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486955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3.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 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DB42 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DB42 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DB42 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DB42 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3.080.01 P 66 备案号 :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Rural Highway Engineering (报批稿) 2018-07-19 发布 2018-09-20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380-2018 I 目 次 前言 . 1 总则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基本规定 . 3 4.1 农村公路分级 . 3 4.2 设计车辆 . 3 4.3 交通量 . 4 4.4 速度 . 4 4.5 建筑限

2、界 . 4 5 路线 . 4 6 路基路面 . 9 7 桥涵 . 12 8 隧道 . 15 9 路线交叉 . 17 9.1 一般 规定 . 17 9.2 农村公路与其他公路平面交叉 . 17 9.3 农村公路与铁路交叉 . 19 9.4 农村公路与管线交叉 . 19 9.5 动物通道 . 20 10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20 10.1 一般规定 . 20 10.2 交通安全设施 . 20 10.3 服务设施 . 23 11 绿化与景观 . 23 11.1 一般规定 . 23 11.2 绿化 . 23 11.3 景观 . 24 本标准用词 说明 . 25 条文说明 . 26 参考文献 . 6

3、5 DB42/T 1380-2018 III 前 言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简 称“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适应湖北省农村公路的发展,湖 北省交通运输厅于 2016年以鄂交科教 2016600号文,安排制订湖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 下简称标准)。制订工作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和宜昌市交通规划勘 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同时得到了各地、市、州交通运输局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标

4、准分为 10 章,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农村公路建设指导 意见 (交公路发 2004372 号 )等相关标准及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各地区的地形地质、交通特性、 气象气候、路网结构等条件,收集了全省各地现有农村公路的基础数据,开展了重点地市州调研,充分 吸收了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的经验和行业科研成果,全面系统地对湖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进行了 分析和研究,并参考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和先进技术。 标准本着“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效实施”的原则,并结合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的 现状和趋势,在强调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突出农村公路

5、及其设施的功能在确 定技术标 准和指标中的主导作用。标准的制订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有益的补充,完善了湖北 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依据,对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 384 号;邮编: 430030;电话: 027-83461662; E-mail: ), 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交通运输 厅公路管理局、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 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 王庆

6、、刘昊、李本华、詹勇、刘颖、吕厚全、肖开锋、周昌栋、唐云伟、李中华、 谭永高、宋官宝、任勇、李向旺、狄先均、望明、韩咏、黄艳、明林波、林亮、詹伟、廖路勇、胡江巍、 秦豹、陈红萍、郑剑锋、王翀、官波、汪洋。 DB42/T 1380-2018 1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适应、规范湖北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三级及三级以下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建设应 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的规定执行。 1.0.3 农村公路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环保生态,保障安全”的原则。坚持“畅通、安全、舒适、 美观、经济、适用”

7、的理念,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0.4 农村公路的建设应按地区特点、交通特性、区域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农村公路的功能,根据 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的代表车型、运营安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 术指标。 在选择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时,应兼顾发展规划,体现前瞻性、先进性,有条件的路段宜采用 较高的技术指标。 1.0.5 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和建筑控制区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农村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 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 lm 范围内的土地。 2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

8、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县道不少于 10m,乡道不 少于 5m,村道不少于 3m(有条件时不少于 5m)。 3 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和建筑控制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和管理。 1.0.6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合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 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理念,加强能 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2 贯彻全寿命周期和均衡协调的思想,统筹考虑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条件,全 面考虑建管养各阶段要求,因地制宜、灵活设计。 3 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 1.0.7

9、农村公路改扩建时,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比选。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利用现有公路局部路段因地形地物限制,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大幅增加工程造 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时 ,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持原设计速度,但其长度三级公路不宜大 于 5km,四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大于 3km。 2 农村公路改扩建时,宜作保通设计方案。 1.0.8 农村公路应加强路基排水与防护,提高抗灾能力。 1.0.9 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DB42/T 1380-2018 2 1.0.10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美丽宜居

10、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服务乡村振兴战 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1.0.11 农村公路建设应积极推广可靠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1.0.12 本 标准未尽事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和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70/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11、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0.1 农村公路 rural highway 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 3.0.2 基础级公路 basic grade highway 基础级公路为仅供中、小型客货车及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其部分技术指标 达不到四级公路标准,但能满足中型客货车 (9m长 2.55m 宽 )通行基本技术要求的公路。 3.0.3 受限路段 restricted section 受地形、地质、地物等条件限制的特殊困难局部路段。 3.0.4 公路功能 highway function 公路在公路网 中为车辆出行提供

12、畅通直达、汇集疏散和出入通达的交通服务能力。 3.0.5 设计速度 design speed 确定公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 3.0.6 运行速度 operating speed 路面平整、潮湿,自由流状态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 85%分位值的速度。 3.0.7 限制速度 posted speed limit 对公路上行驶车辆规定的允许行驶速度的限值。 3.0.8 设计车辆 design vehicle 公路几何设计所釆用的代表车型,其外廓尺寸、载质量 和动力性能是确定公路几何参数的主要依据。 DB42/T 1380-2018 3 3.0.9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

13、n working/service life 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路面、桥涵、隧道结构或结构件不需进行大 修或更换,即可按其预期目的使用的年限。 4 基本规定 4.1 农村公路分级 4.1.1 农村公路分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基础级公路五个技术等级。 农村公 路分级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 四级及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分级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执行。 2 双车道基础级公路 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 1000辆小客车以下;单车道基础级公路年平均日设 计交通量宜在 200辆小客车以下。 4.1.2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选用应在论证确定公路功能的基

14、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 远景发展规划及设计交通量论证确定,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县道宜采用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标准。 2 乡道宜采用双车道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标准,交通量小的受限路段可采用双车道基础级公路标 准。 3 村道宜采用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标准,交通量小的受限路段可采用基础级公路标准。 4.2 设计车辆 4.2.1 设计车 辆外廓尺寸 农村公路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如表 4.2.1。 表 4.2.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 (m) 总宽 (m) 总高 (m) 小型车 小客车 6 1.8 2 低速货车 6 2 2.5 中型车 中型客车 9 2.5 3.2 货车

15、 (二轴 ) 9 2.55 4 大型车 大型客车 13.7 2.55 4 载重汽车 12 2.5 4 铰接客车 18 2.5 4 铰接列车 18.1 2.55 4 DB42/T 1380-2018 4 4.3 交通量 1 四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不宜少于 10年,基础级公路设计 交通量预测年限可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 2 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的起算年为计划通车年。 4.4 速度 1 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设计速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执行。 2 基础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 15km/h,受限路段可采用 10km/h。 3 公路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 20k

16、m/h,同一路段运行速度 与设计速度之差宜小于 20km/h。 4 同一公路项目可分段选用不同的技术等级。同一技术等级可分段选用不同的设计速度。不同技 术等级、不同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之间应选择合 理的衔接位置或地点,过渡应顺适,衔接应协调。 5 公路限制速度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4.5 建筑限界 1 公路建筑限界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执行。新建基础级公路净高应为 4.50m,改 扩建基础级公路净高宜为 4.00m。 2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检修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应为 2.5m。 5 路线 5.0.1 一般规定

17、1 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不同层次路网间的分工与配合,据以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和提高农村 公路总体综合效益。 2 路线选线应结合区域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使用功能、工程投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 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改扩建中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工程。 3 各级农村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农村公路与相关路网、交通节点的关系,合理设置各 类出入口、交叉和构造物。各类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安全、合理、实用、经济。 4 路线设计应根据农村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地形、原有道路及桥隧构造物等条件,合理选用技 术指标。 5 具有旅游功能的农村公路,

18、结合路侧用地条件,可 增设自行车道、步道、步行骑行综合道、停 车带和观景台等。 5.0.2 车道宽度 车道宽度应符合表 5.0.2。 表 5.0.2 车道宽度 设计速度 (km/h) 40 30 20 15 10 车道宽度 (m) 3.50 3.25 3.00 2.75 2.75 注 1: 单车道的四级及基础级农村公路,车道宽度应采用 3.5m,基础级农村公路受限路段车道宽度应不小于 3.0m。 注 2: 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时,其宽度应视实际情况确定。 DB42/T 1380-2018 5 5.0.3 农村公路车道数 农村公路车道数应符合表 5.0.3的规定。 表 5.0.3 农村公路

19、车道数 农村公路等级 三级 四级 基础级 车道数 (条 ) 2 2或 1 2或 1 注 :四级和基础级农村公路宜采用双车道,交通量小或困难路段可采用单车道。 5.0.4 路肩宽度 路肩宽度应根据交通安全设施的要求,保证建筑限界,并应符合表 5.0.4的规定。 表 5.0.4 路肩宽度 农村公路等级 三级、四级、基础级 设计速度 (Km/h) 40 30 20 15 10 路肩宽度 (m) 最小值 0.75 0.50 0.25(双车道 ) 0.50(单车道 ) 0.25(双车道 ) 0.50(单车道 ) 0.25(双车道 ) 0.50(单车道 ) 5.0.5 错车道 四级和基础级农村公路采用单车

20、道时,应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应小于双车道 的路基宽度。每公里设置错车道不宜少于两处。错车道尺寸规定如图 5.0.5-1, 5.0.5-2所示。 图 5.0.5-1 四级农村公路 错车道 图 5.0.5-2 基础级农村公路受限路段错车道 DB42/T 1380-2018 6 5.0.6 非机动车和行人较 多的农村公路和靠近集镇的农村公路,可根据需要设置侧分隔带、非机动车 道、人行道。 5.0.7 农村公路典型的横断面形式 路基宽度应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加(减)速车道、停车带、错车道、侧分隔带、非 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农村公路典型的横断面形式见

21、图 5.0.7-1, 5.0.7-2。 1 单车道 基础级农村公路路基宽度一般应不小于 4.5m,局部受限路段应不小于 4.0m; 双车道 基础 级农村公路路基宽度应不小于 6.0m。 2 单车道农村公路宜路肩路面化。 图 5.0.7-1 三级、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典型断面形式示意图 图 5.0.7-2 单车道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典型断面形式示意图 5.0.8 视距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级、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不小于表 5.0.8的规定。 表 5.0.8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计速度 (km/h) 40 30 20 15

22、 10 停车视距 (m) 40 30 20 15 15 会车视距 (m) 80 60 40 30 30 超车视距最小值 (m) 200 150 100 70 70 2 双车道农村公路应间隔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 3 大型车比例较高的三级农村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4 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DB42/T 1380-2018 7 5.0.9 圆曲线最小半径 农村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 5.0.9规定。 表 5.0.9 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 (km/h) 40 30 20 15 10 最大超高 最小半径 (m) 8% 60 30 15 6% 60 35

23、15 12 10 4% 65 40 20 15 12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 (m) 路拱 2% 600 350 150 90 40 路拱 2% 800 450 200 120 60 注 :“”为不考虑采用最大超高的情况。 高山峡谷区的基础级农村公路改扩建中,对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论证,确定只通行小型车时 可采用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8m(单车道加宽值 1.6m),但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施设,并加强运行管 理。 5.0.10 圆曲线超高 农村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表 5.0.9“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置圆曲线超高。各圆曲线半径所 设置的超高值,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

24、确定,必要时应按运行 速度验算。最大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地区,圆曲线最大超高应采用 8%。 2 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值应采取 6%。 3 集镇区域农村公路,最大超高值可采取 4%。 5.0.11 圆曲线加宽 农村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应符合表 5.0.11的 规定,圆曲线加宽值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实际交通组成确定,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作为集散的三级农村公路考虑铰接列车通行时,应采用第 3类加宽值;不考虑铰接列车通行 时,可采用第 2类加宽值。 2 作为支线的三级、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可采用第 1类加宽值。 表 5.0.11

25、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m) 加宽 类别 设计 车辆 圆曲线半径( m) 200 250 150 200 100 150 70 100 50 70 30 50 25 30 20 25 15 20 8 15 第 1类 中小型车 0.4 0.6 0.8 1.0 1.2 1.4 1.6 2.0 2.4 3.2 第 2类 载重汽车 0.6 0.7 0.9 1.2 1.5 2.0 第 3类 铰接列车 0.8 1.0 1.5 2.0 2.7 注 :单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为表列规定值的一半。 DB42/T 1380-2018 8 5.0.12 缓和曲线 直线与小于表 5.0.9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

26、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 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缓和曲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2 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可 用超高、加宽缓和 段径相连接。 5.0.13 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应符合表 5.0.13的规定。 表 5.0.13 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 (km/h) 40 30 20 15 10 最大纵坡 (%) 7 8 9 12 12 1 农村公路改扩建中,设计速度为 40km/h、 30km/h、 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 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 1%;高山峡谷区的基础级农村

27、公路改扩建中,对利用原有公路的受限路段,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不应大于 15%,同时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施设,并加强运行管理。 2 三 、四级农村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 (或下坡 )路段,相对高差 200 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相对高差大于 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0%,且任意连续 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 基础级农村公路可参照执行。 5.0.14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 5.0.14规定。 表 5.0.14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 m) 纵坡坡度 (%) 设计速度 (km/h) 40 30 20 15 10 4 1100 1

28、100 1200 1200 1200 5 900 900 1000 1000 1000 6 700 700 800 800 800 7 500 500 600 600 600 8 300 300 400 400 400 9 200 300 300 300 10 200 200 200 11、 12 200 200 13、 14、 15 150 150 DB42/T 1380-2018 9 5.0.15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农村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不应小于表 5.0.15的规定值。 表 5.0.15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 (km/h) 40 3

29、0 20 15 1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450 250 100 100 1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450 250 100 70 7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35 25 20 15 15 6 路基路面 6.0.1 一般规定 1 路基路面设计应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路基应设置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 发路基病害;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充分利用资源。路基设计应结合农田水利设施和自然 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 3 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安全、环境、土地、经济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 4 通过特殊地质、

30、水文条件的路段,应查明其规模及对公路危害程度,结合当地实践经验,采取 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农村公路防灾抗灾能力。 5 路基路面结构应遵循整体化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应根据可用填料、施工条件和当地成功经验, 提出路基结构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路面结构设计应结合路基结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进行综合设计 , 以满足路面结构耐久性要求。 6 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拓宽路段宜采用单侧拓宽 ,新建路基、路面和原路基、路面利用均应按现行 标 准进行设计,并应加强路基、路面的拼接设计。 6.0.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 6.0.2的规定: 表 6.0.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四级公

31、路 基础级公路 设计洪水频率 1/25 按具体情况确定 注: 城镇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镇防洪标准 ,考虑救灾通道、排洪和泄洪需求综合确定。 6.0.3 路基高度要求 路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 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 定性。 DB42/T 1380-2018 10 2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高程应高出表 6.0.2 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 侵袭高和 0.5m的安全高度。 3 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跨越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时可 修建过水路面。 6.0.4 路基技术 要求 与原

32、地面处理要求 路基技术要求和原地面处理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后 沉降。 2 路基压实度和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填挖深度、交通荷载等级和填料等因 素确定,并应符合表 6.0.4-1、表 6.0.4-2的规定。 表 6.0.4-1 路基压实度 路基部位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 (m) 路基压实度( %) 三、四级公路 基础级公路 上路床 00.3 94 92 下路床 轻、中及重交通 0.30.8 94 92 上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 0.81.5 93 91 下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 1.5 以下 90 9

33、0 桥台背、涵台背、挡墙背 94 94 表 6.0.4-2 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 路基部位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 (m) 填料最小承载比 CBR(%) 三、四级 公路 基础级公路 上路床 00.3 5 5 下路床 轻、中及重交通 0.30.8 3 3 上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 0.81.5 3 3 下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 1.5 以下 2 2 3 在满足路基各层压实度的前提下应根据路基实际采用的填料类型和路面结构设计要求,确定路 床顶面回弹模量标准。对于重载交通路基、软弱和特殊土路基,可适当提高路床顶面回弹模量标准。基 础级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不小于 30MPa。 4 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标准宜用孔隙

34、率作为控制指标,应符合表 6.0.4-3的要求。 表 6.0.4-3 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岩石分类 路基部位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 (m) 摊铺厚度 (mm) 最大粒径 (mm) 孔隙率 (%) 压实干密度 (kg/m) 硬质岩石 上路堤 0.81.5 400 小于层厚 2/3 23 由试验确定 下路堤 1.5 600 小于层厚 2/3 25 中硬岩石 上路堤 0.81.5 400 小于层厚 2/3 22 下路堤 1.5 500 小于层厚 2/3 24 软质岩石 上路堤 0.81.5 300 小于层厚 20 下路堤 1.5 400 小于层厚 22 DB42/T 1380-2018 11 6

35、.0.5 路基拓宽 拓宽路基的地基处理、路基基底处理、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压实度等应满足改建后相应等级公路 的技术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拓宽改建路堤的填料,宜选用与既有路堤相同,且符合要求的填料或较现有路基渗水性强的填 料。 2 路基拓宽原有路堤时,应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 1m,台阶需开挖至密实 土层。当加宽拼接宽度小于 0.75m时,可采取超宽填筑或翻挖既有路堤等工程措施。 3 拓宽段软基的处治设计应保证拓宽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衔接良好,变 形协调。对浅层软土地基, 可采用垫层和浅层处理措施减少拓宽路基的沉降;对深厚软土地基可采用复合地基或轻质路堤等处理措 施。 4

36、 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应做好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 6.0.6 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应根据公路功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并与景观相协调。 2 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应查明工程地质情况,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对存在 稳定性隐患的边坡,应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 加固、防护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 3 沿河路段应查明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采取防止冲刷路基的防护措施。沿河路段挡土墙的墙 身及基础宜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基底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 1.0m。 6.0.7

37、路面结构设计 标准轴载 路面结构设计 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 100kN,轮胎压 0.7MPa。重载交通路段可根据实际调查的轴载 谱采用分向、分道方式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6.0.8 路面类型 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环境保护、工程造价、自然条件、地产材料等因素进行综合 论证后选用;路面结构形式应根据当 地气候条件、交通荷载、当地材料,并结合路面结构耐久性、资源 循环利用等因素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后合理确定。 6.0.9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农村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表 6.0.9的规定。 表 6.0.9 农村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基础级公

38、路 设计使用年限(年) 沥青混凝土路面 10 8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 15 10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6.0.10 路面结构层 路面结构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面结构层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 要求。 DB42/T 1380-2018 12 2 路面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材料、施 工技术、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路面基层宜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类材 料或稳定类材料。基础级农村公路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3 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应不低于 4.0MPa。 4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应不低于 18cm;沥青

39、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应不低于 5cm;路面基层厚 度应不低于 15cm。 5 对存在连续长、陡纵坡的路段,宜铺筑抗滑性能良好的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深度应满足 表 6.0.10的 要求。 表 6.0.10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构造深度要求 单位为 毫米 公路等级 三级、四级、基础级公路 一般路段 0.501.00 特殊路段 0.601.10 6.0.11 路基路面排水与防水 路基路面排水与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路面排水应综合设计、合理布局,并与沿线排灌系统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 流失和污染水源。 2 特殊地质地段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与该特殊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

40、 3 边沟底宽和沟深不宜小于 0.4m。硬化边沟宜采用 低标号水泥混凝土砌筑,厚度不低于 6cm。石 质边沟应找平沟底,保证排水通畅。 4 边沟纵坡一般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 0.3%。 5 地形平坦、纵坡平缓的低填、浅挖路段,可采用浅碟式边沟、暗埋式边沟等形式,与原地面舒 缓自然衔接,提高公路的容错性,并与周边地貌形成顺适自然的视觉效果。 6 村镇路段可采用盖板边沟、暗埋管沟等形式。 7 汇水面积较大的路段,纵向边沟连续长度超过 300m宜设置涵洞,提高公路抗水毁能力。 7 桥涵 7.0.1 一般规定 1 桥涵设计应坚持 “ 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美观 ” 的基本原则。 2 新

41、建农村公路桥涵设计应适应交通发展的要求,改扩建农村公路应尽量利用原有桥梁。 3 桥涵设计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基础级农村公路不宜修建 大桥、特大桥;对地质条件良好、石材丰富路段,桥涵可采用石拱桥(涵)。 4 桥梁跨径小于或等于 40m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装配式 上部结构。跨径 10m时,宜采用钢筋 混凝土简支板或整体现浇板。 20m 跨径 40m时,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T梁、箱梁或钢混组合梁,同等 条件下优先采用 T梁。 5 桥梁墩、台应根据水文、地形、地质及墩 台高度、台后填土高度等条件,合理选择墩台形式。 一般情况下,桥梁不宜采用独柱墩或横向单支座墩。柱式台台后填土高不宜大于 5m; U型台台后填土高 不宜大于 8m;肋板式台台后填土高不宜大于 10m。 6 涵洞应结合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用结构类型,一般采用管涵、盖板涵、箱涵、拱涵等 结构类型。 DB42/T 1380-2018 13 1) 在排水能力满足要求时,应优先采用管涵,采用单排或多排管涵。 2) 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和钢波纹管涵。 3) 填土高度超过 10m,宜采用拱涵。 7 桥涵应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