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 B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T16502010 绿色食品 山东夏季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f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Lentinula edodes for cultivating in Shandong summer 2010 - 08 - 31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650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
2、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梁山县农业局、济南市食用菌工作站、淄博 亿百合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柏松、黄春燕、单洪涛、张忠旺、郭洪军、赵玉芹、张海兰、郭惠 东。 DB37/T 16502010 1 绿色食品 山东夏季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夏季香菇( Lentinula edodes)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采收加 工、病虫害防治、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绿色食品夏季香菇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3、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9170 香菇菌种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2-2000 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00
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香菇 green food Lentinula edodes DB37/T 16502010 2 指朵形圆整、均匀,质地密实,菌盖肥厚,边缘
5、内卷,色泽深褐、纯正,菌柄短,水分含量较低, 自然保鲜期长,不带泥土杂质,无异味,无腐烂菇、枯死菇、病虫菇,在生产全程中有限制地使用化学 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GB 7096和NY/T 749的香菇产品。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GB 3095、GB 15618和 NY/T 391的规定。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 污染源。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离,且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 仓库区合理分区。每季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废土、杂物,对菇场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5 栽培设施 夏季香菇可采用简易荫棚或林地拱棚设施栽培,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水
6、源充足、水质优良、 土壤无污染、地势平坦、排水畅通和便于生产操作,利于控温、保湿和防治病虫害,林间郁闭度在0.7 左右。菇场安装喷水管道装置。栽培设施材料不应对环境和香菇产品造成污染。 6 栽培季节 山东夏季香菇栽培,宜于8月中下旬培养母种,9月份培养原种,10月至11月培养栽培种,12月至翌 年3月培养菌棒,4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菇。 7 品种选用、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7.1 品种选择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登记,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菇及转潮快、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耐高温香菇品种。使用 转基因技术育成的香菇菌种,应执行
7、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7.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应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香菇成品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70和NY/T 1742 的要求。 8 栽培基质 8.1 主辅原料 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柞木、果树木木屑及其它阔叶树木屑,玉米芯,麦麸,玉米粉等。主辅原料 要求干燥、纯净、无霉、无虫、不结块、无污染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 8.2 覆土材料 要求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和持水性好,有一定团粒结构,土粒直径以0.5cm2cm为宜, pH7.0pH7.5。 DB37/T 16502010 3 8.3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
8、水应符合GB 57 49的要求。喷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 物质。 8.4 肥料及添加剂 培养料可选用的添加剂有: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生石灰、石膏粉、轻质碳酸钙 等。肥料的使用执行NY/T 394-2 000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9 生产技术 9.1 培养料配方 夏季香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a) 配方 1:木屑 78%,麦麸 20%,石膏粉 1%,蔗糖 1%; b) 配方 2:玉米芯 47%,木屑 32%,麦麸 18%,石膏粉 1%,蔗糖 1%,尿素 0.2%,磷酸二氢钾 0.5%, 硫酸镁 0.3%; c) 配方 3:木屑 75%,麦麸 18%,玉米粉
9、 6%,石膏粉 1%。 以上配方料水比为 1+1.41+1.5,pH 值调至 6.57.0。 9.2 栽培袋制作 培养料按配方要求,将石膏粉、蔗糖等溶于水中,加入料 中拌混均匀。采用18cm55cm0.005cm 规格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膜装袋,用20cm58cm0. 001cm聚乙烯筒膜作套袋。装袋后,及时进锅灭菌。 常压蒸汽灭菌锅内达到100,保持18h。锅内温度降至50以下时出锅。当袋温降到30以下时,及时 接种。 9.3 发菌培养 发菌场所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避光,温度控制在 1825。采取“井”字型叠放 10 层左右 发菌。当接种穴菌种萌发直径达 5cm 时,将菌袋倒堆一次。当菌丝直径
10、达 8cm10cm 时,脱去套袋,促 其生长。菌丝发满袋后,进行刺孔处理,深度 1.5cm,每袋 2025 个,并加强通风管理。当菌棒表面 变软、局部出现红褐色,可将菌袋移至出菇场地,准备出菇管理。 9.4 出菇管理 9.4.1 出菇方式 夏季香菇出菇方式可采取地畦菌棒平排半覆土出菇模式。 9.4.2 覆土转色 将菌袋脱去塑料膜,平排于畦内,菌棒间隔1cm左右,然后将消毒处理过的土壤均匀覆盖在菌棒表 面,覆土厚度2cm3cm。将菇棚四周封严,经7d左右,开始浇水,使菌棒表面的覆土沉积于间隙中,以 菌棒表面露出土层4cm左右宽度为宜。转色温度以15 22为宜,可采取增加通风和喷水等措施,加 快转
11、色。 9.4.3 催蕾管理 DB37/T 16502010 4 转色后停水5d左右,采用干湿交替法催蕾,以菇棚温度1525,空气相对湿度80%85%为宜。 不宜采用菌棒敲击振动法催蕾。 9.4.4 出菇前期(46月)管理 菇蕾形成后,拱棚两端高挂薄膜,适度通风,根据气温回升变化情况,每天用自动喷淋装置喷水3 5次,当菌棒含水量降低时,菌畦四周水沟内可充满水,正常情况下保持半沟水。对密集丛生的菇蕾应 及早疏蕾。采收完一潮菇后,进行养菌,将畦沟内水排干,对菌棒之间的空隙补土并喷水保湿,防止地 下菇发生。养菌10d15d,将畦沟内灌满水,加强畦面喷水,每天自动喷淋45次,进行二潮菇催蕾, 菇蕾发生后
12、按第一潮菇管理方法进行出菇管理。 9.4.5 出菇中期(78月)管理 针对高温多雨气候特点,保持菌棒静止不动,防止绿霉菌烂筒病及螨虫发生,进行越夏管理。气温 较高时,在中午前后拱棚薄膜上面遮盖草帘,并喷水降温,同时减少畦沟内的水量,早晚气温较低时加 强通风,降低畦床土壤含水量,保持菌棒表皮适度湿软。发现畦床菌棒有霉菌污染,及时用生石灰粉覆 盖霉菌斑,定期对菇棚周围地面环境喷洒杀螨杀虫剂。 9.4.6 出菇后期(911月)管理 调节适宜的出菇温度在2030范围内,畦床表面适量补土浇水充实,在菌棒上用尖头细竹签刺 孔,并轻轻拍打催蕾,然后增加喷水,将畦沟内灌满水,并通过通风,拉大昼夜温差和湿差,经
13、4d5d, 菇蕾发生。此后,每天早、中、晚各喷水1次,敞开拱棚两端通风,促进高温香菇生长发育。 9.5 采收及加工、包装、贮运 9.5.1 采收 当香菇菌盖边缘展开前、稍开伞或半开伞、孢子尚未弹射时及时采收,采大留小,高温香菇应勤采, 一般每天采收23次,采收后,削去香菇根蒂及残留在菇柄上的泥土杂质。 9.5.2 加工、包装、贮运 鲜香菇及时包装保鲜或干燥加工,装入干净、专用容器内,保鲜及烘干的材料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 关卫生标准。鲜菇采后应放入05冷库预冷,整理分级,贮藏保鲜。长途运输时采用冷藏车运输, 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内包装塑料膜应符合GB 96
14、87或GB 9688 的规定。夏季香菇加工所用食品添加剂应执行NY/T 392-2000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 则。 10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治理原则。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对夏季香菇病虫杂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10.2 防治对象 夏季香菇主要病害有木霉或酵母菌引起的烂筒病、子实体锈红色斑点病、生理性死菇、畸形菇等; 主要虫害有菇螨、跳虫、菌蚊、蠼螋、蛞蝓等。 DB37/T 16502010 5 10.3 防治方法 10.3.1 菇场消毒 菇场在进袋前 10d,将
15、地面整平,撒一层石灰粉,灌浇一次透水;进袋前 3d,用 1%的漂白粉溶液 或 0.5%等量式波尔多液将菇棚内地面全部喷洒一遍。 10.3.2 原料处理 栽培原料宜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在烈日下暴晒 3d5d 备用。科学、合理配制栽培料,栽培 袋蒸汽灭菌彻底。 10.3.3 栽培防控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耐高温香菇品种,避免使用经高温培养及长期贮存的老化菌种,确保菌种不带 病虫。适时栽培。接种时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量充足,保持相对低温及恒温发菌,避光培养。搞好 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出菇期间保持菇棚内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避免强风直吹。 10.3.4 物理防治 受杂菌污染的菌棒远离菇棚实行封闭式
16、清除、销毁,及时摘除病菇。菇棚内采用安装黑光灯、杀虫 灯、粘虫板或设置糖醋药液、毒饵诱杀等措施防治害虫(螨)。拱棚两端封装 0.28mm 孔径的防虫纱网。 出菇期间进出菇棚做到随手封膜或封网,进出口地面设置消毒防虫隔离带。 10.3.5 生物防治 优先选择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治。应用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等农用抗菌素制 剂,预防和控制香菇多种病害。可使用多杀霉素、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除虫菊素、茴蒿素、 茶皂素等防治香菇害虫。 10.3.6 化学防治 掌握不同栽培阶段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将病虫消灭在局部和发生初期,控制其传播蔓延。产前结合 场地整理进行药剂消毒与灭虫,生产过
17、程中定期消毒与灭虫。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或已在食用 菌上登记、允许使用的药剂进行有针对性地防治。常用防治药物及使用方案参见附录 A。 11 质量安全管理 11.1 安全合理用药 执行 GB 4285、GB/T 8321 的规定。不得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及重金属制剂、杀鼠剂 等;不得在夏季香菇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不得使用活体微生物制剂和非农用抗生素。 夏季香菇出菇阶段环境用药剂量、浓度应低于栽培前或发菌阶段的正常用药量,在无菇期或避菇使用药 剂,以喷洒地面环境为主,选择科学的施药方式,使用合适的施药器械,配药时使用标准称量器具。不 得使用的农药应执行 NY/T 39
18、3-2000 中生产 A 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11.2 采后安全管理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a) 采后从事贮藏加工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b) 推行夏季香菇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12 生产档案 DB37/T 16502010 6 12.1 建立绿色食品夏季香菇生产档案。 12.2 对夏季香菇的产地环境条件及栽培基质、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 行详细记录。 DB37/T 16502010 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绿色食品夏季香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表 A.1 规定了绿色食品夏季香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表 A.1
19、绿色食品夏季香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药物通用名 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 使用浓度或剂量 石灰粉(水、乳) 真菌、害虫 拌土、喷(撒)地面环境、擦洗用 具、处理杂菌斑 1%5% 漂白粉 细菌、真菌、线虫 1%溶液喷洒环境。5%溶液擦洗工 具。0.5%用量消毒覆土。 见使用方法 二氯异氰尿酸钠 细菌、真菌、病毒 喷雾及处理霉菌斑、喷洒环境、覆 土或浸沾处理菌棒 40%可溶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 细菌、真菌 密闭熏蒸接种箱(室) 、培养室 66%烟剂 3g/m 3 4g/m 3 高锰酸钾 细菌、真菌 喷洒栽培环境及擦洗消毒用具 0.1%0.2%溶液 过氧乙酸 细菌
20、、真菌等 喷洒环境、菌畦及处理菌棒 0.2%0.5% 波尔多液 多种病原菌、霉菌 消毒处理菇棚地面或喷洒环境, 随 配随用 0.5%等量式波尔多液(0.5 0.5100) 硫酸铜 病原真菌、霉菌 栽培环境消毒、处理霉菌斑 0.5%1%溶液 咪鲜胺锰盐 (Prochloraz-manganese) 病原真菌 喷洒出菇面、覆土层或浸沾菌棒 50%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0.5g/m 2 噻菌灵(Thiabendazole) 病原真菌 处理覆土、 喷洒覆土层或地面环境 500g/L悬浮剂15002000倍液 中生菌素 细菌性、部分真菌 性病害 出菇前于出菇面或覆土层上喷雾 3%可湿性粉剂 80
21、0 倍液 多抗霉素(Polyoxin) 真菌性病害 出菇前于出菇面或覆土层上喷雾 10%可湿性粉剂 1200 倍液 氰胺化钙 病原真菌、细菌、 线虫等 处理棚内地面土壤或覆土材料 粉剂 50kg/667m 2 地面或 1kg/m 3 覆土;液剂 400ml/m 3 覆土 多杀霉素(Spinosad) 鳞翅目、双翅目害 虫、跳虫等 避菇使用或无菇时针对目标喷雾 2.5%悬浮剂 1500 倍液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菇螨、跳虫等 处理覆土、 环境杀虫或无菇时针对 目标喷雾 1%乳油 40005000 倍液 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 藤酮、除虫菊素等 跳虫、线虫、菌蛆、 潮虫、蛞蝓和蠼螋 等 针对目标或地面环境、菌畦喷雾 分别按农药使用说明书执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