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政治真题答案.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471987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政治真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3年政治真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3年政治真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3年政治真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3年政治真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3年政治真题答案真题 120单项选择题第1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不可能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贯穿于整个哲学发展的始终,即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而是错误的。第2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点: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对人和世界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实

2、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深刻地表明了实践 在人和世界相互关系中的基础地位中介作用,因此选项C正确。A项不可能造成人与世界的同时改变,B项属于意识决定论,D项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和决定的,都不正确。第3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点:认识的本质是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题干中“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说明了人的感觉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既表明了人有感觉外界事物的能力,也表明了人的感觉还有选择和加工事物信息的能动性。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属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项属于休谟的不可知论的观

3、点,D项属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第4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是社会的生产,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虽然在生产的社会条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都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5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点: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

4、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中的提法错误,B项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表现,C项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均不符合题意。第6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点: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的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应用到本题,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3001/20+6001/10+1001/4+5003.4)/(1000+500

5、) =(15+60+25+1700)/1500 =1800/1500 =1.2 因此选项B正确。第7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点:级差地租的具体形式。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根据形成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前者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地租;后者是由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据此可得选项B为正确答案。第8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

6、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碰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的,最终都是为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第9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这是因为: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之一,因而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

7、阶级,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新民主主义国家手中,成为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因而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项既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也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内容;选项D是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第10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点: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深化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经济特区。80年代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

8、。进入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C涉及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D项是我国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具体表现,均不符合题意。第11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特点。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是依法治国的含义,C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重要体现,D项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均不符合题意。第12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我国的非公有

9、制经济及其地位。1997年“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重新定位,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十六大”再次强调了这一定位。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C项包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D项是改革前“左”的做法,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第13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选项C正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

10、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选项A、D错误;B项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根本出发点。第14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点:2002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说法,科学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C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单表述:A项是核心,B项是立国之本,C项是强国之路。第15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点:2002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

11、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C项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D项对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第16题:参考答案:ABC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因此

12、选项A、B、C、E正确。D项强调的是矛盾一方的单方面发展,不符合辩证法,也不是材料所包含的思想。第17题:参考答案: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创造者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因此选项B、C、D、E正确。A项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直接可以排除。第18题:参考答案:ADE答案

13、解析:本题考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变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价格的出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据此分析,选项A、D、E正确。第19题:参考答案:C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GWG与商品流通公式WGW不同:前者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其根本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货币

14、;而后者目的是获取新的商品,它没有也不可能概括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即都包含了买和卖的过程、都有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据此分析,选项D错误, C、E两项正确。选项A、B属于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性,不符合题意。第20题:参考答案:AC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例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例相应减少,它必然导致:可变资本吸纳的劳动力相对减少,相对过剩人口出现;由于可变资本减少,剩余价值量减少,导致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下降;由于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因而用于添加劳动资料的固定资本比重增大,同时由于固定资本总

15、体上周转较慢,导致资本周转速度减缓。因此选项A、C、D、E正确。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就越小,所使用的劳动力就减少,从而剩余价值也越少,导致利润率越低。反之,利润率就越高。所以,就整个生产部门而言,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变化,因此B项不正确。第21题:参考答案:ABC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股票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的票面额,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即:股票价格=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因此选项A、B、C、E正确。股票

16、一旦上市,即与股份企业的实际资产无直接关系。因此D项错误。第22题:参考答案:A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因此选项A、D、E正确。选项B、C仅是毛泽东思想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与邓小平理论无关,因而是错误的。第23题:参考答案:ABD答案

17、解析:本题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内容。毛泽东在1945年4月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及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因此选项A、B、D正确。选项C、E是毛泽东在建国前期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不符合题意。第24题:参考答案: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在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处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7年2月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18、盾的问题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实行这一方针的依据。由此可得选项B、C、D、E为正确答案。选项A的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资产阶级已经消亡,各民主党派不是资产阶级政党。第25题:参考答案:AB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我国现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客观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因此选项A、B、D、E正确。虽然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但并不是各种生产要

19、素都能创造价值,因此选项C错误。第26题:参考答案:A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2002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邓小平曾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指出:“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把握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据此分析,选项A、B、C、D、E均正确。第27题: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

20、点:2002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选项A、

21、B、C、D正确。选项E是“21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的目标”,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第28题:参考答案:A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2002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因此选项A、B、C、

22、D、E均正确。第29题: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点:2002年度国际重大时事。2002年9月17日的朝、日首脑会晤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双方签署了日朝平壤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朝日于10月份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日本对过去对朝鲜实行的殖民统治进行深刻反省,日方将以经济援助和经济合作方式处理对朝赔款问题,朝鲜承诺把东结导弹试验的期限延长到2003年后。双方同意促进有关国家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等进行对话。宣言也提及关系日本国民生命和安全的问题不会再发生。据此分析,选项A、B、C、D正确。选项E超出了两国会谈的的范围,因而是错误的。第30题:参考答案:BDE答案解析:本题考点:2002年度国际、国

23、内重大时事。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政治,法律文件,主要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等。因此选项B、D、E正确。A项是2001年7月16日中俄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内容;C是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签署的文件,都不符合题意。分析题 第31题:参考答案:(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1分)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

24、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分) (3)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2分)详细解答:本题考点: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于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的形式。其功能是多方面:信息功能;教化培育塑造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认识功能;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但是,一定形态

25、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所以“文化决定论”是错误的。回答本题建议分三个层次:首先回答文化的含义,然后阐述文化的社会功能,指出题干中说法合理的一面,最后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指出题干中包含的“文化决定论”色彩及其错误的一面。第32题: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2分) (2)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

26、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分) (3)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2分)详细解答:本题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实质和双重作用。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即指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经济。其作用主要有:(1)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产品、满足私人垄断资本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2)开发高新技术,为促进私人垄断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3)国民经济成分直接给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支持,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27、;(4)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解答本题分三个层次:首先指出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其次,辨正分析国有资本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式的双重作用;最后指出其直接目的是为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而不是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第33题: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

28、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分) (2)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分)详细解答: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既联系又区别:二者的联系是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则要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改革不是对改造的否定。表面上看来,

29、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是退回去发展非公经济。实际上,社会主义改造时的非公经济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而今日的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解答本题分三个层次:首先回答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及其历史必然性;其次回答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及意义;最后简要说明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在关系。第34题:参考答案:(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3分)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2分) (3)思

30、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4分)详细解答:本题考点:现象与本质、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辨正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 第一问,从材料的第一段可以看出,九方皋之所以高明,原因就在于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以及“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利用归入法,可将它们纳入马哲第三章的内容,用“现象与本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原理回答。

31、 第二问,伯乐之子之所以相马失败,原因在于死读相马经,只懂将书本山的内容 “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属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第三问,可运用马哲第四章的知识点“辨正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说明思维方法的含义,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的普遍意义以及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第35题:参考答案:(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在一定阶段实际采用的现政策的辩证关系。(1分)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32、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3分)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分) (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

33、产主义。(3分)详细解答:本题考点: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解答本题分四个层次:第一,应指出毛泽东的一段话的正确性:科学的阐述了党的最高纲领与一定历史阶段;第二,阐述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党的最高纲领又是什么,并说明党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第三,分析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如何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的;第四,分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是如何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的。第36题:参考答案:(1)19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

34、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1997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5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4分)详细解答:本题考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和政策。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两个阶段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在不同经济区域的表现进行说明,然后阐述中央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必要性。 第一问,必须明确题干中所问的问题属于哪个知识点,必须用什么原理进行回答,然后再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对1997年前后我国两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政策措施和调控目标进行说明。 第二问,题干要求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可以将它归入政经第六章,运用“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和政策”这一知识点,结合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进行回答。更多试卷请见麦多课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