远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C.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肾小管的分泌功能E.近曲小管的重吸收水量解析:解析:肾脏在维持体内水平衡中有重要作用,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改变,从而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量发生变化来进行调节的。35.生产肾素的细胞是(分数:2.00)A.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B.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 C.远曲小管的致密斑细胞D.近球小体的间质细胞E.近球小管的小皮细胞

34、解析:解析:产生肾素的细胞是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颗粒细胞)。36.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分数:2.00)A.饮水过多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肾小管重吸收 NaCl 量减少D.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E.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解析:解析:肾小管内、外的渗透压梯度是重吸收水的动力,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力量。在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了近端小管对其的转运能力,造成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从而阻碍了水和 NaCl 的重吸收,出现尿糖和尿量增多。由于糖尿病人小管液中葡萄糖未能全部重吸收,造成小管液渗透浓度升高,使小管中保留的水量多,从而降低了小管液中的

35、Na + 浓度以及小管液与上皮细胞中的 Na + 浓度梯度,导致 NaCl 重吸收减少,因此。NaCl 重吸收减少不是尿量增多的原因;饮水过多是尿量增多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糖尿病病人的尿量增多不是这个原因。37.胸段脊髓受损在脊休克过去之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为(分数:2.00)A.尿失禁 B.尿频C.尿急D.尿多E.排尿困难解析:解析:当脊髓受损伤,以至腰骶部的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功能联系时,便失去对排尿的意识控制,可出现排尿失禁。38.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分数:2.00)A.该溶质的最大滤过率B.该溶质的最大重吸收率C.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

36、现的血浆浓度 D.该溶质的分泌率E.该溶质在肾小管的最大分泌能力解析:解析:某物质的肾阈是指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例如葡萄糖的肾阈是160180mg100ml,当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此值时,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在经过。肾小管时将不能完全被重吸收,尿中即会出现。39.原尿在肾脏被重吸收的比率为(分数:2.00)A.67B.85C.89D.95E.99 解析:解析:人两肾每天生成的肾小球滤过液(原尿)达 180L,而终尿仅为 1.5L 左右。表明滤液中约 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 1被排出体外。40.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分数:2.00)A.周围神经末梢B.脊髓丘

37、脑束C.丘脑外侧核D.脊髓后角 E.后根神经节解析:解析: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41.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E.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脑电图 解析:解析: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电刺激时引起去同步化脑电图;具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的作用。42.肌梭的传人冲动增多(分数:2.00)A.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

38、抑制作用C.对脊髓的任何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他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解析:解析: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通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43.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分数:2.00)A.肠蠕动抑制B.瞳孔开大肌收缩C.肾素分泌D.胰岛素分泌 E.骨骼肌血管舒张解析:解析:副交感神经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功能,而交感神经没有此项功能。但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出现其余四项的内容。44.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分数:2.00)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腺分泌增多C.膀胱逼尿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瞳孔缩小解析: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支气管平滑肌舒张。45.临床上最常见的肛瘘类型是(分数:2.00)A.经肛管括约肌型B.肛管括约肌间型 C.肛管括约肌上型D.肛管括约肌外型E.骨盆直肠瘘解析:解析:肛瘘是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慢性期,主要侵犯肛管,最常见的为肛管括约肌间型,约占70,为低位肛瘘。其他几种较为少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SANS 60839-2-5-2010 Alarm systems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intruder alarm systems Section 5 Microwave Doppler detectors for use in buildings《警报系统 第2部分 闯入者报警系统的要求 第5节 建筑物内使用的微波多普勒探测器.pdf SANS 60839-2-5-2010 Alarm systems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intruder alarm systems Section 5 Microwave Doppler detectors for use in buildings《警报系统 第2部分 闯入者报警系统的要求 第5节 建筑物内使用的微波多普勒探测器.pdf
  • SANS 60839-2-6-2010 Alarm systems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intruder alarm systems Section 6 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 for use in buildings《报警系统 第2部分:入侵者报警系统的要求 第6节:建筑物使用的无源红外探测器》.pdf SANS 60839-2-6-2010 Alarm systems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intruder alarm systems Section 6 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 for use in buildings《报警系统 第2部分:入侵者报警系统的要求 第6节:建筑物使用的无源红外探测器》.pdf
  • SANS 60839-2-7-1994 Alarm systems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intruder alarm systems Section 7 Passive glass-break detectors for use in buildings《报警系统 第2部分:入侵者报警系统的要求 第7节:建筑物使用的玻璃断口状通过.pdf SANS 60839-2-7-1994 Alarm systems Part 2 Requirements for intruder alarm systems Section 7 Passive glass-break detectors for use in buildings《报警系统 第2部分:入侵者报警系统的要求 第7节:建筑物使用的玻璃断口状通过.pdf
  • SANS 6084-2004 Colour fastness of textiles to light Mercury vapour lamp method《织物的光照色牢度:汞灯光照法》.pdf SANS 6084-2004 Colour fastness of textiles to light Mercury vapour lamp method《织物的光照色牢度:汞灯光照法》.pdf
  • SANS 60840-2006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above 30 kV (Um = 36 kV) up to 150 kV (Um = 170 kV) -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额.pdf SANS 60840-2006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above 30 kV (Um = 36 kV) up to 150 kV (Um = 170 kV) -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额.pdf
  • SANS 6085-2006 Concrete tests - Initial drying shrinkage and wetting expansion of concrete《混凝土试验 混凝土的初始干缩率和温胀率》.pdf SANS 6085-2006 Concrete tests - Initial drying shrinkage and wetting expansion of concrete《混凝土试验 混凝土的初始干缩率和温胀率》.pdf
  • SANS 60851-1-1996 Winding wires - Test methods Part 1 General《绕组线 试验方法 第1部分 一般》.pdf SANS 60851-1-1996 Winding wires - Test methods Part 1 General《绕组线 试验方法 第1部分 一般》.pdf
  • SANS 60851-4-2006 Winding wires - Test methods Part 4 Chemical properties《绕组线 测试方法 第4部分 化学性质》.pdf SANS 60851-4-2006 Winding wires - Test methods Part 4 Chemical properties《绕组线 测试方法 第4部分 化学性质》.pdf
  • SANS 60864-1-1986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broadcasting transmitters or transmitter systems and supervisory equipment Part 1 Interface standards for systems usin.pdf SANS 60864-1-1986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broadcasting transmitters or transmitter systems and supervisory equipment Part 1 Interface standards for systems usin.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