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4340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桂林市 201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 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第 I 卷:选择题(共 28 分。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有误 的一项是( ) A初中生活是转瞬 (shn )即逝的,也是绚 丽多姿的。 B看到地震后学校成了一片废虚 ,总理声音哽咽 (yn ) ,老泪纵横。 C “近乡情更怯 ( qi) ,不敢问来

2、人” ,再踏上故乡的路,老兵步履蹒跚 ,心情复杂。 D鸟儿在枝头歌唱,孩子在母亲身边呀呀学语,这是多么恬 ( tin)静、温馨 的画面啊!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 A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 ,离开了座位。 B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 ,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 D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 的暴行。 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 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 语序不当, “讨论”和“听取” 调换 ) B通过这次野外

3、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 “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Z|X|X|K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B2009 年6月 6 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D “过来。 ”他对我说: “这边看得清楚些。 ” 5.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4、( ) A. 七擒孟获 B. 赤壁之战 C.火烧连营 D.水淹七军 二、阅读理解()(18分) (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67题。(共 6分)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 的一项是( ) (3 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杜牧笔

5、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 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7对两首诗赏析不当 的一项是( ) (3 分)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 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 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 的层次感。 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812 题。(8-10 题每小题 2 分,

6、11-12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 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 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 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 理在握似的。 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 主张 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 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

7、每 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 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 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 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写成了“ ” ,后来又去掉两 个“鹿”字写成了“塵” ;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 ,民间又出

8、现了俗体字“尘” 。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 “小土为尘” ,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 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 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 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 “以后你们再 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 ,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 ” 。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掌 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 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

9、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力。 a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b文字是不能代替政治的。 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文字论文字, “以字 促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 民众反对简化字。c 事实并非如此。d 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 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e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特意用繁体字, “台湾”写成“臺灣” ,结果被他哥哥 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

10、夫子” 。f 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 们却要“弃简投繁” ,其结果只会造成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 在人类文明史上, 曾有四大古文字, 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特的书写艺术 中国书法。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 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相反,有些字还有“削去冗繁留清 瘦”的美感。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见,你自 然会发现, “黄四娘家

11、花满蹊”是美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 4期,有改动) 8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 ) ( 2 分 ) A. 千万别折腾汉字。 B. 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C.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不能忽略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 D. 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 9.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这种主张 ”指的是( ) ( 2 分 ) A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 B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C. 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D.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10给第段划分

12、层次,正确 的一项是( ) ( 2 分 ) A. 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11. 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 ) ( 3分 )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B. 第到第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 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分论点。 C.“从审美的角度说, 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 笔画呼应的, 繁有繁的丰姿, 简 有简 的神采。 ” 一句中加点的“简”字是指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简化字。 D. 第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

13、诚地劝说,与题目遥相呼应。 12.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下列对汉字形美、 义美的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 ) ( 3 分 ) A. 憾:从“心” , “感”音。意为内心感到郁闷,遗憾,抱憾,是一种心理状态。 B. 武:汉代许慎认为“武”是会意字, “止戈为武” ,表现了古人向往和平美好的情感。 C. 旦:表示太阳将要落到地平线下,有“日暮”之意。 D. 疾:病字部,中间有支箭,人被箭矢所伤即为“疾” 。 第卷:非选择题(共 9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来源:Zxxk.Com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2 分) 13默写填空(每空 1分,

14、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山气日夕佳, 。 (陶渊明饮酒 ) 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 仍怜故乡水,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不以物喜,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艾青我爱这土地 )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 句是: , 。 2010 年5 月 1 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序幕。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作为东道主,请 你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欢迎之意: , ? 近朱者赤, 。 做学问最忌讳三天打鱼, 。 四、阅读理解()(30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

15、文(节选),完成1418 题。 (12 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

16、,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 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 分) 年且 九十( ) 寒暑易 节( ) 杂然相许 ( ) 甚矣,汝之不惠 ( )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2 分) 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 。 面山而 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 译文: 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2 分) 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 分)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惊蛰一文,完成1924 题。(18 分) 惊 蛰 苇岸

17、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 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 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 ,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 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 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 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 客人:客官

18、,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 雨霁或风后) 。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 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 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 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 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 ;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 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

19、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 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 照看下的幼儿园。 “惊蛰过,暖和和。 ”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19. 根据文意,请概括 “惊蛰”一词的含义。(3 分) 来源:学,科,网 20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运用汉语的实 际情况分析) 。(3 分) 21试简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22文章第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分) 23. 谚语“惊蛰过,暖和和” ,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阐述

20、理由。(3分) 24 “清明” 、 “谷雨” 、 “白露”等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 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 (3 分) 五、作文(50 分) 25题目: 误会 要求: 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有真情实感。 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 X X或虚拟名称替代。 桂林市201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0 分) 1B 2.C 3D 4D 5A 二、阅读理解()(18分) 6. C 7. A 8. A 9. B 10

21、. C 11.B 12.C来源:学#科#网Z#X#X#K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2 分) 13飞鸟相与还 恨别鸟惊心 万里送行舟 不以己悲 千里共婵娟 因为我对这土 地爱得深沉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近墨者黑 两天晒网 四、阅读理解()(30分) 14 将要 改变、变换 答应 、赞同 聪明 15 山之一毛( “之”作助词的句子) (1 分)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 (1分) 16 凭着 (你)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 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 “以、 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 2分,整体表达流畅 1 分) 17说明愚公移

22、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 分) 。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 分) ,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 分) 。 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 分) 。 19. 春雷(1分)惊(唤)醒了(1 分)自然万物(1 分) 。 (共 3 分) 20.节气名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我们因此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傲(1 分) ;今人运用汉 语,存在不够规范、不够简洁(1 分) 、表意缺诗意美的现象,所以感到惭愧(1 分)。 (共3 分) 21. 比喻句(1 分) ,形象贴切地(1 分)表现了惊蛰“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 ” (1 分) (共 3分

23、) 22. 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1 分) ;内容上: “惊蛰”这一具有“革命”意味的节气,与 上文中“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相呼应(1 分) ,同时为下文展开描述“豁然晴朗”的 画面做铺垫(1 分) 。 (共 3 分) 23.原句叠词、押韵并用(1 分) ,琅琅上口,易于记诵(1 分) ;改动后句子不再押韵,语言平淡, 民间谚语的韵味消失(1分) 。 (共3分) 或: “暖和和”运用了叠词,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突出了人的主观情感,而“暖和了” 只是一个气温客观的变化过程(1 分)。另外, “暖和和”与上句押韵,朗朗上口,符合谚语简洁 好记的特点(1 分)。改动后,句子没有了这样的效果(1 分)。 (共 3 分) 24. 描绘扣住季节特征(1 分),想象合理(1 分) ,语言通畅(1 分) 。 (共 3 分) 附答案示例:白露 微微透着些曦光的清晨,茫茫秋水泛着些许的寒意。一丛丛郁郁青青的芦苇凝着一层细细密密 的白霜,摇曳在清寒的秋风里。 五、作文(50 分) 25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