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1答案模拟 120选择题第1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A妍媸ch;B乳臭xi;C孺r子,儆jng)第2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B泊舶,C膊搏,D驰弛)第3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A项“文过饰非”的“文”,应解释为“掩饰”;B项的“言归于好”的“好”应解释为“和好”;C项的“罹难”的“罹”应解释为“遭受、遭遇”。)第4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耳提面命”指导教诲殷切,要求严格,句中误解为严厉凶狠,B“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本句中的意思不是说试验已经失败了;C“萍水相逢”应为“不期而遇”。)第5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搭配不当,“沿着”
2、与“方向”搭配不当:B杂糅,应为“来自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的上海人”;D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几次把他家中珍藏的古书借回去详细翻阅”。)第6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项“没用”有歧义,可理解为“没有使用”或“没有作用”;B项“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D项“七八岁的小孩”既可指“我们”也可指“她”。)第7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B不是指出实质,而是叙述事实。C不是排比。D没有比喻。)第8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赠序是临别赠言类的文章,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词。)第9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均是动态描写。)第10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3、:(此题考查考生的历史知识。解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荷夷”二字。荷夷指荷兰。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故答案为A。B项康熙帝统一台湾是在 1683年。C项刘铭传保卫台湾是在中法战争中。1884年秋,法国侵略军进犯台湾,时为台湾军务大臣的刘铭传集中兵力扼守淡水,击退登陆法军。D项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1895年底,日军在台湾登陆,刘永福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军保卫台湾。)第11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女娲补天是神话,不是民间故事。我国四大古代民间故事还有孟姜女。)第12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所谓
4、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方式。间接选举则是由下一级国家代表机关或者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我国宪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代表大会选出。因此此题选C。)第13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采用混合原则,即以属地管辖为主,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辅的原则。A项错误在于未排除除外情况如外交豁免;B项无除外情况;C项将犯罪结果地和发生地择一原则误认为是普遍
5、管辖原则。)第14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把市场形容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以把个人的自利行为化为共同的社会福利的奇妙结果。)第15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数的空气分子进行无规律的发散反射,导致即便阳光无法直接照射的地也可见;月球上没有空气,也绝少悬浮之灰尘,故此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区,暗不可见;故选A。)第16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轻盈”意思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也有轻松的意思;而“清莹”则是清澈而明亮,显然形容泉水该用“清莹”。“淡薄”强调的是密度小、不浓厚、模糊等意思,而“淡泊”则突
6、出不追求名利,与语境相合。“流失”强调的是具体事物的失去,而“流逝”强调的是抽象事物的失去,时间是抽象事物,所以用“流逝”。)第17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项“虽然”在文中没有呼应对象,因此可以排除A项;C项中的“尽管”和D项中的“虽然”都有肯定事实存在的意思,而实际上“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不可能是“马其诺防线”,因此也排除了CD两项。)第18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应该先有“月、浪(水)”,才会有“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有了“飘荡”,才有“那”的指代对象,有了“摇晃”,才会想起“摇篮”,因此只有B项的衔接最符合逻辑思维过程。)第19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B是苏轼的
7、名句,C是元稹的名句,D是王冕的名句。)第20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魏晋六朝以来,散文创作崇尚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的骈体文,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至唐韩愈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大力倡导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风格,使唐宋散文出现繁荣时期,韩愈也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自魏晋至唐而为八代,故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第21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以说鬼写狐的方式,讽刺贪官污吏。)第22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外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第23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美国研制的近距
8、离空对空导弹,代号为AIM-9。它是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空对空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红外线制导系统。)第24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历史知识,正确答案C。因为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1901年与英、美、法、德、日等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可在中国自由航行。这三个条约中的上述规定,在军事上严重危害到中国的国防安全。)第25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
9、的爆发。 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的口号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外,还有“还我青岛”,“争回青岛方罢休”等,并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5月5日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为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在广大人民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
10、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把题干中的引文和五四运动的经过联系,不难判断正确答案是C五四运动。)第26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公民的房屋、文物、林木都属于遗产。著作权中包括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其中财产权利属于遗产的范围,人身权无法继承,因此应选C。)第27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
11、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这里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本题中AB两项不是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D项不在较大的市的范围之内,因此只能选C,南京是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南京市人大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第28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实施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其基本的原则是“逆风向而动”:当经济高涨,出现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政策,当经济衰退,出现通货紧缩时,实行扩张政策。)第29题:参考答案
12、:B答案解析:(能发生凌汛的河流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有流经冬季温度低于0以下的地区,第二是有河段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故选B。)第30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与东亚之温带季风气候区不同,非洲大多是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并且降水常有年际变动,肥年瘦年是雨量之多寡导致;故选A。)阅读理解第31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项是客观交代;C项前文已提到“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所以这不是第一次;D项有“墓地”就不是暗示了。)第32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此处是实写。)第33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家里的万年青代表着鲁迅的精神,墓前的花瓶指鲁迅的躯体。)第34题:参考答
13、案:B答案解析:(以万年青象征鲁迅先生。)第35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B不是植物得名的理由;C只是得名的理由之一;D此植物不是因鲁迅先生养护才得名的。)第36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37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紧承此段的上一段内容是在谈近年来人们从我国四大名著中挖掘出的有关“人才学”的内容,而紧承此句“学术界有一点微词,认为这只能代表一种信息,即国家重视人才的信息,而作品中的内容并不一定如此”,可见“这种研究”指的应是“从人才学角度研究古典文学”。)第38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在这段内容里有明确的语言信息,即“这四部著作中,并不一定有很多人才学的内容,只是研究者为了某种需要
14、,作了时代的外加而已”,可见“学术界”的观点是:从人才学角度研究这四部著作,是从“某种需要”出发的一种“外加”,这四部作品没有例外。因此D项不是“一点微词”所指。)第39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表述不符合原文的内容,原文是“认为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贾探春是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她们推行的是从那个封建家庭内部实际出发的某种责任制”,把原文的“推行”变成了“创造出”,不准确。)第40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文章开始阐述作者的观点,即“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不仅仅是艺术珍品,甚至主要目的不在于艺术,而是以艺术为手段表达某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或其他思想,还可能万象皆备”,然后用的
15、是“如”,可见是在举例证明这一观点。)第41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从“因而”的语言标志可以推知。A项是“主张”本身,不是规律;B项是阐述规律前的现象分析;D项从这一段的最后两句可知,它说的是“其他人”,不是本观点针对的“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第42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ABC三项的“自我”,都是书中的“自我”,D项的“自我”是灵魂受到震动发生变化后的阅读主体。)第43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C、D属于机械理解字面意思,这里的“认同”也就是阅读后的一种改变,“完全认同”就是在阅读后,把自己完全变成阅读时所认同的对象了,这当然是一种失去“自我”的表现,也就不是“得一新
16、生命,入一新世界”了。)第44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能“在旧我的躯壳里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产生灵魂的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的是“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而“在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则是“其他人”,这在原文中有明确的信息。)第45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文章第一段就明确提出阅读后的表现“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第二段是对这一表现的具体分析,第三段则是这种表现的差异。因此,以此为题比较恰当。)第46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这是某些细胞的蛋白质,在另外两种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情况,不是“有规律的细胞死亡”对生命体的作用。)第47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细胞”指消亡部分的;“细胞”指后续部分的;“细胞”是泛指;“细胞”包含应消亡的和后续的。)第48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说法过于绝对化,文中只是可能性。)第49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看句前的内容。)第50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A应是某些细胞的蛋白质;B研究成果是研制药物的关键;C是分子间的信号,不是细胞间的信号。)更多试卷请见麦多课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