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桂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4340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桂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桂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桂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桂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桂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桂林市 2010 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化 学 (考试用时: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质量 : 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1.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油脂 D.糖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3.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A.78 % B.75% C.

2、25% D.21% 4.我们熟悉的这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B. 石灰浆 C.食盐 D.食醋 5.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过程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 食品发霉 C.水分蒸发 D.煤气中毒 6.下列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的是 A.碳铵 B.硝铵 C.硫铵 D.硫酸钾 7. A.金属材料 B.天然纤维 C.合成材料 D.天然橡胶 8.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天然物质都是无毒的 B.金属铁是一定黑色的 C.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 D.杜绝生产含有害化学成分的食品 因为它含有丰富的 原来,制作透明板的材料是特殊的 9.2010年 6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

3、生活” ,下列做法与此不符合的是 下列举措能达此目的的是 A.提倡使用节能灯 B.少用空调,温控适度 C.广泛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研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 10.今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 煮沸 消毒 过滤 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 A B. C. D. 11.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石棉网 C.烧杯 D.量筒 1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元素名称是“硫” B.元素符号“S” C.元素的质量 32.6g D.核电荷数是 17

4、 13.下图 X、Y、Z 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 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X 是稀盐酸 B.Y是水 C.Z 是石灰水 D.无法确定X、Y、Z 14.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Fe B.CaSO4 C.HNO3 D.Ca(OH)2 1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 FeCl 2和CuCl 2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 32- 的存在 D.用水吸收 CO 16.吸入人体内的 O 2有 2%转化为“夺命杀手”的活性氧。我国科学家尝试用硒化合物(Na 2SeO3 )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该化合物中 Se 的化合价是 A.+4 B.+3 C.+2D.

5、+1 1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铜片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在硬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浮渣 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 1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9.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0将Ba(NO

6、3)2、NaOH、H 2SO4、K 2CO3四种无色溶液编号甲、乙、丙、丁,并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甲 沉淀 气体 乙 沉淀 沉淀 丙 丁 气体 沉淀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排序符合表中甲、乙、丙、丁排序的是: ABa(NO 3)2、NaOH、H 2SO4、K 2CO3 BH 2SO4、K 2CO3 、Ba(NO 3)2、NaOH CNaOH、Ba(NO 3)2、H 2SO4、K 2CO3 DH 2SO4、Ba(NO 3)2、NaOH、K 2CO3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离子的电子数多于钠原子的电子数 B.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直接用做厨房的清洁剂 C.把100g12%

7、的硫酸配制成 6%的硫酸,需加水 100g D.100g16%硫酸铜溶液与 10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 200g 22. 如右图所示,瓶中 X 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 Y 滴入 瓶 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2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24.t时,向 10 g 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下图 a、b 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a溶解度,b溶质质量 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 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D.a溶解度,b溶剂质量 25.小红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

8、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装置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 B.装置、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比装置 I 的高 D.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A B C D X MnO2 NH4NO3 CaO NaHCO3 Y H2O2 H2O H2O HCl 二、填空题 (共3 小题,共16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26.(5 分)小华按右图配方自做一瓶清凉甘甜的汽水。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小苏打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 (2)打开汽水瓶盖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该气体由柠檬酸与 反应生成。 (

9、3) 白糖的主要成分是 C 12H22O11 , C12H22O11属于 ,(填 “有机物” 或 “无机物” ) , 其中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27.(6 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用稀盐酸除去小刀上的铁锈:_ 。 (2)有非金属单质参加的置换反应: 。 (3)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反应: 。 28 (5 分)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t 1时,A、B、C 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用“” 、 “”或 “”表示) ,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 数最大的物质是 。 (2)t 2时,将 A、B、C 各25 g 分别放入 100g水中,能形成饱 和溶液的物质

10、是 , 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 方法有 、 。 三、简答题 (共2 小题,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29.(6 分)现有下列药品和实验仪器。 药品: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 仪器如下: (1)写出未标注的仪器名称: , 。 (2)实验室用题中药品制备并收集一瓶气体应选择的仪器是(填写仪器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6 分)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的五种常见物质。C、D 是单质,C 为紫红色固体,D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B 的浓溶液常用做干燥剂。已知 Fe 和 A、B 的水溶液分别能发生反应: Fe + A C + E; Fe + B D + E 。 (1)写出

11、A、B、C 的化学式: A , B ,C 。 (2)现有 Fe 和A、C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小刚想测定该混合物中 C 物质的质量分数,他设 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你认为, 小刚的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填“正确”或“ 不正确” ) ,理由是 。 四、科学探究 (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30.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 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2 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 2 装置进行实

12、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 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 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 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

13、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 五细心推算 (共 10 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2.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测定由 NaCl 和Na 2CO3形成的固体混合物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 g 固体混合物配成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 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4)要求写计算过程 (1)生成的沉淀是(填写化学式) 。 (2)10g 原固体混合物配成的溶液和足量 CaCl 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 g

14、。 (3)= g。 (4)原固体混合物中 Na 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桂林市201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原固体混合物质量 g g g g 加入CaCl 2溶液质量 g g g g 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g g 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C D A C D C D C D B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B B A D C B A A C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2

15、 分,化学式错误、未配平均不给分;不写必要的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漏标或错标合扣1分。其它每空 1分。共16 分) 26 (5 分) (1)钠 (2)二氧化碳或 CO 2 小苏打(碳酸氢钠或 NaHCO 3) (3)有机物 72:11:8 8 或 144:22:176 27(6 分)(1)Fe 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C + 2CuO 高温 2Cu + CO2 或 C + CuO 高温 Cu + CO(标加热条件也给分)或 H 2 + CuO Cu + H2O (合理答案均可) (3)2KClO 3 2KCl + 3O2 或 Zn + 2HCl = ZnCl

16、2 + H2(合理答案均可) 28(5 分)(1)BAC (或 ACB) B (2)C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后两空不规定顺序)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 分,化学式错误、未配平均不给分;不写必要的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漏标或错标合扣1分。共12 分) 296 分。 (1)每空1 分, (2)每空2 分 (1) 烧杯 试管 (错别字不给分) (2) 或 (不规定序号顺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06 分。 (2)中最后一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1)CuSO 4 H2SO4 Cu (2)不正确 4.2g 紫红色固体中包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

17、的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 或 4.2g 紫红色固体不只是原来的 C物质 或 4.2g 紫红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 C 物质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没有文字说明不给分) 四、实验探究(共12 分。每空1 分) MnO2 31 【实验探究与结论】 (1)滤纸条变红(只答“变色”不给分) 分子在不断运动 或 浓氨水(氨 或 NH 3 或 NH 3H 2O)易挥发 浓氨水(NH 3H 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 3H 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 浓氨水(NH 3H 2O)易分解(合理答案均给分)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只要答到“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就可给

18、分)(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均给分) 【思维拓展】 (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答出“变红”即可,只答“变色”不给分)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若答“下面试纸变红,上面试纸不变红”不给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合理答案均给分。顺序错误不给分) (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以上两空不规定顺序,合理答案均给分) 五、计算题(共10 分。计算过程没写必要的单位合扣1 分,没写“答”但能表述清楚不扣分) 32解:(1)CaCO 3 (1 分) (2)5 (2 分) (3) 4 (2 分) (4)设 10g原固体混合物中 Na 2CO3质量为 x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106 100 x 5g (1 分) 106 100 x 5g (1 分) x = 5.3g (1 分) 固体混合物中 Na 2CO3的质量分数是: 5.3g 10g (2 分 ,列式和结果各 1 分) 答: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53%。 (合理解答参照给分) = 100% =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