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491913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19.060 B 90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mountai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8 - 11 - 28 发布 2019 - 05 - 28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368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试验方法 . . 2 DB52/T 1368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

2、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郜愿愿、周艳、彭菲菲、王海、欧康宁、徐蓉蓉、王玉琴、徐能波、姜廷龙、 易晶晶、雍萍、何木生、杨万炯、吴佳洋。 DB52/T 13682018 1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术语和定义、一般测定方法和通用试验方法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NY/T 1640-2015农业机械分类及补充文件

3、所涉及的山地农业机械,对标准发布后 新出现的农用机械,不具有排他性。其他农业机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1.4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4部分:硬度值表 GB/T 1147.2 中小功率内燃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871.21 农业拖拉机 试验规程 第

4、21部分:稳定性 GB/T 5262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 5667 农业机械 生产试验方法 GB/T 6960.1 拖拉机术语 第1部分:整机 GB 10395.1 农林机械 安全 第 1 部分:总则 GB/T 10910 农业轮式拖拉机和田间作业机械 驾驶员全身振动的测量 GB/T 11354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 21398 农林机械 电磁兼容性 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 JB/T 5673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 通用技术条件 JB/T 9832.2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 漆膜 附着性能测定方法 压切法 NY 1629 拖拉机排气烟度限值 3 术

5、语和定义 GB/T 5262、GB/T 5667、GB/T 696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肥间距 在同一横断面上,种子与相邻肥料间的最小间距。 DB52/T 13682018 2 3.2 处理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干燥机一次干燥降到所需水分的湿物料质量,单位为吨每天(t/d)或吨每小时 (t/h),每天以24 h计算。 3.3 批次处理量 干燥前按设计容量一次装满循环式干燥机的一批湿物料质量,以稻谷容重0.56 t/m 3 计算,单位为 吨(t)。 3.4 最小转向圆半径 指机具转弯时,回转中心至外侧轮轮辙中心的距离。 3.5 最小水平通过半径 指回转中心至机具最外

6、端点的距离。 3.6 轴距 分别通过农机具同侧前、后车轮接地中心点并垂直于纵向中心面和支承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 3.7 发动机标定转速 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持续满负荷运转时的转速。 3.8 喂入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机具的作物质量。 4 试验方法 4.1 几何参数 4.1.1 外形尺寸 机械设备置于水平平面上,在平行于机械设备纵向中心平面方向上测量纵向尺寸,在垂直于纵向中 心平面方向上测量横向尺寸,在垂直方向上测量高度尺寸。测量点取机械设备所占空间方位的最大点。 除直接测量外,可借助重锤、高度尺、水平尺、卷尺、辅助测量架等工具进行间接测量。 DB52/T 13682018 3 4.1.2 安全及其他

7、尺寸 按照GB 10395.1及相关产品规定的安全距离示意图或说明,用游标卡尺、百分表、卷尺、钢直尺等 工具进行测量。 4.1.3 最小转向圆半径 测量时机具以最低速度稳定行驶,转向系统转到最大转角,行驶完一个圆后就地停车,并保持转向 不变。分别在圆周上均匀的三个直径方向上,测量外侧轮轮辙中心所画圆的半径,并测量圆心至机具最 外端点的水平距离,试验应分别在向左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进行。 4.1.4 角度测量 角度参数除直接利用角度仪测量外,可通过测定各特征点的位置用作图法或计算求得。 4.2 配置检查 核查产品使用说明书、企业提供资料中的配置和外观是否一致,并与提供的样品一致;核查样品配 套的外

8、购件是否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等级证明。 4.3 操作力测量 4.3.1 机具以最低稳定行驶速度直线行驶开始,缓慢转动转向手柄至最大转角,同时用测量计(踏板力 计)测量操纵转向手柄到最大转角的操纵力。试验应在向左转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进行。 4.3.2 操纵机构的操力用测力计或测力元件直接测量。在机具静态下,分别测量将各操纵机构移至工 作位置时所需的最小操纵力。着力点为驾驶员操纵位置的中点。 4.4 安全检查 对需目测和尺寸检查项目,进行目测检查和尺寸测量,并记录。 4.5 电气绝缘检查 绝缘电阻及耐电压性能:用兆欧表或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绝缘电阻 测量。记录绝缘电阻值。取

9、最小值作为检测结果。 4.6 噪声检查 4.6.1 试验条件及要求 4.6.1.1 测量应在天气良好、环境气温为 5 40 ,离地面高 1.2 m处的风速不大于 3 m/s 时进行。 为避免风噪声的影响,可采用防风罩。但不应影响测量精度。 4.6.1.2 机具经过预热使各部分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开始试验。 4.6.1.3 在测试中心周围半径 50 m(场地有限时可减至 25 m)范围内,不应有大的噪声反射物,如建 筑物、围墙、岩石和机器设备等。 4.6.1.4 在声级计传声器和被试机具之间不应有人或其他障碍物。传声器附近不应有影响声场的障碍 物,观测人员应处于不影响声级计读数的地方。 4.6.1

10、.5 本底噪声(包括风噪声)应比所需测定噪声至少低 10 dB(A),其数据方为有效。测量时,被试机 具的发动机应熄火。 DB52/T 13682018 4 4.6.2 动态环境噪声测量 4.6.2.1 在地面上标出跑道中心线及测区起始线、终止线和测试中心点。分别在测试中心点的两侧 7.5m 处,用三角架固定一个声级计,它的传声器距地面上 1.2 m 处并对准测试中心点,传声器的轴线垂 直于跑道中心线,用声级计的“A”计权和“快”挡进行测量。 4.6.2.2 试验开始时,机具挂高挡、空车,驾驶员持正常操作姿式,沿跑道中心线行驶,并以其最高 车速的四分之三的速度平衡驶近起始线,当机具的前端达到起

11、始线时,立即把油门加到最大,直至机具 后端驶过终止线后,才减小油门。 4.6.2.3 当机具通过测区时,读取所示的最大噪声值。试验至少往返各进行两次。在机具同一侧两次 测量结果的差异不应大于 2 dB(A),如果读数异常,则本次测定无效,应重做。 4.6.3 驾驶员操作位置处噪声测量 4.6.3.1 用声级计的“A”计权和“慢”挡进行测量,声级计传声器放置在驾驶员的头盔架上,声级计 传声器朝前水平固定在噪声大的一侧,与眼眉等高,距头盔架中间平面 250 mm20 mm 的耳旁处。 4.6.3.2 进行试验时,机具呈最大设计负载状态,在每个挡位上,发动机油门全开,待其稳定后,读 取最大噪声值和相

12、应的速度。 4.6.3.3 分别在各项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测量气温、风速和本底噪声。 4.6.4 固定机具的噪声测量 将测试仪器至于水平位置,声级计传声器面向噪声源,传声器距离地面高度为1.5 m,与噪声源外 表面距离为1 m,用慢档进行测量。测量点不应少于四点,沿设备周围测量表面矩形每一边的中点。当 相邻测点实测噪声声压级相差超过5 dB(A)时,应在其间(在矩形边上)增加测点。噪声正式测量前, 应测量试验环境的背景噪声。每次试验中,取各点噪声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背景噪声应比工作噪声测量值低10 dB(A)以上,若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则: a) 当每个测点上测量的 A声级噪声值与背景噪声的

13、A 声级之差小于 3 dB(A)时,测量结果无效; b) 当每个测点上测量的 A 声级噪声值比背景噪声的 A 声级高于 10 dB(A)时,则本底噪声的影 响可忽略不计; c) 当每个测点上测量的 A声级噪声值与背景噪声的 A 声级相差小于 10 dB(A)而大于3 dB(A) 时,则应按表 1 进行修正。每台样机取两次试验中噪声的大值作为样机噪声测定结果。 表1 噪声修正值 单位:dB(A) 背景噪声与样机噪声的差值 3 45 68 910 10 从测量值中应减去 3 2 1 0.5 0 4.7 粉尘检查 在机具设备周围操作人员活动区域测试一点,测点高度距离机械外表面1.0 m,离地面1.5

14、 m处,用 粉尘测试仪测量粉尘。 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按式(1)进行计算: 1000 12 tQ mm C . (1) DB52/T 13682018 5 式中: C 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数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3 ); 2m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1m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Q 采样流量数值,单位为分钟(L/min); t 采样时间数值,单位为分钟(min)。 4.8 牵引试验 4.8.1 试验条件及要求 性能试验测定区长度为20 m,在机组进入测区前应有不少于10 m的稳定区。试验田的调查和测定取 点按对角线5点法。 4.8.2 牵引试

15、验方法 4.8.2.1 试验的开始、中间及结束,分别测记气温、气压和大气相对湿度等。 4.8.2.2 在机具与机具纵向中间平面内,且与地面平行而无明显的歪斜,试验时,机具处于被试挡位, 动力油门调到全开状态,并保持稳定,利用机具和负荷车的速度差(或相对的增加负荷车质量)来实现 对机具负荷加载。 4.8.2.3 试验分为低挡和高挡两种工况。试验中,牵引负荷由小到大逐级加载达到稳定工况后驶过测 区,测量并记录通过测区的牵引|力、耗油量、驱动轮转数和时间。试验一直进行到得出最大牵引力功 率或者驱动轮滑转率达到 15%时(取先达到者为限)。 4.8.2.4 最后测定驱动轮严重滑转前的最大牵引力及机具被

16、拖拉时的空行阻力。 4.8.2.5 试验结果 4.8.2.5.1 行驶速度 tsv 6.3 .(2) 式中: v机具行驶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s测量区段长度,单位为米(m); t机具驶过测区时间,单位为秒(s)。 4.8.2.5.2 牵引功率 3600 vT T F P .(3) 式中: TP 机具牵引功率,单位为千瓦(kW); TF 机具牵引|力,单位为牛(N)。 4.8.2.5.3 燃油消耗量 t G GT 6.3 .(4) 式中: DB52/T 13682018 6 TG 机具燃油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G 机具驶过测区的燃油消耗量,单位为克(g)。 4.

17、8.2.5.4 牵引比油耗 T T r P G g 1000 .(5) 式中: rg 机具牵引比油耗,单位为克每千瓦小时g/(kWh)。 4.8.2.5.5 驱动轮滑转率 1001 1 0 n n - .(6) 式中: 驱动轮滑转率,%; 0n 机具空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速; 1n 机具工作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速。 4.9 电磁兼容性检查 按照GB/T 21398的规定对山地农业机械及电子电器组件(ESA)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 4.10 生产试验 4.10.1 目的 考核机具的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使用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对农艺要求及自然条件的适 应性、维护保养方便性、主要件和易损

18、件耐用性以及劳动条件和安全性。 4.10.2 试验条件及要求 试验条件及要求如下: a) 农业机械在新品鉴定时应进行生产试验,投入试验的样机一般不应少于 2 台,对于大型小批量 生产的产品,试验样机可为1 台; b) 生产试验时间或作业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c) 试验条件在当地应具有代表性,并适合机具的适用范围; d) 机具配带的农机具应是该机型的配套机具,其技术状态良好; e) 生产试验应配备专职测试人员,并按样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备操作人员; f) 试验用地、场地的状况,试验用物料、作物种类及原始状态,气象及环境要求等试验条件,应 具有代表性,能够满足生产试验的要求,并适合样机的适

19、用范围。具体条件应符合相应产品标 准规定。 4.10.3 试验内容和方法 4.10.3.1 在生产试验全过程中应做好记录,每个班次应记录作业量,如主油料消耗和各类时间消耗, 时间精确到分(min)。在试验全过程中观察、测定、记录各类时间(时间分类见表2)和与之相对应的作 业量、能源消耗、故障模式和处置方法及其他实施内容,从中统计出纯工作时间、作业时间、调整保养 DB52/T 13682018 7 时间、累计样机故障时间和故障次数、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班次时间,计算生产率、能源消耗量、可 靠性、调整保养方便性和时间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4.10.3.2 样机的生产查定应不少于连续三个班次。每个

20、查定班次作业时间不得少于 6 h,时间精确到 秒(s)。 4.10.3.3 生产试验的时间分类按 GB/T 5667-2008中 5.2 的规定,见表 2。 4.10.4 可靠性考核 4.10.4.1 故障统计与判定原则 可靠性考核应统计被试样机发生的本质故障、关联故障和非关联故障,非关联故障不计入故障次数。 4.10.4.2 更换备件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更换随机备件,不计为故障,但应进行记录。 4.10.4.3 关联故障 4.10.4.3.1 非自走式农业机械因机具造成的动力故障。 4.10.4.3.2 因独立故障导致从属故障同时发生,按一次关联故障计,并按最终后果来确定故障类型。 4.

21、10.4.3.3 同一故障从轻到重渐进发展,按一次关联故障计,并按最终后果来确定故障类型。 4.10.4.3.4 故障模式相同,多次发生的关联故障每次均应计数;因处理和修复工艺不当,造成重复出 现的故障按一次关联故障计。 4.10.4.3.5 已达到规定寿命极限值的零部件发生的故障不计入关联故障。 表2 生产试验时间分类 纯工作时间(Tc) 地头转弯空行时间a 作业时间 Tz 工艺服务时间(停机加种、加肥、装苗和装卸物料等时间) 调整保养时间(停机润滑、调整和保养等时间) 机具故障时间(故障停机、排除故障以及在工作地点更换或修复失效零 件等时间)b 班次时间T b 非作业时间 1 km以内空行

22、转移时间或场上作业机具在同一场地(田块)a的转移时间 配套动力的保养、调整和故障时间(Ttb) 1 km以上空行转移时间(包括从停机场到田间的往返运行时间)a 自然条件造成的停机时间 组织不善造成的停机时间(包括在工作地点修理时等待零件、配件或工 具时间,非工作正常情况下的等待加工物料、种、苗、肥时间) 总延续时间 Ty 非班次时间 其他原因造成的停机时间(如操作人员吃饭休息等消耗的时间) 注1:a固定作业机械除外。 注2:b自走式包括动力故障,其他农业机具包括因机具造成的动力故障。 4.10.4.4 故障分类原则 农业机械按故障后果的危害程度和排除故障的难易性分为四类: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

23、般故障和 轻度故障。各类故障基本特征见表3。 DB52/T 13682018 8 表3 故障类型及特征 故障类型 故障基本特征 致命故障 导致功能完全丧失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故障;危及作业安全、导致人身伤亡或引起重要 总成(系统)报废 严重故障 导致功能严重下降或经济损失显著的故障;主要零部件损坏、关键部位的紧固件损坏 一般故障 导致功能下降或经济损失增加的故障;一般的零部件和标准件损坏或脱落,通过调整或更 换便可修复 轻度故障 引起操作人员操作不便但不影响工作的故障;可在较短时间内用配备的工具维修或更换易 损件排除的故障;在正常维护保养中更换价值较低的零件和标准件 4.10.4.5 可靠性指

24、标计算 可用度(使用有效度): 100 Zg Z TT T K . (7) 式中: K 可用度(使用有效度),%; ZT 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收作业时间,单位为小时(h); gT 样机在生产考核期间每班次的故障时间单位为小时(h);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 点估计: r T MTBF Z . (8) 单边置信区间下限: 22, 2 2 rX T MTBF Z L . (9) 式中: 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观测值(点估计),单位为小时(h); L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观测值(单边置信区间下限),单位为小时(h); r 被试样机在生产考核期间累计故障(轻度故障除外)次数; 风险系数;

25、 22, 2 rX 置信度为 -1 ,自由度为 22 r 的 2 X 分布的分位数; 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作业量)MTTFF: 点估计: ji a TT r MTTFF 1 . (10) 单边置信区间下限: 22, 2 2 a ji L rX TT MTTFF . (11) DB52/T 13682018 9 式中: MTTFF 首次(轻度故障除外)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作业量)(点估计),单位为小时或 公顷(h或 hm 2 ); LMTTFF 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作业量)(单边置信区间下限),单位为小时或公顷 (h或hm 2 ); ar 被试样机中发生首次故障(轻度故障除外)的产品个数

26、,个; iT 第 i 个样机发生首次故障的累计工作时间(作业量),单位为小时或公顷(h或 hm 2 ); jT 可靠性试验结束时未发生首次故障的第就 j 个样机的累计工作时间(作业量),单位为 小时或公顷(h 或hm 2 )。 4.10.5 生产试验技术指标计算 4.10.5.1 纯工作小时生产率的计算按式(12): c cb c T Q E .(12) 式中: cE 纯工作小时生产率,单位为公顷每小时、吨/小时或吨千米/小时(hm 2 /h、t/h、tkm/h); bcQ 生产查定的班次作业量,单位为公顷、吨或吨千米(hm 2 、t 或tkm); cT 生产查定班次纯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27、); 4.10.5.2 作业小时生产率的计算按式(13): z b Z T Q E .(13) 式中: ZE 作业小时生产率,单位为公顷/小时、吨/小时或吨千米/小时(hm 2 /h、t/h 或 tkm/h); bQ 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量,单位为公顷、吨或吨千米(hm 2 、t或 tkm); ZT 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时间,单位为小时(h); 4.10.5.3 单位能源消耗量的计算按式(14): cb nz n Q G G .(14) 式中: nG 单位作业量的能源消耗量, 单位为千克/公顷、千瓦小时/吨或千克/吨千米(kg/hm 2 、 kWh/t 或kg/tkm); znG 生产查定

28、班次主油料消耗量, 主能源(如燃油、煤或电等)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或千瓦小 时(kg 或kWh)。 4.11 功率检查 4.11.1 电功率 将电能质量分析仪或相同功能仪器接入电源,将被测机具电源接入电能质量分析仪或相同功能仪器 的输出端。打开或相同功能仪器,使其运行并清零。打开机具开关,机具运作时的电能相关参数(功率、 效率、开机时间、电压值)直接从电能质量分析仪或相同功能仪器中读取。 DB52/T 13682018 10 4.11.2 机械功率 4.11.2.1 机械功率一般指电机、发动机的功率。 4.11.2.2 动力输出轴试验: a) 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同测功机之间的连接轴的歪斜度应不大于

29、 2; b) 最大功率:发动机预热达到稳定运转工况后,在动力输出轴最大功率工况下,拖拉机进行 2 h 试验,测量转速、转矩和油耗等; c) 全负荷下变速试验在全负荷下以约 10%的转速递减间隔, 测定每一转速下的功率、转矩和油耗; 试验的最低转速应达到最大转矩时的转速。如果可能、试验时应达到比最大转矩转速低 15%的 转速; d) 发动机标定转速和 PTO标准转速下最大功率时变负荷试验。调速器调到最大功率处。首先发动 机在标定转速下运行,然后在接近 PTO 设计的(或者在 540 r/min 或 1000 r/min)标准转速下, 于下列转矩值时测量转矩、转速和油耗等: 1) 发动机在标定转速

30、下和 PTO 标准转速下最大有效功率时的转矩; 2) 1)项所得转矩的 85%; 3) 2)项所得转矩的 75%; 4) 2)项所得转矩的 50%; 5) 2)项所得转矩的 25%; 6) 空负荷如果测功机剩余转矩大于 2)项规定转矩的 5%,则应将测功机脱开。 4.11.2.3 台架试验 将发动机在试验台上与测功器直接相连,试验时,在发动机常规位置应装有机具正常工作时所需的 全部附件(如空气滤清器、消声器等)然后按GB/T 1147.2的规定进行标定功率试验和调速特性试验。 4.12 耕深 测定时,用耕深尺或相同功能设备沿机组前进方向每隔2 m左、右两侧测定一点,每个行程总测点数 不少于20

31、点,按式(15)和式(16)计算: a) 行程的耕深平均值: j n i ji j n a a i 1 . (15) 式中: ja 第 j 个行程的耕深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 jia 第 j 个行程中的第 i 个点的的耕深值,单位为厘米(cm); jn 第 j 个行程中的测定点数; b) 工况的耕深平均值: N a a N i j 1 . (16) 式中: a 工况的的耕深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 N 同一工况中的行程数。 DB52/T 13682018 11 4.13 稳定性系数检查 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稳定性系数。 1 2 1 j ni i jji j n aa S .(17) 1

32、00 j j j a S V .(18) jj Vu 100 .(19) 式中: jS 标准差; jV 变异系数,%; jU 稳定性系数,%; jia 被测参数的多次测量值; ja 平均值; jn 测定点数。 4.14 碎土率 在巳耕地上测定0.5 m0.5 m面积内的全耕层土块, 土块大小按其最长边分为小于4 cm, 4 cm8 cm, 大于8 cm三级。并以小于4 cm的土块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碎土率,每一行程测定一点。 4.15 含杂率检查 被测物通过人工或筛选设备将被测物与杂质(非被测物)分离,视样品质量用精密天平、电子秤测 量各质量。 %100 XH XZ Z W W Z .(20

33、) 式中: ZZ 含杂率,%; XZW 杂质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g或kg); XHW 杂质与被分离出的被测物质量和(未经分离的被测物),单位为为克或千克(g或kg)。 4.16 喂入量(工作量) t Q q .(21) 式中: q 喂入量(工作量),单位为克或千克(kg/s); Q取样时间内,经过机具处理后各出口处接取的样品质量之和,单位千克(kg); t 取样时间,单位为秒(s)。 DB52/T 13682018 12 4.17 破碎率 %100 X P P W W Z .(22) 式中: PZ 破碎率,%; PW 样品中破碎籽粒质量,单位为克(g); XW 样品籽粒质量,单位为为克(g)

34、。 4.18 制动性能检查 4.18.1 行车制动 4.18.1.1 制动器冷态,允许进行 5次预备试验,在制动操纵装置上施加不同的作用力,以熟悉车轮不 抱死,使机具达到最佳制动性能。 4.18.1.2 机具沿着试验车道中线行驶到高于规定的初速度后,将变速器置于空挡,当滑行到规定的初 速度时,立即施加制动操作力(脚操纵力不大于600 N,手操纵力不大于400 N),直至机具完全停止, 记录制动距离、时间和制动加速度。试验往返3 次,取平均值。 4.18.2 驻车制动 4.18.2.1 坡道驻车。机具在20%坡度(或规定的)的干硬坡道上行和下行停车制动后,应可靠地稳定 停止5 min。 4.18

35、.2.2 牵引法。当不具备 20%坡度的干硬坡道检测条件时,可在干硬的平坦地面上将机器进行停车 制动,用拖拉机或其他动力分别在其前、后方向牵引,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牵引力,测量机器由静止到被 拖动状态时的牵引力。该牵引力数值若大于 0.2倍机器的质量(相当于机器在 20%坡度的干硬坡道上下 滑的的阻力),则认为机器能够可靠地在20%坡度的干硬坡道上稳定停车。 4.19 液压系统挖掘铲静沉降的测定 液压系统运行15 min后,将挖据铲升到最高位置,测量挖据铲离地高度,静止30 min后,再次测量 挖搁铲离地高度,其前后差值为液压系统挖掘铲静沉降。 4.20 喷幅测试 4.20.1 将采样卡(普通纸卡

36、或水敏纸) 水平夹持在 0.2m高的支架上,在机具预设行程的垂直方向(即 沿喷幅方向),间隔不大于 0.2 m或连续排列布置。若使用普通纸卡作为采样平卡时则试验介质应为染 色的清水。 4.20.2 机具加注额定容量试验介质,以制造商明示的最佳作业参数进行喷雾作业。 4.20.3 计数各测点采样卡收集的雾滴数,计算各测点的单位面积雾滴数,作业喷幅边界的两种确定方 法: a) 从采样区两端逐个测点进行检查,两端首个单位面积雾滴数不小于 15滴/cm 2 的测点位置作为 作业喷幅两个边界; b) 绘制单位面积雾滴数分布图,该分布图单位面积雾滴数为 15滴/cm 2 的位置作为作业喷幅两个 边界。 注

37、:作业喷幅边界间的距离为作业喷幅。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允许在一次试验中布置三行采样卡代替三次重 复试验,采样卡行距不小于5m。 DB52/T 13682018 13 4.21 硬度 4.21.1 金属洛氏 4.21.1.1 测试原理 将压头(金刚石圆锥、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分两个步骤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 试验力,测量在初试验力下的残余压痕深度h,根据h值及常数N和S计算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 ShN 4.21.1.2 测试程序 4.21.1.2.1 洛氏硬度在10 35 的室温进行。试样应平稳地放置在刚性支承物上,并使压头轴线 与试样表面垂直。避免试样产生位移。使压头与试样

38、表面接触,在无冲击和振动的情况下施加试验力, 初试验力保持不应超过 3 s。将测在不小于 1 s且不大于8 s 的时间内,从初试验力增加到总试验力,并 保持 4 s2 s,然后卸除主试验力,保持初试验力,经过短暂稳定后,进行读数。为了读数准确,在试 验过程中,硬度计应避免受到任何冲击和震动。 4.21.1.2.2 在多处取值时,两相邻压痕中心间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 4 倍,但不得小于 2 mm。任 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 2.5 倍, 但不得小于 1 mm。 4.21.2 金属布氏 4.21.2.1 测试原理 对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施加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

39、,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 面压痕的直径。布氏硬度与试验力除以压痕表面积的商成正比。压痕被看作是具有一定半径的球形,其 半径是压头球直径的二分之一。 4.21.2.2 测试程序 4.21.2.2.1 试验 10 35 的室温进行即可,如果有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视材料对温度的敏感 性),试验温度应为 23 5 。 4.21.2.2.2 试验力的选择应保证压痕直径在 0.24 D0.6 D 之间。试验力压头球直径的平方的比率 (1.02 F/D2比值)应根据材料和硬度值选择。 4.21.2.2.3 为了保证在尽可能大的有代表性的试样区域试验,应尽可能选取大直径的压头;当试样尺 寸允许时,应优先使用

40、直径为 10 mm的球压头进行试验。 4.21.2.2.4 使压头与试样表面垂直接触,垂直于试验面施加试验力,加力过程中不应有冲击和震动, 直至将试验力施加至规定值。 4.21.2.2.5 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 s15 s。对特殊材料,试验力保持时间可以延长,但误差应在2 s。 4.21.2.2.6 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至少为压痕平均直径的 2.5倍。相邻压痕中心间的距离至 少为压痕直径的 3 倍。应在两相互垂直方向测量压痕直径,用两个读数的平均值计算布氏硬度。(或按 GB/T 231.4查得布氏硬度值) 4.21.2.2.7 布氏硬度试验范围上限不大于 650 HBW 。 DB52

41、/T 13682018 14 4.21.3 金属维氏 4.21.3.1 测试原理 将顶部两相对面具有规定角度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压头用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 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压痕对角线长。维氏硬度值是试验力除以压痕表面积所得的商,压痕被视为 具有正方形基面并与压头角度相同的理想形状。 4.21.3.2 测试程序 试验一般在10 35 的室温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 5 。根据试 样厚度和硬度选择试验力。使压头与试样表面垂直接触,垂直于试验面施加试验力,加力过程中不应有 冲击和震动,直至将试验力施加至规定值。试验力保持时间为10 s15 s。对特殊材料,试

42、验力保持时 间可以延长,直至试样不再发生塑性变形,但误差应在2 s。应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长度,用其算术 平均值或通过查表得到硬度值。放大系统应能将对角线放大到视场的25%75%。 4.21.4 显微维氏 试验在10 35 的室温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 5 。根据试样厚 度和硬度选择试验力。使压头与试样表面垂直接触,垂直于试验面施加试验力,加力过程中不应有冲击 和震动,直至将试验力施加至规定值。保持试验力的时间为10 s15 s。对特殊材料,试验力保持时间 可以延长,但误差应在2秒。 4.22 质量测量 根据被测物质量大小,选用不同测量范围、不同精度的质量测量仪器(精密天平

43、、电子秤、台秤、 地中衡等)进行测量,并记录。 4.23 振动测量 4.23.1 一般振动 用振动仪测定均布的6处9处的振动加速度值。试验重复三次,计算算术平均值。 4.23.2 手把振动 4.23.2.1 试验条件:测量手把振动的坐标系规定如图 1所示。图 1中 Y 轴方向为手把的纵轴方向,Z 轴方向与通过手把振动测量坐标系把纵轴线的铅垂平面相垂直,X 轴方向与 YZ 平面相垂直。 图1 手把震动测量坐标系 DB52/T 13682018 15 4.23.2.2 手把振动测量在标准试验跑道上进行,标准试验跑道为符合 GB/T 10910 规定的100 m 较平 滑跑道当轮轴到达跑道起点开始测

44、量至驱动轮轴到达跑道终点时结束。 4.23.2.3 手把振动测量:手把振动测量应在跑道上重复进行两次,确定每次测量的 ahwi(iX、Y、 Z)值,每次测量值与两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平均数的 5%。 4.24 残留量测量 机具正常工作,在喷量试验结束后,称(量)出箱内残留的液(粉)量。 4.25 山地运输机械倾翻试验 4.25.1 依据 GB/T 3871.21。翻倾试验台试验台面的倾斜角度应能在 060之间连续调节,并能在 任意角度固定。试验台运转应平稳,上升速度应不大于 10()/min,下降速度应不大于 30()/min。 试验台台面平面度应不低于GB/T 1184中规定的

45、L级, 试验台面与转动中心线的平行度不低于GB/T 1804 中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m(中等级)的要求。应在试验台上被测山地运输机械可能侧翻的一 测安装防侧滑挡块,档块高度应不大于 30 mm5 mm。应有专用的防侧滑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对山地运 输机械的约束力在侧翻临界状态前均应为零。应在试验台上安装防止山地运输机械纵向移动的楔形块, 楔形块分别加在后轮的后方和前轮的前方。山地运输机械的配置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最小使用质 量,最小轮距和最大轮胎,并按出厂技术要求装备齐全。轮胎气压应为山地运输机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 最大值,误差不超过5 kPa。 4.25.2 纵向稳定性及静态稳定性 4.25.2.1 将山地运输机械置于试验合上,车轮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山地运输机械的纵向对称平面与试 验台面转动中心线垂直。 4.25.2.2 山地运输机械置于驻车制动状态,安装防侧滑挡块、防纵向移动的楔形块、防纵向翻倾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