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020 CCS C 50 DB3202 无 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202/T 1011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文稿版次选择 2021 - 02 - 10发布 2021 - 02 - 20实施 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2/T 1011202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调查与处置. 2 6 调查报告撰
2、写.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流行病学调查流程.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个人防护要求.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远程可视化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7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9 附录E(资料性附录) 聚集性疫情病例关键信息登记表. 11 参考文献. 12 DB3202/T 1011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兵、陈恩品、沈元、陈晓峰、施超、陈玉均、刘娟。 DB
3、3202/T 10112021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新冠流调)的方案制定、流调队伍、调查 内容、调查与处置、标本采集、报告撰写、信息报送和质量控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承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职责的县(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 相关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导致发热、
4、乏力、干咳 甚至肺炎等症状,简称新冠肺炎。 3.2 流行病学调查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 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3.3 疑似病例 probable cases 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临床表现和(或)流行病学史,怀疑为新冠肺炎的患者。 3.4 确诊病例 confirmed cases 疑似病例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确定为新冠肺炎的患者。 3.5 无症状感染者 asymptomatic carrier 无相关临床表现,如
5、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有两种情形: DB3202/T 10112021 2 a) 经过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b) 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 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3.6 聚集性疫情 cluster cases 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冷链储运场所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 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3.7 社区传播疫情 community
6、 transmitted cases 在社区居民中,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模较 大,呈持续传播态势。 3.8 密切接触者 close contact 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 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9 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 close contact of the close contact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至被 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
7、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 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 人员。 4 总体要求 按照“分级分区,规范高效;快速响应,应调尽调”的原则组建市、区两级现场流调队和后备流调 队,必要时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政府要求抽调人员扩充。采用远程视频、模拟演练、桌面推演、线上 学习等形式,对流调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个人 防护、消毒技术、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等。各区流调队应对辖区内流调工作和 疫情处置的质量负主体责任,采取属地化管理原则,确保调查质量和资料完整。市流调队联合所辖区流 调队对规模
8、较大的重点疫情、重点病例进行流调及疫情处置。接到新冠肺炎疫情报告信息后,从流调队 中抽取人员组成现场调查组,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流程(附 录A)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场调查组应包括流行病学和消毒等专业人员,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 和管理人员,标本采集由医务人员负责,应急状态下流调人员可进行标本采集。现场调查组最小调查单 元由4人组成,2人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状态的标本采集,1名公安人员负责支持完成病例行动轨迹 调查,1人负责样本传递、清洗消毒、现场信息传递。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要求参见附录B。 5 调查与处置 D
9、B3202/T 10112021 3 5.1 调查时限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聚集性疫情等信息后,立即开 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在24 h内完成流调。 5.2 调查前准备 5.2.1 调查前掌握个案调查表的内容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等,初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5.2.2 选择云视讯远程流调方式要提前准备好个案调查表、笔,穿工作服带工作牌,拨通已经安装布 点好的云视讯设备。 5.2.3 选择现场流调,在赴现场前应准备必要的资料、物品,包括调查用品、采样和运输设备、现场 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相关的专业资料、现场联系信息、照相机及表格(个案调查
10、表、 密切接触者登记表、标本送检表)、车辆等。 5.3 开展调查 5.3.1 调查方式 5.3.1.1 采用现场流调或远程可视化流调等方式,远程可视化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5.3.1.2 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知情人、接诊医生,查看监控影像资料和大数据轨迹分析等方 式开展。如病例病情允许,以调查病例本人为主。如病例病情较重、或年龄较大、或病例已经死亡,或 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其医生、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调查、核实或补充。 5.3.2 远程可视化流调 在布有云视讯设备的流调室开展视频流调,应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参见附录 D)的要求,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
11、基本信息、活动轨迹、发病就诊过程、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能暴露或 接触的传染病等内容。 5.3.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人员应严格按照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和穿脱防护装备的个人防护要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到现场后,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的要求,填写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活动轨迹、 发病就诊过程、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内容,同时到医生办公室摘录调查对象的病例信息。流调队员调查时 应查看调查问卷是否填写完整,不完整的应及时补充完整;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例转归等情况应及时补 充到调查表中,针对疫情溯源、疫情可能的规模、密切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范围等重点单点问题要反复调 查、依靠公安、信息等多部门联合调
12、查。 5.3.4 聚集性疫情调查 聚集性疫情涉及的所有病例均应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个案调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分别填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和 聚集性疫情病例关键信息登记表(参见附录E)。重点调查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的流行病学暴露史, 如家庭暴露、聚餐暴露、集体单位暴露、交通工具暴露、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公共浴池、酒店、养 老院、医院、婚礼/葬礼现场等重点场所暴露等,分析传播特征和传播链。 5.3.5 补充调查 询问病例或家属可能的感染来源及感染后的活动轨迹,并补充其他需要填写的内容。 DB3202/T 10112021 4 5.3
13、.6 排查管理密切接触者。 根据流调结果,联合公安、民航、铁路、交通、通信等部门,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对于辖区内的 密切接触者,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追踪,采取集中隔离措施,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进行规范的健康管 理;对于本辖区外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向其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报协查信息,可同时联系其本 人进行健康告知。 5.4 处置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制定标本采集、消杀、健康宣教等 控制措施建议。 6 调查报告撰写 6.1 类别 包括个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种报告均应根据不同时段撰写 初步流调报告、进展报告和结案报告。 6.2 个案
14、流调报告 个案流调报告撰写要素应包括标题、引言、基本情况、病例发病、诊疗经过/发现经过、流行病学 调查、接触者调查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结论与研判、防控措施及下一步计划、落款、日期等; 内容应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密切接触者判定、感染来源 分析、采样及检测情况、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必要时列表展示已确定密切接触者情况, 登记表内容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现住址、与病例关系、最早接触时间、最后接触 时间、接触频率、接触地点和接触方式。 6.3 聚集性疫情流调报告 6.3.1 初步流调报告 聚集性疫情初步流调报告撰写要素应包括标
15、题、引言、基本情况、病例发病、诊疗情况、流行病学 特征、接触者调查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结论与研判、防控措施及下一步计划、落款、日期等; 内容应包括病例基本情况、病例发病就诊特征、流行病学史“三间分布”特征、密切接触者情况、感染 来源分析、实验室检测情况、采取的防控措施及下一步计划。必要时填写聚集性疫情病例关键信息登 记表。 6.3.2 进程报告 进程报告主要描述病例病情和疫情新进展、措施落实情况、订正信息和下一步工作等内容。 6.3.3 结案报告 在最后1例密切接触者经14天隔离医学观察,无新发病例时结案。结案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 发病就诊过程、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情况、一般接
16、触者情况、感染来源分析、采样及检测情况、采 取控制措施、结案判定、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等。 DB3202/T 10112021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流行病学调查流程 A.1 流行病学调查流程 流行病学调查流程见图A.1。 图A.1 DB3202/T 10112021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个人防护要求 B.1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B.1.1 对密切接触者调查时,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 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 B.1.2 对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 护服
17、、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 等。 B.2 标本采集人员 应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 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 或防水隔离衣。 B.3 防护装备脱卸的注意事项 B.3.1 脱卸时尽量少接触污染面。 B.3.2 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 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B.3.3 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
18、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DB3202/T 10112021 7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远程可视化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C.1 目的 为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安全性、准确性及调查人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化程度,全市范围内启用远程可视化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C.2 工作内容 C.2.1 远程可视化流调设备布点 在市、县(市)、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安装远程可 视化设备。 C.2.2 培训 无锡市疾控中心负责对市级、县区级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信息化安装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县(市、 区)区级疾控中心
19、负责辖区医疗机构、 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 员、信息化安装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安装、使用、调试、生物安全防护及信息安全保密等。 C.3 工作职责 C.3.1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制定无锡市远程可视化设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统一采购并发放远程 可视化设备,完成市级远程可视化设备的布点和培训,应用远程可视化设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 炎流行病学调查。 C.3.2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完成辖区内远程可视化设备的布点和培训,应用远程可视化设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 病学调查。 C.3.3 医疗机构 完成本单位远程可视化设备的
20、布点和培训,在发热门诊或收治病区指定专人负责应用远程可视化设 备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可视化设备的消毒工作。 C.3.4 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完成本单位远程可视化设备的布点和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应用远程可视化设备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可视化设备的消毒工作。 C.4 质量控制 DB3202/T 10112021 8 C.4.1 各相关单位按时完成远程可视化设备安装、使用和安全管理的培训工作,确定专人负责远程可 视化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管理。 C.4.2 各级疾控中心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1、确保调查工作 质量,及时排查可能的感染途径和密切接触者,并进一步采取后续防控措施。 C.4.3 各单位需加强远程可视化设备账号密码管理工作,防止流调视频等信息外泄。 DB3202/T 10112021 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D.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见表D.1。 表D.1 问卷编号: 身份证号: 一、基本信息 1.姓名: 2.性别:男 女 3.是否为境外输入病例:是 否(传染病报告卡中增加) 如是,请填写以下信息: 入境前居住或旅行的国家或地区(可多选): (传染病报告卡中增加)入境前途经国家和地区:
22、 国籍: 护照号码: 入境口岸: 省 (请填写入境机场、车站或码头等) 入境日期: 年 月 日 入境交通方式(航班号、车次、船号等): 4.身高: 厘米(cm) 5.体重 公斤(kg) 二、病例发现与就诊 6.病例发现途径:主动就诊 密接管理发现 入境筛查 人群主动筛查 不明原因肺炎、SARI等常规监测发现 其他 7.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8.入院时症状和体征:发热:最高温度 寒战 干咳 咳痰 鼻塞 流涕 咽痛 头痛 乏力 头晕 肌肉酸痛 关节酸痛 气促 呼吸困难 胸闷 胸痛 结膜充血 恶心 呕吐 腹泻 腹痛 其他 9.有无并发症:有 无 如有,请选择(可多选):脑膜炎 脑炎 菌血症 心肌炎
23、 急性肺损伤/ARDS 急性肾损伤 癫痫 继发细菌性肺炎 其他 10.胸部线或CT检查是否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未检查 无 有 如检查,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11.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三、危险因素与暴露史 12.是否为以下特定职业人群: 否 医务人员 病原微生物检测人员 野生动物接触相关人员 家禽、家畜养殖人员 农贸市场从业人员 其他 如为医务人员,请选择具体工作性质: 医生 护士 疾控现场工作人员 实验室检测人员 其他 13.是否为孕妇:是,孕周 否 14.是否为吸烟:经常吸(每天吸卷烟1支以上,连续或累计6个月)偶尔吸(每周吸卷烟4支以上,但平均 DB3202/T 10112021 1
24、0 每天不足1支)从不吸烟 15.既往病史和基本情况(可多选): 无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哮喘 慢性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其他 ) 肿瘤(肺癌 其他 )慢性肾病 慢性肝病 免疫缺陷类疾病 产后(6周以内)其 他 发病或检测阳性前14天内是否有以下暴露史或接触史: 16.是否曾到过境内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的社区:旅行史 居住史 否 如有,请填写: 省 地(市) 县(区) 17.是否有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旅行史 居住史 否 如有,请填写国家或地区: 18.是否接触过境内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社区的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是 否 不清楚 19
25、.是否接触过来自境外有疫情国家或地区的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是 否 不清楚 20.是否曾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接触史:是 否 不清楚 21.患者同一家庭、办公室、学校或托幼机构班级、车间等集体单位是否有聚集性发病:是 否 不清楚 四、实验室检测 病例首次采样至出院后隔离期间的每一次标本采集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情况(含每份样本的阴性与阳性检测 结果) 标本类型 采样时间 (年月日) 检测结果 (阳性/阴性/待测) 咽拭子 鼻拭子 鼻咽拭子 痰液 气管分泌物 气管吸取物 肺泡灌洗液 尿液 粪便/肛拭子 血标本(核酸检测) 血标本(IgM) 血标本(IgG) 血标本(IgM+IgG) *血
26、标本IgG 4倍及以上升高(恢复期采样) 其他(填写标本名称) 未采集(不填写采样时间和结果) *:如果恢复期血标本IgG 4倍及以上升高,则检测结果处选择阳性 调查单位: 调查者签名: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DB3202/T 10112021 11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聚集性疫情病例关键信息登记表 E.1 聚集性疫情病例关键信息登记表 聚集性疫情病例关键信息登记表见表E.1。 表E.1 家庭聚集性 聚集传播 其他类型传播 (请注明) 聚 集 性 疫 情 信 息 暴露的易感 人数 发病 人数 罹患率(%) 暴 露 的 易 感 人 数 发 病 人 数 罹患率(%) 暴 露 的
27、易 感 人 数 发 病 人 数 罹 患 率 (%) 潜伏期传播 (1有 2无) 无症状 感染者传播 (1有 2无) 与上一代接触史b 病 例 编 号 代 际 编 码a 姓 名 年龄 (岁) 性 别 身 份 证 号 发 病 日 期 住 院 日 期 集 中 隔 离 日 期 第 一 次 阳 性 标 本 采 样 时 间 接 触 病 例 的 代 际 编 号 首 次 接 触 日 期 末 次 接 触 日 期 接 触 场 所c 接 触 类 型d 旅 行 史e 其 他 病 例 接 触 史f a 第一代病例填写1,第二代病例填写2,依次类推;若第二代有2例及以上根据发病顺序排序,如2-1、2-2等, 依次类推;代
28、际无法判定的病例填写“不明”。 b 填写与上一代病例的接触情况。第一代病例和代际不明的病例可不填写。 c 填写编号1-住所,2-邻居,3-同事,4-集体单位,5-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酒店等),6-医院,7-其他(请详 细说明)。 d 填写编号1-家人,2-邻居,3-同事,4-朋友,5-其他(请详细说明)。 e 指发病前14天内有无大重点疫区及高危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请填写编号1-有,2-无。 f 指接触除上一代病例的情况,请填写编号,1-有,2-无。 DB3202/T 10112021 12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3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信息收集报送工作规范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