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089-2020 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500555 上传时间:2021-04-04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HJ 1089-2020 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HJ 1089-2020 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HJ 1089-2020 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HJ 1089-2020 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HJ 1089-2020 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1089 2020 印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Guideline on available techniqu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printing industry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20-01-08发布 2020-01-08实施 发 布 生 态 环 境 部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 . 2 5 污染预防技术 . 3 6 污染治理技术

2、 . 6 7 环境管理措施 . 9 8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 1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印刷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 . 1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印刷工业含 VOCs 原辅材料的 VOCs 质量占比及特征污染物 . 17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印刷生产 VOCs 产污环节及产生水平 . 18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印刷生产废气收集技术 . 20 ii 前 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等法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印刷

3、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 提出 了印 刷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E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科环境工程设计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印刷及设备 器材 工业协 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 市 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0 年 1 月 8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0 年 1 月 8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印刷 工 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 标准

4、提出了印刷 工 业 的 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本标准可作为印刷 工 业企业或生产设施建设项目 的 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排 污许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

5、599 一般工业固体 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 控制 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 职业 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GB/T 4754 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HJ 944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 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AQ 427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除尘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 5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

6、录 ( 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 令 第 39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3.1 印刷 printing 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 /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根据印刷所用 印版类型可将印刷分为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包括树脂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和孔版印刷(主 要为网版印刷)。 3.2 印刷 工 业 printing industry GB/T 4754 2017中规定的书、报刊印刷( C2311)、本册印制( C2312)、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 C2319), 以及从事印刷复制及印前处理、制版,印后加工的装订、表面整饰

7、及包装成型等生产活动的工业。 3.3 印刷油墨 printing ink 由着色剂、连结料、辅助剂等成分组成的分散体系,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着色的物质。 3.4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在表征 VOCs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 TVOC 表示)、非甲烷总烃(以 NMHC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3.5 非甲烷 总烃 non-methane hydrocarbon( NMHC) 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

8、响应的除甲烷外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以碳的质 量浓度计。 3.6 密闭 closed/close 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3.7 密闭空间 closed space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污染物质、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所形成的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 该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除人员、车辆、设备、物料进出时,以及依法设立的排气筒、通风口外,门 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应随时保持关闭状态。 3.8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available techniqu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根据我国

9、一定时期内环境需求和经济水平,在污染防治过程中综合采用污染预防技术、污染治理技 术和环境管理措施,使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模应用的技术。 4 行业生产与污染物的产生 4.1 生产工艺 3 4.1.1 印刷生产一般包括印前、印刷、印后加工三个工艺过程。印前过程主要包括制版及印前处理(洗 罐、涂布等)等工序。印刷过程主要包括油墨调配和输送、印刷、在机上光、烘干等工序,以及橡皮布 清洗和墨路清洗等配套工序。印后过程主要包括装订、表面整 饰 和包装成型工序。装订 可分为 精装、平 装、骑马订装等;表面整饰工序包括覆膜、上光、烫箔、模切等;包装成型工序包括 胶粘 剂及光油调配 和输送、

10、复合、烘干、糊盒、制袋、装裱、裁切等。印刷工艺流程见附录 A。 4.1.2 印刷工业企业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纸张、纸板、塑料薄膜、铝箔、纺织物、金属板材、各 类容器 、显影液、定影液,以及 油墨、 胶粘 剂、稀释剂、清洗剂、润湿液、光油、涂料等 含 VOCs 的材 料。 VOCs 质量占比及特征污染物见附录 B。 4.1.3 印刷工业企业生产所用能源主要包括电力、天然气等。 4.2 污染 物 的 产生 4.2.1 印刷 废气 污染物包括 VOCs 及颗粒物 等 。 VOCs 主要产生于含 VOCs 原辅材料的 贮存、 调配和 输送 ,以及 印刷、润版、烘干、清洗 、 上光、覆膜、复合、涂布

11、等工序 和 含 VOCs 危 险 废 物的 贮存 ;其 中出版物、 纸包装等的平版 印刷 工艺 VOCs 主要 产生于 润版和清洗 工序, 塑料、纸包装 等 的凹版印刷工 艺 VOCs 主要 产生于 印刷和复合工序 。 颗粒物主要产生于平版印刷的喷粉 和 装订裁切工序 。 VOCs 产污 环节与产生水平 见 附录 C。 4.2.2 印刷 废水 主要 产生 于 平版制版 的冲版 、 平版印刷的润版 、 制罐工艺的洗罐 和 水性油墨 印刷 的清 洗等 工序,包括冲版废水、润版废水、铝罐清洗废水和印刷清洗废水等,主要污染物为 酸类、 化学需氧 量 ( COD) 、 悬浮物 ( SS) 、 生化 需氧

12、量 ( BOD5) 等。 4.2.3 印 刷 过程中产生的 一般 固体 废物 主要包括 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及废版等。 印刷过程中产生的 危险废物主要 包括 废显影液、废定影液、废油墨、废清洗剂、废润湿液、 废擦机布、 废胶、废光油、废 活性炭、废催化剂、废机油 等,以及其他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 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 4.2.4 印刷 过程中的 噪声主要 产生于 生产设备(如印刷机、折页机、成型加工设备、装订联动线、复 合机等)和辅助生产设备(如引风机、空压机、水泵 、 气泵 等) 的运行 。 5 污染 预防 技术 5.1 大气污染预防技

13、术 5.1.1 原辅材料替代技术 5.1.1.1 植物油基胶印油墨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所有可吸收性材料的平版印刷工艺。植物油基胶印油墨以植物油脂作为连结料,加以 颜料、水和一些助剂等原料配制而成。连结料 通常 包括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 和柯罗纳油等,主要 是 大豆油。植物油基胶印油墨分为热固轮转、单张纸和冷固轮转三种,热固轮转植 4 物油基胶印油墨 VOCs 质量占比应小于等于 5%,单张纸或冷固轮转植物油基胶印油墨 VOCs 质量占比 应小于等于 2%。采用植物油基胶印油墨替代矿物油基胶印油墨,可减少油墨 VOCs 产生量。 5.1.1.2 无 /低醇润湿液替代技术

14、该技术 适用于平版 印刷 工艺 ,其中 无醇润湿液 替代技术 适用于书刊、报纸及本册 等 的 平版 印刷 工艺 。 采用无 /低醇润湿液替 代传统 润湿液 (由润湿液 原液和润湿液添加剂 组成) , 一般可 减少 润版 工序 VOCs 产生量 50%90%。 无 /低醇润湿液原液 VOCs 质量占比 应 小于等于 10%; 无醇润湿液 不含 添加剂 , 低醇 润湿液 以 乙醇或异丙醇作为添加剂, 添加量 应 小于等于 2%。 5.1.1.3 辐射固化油墨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平版、凸版及网版印刷工艺 对 标签、票证、纸包装、金属罐等的印刷,不适用于 对 直 接接触食品的产品的印刷。辐射固化油墨

15、借助于紫外光( UV)和电子束等辐射照射,使油墨内的连结 料发生交联反应,从而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采用辐射固化油墨替代溶剂型油墨, 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 少 80%以上。应用较普遍的为 UV 固化油墨,其 VOCs 质量占比应小于等于 2%。采用汞灯 和 紫外发光 二极管( LED-UV) 等 作为紫外 光源 照射时会产生 臭氧,采用 LED-UV 产生的臭氧较少 。 5.1.1.4 水性凹印油墨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塑料表印、塑料轻包装及纸张凹版印刷工艺。水性凹印油墨由水溶性连结料、颜料、 水、辅助有机溶剂以及助剂等组成,辅助有机溶剂一般为醇类和醚类。水性凹印油墨 VOCs 质量占比应 小

16、于等于 30%。 采用水性凹印油墨替代溶剂型凹印油墨, 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30%80%。 水性油 墨的印刷性能、附着性能、应用于薄膜基材的印刷品质 目前 仍低于溶剂型油墨。 5.1.1.5 水性 凸印 油墨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纸包装、标签、票证、塑料包装、铝罐等的凸版印刷工艺。水性凸印油墨由连结料、 颜料、水以及助剂等组成。水性凸印油墨 VOCs 质量占比应小于等于 10%,采用水性凸印油墨替代溶 剂型凸印油墨, 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80%以上。 5.1.1.6 水性 胶粘 剂 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方便面包装袋、膨化食品包装袋等轻包装制品的覆膜工序,以及纸包装的复合工序。

17、 水性 胶粘 剂以水作为分散介质,由基料、固化剂、促进剂、交联剂、填料以及助剂等组成 ,基料类型主 要包括水性聚醋酸乙烯酯、水性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等 。水性 胶粘 剂 VOCs 质 量占比应小于等于 5%。 采用水性 胶粘 剂替代溶剂型 胶粘 剂, 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90%以上。 5.1.1.7 水性光油替代技术 该技术 适用于书刊、画册 、食品 包装 、药品包装 等纸张印刷的上光工艺。 水性光油 由丙烯酸树脂乳 液、水、助剂以及微粒石蜡等组成 。 水性 光油 VOCs质量占比 应 小于等于 3%。 采 用水性 光油 替代溶剂型 光油 , VOCs产生量 一般 可减少 90%以上。

18、 5 5.1.1.8 UV 光油 替代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纸张及金属的上光工艺,不适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产品 的上光 。 UV 光油借助于紫外 光照射,使光油内的连结料发生交联反应,从而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UV 光油 VOCs 质量占比应小于等 于 3%,采用 UV 光油替代溶剂型光油, VOCs 产生量一般可减少 90%以上。 5.1.2 设备或工艺革新技术 5.1.2.1 自动橡皮布清洗技术 该技术 适用于平版印刷 橡皮布的清洗 工序 。 在 印刷机 上安装 自动橡皮布清洗装置 , 使装置中的 无纺 布或毛刷辊与橡皮滚筒表面 的橡皮布 接触并 高速摩擦 ,达到清洗 橡皮布 的目的。 与 人工清

19、洗 相比 , 该技 术 清洗剂 使用 量 一般 可减少 30%以上, 同时 可 减少废清洗剂及废 擦机布 等危 险 废 物 的产 生,缩短 清洗时 间 , 提高生产效率。 5.1.2.2 零醇润版胶印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报纸、书刊、纸包装等的平版 印刷 工艺 。 通过 改造 平版 印刷 机的水辊系统 (由 计量辊、 串水辊、靠版水辊及水斗辊组成 ) , 以 实现 不含 VOCs的润湿液 替代 传统 润湿液。 该技术 可避免 润版工 序 VOCs的 产生 ,并 有效减少润版废液的产生 。采用 该技术需投入印刷机水 辊 系统的一次性改造费用及 定期更换水辊的 运行 费用。 5.1.2.3 无水胶印技

20、术 该 技术适用于书刊、标签等的平版 印刷 工艺。 采用表面为 不亲墨硅橡胶的印版、 专用 油墨和控温系 统来实现印刷 。该技术 无需润版 , 避免润版工序 VOCs及润版废水 的产生 。该技术 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 油墨传输过程需要冷却处理。 采用 该技术需 使用 专 用 的 冲 版机 、 版材及油墨 , 成本 与 有水印刷 相比 有所 升高 。 5.1.2.4 无溶剂复合技术 该技术 适 用 于印刷 工业 的 复合 工 序 。 该技术 使用 无溶剂 聚氨酯 胶粘 剂 , 通过反应固化将不同基材粘 结在一起 , 获得新的功能性材料。 无溶剂 聚氨酯 胶粘 剂 通常 分为 单组分 和 双组分

21、两类。 纸塑复合 工序常 采用 单组分 胶粘 剂 , 软包装 复合工序 常采用双组分 胶粘 剂 。 该技术 仅 在 清洗 胶辊、混胶部件 时 使用少量 含 VOCs原辅材料 (通常为 乙酸乙酯 ) 。与 干式复合技术 相比,该 技术 VOCs产生量 一般 可减少 99%以上。 该技术在水煮 和 高温蒸煮类软包装产品中的应用不成熟。 5.1.2.5 共挤出复合技术 该技术 适 用 于印刷 工业 的复合膜生产工序。 该技术 采用 两 台或 两 台以上挤出机,将不同品种的树脂 从一个模头中一次挤出 成膜 ,在 工艺过程中 不使用 胶粘 剂 等 含 VOCs原辅材料 , 可减少 VOCs的 产生 量

22、。 该技术只能用 于热 熔 塑料与塑料 的 复合,其产品 的原 材料组合形式相对较少,适用范围较小。 6 5.2 水污染预防技术 5.2.1 冲版水过滤循环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平版印刷制版工序 产生的 冲版废水的回用。通过加装过滤装置实现冲版水的循环回用 , 可减少 冲版 新鲜水用量 95%以上,并 可减少冲版废水产生量 95%以上。 5.2.2 润湿液过滤循环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平版印刷润版工序 所使用 润湿液的回用。通过加装过滤装置实现润湿液的循环 回用, 可减少润版新鲜水用量 90%以上,并 可节省润湿液原液 用量 约 40%50%。 5.3 固体废物污染预防技术 5.3.1 计算机直接制版

23、技术 也称 CTP制版技术 , 适用于平版印刷 的 制版工序。 该技术 无需 胶片制作 及传统 晒 版工序, 与 传统分 色胶片制版技术 相比 , 可大幅减少显影废液及定影废液的产生。 5.3.2 废显影液浓缩技术 该技术 适用于平版印刷制版工序废显影液的减量化 处理 。 平版 制版工序中产生的废显影液 , 通过中 和絮凝、压滤、电解等工艺, 进行 净化、分离与浓缩处理 , 可减少废 显影液 产生量 50%以上 。 6 污染 治理 技术 6.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6.1.1 一般原则 6.1.1.1 应加强对印刷生产工艺过程废气的收集,减少 VOCs 无组织排放 。 VOCs 无组织废气的收集

24、 和控制应符合 GB 37822 的要求 , 废气收集技术可参考附录 D。 6.1.1.2 溶剂型凹版印刷、溶剂型 凸版印刷 、 干式复合及 涂布 的烘干工序产生的 有组织废气,宜采用 减风增浓技术, 以 减小废气排风量、提高废气污染物浓度 、 降低末端治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6.1.1.3 采用 燃烧法 VOCs 治理 技术 产生的高温 废气 宜进行热能回收。 6.1.2 吸附 法 VOCs 治理 技术 该技术 利用吸附剂(活性炭、活性碳纤维、分子筛等)吸附废气中的 VOCs污染物,使之与废气分 离 , 简称吸附技术 , 主要包括固定床吸附技术、移动床吸附技术、流化床吸附技术、旋转式吸附

25、技术。 印刷工业常用的吸附技术 为 固定床吸附技术和旋转式吸附技术。 7 6.1.2.1 固定床 吸附技术 该技术 适用 于凹版印刷、 凸版 印刷及 干式复合 工艺废气的 治理 。 吸附过程中吸附剂床层处于静止状 态,对废气中的 VOCs污染物进行吸附分离。 印刷 工 业 一般使用 活性炭作为吸附剂 。 应根据污染物 处理 量、处理要求等定时 再生 或更换 吸附剂 以保证 治理设施的 去除 效率。 入 口废气颗粒物浓度宜低于 1 mg/m3, 温度 宜低于 40 ,相对湿度 ( RH) 宜 低于 80%。 若 废气中 的污染物 易 在活性炭存在时 发生聚合、交联、 氧化等反应 ,不宜采用 活性

26、炭吸附 技术。该技术的技术参数应满足 HJ 2026的 相关要求。 活性炭 吸附材 料通过解吸而循环利用,脱附的 VOCs可 通过冷凝技术进行 回收或 通过燃烧技术进行 销毁。 6.1.2.2 旋转式 吸附技术 该技术 适用 于 工况相对连续稳定 的 凹版 印刷、 溶剂型 凸版 印刷及 涂布 工艺 产生的 无组织 废气 或混合 废气 收集后 的 预浓缩。 吸附过程中废气与吸附剂床层呈相对旋转运动状态,对废气中的 VOCs污染物进 行吸附分离,一般包括转轮式、转筒(塔)式。 印刷 工 业 一般使用分子筛作为吸附剂 , 用于低浓度 VOCs 废气的预浓缩 , 脱附废气一般 采 用 催化燃烧 或蓄热

27、燃烧技术进行 治理 。 入口废气颗粒物浓度宜低于 1 mg/m3,温度 宜低于 40 ,相对湿度 ( RH)宜低于 80%。 该技术的技术参数应 满足 HJ 2026的相关要求。 6.1.3 燃烧 法 VOCs 治理 技术 通过热力燃烧或 催化燃烧 的方式,使废气中的 VOCs污染物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 , 简称 燃烧技术 , 主要包括热力燃烧技术( TO)、蓄热燃烧技术( RTO)、 催化燃烧 技术( CO)、蓄热 催化 燃烧 技术( RCO)。 6.1.3.1 热力 燃烧技术 该技术 适 用于 印铁制罐 的 涂布 烘干 工序 废气 的 治理 。 该技术 采用燃烧的方法使废气中的 V

28、OCs污染 物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 该 技术 产生的高温 废气 宜进行热能回收 ,并用于烘干工序 。 该技术 的 VOCs去除效率 通常可达 95%以上 。 6.1.3.2 蓄热燃烧 技术 该技术 适用 于 溶剂型凹版 印刷、 干式复合 及 涂布工艺烘干废气的 治理 。 采用燃烧的方法使废气中的 VOCs污染物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并利用蓄热体对燃烧产生的热量蓄积、利用。 印刷 工 业 采用的 典型治理技术路线为 “旋转式分子筛吸附浓缩 +RTO” 和 “ 减风增浓 +RTO” 。印刷或涂布 工艺 产生 的无组织废气 收集后 , 宜 采用 吸附技术 进行预浓缩 , 再 经 R

29、TO治理 。 两室 RTO的 VOCs去除效率 通 常可达 90%以上 , 多室床式 或旋转式 RTO的 VOCs去除效率 通常可达 95%以上 。 非 连续生产 工况下 或 入 口 废气浓度水平波动较大 时 , 采 用 该技术 治理 废气 的能耗 会 增加。 中大型企业较适合采用该技术 ,通过 余热回用 可减少 运行费用。 6.1.3.3 催化 燃烧 技术 该技术 适用 于凹版印刷及溶剂型 凸版 印刷工艺废气的 治理 。 在催化剂作用下,废气中的 VOCs污染 物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 该技术反应温度低、不产生 热力型 氮氧化物 。印刷 工 业 采用的 典型 8 治理 技术路线为 “

30、 活性炭吸附 /旋转式分子筛吸附浓缩 +CO” 和 “ 减风增浓 +CO” 。 CO的 VOCs去除效 率 通常可达 95%以上 。当 废气中含有硫化物、卤化物、有机硅、有机磷等致催化剂中毒物质时,不宜采 用此技术。该技术的技术参数应满足 HJ 2027的相关要求。 6.1.3.4 蓄热 催化燃烧 技术 该技术适 用 于凹版印刷及 凸版 印刷工艺废气的 治理 。 在催化剂作用下,废气中的 VOCs污染物反应 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并利用蓄热体对反应产生的热量蓄积、利用。 该技术反应温度低、不产生 热力型 氮氧化物 。 RCO的 VOCs去除效率 通常可达 95%以上 。 当 废气中含有硫化

31、物、卤化物、有机硅、 有机磷等致催化剂中毒物质时 ,不宜采用此技术 。 该技术的技术参数应满足 HJ 2027相关要求。 与 CO相 比, RCO的运行费用较低。 6.1.4 冷凝 法 VOCs 治理 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 凹版印刷 及 干式复合 工艺废气 的 治理 。 将废气降温至 VOCs露点以下,使 VOCs凝结为 液态,并与废气分离 , 简称冷凝技术 。 印刷 工 业 采用的 典型 治理 技术路线为 “ 活性炭吸附 +热氮气再生 +冷凝回收 ” 。 该技术的 VOCs去除效率 通常可达 90%以上 。 采用该技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溶剂使用量 越大,经济效益 越明显。 6.2 水污染 处

32、 理技术 6.2.1 铝罐清洗废水处理技术 铝罐 印刷 预处理 工序 产生 的 清洗废水 , 一般采用 化学混凝沉淀 +气浮 +生化法 进行处理 。 乳化液废 水应通过酸化破乳进行 预处理 , 降低其 COD后 再 进入 综合 废水 处理系统。 6.2.2 水性油墨 印刷清洗废水处理技术 水性油墨 印刷清洗 工序产生的 清洗 废水 , 一般采用 物化 法和 生化 法 进行处理 。 物化 法 主要 包括 混凝、 吸附、膜处理等 , 生化 法 主要 包括 活性污泥 法、 水解酸化等。 6.3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技术 6.3.1 资源化利用技术 印刷生产中产生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 一般固体废

33、物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 宜 由专门单位回购并 进行再生利用 , 回收利用比例 宜 大于等于 98%,可产生经济效益。 6.3.2 安全处置措施 印刷生产中产生的 危险废物 , 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废物处置,以满足 GB 18597和危险 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 9 6.4 噪声 污染 治理技术 企业规划布局宜使主要噪声源远离厂界和噪声敏感点。 由 印刷 生产设备 和辅助设备的 振动、摩擦和 撞击等引起的机械噪声, 可 采取减振、隔声措施,如对设备加装减振垫、隔声罩 或 将某些设备传动的硬 件连接改为软件连接;车间内可采取吸声和隔声等降噪措施;对于空气动力性噪声, 可 采取安装

34、消声器 等 措施。 7 环境管理措施 7.1 一般原则 7.1.1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用污染预防技术,若仍无法稳定达标排放,应采用适合的末端治理 技术。 7.1.2 包装印刷产品应优化设计,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文部分覆盖比例、印刷色数、 墨层厚度及复合层数。 7.1.3 新 建 、改 建 、扩建项目应优先选择 平版印刷 、 水性 凸版印刷 等 污染物产生 水平较低的印刷工艺。 7.2 环境管理制度 7.2.1 企业应 按照 HJ 944 的要求 建立台账 ,记录 含 VOCs 原辅 材料的名称、 采购量、 使用量、回收量、 废弃量、去向 、 VOCs 含量 ,污染治理设施的工

35、艺流程、设计参数、投运时间、启停时间、温度、风量 , 过滤材料更换时间和更换量 , 吸附剂 脱附周期、 更换时间和更换量 , 催化剂更换时间和更换量 ,以及 溶 剂回收量等信息。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 7.3 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7.3.1 储存 或贮 存过程 控制措施 7.3.1.1 含 VOCs 原辅材料 在非 取 用状态时 应 储存于密闭的容器、包装袋中, 并存放于安全、合规场 所。 7.3.1.2 废油墨、废清洗剂、废活性炭 、废擦机布 等含 VOCs 的危险废物 , 应分类放置于贴有标识的 容器 或 包装袋 内,加盖 、 封口 , 保持密闭 ,并 及时转运 、 处置,减少在车间或危

36、废库中的 存放 时间。 危 险废物贮存应满足 GB 18597 的 相关要求 。 7.3.1.3 存放过含 VOCs 原辅材料以及存放过废油墨、废清洗剂、废活性炭 、废擦机布 等含 VOCs 废 物的容器 或 包装袋 应 加盖 、封口 或存放于密闭空间 。 7.3.1.4 储 存 含 VOCs 原辅材料 的容器材质 应 结实 、 耐用,无破损、 无 泄 漏 ,封闭良好。 7.3.1.5 含 VOCs 原辅材料 在分装 容器 中的 盛装量宜小于 80%,避免受热、转运时溢出。 7.3.2 调配过程 控制措施 7.3.2.1 减少油墨、 胶粘 剂 等 含 VOCs 原辅材料 的手工调配量,缩短现场

37、调配和待用时间。 10 7.3.2.2 调 墨 ( 胶 ) 过程应 采用密闭设备 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 。可使用全密闭自动调墨(胶)装置进 行计量、搅拌、调配;或设置专门的调墨(胶)间,调墨(胶)废气 应 通过排气柜或集气罩收集。 7.3.2.3 凹版印刷生产过程中, 宜采用 黏 度自动控制仪 控制稀释剂的添加量。 7.3.3 输送 过程 控制措施 7.3.3.1 液态 含 VOCs 原辅材料 应采用密闭管道输送。采用非管道输送方式转移 液态含 VOCs 原辅材 料时 ,应采用密闭容器、罐车。 减少 原辅材料 供应过程 中 VOCs 的逸散。 7.3.3.2 向墨槽中添加油墨或稀释剂时宜采用漏斗

38、或软管等接驳工具 , 减少供墨过程中 VOCs 的逸散。 7.3.4 印刷 及印后 生产 过程 控制措施 7.3.4.1 使用溶剂型油墨、 胶粘 剂、涂料、光油 、清洗剂 等原辅材料的 相关 工序产生的 VOCs 无组织 废气, 宜 采取整体 或局部 气体 收集措施 。 7.3.4.2 使用溶剂型油墨的 凹版、 凸版印刷 工艺 宜采用 配备 封闭刮刀 的印刷机 ,或 采取 安装 墨槽 盖板、 改变墨槽开口形状等 措施 ,缩小 供墨系统敞开液面 面积 。 7.3.4.3 使用溶剂型 胶粘 剂的 干式复合 工艺 ,宜采 取 安装 胶槽 盖板或 对复合机进行 局部围挡等措施, 减少 VOCs 的逸散

39、。 7.3.4.4 控制印刷单元(主要 为 供墨系统) 的 环境温度,防止溶剂 在高温环境下加速挥发 。 7.3.4.5 送风或吸风口 应避免 正对墨盘, 防止 溶剂 加速挥发 。 7.3.4.6 提高烘箱的密闭性,减少因烘箱漏风造成的 VOCs 无组织排放。 7.3.4.7 控制烘箱送风、排 风 量,使烘箱内部保持微负压。 7.3.5 清洗过程 控制措施 7.3.5.1 根据生产需要 和工作规程, 合理控制油墨清洗剂 的使用量 。 7.3.5.2 集中清洗应在密闭装置 或 空间内进行 ,清洗工序产生的废气应通过废气收集系统 收集。 7.3.5.3 清洗产生的废溶剂,宜采用蒸馏等方式回收 利

40、用。 7.4 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 7.4.1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要求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 保证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6297、 GB 37822、 GB 8978、 GB 12348、 GB 14554、 GB 18597、 GB 18599 等 的要求。 地方有更严格排放标准的,还应满足地方排放标准要求 。 7.4.2 企业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性采样口、采样测试 平台和排污口标志。 8 污染防治 可行技术 8.1 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11 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见表 1。 12 表 1

41、 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可行技术 工艺类型 预防技术 治理技术 污染物 排放 浓度水平( mg/m3) 技术适用条件 非甲烷总烃 苯 甲苯 二甲苯 可行技术 1 平版 印刷 植物油基胶印油墨 替代技术 + 无 /低醇 润湿液 替代技术 + 自动橡皮布 清洗 技术 2030 0.2 1 1 适用于平版印刷工艺,其中无醇润湿液替代技术适用于书刊、报纸 及本册等的平版印刷工艺 可行技术 2 植物油基胶印油墨 替代技术 + 零醇润版胶印技术 + 自动橡皮布 清洗 技术 1530 0.2 1 1 适用于报纸、书刊、纸包装等的平版印刷工艺 。 采用该技 术需投入印刷机水辊系统的一次性改造费用及定期更换水辊

42、的运行费用 可行技术 3 植物油基胶印油墨 替代技术 + 无水胶印技术 + 自动橡皮布 清洗 技术 1530 0.2 1 1 适用于书刊、标签等的平版印刷工艺 。 该技术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 油墨传输过程需要冷却处理。采用该技术需使用专用的冲版机、版 材及油墨,成本与有水印刷相比有所升高 可行技术 4 辐射固化油墨 替代技术 + 零醇润版胶印技术 + 自动橡皮布 清洗 技术 4050 0.2 1 1 适用于 纸包装 的平版印刷 工艺, 不适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产品的印 刷。 采用 该技术需投入印刷机水 辊 系统的一次性改造费用及定期更 换水辊的 运行 费用 可行技术 5 辐射固化油墨 替代技术

43、+ 无 /低醇润湿液 替代技术 + 自动橡皮布 清洗 技术 2030 0.2 1 1 适用于 纸包装 、 标签、票证的平版印刷 工艺, 不适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产品的印刷 可行技术 6 植物油基胶印油墨 替代技术 + 无 /低醇润湿液 替代技术 + 自动橡皮布 清洗 技术 燃烧技术 1030 0.5 1 1 适用于 书刊 、本册 等 的 热固轮转胶印 工艺 , 可 采用 无 醇润湿液 替代技术 。 烘箱一般自带二次燃烧装置 可行技术 7 凹版 印刷 水性凹印油墨 替代技术 吸附技术 + 燃烧技术 1540 0.5 1 1 适用于塑料表印、塑料轻包装及纸张凹版印刷工艺 。 典型治理技术 路线为 “旋转式分子筛吸附 浓缩 +RTO”和“ 活性炭吸附 /旋转式分 子筛吸附浓缩 +CO” 可行技术 8 吸附技术 + 冷凝技术 2040 0.5 1 1 适用于凹版印刷工艺 。 典型治理技术路线为 “ 活性炭吸附 +热氮气 再生 +冷凝 回收 ”。 采用该技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溶剂使用量越 大,经济效益越明显 13 可行技术 工艺类型 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SO IEC TR 29108-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rminology for intelligent homes《信息技术 智能家居术语》.pdf ISO IEC TR 29108-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rminology for intelligent homes《信息技术 智能家居术语》.pdf
  • ISO IEC TR 29123-2007 Identification Cards - Proximity Cards - Requirement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operability《识别卡 接近式卡 互用性增强的要求》.pdf ISO IEC TR 29123-2007 Identification Cards - Proximity Cards - Requirement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operability《识别卡 接近式卡 互用性增强的要求》.pdf
  • ISO IEC TR 29127-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ystem Process and Architecture for Multilingual Semantic Reverse Query Expansion《信息技术 多语义逆向查询扩展用系统进程与结构》.pdf ISO IEC TR 29127-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ystem Process and Architecture for Multilingual Semantic Reverse Query Expansion《信息技术 多语义逆向查询扩展用系统进程与结构》.pdf
  • ISO IEC TR 29149-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ecurity techniques - Best practic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use of time-stamping services《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时间标记业务供应和使用的最佳.pdf ISO IEC TR 29149-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ecurity techniques - Best practic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use of time-stamping services《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时间标记业务供应和使用的最佳.pdf
  • ISO IEC TR 29154-2013 Software engineering - Guid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 IEC 24773 2008 (Certific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 Comparison f.pdf ISO IEC TR 29154-2013 Software engineering - Guid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 IEC 24773 2008 (Certific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 Comparison f.pdf
  • ISO IEC TR 29156-201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uidance for specify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o meet security and usability needs in applications using biome.pdf ISO IEC TR 29156-201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uidance for specify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o meet security and usability needs in applications using biome.pdf
  • ISO IEC TR 29158-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Direct Part Mark (DPM) Quality Guideline《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pdf ISO IEC TR 29158-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Direct Part Mark (DPM) Quality Guideline《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pdf
  • ISO IEC TR 29162-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uidelines for using data structures in AIDC media《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媒体用数据结构指南》.pdf ISO IEC TR 29162-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uidelines for using data structures in AIDC media《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媒体用数据结构指南》.pdf
  • ISO IEC TR 2916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ocument description and processing languages - Guidelines for translation between ISO IEC 26300 and ISO IEC 2950.pdf ISO IEC TR 2916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ocument description and processing languages - Guidelines for translation between ISO IEC 26300 and ISO IEC 2950.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HJ环境保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