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4339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0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年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年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年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年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0 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 将下面的文字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端正。 (2 分) 唱好自己这首歌 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1)(3)题。 (4 分) 据中国日报报到:随着冰岛火山活动的_,欧洲的天空在弥满数日的尘霾 后终 于露出曙光,一些国家也_开放领空,恢复了部分航班的飞行。对滞 留的旅客来说,这 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1)给加点字注音。 (1 分) 尘霾 ( ) 滞 后( )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1

2、分) 错别字_ 错别字_ (3)将下列词语选填在文段横线上。 (只填序号) (2 分) A削弱 B减弱 C陆续 D继续 3. 下列词语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周杰伦的新专辑跨时代先后曝光三首歌曲,在经纪公司的运作下,每首歌的面世都引发 了试听热潮。 B明年起在国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禁烟令” ,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拥护。 C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与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上。 D澳大利亚16 岁少女杰西卡,在过去的七个月时间里,成功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一举成为有史以来不靠外力援助、独自驾驶帆船环游世界的最年轻水手。 4. 2010 年公

3、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 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题对同学们发表一 得分 评卷人 段即兴演讲。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 任一方面展开。要求:所写文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 (6分) _ _ _ 5. 走近名著。 (4 分) (1)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老舍骆驼祥子小说 B冰心繁星诗歌 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法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2)填空。 (2 分) 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

4、象。 “及时雨”和“黑旋风” 分别指的是_和_ 6古诗词填空。 (12 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 (2)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 (4)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 ) (5)人生自古谁无死,_。 (文天祥过零丁洋 ) (6)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7)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 (8)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 _。 (9)写两句勉励人们读书学习的古代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_,_。 二、阅 读。 (满分 60 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 7

5、10 题。 (15 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得分 评卷人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 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 市,人莫与言,愿子 还 而视之,去而顾 之,臣请献一朝 之贾。 ”伯乐

6、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 旦 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 【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 ,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才美不外见 。 见:_ (2)执策而临 之。 临:_ (3)愿子 还而视之。 子:_ (4)去而顾 之。 顾: _ 8翻译选文中划“_”的句子。 (3 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 的利或弊。 (

7、5 分) _ _ _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116题。 (18 分) 雪中小卓玛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 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 红似火的大字: “谢谢! ”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 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 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 “谢谢! ” “上学了没有?” “

8、谢谢! ” “你叫什么名字?” “谢 谢! ”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 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 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的家中, 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 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况且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

9、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 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 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 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 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 “谢谢! ”之后,她 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 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虽

10、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灾难已经过去, 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 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 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 这样的冰雪天气里, 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地房间里玩游 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 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 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 你身

11、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事。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哪怕 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犟,她虽然明白了 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 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 “谢谢! ”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选自 2010年 4 月28 日( 人民日报 ) 1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

12、3分) _ 12 (1)理解第段“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的含义。 (2分) _ _ (2)第 段“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事”一句中“你的心 事”指什么?(2 分) _ 13.小卓玛说的“谢谢”和“我”对小卓玛说的“谢谢”的含义是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3 分) _ _ _ 14.品味第 段,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3 分) _ _ _ 15. 简述小卓玛的形象。 (3 分) _ _ 16.亲爱的同学,如果雪中小卓玛是你从人民网上看到的,请你以网友的身份为玉树小朋友发 一个帖子,写几句关心鼓励的话。要求40 字以内。 (2 分) 你的帖子:_

13、_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721题。 (13 分) 当语言死亡时 陈 赛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 濒危语言图谱 ,全世界有 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 200年灭绝。相比之下, 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 而且悄无 声息。 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 绍说,中国有 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 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

14、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 脆弱。比如中国有 1000 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 100 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 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 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 “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 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 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

15、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 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 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 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 利亚消灭了 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 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 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据统计,世界 80%的人口讲 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 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 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

16、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 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 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 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 “我们的世界将被 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 ” 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 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选自 2010

17、年第 2 期读者 ,有删改) 17按要求填空。 (3 分) 围绕“语言的死亡” ,文章从_语言死亡的原因 _ 四个方面做了说明。 18请说明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 (2 分) _ 19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 _ 20 “剩下的6000 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句中“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 什么?(3 分) _ _ 21想象一下,当语言死亡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哪些变化?请写出你的感受。 (2 分) _ _ _ (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2226题。 (14 分)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如今, 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

18、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 ,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 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然而,我觉得, “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 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 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 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

19、,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 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 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 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 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 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 ,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 ,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 用之用,是阅

20、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 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 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 “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 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 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 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 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

21、”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 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 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 精神价值吧。 (选自 2010 年第6 期文苑 ) 2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3 分) _ _ 23. 第段划线句子中“失重感”指什么?(2分) _ 24作者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你是怎样理解“无用”的?(3 分) _ _ 25.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 _ 26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 ,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 (3 分) _ _ _ 三、写 作。 (

22、满分 60 分) 2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人生快乐的旅行。请以“我的快乐之旅”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 2 分) 。 得分 评卷人 600 400 200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抄写正确 1分,规范端正 1 分。 2.(1)mi zh(每个 0.5 分) (2)到道,满漫(每个 0.5 分) 3.C(2 分) 4.示例:同学们,是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为了妈妈的笑脸,我们应该高举生命智慧的火炬, 让青春花一样盛开,鸟一样歌唱,旗帜一样高高飘扬。 (有称

23、呼 1 分,内容符合要求 3 分,排比 修辞手法 2分。 ) 5.(1)C(2分) (2)宋江 李逵(2 分,错字不得分。 ) 6.(12 分,1 空1 分,错字不得分。 ) (1)铜雀春深锁二乔 (2)断肠人在天涯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留取丹心照汗青 (6)浊酒一杯家万里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800 (9)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符合题意即可) 7. (4 分) (1)见,通“现” ,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

24、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 分,直译、意译均可。 )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分) 9.(3 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接近即可) 10.(5 分)联系“伯乐” 、 “马” (2 分) , “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 3 分) 11.(3 分)小卓玛决定地立在风雪中向救援的人们表达感激之情。 (关键词:风雪中、小卓玛、感 激)来源:Z|xx|k.Com 12.(1)细腻生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姑娘内心的变化过程。 “眼睛一亮”是因为她很喜欢且很需要 那些包装精致的食品, “旋即又摇了摇头”是因为她要把那些食品留给更需要它们的人。 (

25、2 分) (2)小卓玛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2 分) 13.不一样。小卓玛说“谢谢”是为了表达对救援人员的感激之情。 “我”对小卓玛说“谢谢”是因 “我”被小卓玛的痴情、决定所感动而表达的由衷的敬佩之情。 (3 分) 14.“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照应了第段。同时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小卓玛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升华了主题。 (3分) 15.小卓玛是一个纯真、镇静、成熟、决定、顽强、知恩图报的懂事的小姑娘。 (3分) 16.略(要求:内容要表达关心和鼓励) (2 分) 17.语言死亡的现象 语言死亡的方式 语言死亡的后果(3 分) 18.语言死亡的

26、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了代际传承。 (2 分) 19.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语言的濒危现象。 (3 分) 20.不能去掉。用了“绝大多数”表明还有少数是有文字记载的。去掉后,就不能准确、 严谨地表达这一意思。 (3 分) 21.示例:世界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想象力被囚禁,世界不再丰富多彩。 (言之有据有理即可) (2 分) 22.(3 分) (1)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2)阅读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23.指感觉不到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2 分) 24.略(言之有理即可) (3 分) 25.(3 分)举例论证。以我的亲身体会为例论证了阅读时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26.(3 分)略(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