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060 B2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1032018 保持玉米亲本特征特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Rules for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remaining characteristic of maize inbred seeds 2018 - 02 - 02发布 2018 - 03 - 02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0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农天泰种
2、业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庆、李岩、刘宁、吴承来、杨今胜、王志武、赵林茂、孙爱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7/T 31032018 保持玉米亲本特征特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玉米亲本自交系遗传特性保持定系循环技术的保种圃建立、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 的各技术环节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保持玉米亲本特征特性种子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
3、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NY/T 1432-2014 玉米品种鉴定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 DB 37/T 2270-2013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省肥高产高效生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育种家种子 育种家育成的具有特异性、一致性、遗传性状稳定的高纯度种子。 3.2 自交系原种 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的或按照原种生产程序生产,并且达到规定标准的自交系种子。 3.3 自交系大田用种 原种繁殖的质量符合要求的用于配制生产用杂交种的种子。 3.4 杂交种 指
4、各种直接用于生产的杂交玉米一代种子。它主要包括: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 3.5 1 DB37/T 31032018 种子分级 按照种子的长宽厚的差异,将种子分成大小性状相对一致的不同级别。 4 自交系原种的生产 4.1 定系自交循环法程序 定系自交循环法包括保种圃建立,每年株系内选株自交,原种生产三个环节。每年每个株系选株自 交生产保种圃下一代所需种子,其余植株开放授粉,生产的种子用于原种生产所需种子,原种生产田生 产的种子用于大田用种的生产。定系自交循环法程序见下图。 4.2 株系圃建立 4.2.1 选择依据性状 在自交系单株选择时,分别在苗期、穗花期、成熟期,首先依据群体测量性状
5、(附录A),其次依 据个体测量性状中果穗长、果穗直径、雄穗一级侧枝数、穗行数等性状,第三依据穗位高/株高、行粒 数、叶长、叶宽等性状选择。 4.2.2 单株选择 育种家种子 单株选择、自交, 株行圃 株行比较,自交保留 株系圃 分系比较、自交保留 保种圃 选典型株系,每系 自交3-5株。保持 150个以上株系。 原种生产田 混系繁殖 大田用种生产 按需扩繁 剔除杂株 开放授粉混收 保种圃 选典型株系,每系 自交3-5株。保持 150个以上株系。 原种生产田 混系繁殖 大田用种生产 按需扩繁 剔除杂株 开放授粉混收 2 DB37/T 31032018 从原种或育种家种子中,根据其不同生育期的特征
6、特性选择单株、自交300 株500 株;将当选单 株下一代分别种成株行,在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田间观察,淘汰出现分离变异、整齐度差、生育期不一致、 病虫害重及有其它明显缺陷的株行,保留的株行选株自交3 穗5 穗。成熟期进行田间决选,保留200 个300 个株行,分别收获,下一代成株系。 4.2.3 株行比较 将上年当选株系分系播种,从苗期开始按照附表性状进行选择,对不符合要求的株系整系淘汰,保 留的株系选株自交3 穗5 穗,成熟期进行决选,保留具有该自交系典型特性、整齐度好、株高、生育 期等相一致的株系150 个200 个,淘汰其余株系。 4.2.4 自交代数 对于从原种或育种家种子中选择单株,建
7、立株系圃时应单株授粉自交二代以上。当单株选择来源于 前20对SSR引物检测(NY/T 1432-2014)纯度大于95 %的自交系群体时,应自交三代以上。 4.3 建立保种圃 4.3.1 将中选的150 个200 个株系,每系选留3 株5 株自交,单独收脱,作为下年保种圃用种。 保种圃中的其余部分剔除杂株后开放授粉,混收生产原种种子,然后用于自交系的大田用种生产。以后 每年按照上述程序定系自交,种植保种圃。 4.3.2 注意保种圃、原种生产田、自交系大田生产田的空间布局,为了节省隔离区,保种圃宜放在原 种生产田的中心位置,周围布置原种生产田,最外层安排自交系大田用种生产。生产田与主风向其他玉
8、米花粉来源不小于300 m。时间隔离,春播要求与其他花粉污染源苗期间隔25天以上,夏播苗期间隔 20天以上。 4.4 自交系原种生产 4.4.1 选地 4.4.1.1 自交系原种生产田设在大田用种生产田的中心,把大田生产田作为隔离区,也可单独生产。 生产地块必须平坦,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块。 4.4.1.2 自交系原种生产是利用保种圃混合收获的自交系扩繁。原种田的面积可以根据自交系产量的 高低,按照自交系大田用种生产田面积计算。 4.4.2 隔离 原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与主风向与玉米花粉污染源隔离不小于300 m,其他风向隔离不小于200 m。 采用时间隔离时春播苗期间隔应
9、大于25 天,夏播苗期间隔应大于20 天。 4.4.3 播种 原种田采取规范播种,播前要进行母本种子分级,以大扁、小扁、大圆分别播种,播深4 cm5 cm, 播深尽量一致。 4.4.4 田间管理 按照DB 37/T 2270-2013,进行水肥管理。 4.4.5 去杂 3 DB37/T 31032018 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穗花期、成熟期分期去杂。凡不符合原自交系典型性状的植株(穗)均为杂 株(穗)。杂株在雄穗散粉前全部拔除。可疑株率不得超过0.01 %。 4.4.6 收获 如果果穗烘干,在灌浆后期籽粒乳线下降至种子三分之二时,即可开始分期收获。如没有果穗干燥 的条件,宜成熟后收获,收获后及时
10、晾晒。当种子含水量小于18 %时可以脱粒。脱粒前剔除杂穗,杂穗 率不得超过0.01 %。 4.4.7 干燥 采用果穗干燥时,初始干燥温度不要超过40 ,随着种子水分的降低,可以适当提高干燥温度。如 种子水分20 %左右时,干燥温度不要高于45 。种子水分应干燥至12 %以下。 4.4.8 加工、分级 烘干脱粒后的种子,进行清选、比重选,然后按照种子的长宽厚分级,可分为大圆、大扁、小扁、 小圆等四个级别,大扁、大圆种子属于高活力种子,其次是小扁种子,小圆种子活力最低。在高质量亲 本种子生产中,小圆级别的种子可以去掉。自交系作父本时不需要分级。 4.4.9 包装贮藏 4.4.9.1 分级后的种子按
11、照GB7414、GB7415标准包装、贮藏。所产种子应达到GB 4404.1规定的原种 标准。 4.4.9.2 为了减少繁殖世代原种可以采用贮藏种子供应法,即在低温( 0 )、干燥(RH% 60 %) 的条件下贮藏,每年取出一定比例的原种种子用于扩繁。 5 自交系大田用种生产 自交系大田生产技术要求同自交系原种生产。按照大田用种量和自交系产量计算大田用种生产所需 面积。所产种子应达到GB 4404.1规定的大田用种标准。 4 DB37/T 3103201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性状调查方法及标准 性状编号 性 状 观测时期和标准 调查方法 T1 幼苗第一叶鞘花青甙显 幼苗第3叶
12、展开时第一叶鞘花青甙显色 群体目测 T2 幼苗第一叶顶端形状 幼苗第3叶展开时第一叶顶端形状 群体目测 T3 抽雄期 计算小区出苗到50%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cm5cm的 群体测量 T4 散粉期 计算小区出苗到50%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cm5cm的 群体测量 T5 抽丝期 计算小区出苗到50%的植株雌穗花丝露出苞叶5厘米左右 群体测量 T6 雌穗花丝花青甙显色 开花盛期观察花丝花青甙显色 群体目测 T7 雄穗颖片基部花青甙显 开花结束后观察雄穗主轴中部1/3处颖片基部花青甙显 群体目测 T8 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 开花结束后观察雄穗主轴中部1/3处颖片除基部外花青 群体目测 T9 雄穗花药
13、花青甙显色 开花盛期观察全小区50%的植株开花花药花青甙显色 群体目测 T10 雄穗小穗密度 开花盛期观察小穗密度 群体目测 T11 雄穗侧枝与主轴夹角 开花盛期至结束观测雄穗倒数第二分枝与主轴夹角() 个体测量 T12 雄穗侧枝弯曲程度 开花结束时期雄穗倒数第二分枝侧枝弯曲程度 群体目测 T13 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 乳熟初期到乳熟中期测量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cm) 个体测量 T14 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 乳熟初期到乳熟中期测量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cm) 个体测量 T15 雄穗一级侧枝数目 乳熟初期到乳熟中期数一级侧枝数目(个) 个体测量 T16 雄穗侧枝长度 乳熟初期到乳熟中期测量
14、雄穗倒数第二分枝长度(cm) 个体测量 T17 茎秆“之”字形程度 开花盛期至乳熟初期观察茎秆“之”字形程度 群体目测 T18 茎秆支持根花青甙显色 开花盛期至乳熟中期观察茎秆:支持根花青甙显色 群体目测 T19 叶片弯曲程度 开花结束后观察穗上部第一叶弯曲程度 群体目测 T20 叶宽 乳熟中期测量植株上位穗上叶片最宽处(cm) 个体测量 T39 叶长 乳熟中期测量植株上位穗上叶片长度(cm) 个体测量 T21 叶色 乳熟初期至乳熟中期观察叶色 群体目测 T22 叶鞘花青甙显色 乳熟初期至乳熟中期植株中部叶片叶鞘显色 群体目测 T23 植株上部叶片与茎秆夹 开花结束后测量穗上部第一叶与主茎的夹
15、角() 个体测量 T24 植株下部叶片与茎秆夹 开花结束后测量植株下部1/3处叶片与茎秆夹角() 个体测量 T25 植株穗位高 乳熟中期测量地面至植株上位穗着生茎节的距离(cm) 个体测量 T26 植株高 乳熟中期测量地面至植株雄穗顶端的距离(cm) 个体测量 T27 植株穗位高与株高比率 乳熟中期算穗位高与株高比率 个体测量 T28 果穗长 成熟期测量果穗长(10个)(cm) 个体测量 T29 果穗直径 成熟期测量果穗中间部分直径(10个)(cm) 个体测量 T30 果穗穗行数 成熟期测量穗行数(10个)(行) 个体测量 T38 果穗行粒数 成熟期测量行粒数(10个)(粒) 个体测量 T31 果穗形状 成熟期观察果穗形状 群体目测 T32 果穗籽粒颜色数量 成熟期观察籽粒颜色数量(个) 群体目测 T33 籽粒类型 成熟期观察果穗中间部分籽粒类型 群体目测 T34 籽粒顶端主要颜色 成熟期观察果穗中间部分籽粒顶端主要颜色 群体目测 T35 籽粒背面主要颜色 成熟期观察果穗中间部分籽粒背面主要颜色 群体目测 T36 籽粒形状 成熟期观察果穗中间部分籽粒形状 群体目测 T37 穗轴色 成熟期观察果穗穗轴颜色 群体目测 5 DB37/T 31032018 _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