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690-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pdf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48408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 T 690-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B37 T 690-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B37 T 690-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B37 T 690-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B37 T 690-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7.080.10 B 3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690 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n Export Strawberry 2007-10-09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690 2007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烟台市植物保护站、青岛市植保站、莱州市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起草人:李明立、嵇俭、缪玉刚、

2、原国辉、宋姝娥、田明英、王学武、刘会海。 当进口国草莓质量安全标准发生变化,或需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时,应由植物保护等有关专家及时修 订本标准。 I DB37/T 690 2007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草莓操作指南 1 2 3 3.1 3.2 3.3 3.4 3.5 3.6 3.7 4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草莓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各生产环节的监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草莓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

3、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 NY 5104 无公害食品 草莓产地环境条件 NY 5103 无公害食品 草莓 NY 5105 无公害食品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农药残留 pesticid e residue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总称。 有害物质 malfeasance matter 对人、生物及环境具有毒害作用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物质。 危害分析 hazard as sessment 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评估。 溯源体系 sys

4、tem of trace to the source 作物从种植(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等。 有害生物 pest 危害植物或植物产品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生物。 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安全间隔期 plant harvest interval (PHI) 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间隔的天数。 记录保留 种植者应保留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 A) ,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标准的要求,从而完 1 DB37/T 690 2007 善整个溯源体系。必要的记录应保留 2 年或更长时间。 5 5.1 5.

5、2 6 6.1 6.2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7 7.1 7.2 7.3 8 8.1 质量要求 感官要求 符合 NY 5103 的要求, 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进口国草莓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附录 B) 。 基地选择与管理 基地选择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NY 5104 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 疏松、理化形状良好,前 2 年3 年未种植蔷薇科作物的壤土地块。 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连片面积宜在 3hm 2 以上。 基地管理 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

6、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 2 年3 年或环境条件发 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 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 (附录 A.2) 、 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 (附录 A.3) 、 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 (附录 A.4) 。 档案 每个草莓生产地块(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 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 30m 2 以上。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有关 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 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轮作计划和种植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室内。 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

7、的种子、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 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 20m 2 以上。 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 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防止外源污染。 整地施肥 整地 清除上茬作物残留枝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降低病(虫)源基数。 深翻土壤 25cm30cm,整平耙实。宜使用机械耕翻,维持土壤结构。 整畦 起垄栽培。垄沟宽 20cm,垄面宽 70cm,垄高 20cm。 基肥 根据草莓生育期和土壤肥力状况,施用腐熟有机肥 3000kg/667m 2 50

8、00 kg/667m 2 ,磷肥 40kg/667m 2 50kg/667m 2 ,复合肥 20 kg,坤奇尔生物菌肥 1kg/667m1.5kg/667m,并填写 田间农 事活动记录表 (附录A.5) 。 施用的农家肥应经过充分的沤制和腐熟,不得施用生活垃圾、工业废渣、污泥等。 种苗的选择 品种选择 2 DB37/T 690 2007 应按客商要求选定品种。客商未指定品种的,宜选择休眠深或较深,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 耐储运的品种,并保留购种发票。 8.2 9 9.1 9.2 9.3 9.4 9.5 10 10.1 10.1.1 10.1.2 10.2 10.3 10.4 10.5 1

9、1 11.1 种苗质量 符合 NY5105 的要求; 植物检疫合格。 育苗 选择母株 品种 纯正、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4 片叶展开的一年生匍匐茎苗,宜用脱毒苗。 准备苗床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地块作苗床,施有机肥 2000kg/667m 2 3000kg/667m 2 ,深耕 25cm,做 成 1.5m2m宽的平畦或高畦。填写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附录A.5) 。 定植母株 将母株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株距 50cm80cm。 栽植深度: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幼苗管理 母株栽植后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匍匐茎生长出后,将其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子苗的节位 上及时培

10、土压蔓,促发新根。后期将匍匐茎截断,培壮子苗。中间及时摘除花序,节约养分。 假植育苗 6 月下旬至 7 月中下旬,选择具有三片展开叶的子苗拔出假植在苗圃中,株行距 15cm15cm。栽后 浇透水,第一周要遮荫,定时喷水保持湿润。10d 后叶面喷一次 0.2%尿素,每隔 10d 喷施一次磷钾肥。 及时摘出抽生的匍匐茎、枯叶、病叶。8 月下旬 9 月初进行断根处理。填写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附 录A.5) 。 田间管理 移栽 移栽时期 当假植苗在顶芽分化后,幼苗达 5 片展开叶、苗重约 20g、新茎粗 1cm 以上时移栽定植。 栽植方法 大垄双行栽植。垄高 30cm40cm,上宽 50cm40c

11、m,下宽 70cm80cm,垄沟宽 20cm。株距 15cm 18cm,小行距 25cm35cm。棚室栽培 8000 株/667m 2 ,露地栽培 9000 株/667m 2 。 尽量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 4 点以后,带土移栽,新茎的弓背一律向外。 苗期管理 缓苗期一般 20d左右,定植后前 3d每天浇水一次,以后根据墒情适当浇水,确保幼苗扎根生长;幼 苗长出 3 片4 片新叶后,及时追肥,追施尿素 10kg/667m 2 或复合肥 10kg15 kg/667m 2 。及时摘除老 叶,中耕除草,保墒。填写田间农事活动 (附录A.5) 。 越冬期管理 11 中下旬当日平均温度在 35时,选择无风天

12、气,覆黑色地膜。覆膜前平整地面,除去老叶、 病叶,浇一遍越冬水,覆膜后 4 周压土盖严,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覆草,确保草莓安全越冬。 春季结果前管理 当日平均温度达到 5左右,草莓开始生长时,破膜提苗,土封植株基部,摘除老叶、病叶,浇一 遍返青水,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 10kg/667m 2 。开花前追施一次复合肥 10kg/667m 2 15kg/667m 2 。并根据 墒情及时浇水,一般在土壤解冻后草莓萌芽前和现蕾前各浇一次水。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附 录A.5) 。 结果期管理 根据田间草莓生长情况追肥 1 次2 次,每次追施腐植酸冲施肥 10kg。小水勤浇,幼果膨大期及时 浇足水,果实成

13、熟期浇水不宜大水漫灌。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附录 A.5) 。 生产投入品管理 农药采购与储藏 3 DB37/T 690 2007 11.1.1 11.1.2 11.2 11.2.1 11.2.2 12 12.1 12.2 13 13.1 13.2 13.2.1 13.2.2 13.2.3 13.3 农药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 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 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合格的农药; 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采购的农药应填写 基地使用投入品表 (

14、附录 A.7)和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记录表 (附录 A.8) 。 农药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的安全条件要求, 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肥料采购与储藏 肥料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得采购下列肥料: 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肥料; 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 超过保质期的肥料; 进口国禁止施用的肥料。 采购的肥料应填写 基地使用投入品表 (附录 A.7) 。 肥料储藏 肥料应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不得与苗木、新鲜农产品存放在一 起。 水源管理 水质监测 每年应由有资质的

15、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水质检测。 灌溉系统 应有专用水源,如水井、储水池等,严防污染。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 30cm ,并配有防护设施,防 止雨水倒灌、弃入污染物等。 宜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灌溉设备等。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种植者 种植者应经过 IPM 技术培训,或在植保员指导下按照本标准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植保员应获得国 家植保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填写基地人员档案表 (附录 A.9) 。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应与非蔷薇科作物实行 2 年以上轮作,降低病(虫)源基数。 物理防治 设置涂有粘着剂的黄板诱杀蚜虫、 烟粉虱。 黄板规格 30cm20cm为宜, 悬挂于植株上方 10

16、cm15cm 处,30 块/667m 2 40 块/667m 2 。 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时期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适期用药,交替轮换使用。每种农药连续施用不 宜超过 3 次。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施药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避免 对邻近作物产生药害,并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附录 A5) 。 用药方案见附录 C。 施药器械 施药器械宜分类专用。 4 DB37/T 690 2007 对除草剂和进口国残留限量要求严格的农药,施药器械应专用。 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洁净并校准。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 13.4 13.5 14 14.1 14.1.1 14

17、.1.2 14.1.3 14.2 14.3 14.4 14.5 15 15.1 15.2 15.3 15.4 16 剩余药液处理 剩余药液和所用容器的残留洗液,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或将其喷洒到未施药的大葱上或法规允许的休 耕地中,并填写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处理情况记录表 (附录 A.10) 。 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乱扔。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三次以上,并将冲洗液倒入喷雾器中。经彻 底冲洗后的空包装物,将其压坏或刺破,必要时贴上标签,以便回收。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处置前应当安 全存放。 收获及收获后处理 采收 应根据客商要求适时采收。 采收前,应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检测农药残留情况,并填写

18、样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 (附录 A.11) 。 采收标准 色红,重量5g,新鲜,无机械伤,无腐烂,无污染。 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宜在上午露水稍干时开始,至 10 时11 时结束,或在午后 16 时以后进行。 果实初熟期每隔 1d2d 采收一次,盛果期每天采收一次。 采收方法 采摘时手捏住果实下端,抬起后轻轻扭转,果实即从萼片与果柄处断裂,不得生拉硬拽。采下的果 实只带萼片,不带果柄,尽量轻拿轻放,减少翻倒次数。对于烂果、病虫果、畸形果应单独存放,不得 混装。 储运 使用专用塑料筐储运,防止挤压及运输中发热腐烂。 包装物 包装物应妥善存放。再利用的包装物品,应清洗干净,防止有害物质污染。 清洗 加

19、工前,草莓应当清洗。 清洗水的质量应符合 GB5749 的要求。 环境卫生 工作区附近应清洁卫生,设有盥洗室等卫生设施。 劳动保护 培训 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填写基 地人员档案表 (附录 A.9) 、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 (附录 A.12) 。 施药保护 喷药时操作者应当穿着防护服。严禁吸烟、吃东西,喷完药立即用肥皂清洗皮肤裸露部位,换洗衣 服。 警示 施药后,现场应当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当设立警示标志。潜在危 险区的警示标志,应当设于入口处。 卫生 所有包装和贮藏场所,应当干净卫生,配备有防鼠等有害生物的控制

20、设施。 环境保护 制定野生生物保护管理方案,对野生生物和环境进行保护,并填写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 5 DB37/T 690 2007 (附录 A.13) , 将农事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7 产品编号 编号分两部分,共 17 位数。前一部分 9 位数,是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域编码和检疫卫 生登记注册号码。后一部分 8 位数,是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编号。其中,1-4 位是生产加工企业所在地 区的行政区域编码,5-9 位是生产加工企业检疫卫生登记注册号码,10-13 位是基地所在地区的行政区 域编码,14-17 位是基地序列号。基地序列号由出口生产加工企业负责印制或标记。

21、 示例: 3702D02313702B012 表示山东青岛地区第 0231 号检疫卫生登记企业, 原料来源于 3702B012 出口生产基地。 6 DB37/T 690 200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A.1 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地址 基地面积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基地建成时间 植保员姓名 资格证书号 灌溉水源 周围环境情况 前茬栽培主要作物 拟种植的主要作物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A.2 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22、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7 DB37/T 690 2007 8 A.3 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A.4 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话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690 2007 9 A.5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

23、负责人: 电话: 前 茬 作 物 作 物 品 种 播 种 时 间 播 种 量 (Kg/667m2) 株 行 距(Cm ) 田 间 农 事 活 动 记 录 日 期 活 动 内 容 投 入 品 名 称 使用量 使 用 设 备 天 气 状 况 操作人 技术负责人 注:天气状况主要记载温度、风力、降水等。 DB37/T 690 2007 10 A.6 基地种苗处理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作物品种 操 作 人 防治对象 药 剂 处 理 情 况 记 录 药剂名称与剂型 生产厂家 处理方式 处理剂量 处理日期 操 作 人 温 水 浸 种 水 温 浸种时间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24、 DB37/T 690 2007 11 A.7 基地使用投入品表 商品名及 格 生产厂家 登记国家 中国登记证号 登记作物 防治对象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690 2007 A.8 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表 商 品 名 剂型含量 生产厂家 登记证号 采购单位 发票号码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验项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制表人: 制表日期: A.9 基地人员档案表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日期 职称/ 职务 电 话 学 历 毕业学校 照片 籍 贯 健康状况 住 址 参加工作时间 培训记录: 制表人: 12 DB37/T 690

25、2007 13 A.10 剩余农药或清洗废液处理结果记录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基地负责人 电 话 操 作 人 电 话 剩余农药/ 清洗废液名称 数 量 处理地点 处理日期 处理方式 备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A.11 样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 基地名称 基地编号 样品名称 基地负责人 检测单位 检测日期 检测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编号 检 测 结 果 检 验 项 目 标 准 值 检 测 值 结 论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690 2007 14 A.12 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学 历 职称/ 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家庭住址 电 话 备 注 制表人: 制表

26、日期: DB37/T 690 2007 15 A.13 基地现存生物种类调查记录表 调查单位: 调查负责人: 调查时间: 生物名称 学 名 分类地位 数 量 制表人: 制表日期: DB37/T 690 2007 1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B.1 草莓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安全间隔期及残留控制范围 日 本 美 国 韩 国 欧 盟 药品中文名 药品通用名 药品商品名 安全间隔 (天) 残留控制范围 (mg/kg ) 安全间隔 (天) 残留控制范围 (mg/kg ) 安全间隔 (天) 残留控制范围 (mg/kg ) 安全间隔 (天) 残留控制范围 (mg/kg ) 3%除虫菊素 CS pyreth

27、rins 除虫菊酯 7 1 17 - 17 - 7 1 10%吡虫啉 WP imidacloprid 大功臣 5 3 10 0.5 28 - 25%噻虫嗪 WG thiamethoxam 阿克泰 3 5 7 0.3 14 - 18 - 15%哒螨灵 EC pyridaben 哒螨灵 3 2 30 - 14 - 14 - 20%四螨嗪 SC clofentezine 螨死净 3 2 30 - 30 - 25 0.02 50%异菌脲 WP iprodione 扑海因 7 20 14 15 30 - 10 10 50%腐霉利 WP procymidone 速克灵 14 5 50%亚胺菌 DF kre

28、soxim-methyl 翠贝 3 5 35 - 35 - 10%苯醚甲环唑 WG difenoconazole 世高 3 5 45 - 45 - 45 - 25%腈嘧菌酯 SC azoxystrobin 阿米西达 7 5 7 10 28 - 14 2 注: 农药残留控制范围是防治方案用药可控制的残留值,也是进口国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 “-”无残留限量规定。 DB37/T 690 2007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C.1 出口日本、美国、韩国草莓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方案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用 药 方 案 兼治 蚜 虫 5头/ 株 方案一: 3%除虫菊素CS20g/667m 2 10%吡虫啉

29、WP30g/667m 2 兑水喷雾,防治次数 视发生情况而定,用药间隔 7d10d。 方案二:25%噻虫嗪WG3g/667m 2 3%除虫菊素CS20g/667m 2 兑水喷雾,防治次数 视发生情况而定,用药间隔 7d10d。 粉 虱 红蜘蛛 200头/ 百叶 15%哒螨灵EC15ml/667m 2 20%四螨嗪SC20g/667m 2 兑水喷雾。防治次数视发生情况 而定,用药间隔 10d15d。 灰霉病 发病初期 10%异菌脲WP30g/667m 2 50%亚胺菌DF17g/667m 2 ,兑水喷雾。用药间隔 7d10d。 炭疽病 叶斑病 根腐病 白粉病 发病初期 25%腈嘧菌酯SC34g/

30、667m 2 10%苯醚甲环唑WG20 g/667m 2 。防治次数视发生情况 而定,用药间隔 10d。 C.2 出口欧盟草莓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方案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用 药 方 案 兼治 蚜 虫 5头/ 株 3%除虫菊素CS30g/667m 2 25%噻虫嗪WG3g/667m 2 兑水喷雾,防治次数视发 生情况而定,施药间隔 7d10d。 粉 虱 红蜘蛛 200 头/ 百叶 15%哒螨灵EC15ml/667m 2 20%四螨嗪SC20g/667m 2 兑水喷雾,防治次数视发生 情况而定,施药间隔 10d15d。 灰霉病 发病初期 10%异菌脲WP30g/667m 2 50%腐霉利WP30g/667m 2 兑水喷雾。施药间隔 7d 10d。 炭疽病 叶斑病 根腐病 白粉病 发病初期 25%腈嘧菌酯SC34g/667m 2 10%苯醚甲环唑WG20 g/667m 2 。防治次数视发生 情况而定,施药间隔 10d。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14129-2014 LPG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 Pressure relief valves for LPG pressure vessels《LPG设备和附件 液化石油气压力容器的泄压阀》.pdf BS EN 14129-2014 LPG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 Pressure relief valves for LPG pressure vessels《LPG设备和附件 液化石油气压力容器的泄压阀》.pdf
  • BS EN 14131-2003 Foodstuffs - Determination of folate by microbiological assay《食品 微生物检定法测定叶酸盐含量》.pdf BS EN 14131-2003 Foodstuffs - Determination of folate by microbiological assay《食品 微生物检定法测定叶酸盐含量》.pdf
  • BS EN 14132-2009 Foodstuffs - Deter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in barley and roasted coffee - HPLC method with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食品 大麦和焙炒咖啡中赭曲霉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层纯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pdf BS EN 14132-2009 Foodstuffs - Deter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in barley and roasted coffee - HPLC method with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食品 大麦和焙炒咖啡中赭曲霉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层纯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pdf
  • BS EN 14133-2009 Foodstuffs - Deter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in wine and beer - HPLC method with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食品 葡萄酒和啤酒中赭曲霉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纯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pdf BS EN 14133-2009 Foodstuffs - Deter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in wine and beer - HPLC method with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食品 葡萄酒和啤酒中赭曲霉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纯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pdf
  • BS EN 14134-2004 Ventilation for buildings -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installation checks of residential ventilation systems《建筑物通风 住宅通风系统的性能检验和安装检查》.pdf BS EN 14134-2004 Ventilation for buildings -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installation checks of residential ventilation systems《建筑物通风 住宅通风系统的性能检验和安装检查》.pdf
  • BS EN 14135-2004 Coverings - Determin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ability《覆盖物 防火能力的测定》.pdf BS EN 14135-2004 Coverings - Determin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ability《覆盖物 防火能力的测定》.pdf
  • BS EN 14136-2004 Use of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s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 vitro diagnostic examination procedures《体外诊断检验程序的性能评定中外部质量评定方案的使用》.pdf BS EN 14136-2004 Use of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s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 vitro diagnostic examination procedures《体外诊断检验程序的性能评定中外部质量评定方案的使用》.pdf
  • BS EN 14137-2003 Postal services - Quality of service - Measurement of loss of registered mail and other types of postal service using a track and trace system《邮政 服务质量 利用追踪系统进行挂号邮件.pdf BS EN 14137-2003 Postal services - Quality of service - Measurement of loss of registered mail and other types of postal service using a track and trace system《邮政 服务质量 利用追踪系统进行挂号邮件.pdf
  • BS EN 14139-2010 Ophthalmic optics Specifications for ready-to-wear spectacles《眼科光学 研磨好的眼镜规范》.pdf BS EN 14139-2010 Ophthalmic optics Specifications for ready-to-wear spectacles《眼科光学 研磨好的眼镜规范》.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