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7 F 13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2742009 生物质层燃发电锅炉运行导则 2009-07-15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9-08-01 实施 DB37/T 1274 2009 目 次 目 次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锅炉机组启动 . 1 5 锅炉机组运行 . 4 6 锅炉机组停运 . 7 7 主要辅助设备运行 . 8 8 事故分析与处理 . 12 9 锅炉设备试验 . 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基本图纸和资料 . 2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锅炉设计规范 . 24 附 录
2、C (规范性附录) 锅炉汽水质量标准 . 30 I DB37/T 1274 200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家新、郭新根、郝卫东、周天永、赵显桥。 II DB37/T 1274 2009 生物质层燃发电锅炉运行导则 1 2 3 3.1 3.2 3.3 4 4.1 4.1.1 4.1.1.1 4.1.1.2 4.1.1.3 4.1.1.4 4.1.1.5 4.1.1.6
3、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质层燃发电锅炉及主要辅机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维护、锅炉试验、事故分 析与处理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质层燃发电锅炉。其他燃烧形式的生物质发电锅炉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68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8174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 10184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
4、B/T 12145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GB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6507 固定式锅炉建造规程 DL 469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规程 DL 612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 647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DL/T 956-2005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DB37/ 664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总则 本标准对生物质层燃发电锅炉运行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各使用单位可根据本标准和制造厂技术 文件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参照附录 A 编制现场运行规程。 本标准是以振动式炉排高温高压蒸汽锅炉为主编制的,凡本导则未包括部分
5、,应根据实际运行经 验和制造厂家的规定,做必要的补充。 锅炉使用单位应要求制造厂和设计单位提供包括锅炉铭牌、主要参数、燃料特性、灰渣特性、热 平衡、锅炉主要部件及辅机等的制造及设计资料。具体要求参见附录 B。 锅炉机组启动 启动条件 基本要求 燃油(燃气)、除盐水储备充足,且质量合格。 生物质燃料储备充足,其应符合设计燃料的要求。 各类消防设施齐全,消防系统具备投运条件。 大、小修后的锅炉,临时设施已拆除,冷态检查验收合格与启动有关的热力机械工作票已注 销。 工作电源可靠,备用电源良好。 DCS(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及其他主要程控系统、仪表具备投运条件。工程师站、热控电子间 1 DB37/T 1
6、274 2009 环境温度符合要求。 4.1.1.7 4.1.1.8 4.1.1.9 4.1.2 4.1.2.1 4.1.2.2 4.1.2.3 4.1.2.4 4.1.2.5 4.1.2.6 4.1.2.7 4.1.2.8 4.1.2.9 4.1.3 现场照明及事故照明、通信设备齐全良好。 地面平整,楼梯及通道畅通、无杂物,各种标志齐全清晰。 防雨、防冻、防风设施齐全良好。 启动前的检查 锅炉本体及尾部烟道检查: a) 对锅炉燃烧室、炉排等部位进行检查,确认炉内无杂物,炉排完整、一次风孔无堵塞。炉排密封 件完好。炉墙应完整无裂缝,风压、烟压测点完整、指示正常;点火燃烧器完整,调节装置灵活,
7、指示正确。 b) 对风室、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气冷却器 、烟道、炉顶等部位进行检查, 确认内部无杂物,受热面管上无焦渣、堵灰、裂纹明显的变形、磨损。温度、静压指示正常。 c) 汽包的吊挂装置、本体刚性梁完整牢固。 d) 所有人孔、看火孔、 检查孔等完好,确认内部无人后关闭。 e) 汽包水位计完好清晰,刻度正确并投入。 f) 安全阀可靠,无卡涩现象,并投入。 g) 膨胀指示装置完好,刻度清晰。膨胀系统无卡涩。 h) 点火装置及系统完整好用,电源投入。 i) 点火燃烧器的风门良好,并处于吹扫位置。 辅助设备及转动机械检查: a) 烟风系统的引风机、送风机等; b) 燃油系统; c
8、) 厂用辅助蒸汽系统; d) 炉前给料系统; e) 压缩空气系统; f) 除灰系统; g) 吹灰系统; h) 除渣系统; i) 炉排及控制装置。 上述各辅助设备及转动机械已按本导则 7.17.5 有关要求试运行合格,处于备用状态。 管道检查: a) 汽、水、烟风管道完整无杂物,保温完整,颜色和色环标志清晰; b) 管道及联箱支吊架牢固,并留有足够的膨胀间隙; c) 所有阀门或挡板完整,标志齐全,传动机构良好,位置正确,指示值与实际相符,并置于启动前 的位置。 电(气)动阀门和烟风挡板开关检查。 启动油(气)燃烧器装置检查。 a) 油枪雾化检查; b) 点火电极打火检查; c) 程控系统静态检查
9、。 热工联锁保护声光报警等各项静态试验 9.3 进行,并符合规定要求。 烟风系统漏风试验已按 9.1 进行,并按要求消除缺陷。 安全阀检查。 低压烟气冷却器充水。 锅炉上水 2 DB37/T 1274 2009 4.1.3.1 4.1.3.2 4.1.3.3 4.1.4 4.1.4.1 4.1.4.2 4.1.4.3 4.1.5 4.1.5.1 4.1.5.2 4.1.6 4.2 4.2.1 4.2.2 4.2.2.1 4.2.2.2 4.2.2.3 4.2.2.4 4.2.2.5 4.2.2.6 4.2.3 4.2.3.1 4.2.3.2 4.2.3.3 4.2.3.4 4.2.3.5 4.
10、2.3.6 4.2.3.7 4.2.3.8 水质要求见附录 C。 控制上水速度,上水温度与汽包下壁温差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 点火前,维持汽包规定水位。 蒸汽加热 为缩短启动时间,可在锅炉点火前投入蒸汽加热。 加热速度应根据汽包下壁温度的上升速度(0.5/min 1/min)来控制,前期慢些,后期 可适当快些。 汽包下壁温度达到 100左右时,可停止蒸汽加热。 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投入油循环。若属安装或检修结束后的首次启动,燃油系统应符合 7.5.1.1的要求。 投入燃油吹扫系统。 布袋除尘器要求达到投油点火启动状态投入旁路烟道。 锅炉冷态启动 锅炉冷态启动一般采用滑参数启动方式,启动过程应按制造
11、厂提供的启动曲线进行。 锅炉点火 点火前投入锅炉保护联锁。启动引风机、送风机等,保持炉膛压力正常。 设计有低压循环水泵系统,启动低压循环水泵。 对炉膛和烟道进行吹扫。吹扫风量不小于规定风量。吹扫时间不少于 5min。 将锅炉配风调整至点火风量。 投入启动油(气)燃烧器,根据燃烧器燃烧情况,适当调整风量以保持燃烧充分及稳定;燃 烧室出口热烟气温度不超过设计允许温度。 如果启动油(气)燃烧器点火不成功,应立即切断燃料,查明原因;再次点火前,须加大通 风量吹扫 5min。 启动初期的升温升压 根据制造厂家的要求调节燃烧器的燃烧功率和配风,控制风室温度、炉膛温度升温速率不超 过设计值。 燃料投入 a)
12、 给料系统满足 7.3.2 的要求; b) 炉膛温度必须符合 4.4.9 的要求。 c) 启动给料系统向炉膛炉排投料; d) 观察炉排着火情况,可逐步停运启动燃烧器,并退出。 e) 锅炉全烧生物质燃料后,应加强燃烧调整,将炉膛温度、风室压力稳定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结焦; f) 注意观察炉排上燃料的燃烧状态,若出现燃烧不良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g) 及时调整配风,保持炉膛整体温度缓慢升高。 按照升温升压曲线,控制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的上升速度。 锅炉点火后,若烟气温度异常变化,应设法及时消除;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切断燃料。 控制锅炉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过制造厂家的规定值,且汽包下壁温度上升速度
13、不应超过 1.5 /min。 应通过水冷壁下联箱的膨胀指示器监视水冷壁受热情况,如发现异常,停止升压,待异常消 除后再继续升压。 锅炉蒸发量低于 10额定值时,应控制过热器入口烟气温度不超过管壁的允许温度,尽量避 免用喷水减温,如果喷水不能全部蒸发,则会积在过热器中。 承压部件经检修后,应在汽包压力 0.3MPa 0.5MPa 时热紧螺栓,此间蒸汽压力应保持稳定; 热紧螺栓应按电安全1994227 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的规定执行。 3 DB37/T 1274 2009 4.2.3.9 4.2.3.10 4.2.4 4.2.4.1 4.2.4.2 4.3 4.3.1 4.3.2 4.
14、3.3 4.4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4.10 4.4.11 4.4.12 4.4.13 5 5.1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2 5.2.1 5.2.1.1 5.2.1.2 根据蒸汽压力适时关闭空气门和疏水门、冲洗水位计和热工仪表管,适时投入连续排污和定 期排污,进行减温器的反冲洗等工作。 过热蒸汽参数达到汽轮机冲转条件时,可进行冲转工作。 机组带负荷后的升温升压 根据汽轮机滑参数启动曲线的要求,调整锅炉参数。 加强对全炉进行巡回
15、检查。 锅炉热态启动 锅炉具有一定过热蒸汽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启动为热态启动。 热态启动中,锅炉升温升压速度 1/min 2/min,或按照制造厂规定。 根据汽轮机滑参数启动曲线要求,调整锅炉参数。 锅炉启动中的安全要求 在不同压力下,汽包上、下壁允许温差值应以制造厂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蒸汽的升温速度按制造厂提供的启动温升曲线进行;若制造厂无要求,按 1/min 1.5/min 的速度升温,启动前期应慢,后期可快。 汽包水位波动在-50mm +50mm 范围内。 控制过热器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值。 从汽轮机冲转开始,过热蒸汽温度应具有 50以上的过热度。 经常检查设备膨胀状况,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消
16、除。 汽轮机带负荷之前蒸汽温度的调整,应以燃烧调整为主。燃烧调整无法达到时可用减温水。 应保证锅炉送风量不低于最低风量。 锅炉“现场运行规程”应根据实际燃料情况确定“允许给料温度”。“允许给料温度”可按制造 厂家的要求执行。 炉膛温度大于允许给料温度时,应按 7.4.2.2的要求投入燃料;确认稳定着火后,可缓慢连续 给料。 应控制炉膛温度变化率在锅炉制造厂家要求的范围内。 最高炉膛温度一般比燃料的灰变形温度 DT 低 150。 机组带大负荷运行前,应对尾部烟道吹灰一次。 锅炉机组运行 运行要求 保持锅炉蒸发量在规定值内,并满足机组负荷要求。 保持正常的蒸气压力、蒸汽温度。 均匀给水,维持正常水
17、位。 保持锅水和蒸气品质合格。 保持燃料正常播撒,燃烧良好,减少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 维持合理的炉内炉排燃料量保有量、料层厚度分布等。 负荷或燃料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锅炉运行工况,维持最佳工况。保持合理的炉膛温度、风室压 力,并能满足负荷的需要。 烟气粉尘、SO 2和NOx 的排放浓度应符合 DB37/ 664 的要求。 燃烧调整 燃料量的调节 当锅炉负荷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燃料量和风量。 燃烧调整按“先增风后增燃料,先减燃料后减风”的次序缓慢交替进行,并应“少量多次”, 避免炉温产生大的波动,同时注意各种不同负荷与一次风量的对应关系。 4 DB37/T 1274 2009 5.2.1.3 5
18、.2.2 5.2.2.1 5.2.2.2 5.2.2.3 5.2.2.4 5.2.2.5 5.2.2.6 5.2.3 5.2.3.1 5.2.3.2 5.2.3.3 5.2.3.4 5.2.3.5 5.2.4 5.2.4.1 5.2.4.2 5.2.4.3 5.2.4.4 5.2.4.5 5.3 5.3.1 5.3.2 5.3.3 5.3.4 5.3.5 5.4 5.4.1 5.4.2 5.4.3 运行中应注意给料量和燃料特性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风量的调节 为减少 NO X 的排放,调整二次风量,使燃烧在较低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一般要求炉膛出口 氧浓度为3% 5%,或按制造
19、厂规定要求。 一、二次风的调节原则:一次风用于调节炉排上燃料的厚度和炉膛温度;二次风用于控制总 风量,维持正常的炉膛压力及氧量值。 一般运行情况(额定负荷)下,一次风率占 40% 60%,二次风率占60 40;对不同燃料 一/二次风合理的比例,可通过试验确定。 运行中燃料粒度较粗时,应适当增加一次风率;较细时,应适当减小一次风率。 负荷降低时,二次风可随之减少,同时应根据炉膛温度调整一次风率。 炉排振动时,锅炉一、二次风应做相应调整。 炉排料层厚度的调节 运行中应依据燃料品质维持相对稳定的料层厚度;炉排料层厚度可根据各部风室静压和一次 风量来判断;料层厚度一般控制在 200mm 400mm范围
20、内或符合制造厂要求。 满负荷时,燃料量大,床料层应厚;低负荷时,燃料量小,床料层应薄。床料密度小,床料 可厚一些;密度大,床料可薄一些。维持稳定的风室压力。 排渣应连续进行;不能连续时,采取“少量、勤排”原则。 为防止炉排上燃烧不均、灰渣沉积和结焦,应适当调整炉排振动频率、时间间隔或增加一次 风率,使灰渣及时排出。炉膛温度恢复正常后,再将炉排振动、一次风量恢复到正常范围。 应不定期对各风室压力测点进行吹扫保证风室压力指示的准确。 炉膛温度调节 为保证良好的燃烧和传热、较低的 NOx 排放,炉膛温度一般控制在 800 900或按照制造 厂规定执行。 负荷或给料质量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给料量和风量,
21、以维持炉膛温度的相对稳定。炉膛温度 调节应分多次缓慢进行并细调微调。 当通过改变一次风率来调节炉膛温度时,应注意保证炉排燃料处于良好分布状态。 给料粒径变化时,若引起炉膛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一次风量。 经常监视炉内燃烧状况、炉排燃烧层厚度、炉膛温度及各段烟气温度,以正确判断炉内燃烧 的变化趋势,适时调节炉膛温度。 蒸汽压力的调整 定压方式运行时,负荷变化率不大于 5%/min;负荷低于 70%时,可采用滑压方式运行,其负荷 变化率不大于 3%/min。 负荷及给料质量的变化均可导致蒸汽压力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增减负荷或给料量进行调 节。 蒸汽压力调节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各给料点均匀给入燃料;若
22、投运的给料机全处于最低转速下 运行,且蒸汽压力仍在上升,则应切除一台给料机,以便使其余的给料机在调节性能良好的区域内运行。 非事故情况下,禁止用对空排汽阀来降低蒸汽压力。 停用高压加热器时,锅炉的最高负荷应通过试验确定,以防止受热面管壁超温、结焦。 蒸汽温度的调整 正常运行时,应维持过热蒸汽温度为额定值的+5 或- 10 ,两侧蒸汽温度偏差不应超过 20 。 过热蒸汽温度采用减温水调节,减温水分多级,第一级以保持过热器管壁不超温;末级主要控 制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蒸汽温度过高时,可相互配合调节。 用减温水调节蒸汽温度时,应确保喷水后的蒸汽过热度不低于厂家的规定值。 5 DB37/T 1274
23、2009 5.4.4 5.4.5 5.4.6 5.4.7 5.4.8 5.5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6 注意运行中蒸汽温度随蒸汽压力变化的规律,注意给水压力对减温水量的影响规律,做到调整 预见性。 改变送风量及一、二次风的配比可调节汽温,但调整幅度不宜过大。 过热器积灰严重时,可通过吹灰提高蒸汽温度。 蒸汽温度调节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过热器各段管壁温度在材质的允许使用范围内。 在下列情况,应注意蒸汽温度、蒸汽压力的变化 a) 负荷变化、蒸汽压力不稳时; b) 燃烧不良时; c) 燃料质量和粒度变化大时; d) 给水压力
24、及给水温度变化较大时; e) 锅炉吹灰时; f) 启、停风机时; g) 机组发生事故或异常时。 运行中汽包水位的调整 汽包水位应保持正常水位,波动范围为50mm。 经常对照就地和表盘各水位表计,以确保水位计的准确性。核对水位时,一般以就地水位表计 为准。 每班不少于三次对照就地和各低位水位表计,并定期冲洗水位计,以保证其准确可靠。 应保持正常水位,并注意蒸汽流量、给水流量、减温水流量、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作到及时 调整。 当给水压力过低,且不能满足锅炉负荷的需要时,应适当降低锅炉蒸汽压力,以保证正常供水 必需的压差。 应向锅炉均匀连续给水。 若水位过高,必要时可开启事故放水门进行放水,正常后关
25、闭。 下列情况应加强对水位的监视与控制: a) 燃烧不良时; b) 锅炉负荷变化过大时; c) 锅炉发生事故时; d) 定期排污时; e) 安全门动作时; f) 就地水位计指示不可靠时。 烟气 SO 2、NO X 5.6.1 5.6.2 5.6.3 5.6.4 5.7 5.7.1 的控制 正常运行中烟气量排放浓度应满足 DB37/664。 连续监视锅炉的排放浓度,使排放浓度符合规定值。 通过调节炉膛温度,改变一、二次风的配比,调节过量空气系数等手段,来控制排放浓度。 为获得较高的锅炉热效率、降低排放浓度,需要进行专门的燃烧优化调整实验,以确定最佳运 行工况。 运行中的维护 运行中参数控制符合下
26、列规定 a) 锅炉蒸发量一般不超过额定值; b)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压力应保持规定值; c) 两侧蒸汽温度差不大于 20,两侧烟气温差不大于 30; d) 排烟温度应接近设计值; e) 各受热面管壁最高温度不得超过金属材料的允许温度; 6 DB37/T 1274 2009 f) 维持炉膛压力正常; g) 汽包水位保持50mm; h) 氧量保持最佳值。 5.7.2 5.7.2.1 5.7.2.2 5.7.3 5.7.3.1 5.7.3.2 5.7.3.3 5.7.3.4 5.7.4 5.7.4.1 5.7.4.2 5.7.4.3 5.7.4.4 5.7.5 5.7.6 5.8 6 6.1 6.
27、1.1 6.1.1.1 6.1.1.2 6.1.1.3 6.1.2 6.1.2.1 蒸汽、给水和锅水品质 蒸汽、给水和锅水的品质要求见附录 C。运行中为了保持锅炉水质,应对锅炉进行排污。 连续排污阀的开度应由锅水的品质决定。连续排污阀开启时,应缓慢的进行操作,应保持锅 炉运行工况的稳定。 受热面清洁 为了清除锅炉受热面的积灰,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锅炉受热面进行吹扫。吹灰介质的运行 参数应根据设备情况,在现场运行规程中予以规定。 投运吹灰器次数应根据给料质量和各段受热面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变化等情况来确定。 吹灰的注意事项应在现场运行规程中予以规定,确保吹灰时燃烧稳定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对 故障吹灰
28、器应及时修复备用。 低负荷运行时,应慎重吹灰,注意防止过热器管壁超温和炉膛压力波动。锅炉在 50%MCR以下 进行吹灰时,送风机、引风机的操作方式应改为手动。 其它要求 生物质燃料颗粒度、湿度应接近设计条件。并对生物质燃料进行预处理。 运行人员应了解生物燃料的酸碱度特性及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运行人员应掌握燃料的特性或燃料配比后燃烧特性。 运行人员应掌握生物燃料燃烧的放热特性,注意运行中蒸汽参数对应燃烧变化滞后特性,做 到调整有预见性。 运行中应对设备进行定期巡回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承压部件,汽水阀门,给料系统,炉排控 制系统,除渣系统,送风机,引风机,支吊系统,密封系统等,发现不正常情况时,应
29、查明原因:对暂 时不能消除的缺陷,应立即通知检修,同时加强监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 运行中应尽量保持各项参数处于最佳值,以提高锅炉热效率。为掌握锅炉的运行特点,以及给 料质量、风率等条件变化对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应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寻找锅炉安全经济的运行方 式,用试验的结果指导运行。 自动、程控及联锁、保护装置的现场运行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a) 自动、程控及联锁、保护装置的特性; b) 自动控制投入、停止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c) 程控投入、停止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d) 保护装置投入、停止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e) 联锁装置投入、停止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f) 自动、程控保护装置的运
30、行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处理。 锅炉机组停运 正常停炉 停炉前的准备 如果预计停炉时间较长时,则停炉前应将料仓排空,停炉时间较短时(三天以内),尽可能降 低料仓料位。 在负荷高于 50%BMCR 时,对受热面进行吹灰一次。 停炉前全面检查锅炉设备,记录所发现的缺陷,以便停炉后检查处理。 停炉操作 缓慢降低给料量,同时适当减少二次风量,保持合理的风量燃料比。一次风量应大于最小通 7 DB37/T 1274 2009 风量。 6.1.2.2 6.1.2.3 6.1.2.4 6.1.2.5 6.1.2.6 6.1.2.7 6.2 6.2.1 6.2.2 6.2.2.1 6.2.2.2 6.2.2.3 6
31、.2.2.4 6.3 6.3.1 6.3.2 6.3.3 6.3.4 6.4 6.4.1 6.4.2 6.4.3 6.4.4 6.5 6.5.1 6.5.1.1 6.5.1.2 6.5.1.3 6.5.1.4 6.5.1.5 6.5.2 7 正常停炉,单元制机组一般采用滑参数停炉。 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过规定值。 炉内任意一点烟气温度变化不得过快,防止炉墙裂纹。 炉膛温度可在较高温度时完成减少给料量和烧空料仓工作,避免长时间低温状态燃烧,必要 时可投入油燃烧器。 炉膛温度低于 400时,停止给料机,启动炉排连续振动除灰,通风量不少于 30额定风量, 吹扫3min 5min 后依次停运送风机、
32、引风机。 停运低压循环水泵。 压火热备用 必要时可进行压火热备用,但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压火注意事项 压火前, 机组应经过 50%左右低负荷运行, 时间不少于 30min, 且应保证料层厚度及布料均匀。 压火过程,应有专人监视汽压、汽温、水位的变化。 压火过程,应有专人监视燃烧室状况。 恢复时,投料前应控制好风量,炉排振动频率、保证炉排上燃料良好分布,防止爆燃。 停炉后的冷却 停炉后密闭各烟风挡板,防止急剧冷却。 放水前,启动引风机、送风机,炉排、排渣系统排空灰渣。 炉膛温度降到 150后可打开引风机挡板、人孔门进行自然通风冷却,并进行下联箱放水一次, 汽包压力降低至 0.2MPa时,打开锅炉
33、全部排空气门。 锅炉进行强制通风冷却时,冷却速度不应超过制造厂家的规定值。 停炉注意事项 锅炉停炉的降温降压过程应符合停炉曲线要求,熄火后的通风和放水,应避免使受压部件快速 冷却。锅炉停炉后压力未降低至大气压力以及排烟温度未降至 60以下时,仍需对锅炉严密监视。 停炉过程中降压速度不应超过 0.05MPa/min 0.1MPa/min,保持汽包高水位,汽包上下壁温差 不应超过允许值。 锅炉停止上水后,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保护省煤器。 冬季停炉后做好防冻措施。 停炉后的防锈蚀 常用防锈蚀方法 热炉放水余热烘干法,适用于临时检修、小修,时间在一个月之内。该法要求炉膛有足够余 热,系统严密,放水门、
34、空气门无缺陷。 负压余热烘干法,适用于大、小修,时间在 3 个月之内。该法要求炉膛有足够余热,并利用 汽轮机抽真空系统,系统严密。 给水压力法,适用于热备用,时间在 1 周之内。该法要求锅炉保持一定的压力,给水水质保 持运行水质。 充氮法,适用于冷备用、封存,时间在 3 个月以上。该法要求配置充氮系统,氮气纯度应符 合 DL/T 956的要求,系统有一定的严密性。 氮一联氨法,适用于冷备用、封存,时间在 3 个月以上。该法要求配药、加药系统和废液处 理系统投入。 防锈蚀操作及注意事项按 DL/T 956-2205 中第 4章的规定执行。 主要辅助设备运行 8 DB37/T 1274 2009
35、7.1 7.1.1 7.1.2 7.1.2.1 7.1.2.2 7.1.2.3 7.1.2.4 7.1.2.5 7.1.2.6 7.1.3 7.1.3.1 7.1.3.2 7.1.3.3 转动机械通则 启动条件 新安装和经过检修的转动机械,在锅炉整套启动前,均应进行各项检查,并达到下列各项条件: a) 现场清洁,照明充足。 b) 联轴器连接良好,保护罩完整,紧固螺丝无松动。 c) 轴承油位计完整,刻度正确,油质合格,油量充足。采用强制润滑时,润滑油系统油压、油温符 合规定,油箱油位在 1/2 以上。 d) 轴承、电动机、油系统的冷却装置良好,冷却水量充足,回水畅通。电动机用空气冷却时,通风 设
36、备良好,通风道无堵塞现象。 e) 采用润滑脂润滑的滚动轴承,对转速在 1500r/min 以下的转动机械,其装油量不多于整个轴承室 容积的 2/3;对 1500r/min 以上的机械,不宜多于 1/2。 f) 电动机接地良好,绝缘合格,事故按钮完整。 g) 各风门、挡板的传动机构,远方开关实验合格,处于启动前的状态。 h) 各仪表保护和程控装备齐全、完整,连锁保护动作正常。 试运行 确认旋转方向正确。 新安装的转动机械,启动后连续试运时间 4h 8h,大、小修后的转动机械试运不少于 30min。 鼠笼式电动机在正常情况下,冷态时允许连续启动 2 次,每次间隔不小于 5 min;热态时允 许启动
37、 1 次。只有在事故处理时,启动时间在 2s 3s 的电动机可以多启动 1 次。启动时电流不回落时, 应立即切断电源。 转动机械启动后逐渐增加负荷达到额定出力,电动机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 风机试转时,应保持炉膛压力在正常范围内。 炉前上料系统的输料机、分配机、给料机等不应带负荷启动或试转,应预先关闭进料口。 运行中的要求 无异声、摩擦和撞击。 轴承温度极限值按制造厂的规定,无规定时,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 80,滑动轴承温度不超 过65。 轴承振动值按制造厂的规定,无规定时,轴承振动值见表 1。 表 1 轴承振动值 额定转速 r/min 750 1000 1500 1500以上 振动值 mm 0.
38、12 0.10 0.085 0.05 7.1.3.4 7.1.3.5 7.1.3.6 7.1.4 窜轴值不超过 4mm。 各处无漏油、漏料、漏粉、漏灰、漏水、漏风等现象,冷却水温度、润滑油系统的油温、油 压不应超过规定值。 电动机电流应在规定范围内。 事故停用的一般规定 当转动机械在运行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a) 发生人身事故,无法脱险时; b) 发生强烈振动,危及设备安全运行时; c) 轴承温度急剧升高或超过规定时; d) 电动机转子和静子严重摩擦和撞击或电动机冒烟起火时; e) 转动机械的转子与外壳发生严重摩擦和撞击时; 9 DB37/T 1274 2009 f) 发生火
39、灾或被水淹时。 7.1.5 7.2 7.2.1 7.2.2 7.2.2.1 7.2.2.2 7.2.2.3 7.2.2.4 7.2.3 7.2.3.1 7.2.3.2 7.3 7.3.1 7.3.2 7.3.2.1 7.3.2.2 7.3.2.3 7.3.2.4 7.3.3 7.3.3.1 7.3.3.2 7.3.3.3 7.3.3.4 辅机的保护装置 根据辅机保护装置的设置情况,现场运行规程内容应包括: a) 保护装置的特性; b) 保护装置投入、停止的条件、批准手续及操作方法; c) 保护装置的运行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处理。 风机 启动 风机启动前,除按 7.1.1 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外,还
40、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有关保护、连锁及巡测装置投入; b) 风机油系统及密封、冷却系统投入; c) 离心风机出入口风门关闭。 运行与维护 运行中应按 7.1.3 的要求,对风机的进、出口风压,风机及电机的轴承温度、振动、润滑油 量、油压,各种形式的冷却系统、转动部分的声音,电动机的电流、绕组和铁芯温度定期进行检查。 并联运行的风机应尽量保持各风机的负荷接近,并注意保持两侧风、烟温均衡。 并联风机运行时联络风门应开启。 并联风机,如一台运行、另一台停用时,应防止往停用中的风机漏风。 停止 离心风机的负荷应减至最低值后停止。 风机停止转动前,严禁停止其润滑油和冷却系统。 给料系统 启动条件 给料
41、系统安装或检修结束,启动前应达到下列各项条件: a) 系统中转动机械启动条件符合 7.1.1 的要求; b) 料仓内清洁,无检修遗留杂物,料仓输料装置正常; c) 给料机(输料机)内清洁、部件完整、密封良好,电机、保护罩完整无损坏; d) 各风门、电动闸板门开关灵活,传动装置动作良好,仪表指示正确,联锁保护试验合格。 e) 启动之前,须确保消防装置完好。 启动 给料机(输料机)的启动顺序为:开启给料机(输料机)出口闸板门/旋转给料阀,再启动给 料机(输料机),最后开启给料机(输料机)入口闸板门,取料机以及配料机按设定转速转动,将储料 仓填满。 储料仓填满后,取料机、输送机以及配料机等停止工作。
42、 燃料在炉中开始燃烧的同时,取料机、输送机、配料机以及给料机开始运行,条件具备后投 入自动运行。 锅炉点火后,视燃烧情况进行给料,给料过程中,应防止锅炉汽温、汽压急剧上升。 正常运转 运行中应经常监视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清理杂物。 电动机、减速机应无异音、振动、发热等现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禁止在运行的给料设备上跨越、运送工具材料。运行中禁止一切清理工作并注意给料、输料 设备有无卡塞现象。 为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在紧急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用拉线开关停运给料设备。运行人员 在没查清停运的原因前,不得再次启动给料设备。 10 DB37/T 1274 2009 7.3.4 7.3.5 7.3.5
43、.1 7.3.5.2 7.3.5.3 7.3.5.4 7.3.6 7.3.7 7.4 7.4.1 7.4.2 7.5 7.5.1 7.5.1.1 联锁 给料系统中单台设备停运后联停上游设备,以给料机、配料机、输料机以及取料机的顺序依次连锁 停止。启动顺序为:给料机、配料机、输料机、最后是取料机。 给料系统监控 应根据负荷或料质变化情况,调整给料总量;根据炉内燃烧情况,调整各台给料机的给料量。 监视给料机进、出口和旋转阀进口等处的下料情况,应注意电动机电流的异常变化,特别是 在燃料水分高时,应防止堵料、断料。 监视料仓存料量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存料。 监视撒料设备风量和风压、风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止高温烟气窜入给料系统。 给料系统停止的顺序 停止顺序为:关闭给料机入口闸板门或插板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