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备案号: 15437-2004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4 7 4 2 0 0 4 马铃 薯 乐薯 1 号 2 0 0 4 - 0 5 - 2 1 发布 2 0 0 4 - 0 6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 4742004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是资料性的附录、附录 是资料性的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乐都县农技推广中心、青海省种子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宗平 马元存 祝元甲 张永成 王志远 DB63/ 4742004 1 马铃薯 乐薯 1 号
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乐薯号的生物学特性、 植 物学特征及经济性状, 对 其栽培技术要点、 生 产 能 力、适宜种植地区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乐薯号品种。 可作为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 教 学、 农技、 生产单位、 种子 部 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乐都县 1975年从甘肃省永登县、天祝县引进,经过二十多年种植,一直表现抗病、早熟、高产、 适应性好等特点。 2004年 2 月 19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现定名 为乐薯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 0178号。 2.2 特征特性 2.2.1 植
3、株性状 幼芽顶部较尖, 呈粉红色, 基部园形,茸毛多。 幼苗直立, 叶绿色, 株丛繁茂, 株型直立,生长 势 强。株高 80.00 5.34厘米,茎粗 1.51 0.32厘米,茎绿色带紫,茎横断面三棱形,直状。主茎数 2.00 3.00个, 分枝数 8.00 1.00个, 着生部位较低, 叶色浓绿, 中等大小, 边缘平展, 复叶呈椭圆形, 排 列紧密,互生,有 4 对侧小叶,顶小叶尖形,次生小叶对,互生。托叶呈心脏形。 2.2.2 花果性状 聚伞花序, 有 5 6 朵花, 排列紧密, 花蕾椭圆形, 绿色, 总花柄长度 6.20 0.55厘米, 花柄节浅 绿 色, 萼片绿色,披针形, 花冠白色,
4、 花瓣尖白色, 基部浅黄色,雌蕊花柱中等, 柱头园形, 深绿;雄 蕊 5 枚,形状不整齐,黄色。无天然果。 2.2.3 薯块性状 薯 块 扁 椭 圆 , 表皮 光 滑 。 薯皮 淡 黄 色 , 薯肉 白 色 , 无空 心 。 芽眼 中 等 , 淡黄 色 , 芽眼 数 目 11.00 15.00 个,芽眉半月形,脐部中等,结薯集中,薯块整齐,薯块休眠期中,贮藏性良。 2.2.4 经济性状 单株产量 0.75 0.24千克,单 株结薯数 4.60 1.56个 , 单薯 重 0.16 0.01千克,块 茎淀粉含量 18.01 ,维生素含量 19.77mg 100g,粗蛋白含量 2.12,还原糖 0.
5、408,干物质含量 23.25。食味品质 好。 2.2.5 属性及生育期 属中早熟品种。播种至出苗 28 2 天,期间 5 积温 321.50 2.40 ;出苗至现蕾 31 3 天,期间 5 积温 364.30 3.10 ;现蕾至成熟 65 3 天,期间 5 积温 1046.40 4.70 ;生育期 96 6 天 , 5 积温 1410.70 7.10 ;全生育期 126 8 天,期间 5 积温 1730.20 9.50 。 2.2.6 抗逆性 植株较耐旱、耐寒、耐盐碱。 2.2.7 抗病性 抗环腐病、黑胫病、中抗晚疫病、抗花叶、卷叶病毒。 2.3 栽培要点 2.3.1 耕作要求 DB63/
6、4742004 2 该品种属中早熟品种,结薯较早。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力适中沙壤土和轻沙壤土种植, 前茬作物收获后, 对土壤进行秋深翻, 翻匀、 翻松, 在翻地前施农家肥, 有灌溉条件的应进行冬灌, 并 耙耱保墒。未进行冬灌的地块可在播前 7 10天进行春灌,播前进行施肥、灭虫、灭草等工作,然后进 行深翻,耙耱平后播种。 2.3.2 施肥水平 施有机肥 45.00 60.00吨公顷( 3000.00 4000.00千克亩),纯氮 0.123吨公顷( 8.20千克 亩) , 五氧化二磷 0.138吨公顷 ( 9.20千克亩) , 氧化钾 0.123吨公顷 ( 8.20千克亩) , 基 肥
7、 用量占总量 90,现蕾前追施纯氮 0.0345吨公顷( 2.30千克亩),在施肥方法上采用播种时穴施。 2.3.3 播种方法 2.3.3.1 种薯选择 播前选择无病、无伤的 30.00 50.00克幼壮薯作种薯,整薯播种,切块时要随时进行刀具消毒。 2.3.3.2 适宜播期、播量及方法 每公顷播量 1.95 3.00吨( 130.00 200.00千克亩) , 行 距 60.00厘米, 株 距 20.00 30.00厘米 , 川水地区地膜洋芋在月上旬播种,采 用单垄双行种植,垄 宽 60.00厘 米 ,沟宽 30.00厘 米 ,行距 采 用 2 0.00 厘米,株距 22.00厘米,种植密度
8、 8.80 10.05万株公顷( 5900.00 6700.00株亩);川水露地 3 月 下旬播种,密 度为 6.00 6.30万 株 公 顷( 4000.00 4200.00株 亩 ) ,浅 山 4 月中下旬播种,密 度为 5.55 6.00万株公顷( 3700.00 4000.00株亩),脑山月下旬至 月上旬播 种,密度为 6.63 6.75 万株公顷( 4200.00 4500.00株亩),一般采用窝种。 2.3.4 田间管理 苗齐后及时除草松土, 松 土层达 5.00厘米以上, 防 止伤根伤苗, 苗 高 10.00 15.00厘米时结合中 耕 培土进行追肥,促进苗壮,在现蕾前进行 第二
9、次培土,在开 花前后进行喷施 磷酸二氢钾和多效 唑 1 2 次。 2.3.5 防治病、虫、草、鼠害 2.3.5.1 忌选择重茬地块,选择平整肥沃,耕层深厚,通气性良好的地块。 2.3.5.2 播前用辛硫磷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2.3.5.3 在生育中期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以防病害的蔓延,特别注意晚疫病的防治。 2.3.5.4 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杀鼢鼠。 2.4 收获与贮藏 于 9 月下旬植株茎叶枯黄 9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土壤过湿 时应在通风避光阴 凉处放置 1 2 天后入窖, 入 窖前将老窖内的表土铲除 2.00 3.00厘米, 薯 块堆高不超过 1.00米, 窖 温控制 1
10、 4 , 注意防冻、防热、防湿,使薯块始终保持在休眠状态。 3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3.1 生产能力 该品种在水地种植产量 37.50 52.50吨公顷 ( 2500.00 3500.00千克亩) , 在 脑山地区种植 产 量 30.00 35.00吨公顷( 2000.00 2500.00千克亩)。 3.2 适宜地区 适宜我省东部农业区水地、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DB63/ 4742004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青海省乐都县中岭乡平坦村 A.2 时间 2002-2003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 2800.00米,年降水量 431.00毫米
11、,年平均气温 3.3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初日 4 月 7 日, 终日 10月 15日, 期间积温 2261.6 , 稳定 5 初日 5 月 8 日, 终日 9 月 28日, 期间积温 1929.5 , 无 霜期 100天。 土壤类型属黑钙土, 质地松软, 土壤有机质 2.58, 全氮 0.406, 全磷 0.10, 全钾 2.59 ,碱解氮 169.00mg kg,速效磷 26.00mg kg,速效钾 291.00mg kg。 DB63/ 4742004 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2002年在乐都县碾伯镇下寨村高水肥条件下地膜栽培 0.08公顷( 1.20亩),平均产量 53.63吨 公顷( 3575.10公斤亩),比对照高原号增产 74.10%。 B.2 2 002年在乐都县中岭乡平坦村中等水肥条件下种植 1.21公顷( 2.00亩),平均产量 41.14吨 公顷( 2742.50公斤亩),比对照高原号增产 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