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I ICS 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代替 YD/T 777-2006 通信用逆变设备 Inversion equipment for telecommunication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9.12.24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发 布 YD/T 777-201X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品分类 .2 5 要求 .2 6 试验方法 .8 7
2、检验规则 .15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7 YD/T 777-201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YD/T 777-2006。 本标准与 YD/T 777-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修改了范围(见 1,2006版的 1); b)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 3,2006版 3); c) 修改了输入电压标称值系列,标称值选取增加 240V与 336V(见 4.1.2,2006版的 4.1.2); d) 修改了环境条件(见 5.1,2006版的 5.1); e) 删除了特殊使用条件(见 2006版的 5.1.2); f) 修改
3、了直流输入电压范围(见 5.2,2006版的 5.2); g) 增加了输出功率因数(见 5.4); h) 修改了交流输出电压稳压精度(见 5.4.2,2006版的 5.4.1); i) 删除了交流输出电流额定值(见 2006版的 5.4.2); j) 修改了交流输出电压的动态特性(见 5.4.3,2006版的 5.4.3); k) 删除了交流输出电压传导骚扰极限值(见 2006版的 5.4.4); l) 修改了输出电压不平衡度(见 5.4.4, 2006版的 5.4.5三相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 m) 修改了输出电压相位偏差(见 5.4.5, 2006版的 5.4.6三相输出电压的相位偏差);
4、 n) 修改了输出频率稳定精度(见 5.4.6, 2006版的 5.4.7); o) 修改了额定输出效率(见 5.4.7, 2006版的 5.4.10); p) 修改了转换时间(见 5.4.10,2006版的 5.4.11); q) 修改了并联性能(见 5.4.16,2006版的 5.4.17); r) 修改了监控性能(见 5.4.17, 2006版的 5.4.18); s) 增加了电磁兼容要求(见 5.5); t) 增加了悬浮方式供电要求(见 5.6.1); u) 修改了绝缘电阻、绝缘强度(见 5.6.3, 2006版的 5.5.1); v) 修改了保护要求(见 5.6.4,2006版的 5
5、.5.2); w) 增加了直流输入电压范围试验 、 旁路电源条件试验和输出功率因数 试验 (见 6.2、 6.3和 6.4) ; x) 修改了平衡负载试验、不平衡负载试验、输出频率的稳定精度、额定输出效率、波形畸变率、 监控性能试验、绝缘电阻与绝缘强度试验、低温工作试验、高温工作试验、恒定湿热试验; (见 6.7.1、 6.7.2、 6.9、 6.10、 6.18、 6.20、 6.22.3、 6.25.1、 6.25.3、 6.25.5,2006版 6.4、 6.5、 6.6、 6.9、 6.15、 6.17遥测、遥信性能、 6.18、 6.21.1、 6.21.2、 6.21.3); y)
6、 增加了电磁兼容试验、低温贮存试验、高温贮存试验、振动冲击试验(见 6.21、 6.25.2、 6.25.4、 6.25.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 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先进、许勇枝、于海滨、沈晓东、张万里、李沛然。 YD/T 777-201X I 本标准于 1996年 1月首次发布,于 1999年 7月第一次修订,于 2006年 5月第二次修订,本次为
7、第三次 修订。 YD/T 777-201X 1 通信用逆变设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逆变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功率在 10kVA以下的向通信设备供电的逆变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光伏逆变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
8、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低温 GB/T 2423.3-201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c:振动 (正弦 )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 GB/T 3859.2 半导体变流器 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 第 1-2部分:应用导则 GB/T 387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9、/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T 18380.12-2008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 12部分 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 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YD/T 282 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983-2018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D/T 1363.3 通信局 (站 )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 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信用逆变设备 inversion equipment for telecommunications 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源设备
10、,以下简称逆变设备。 3.2 反灌宽频杂音电流 reflected wide band noise current YD/T 777-201X 2 逆变设备向直流输入端反灌的杂音电流宽频有效值。 3.3 反灌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reflected psophometrically weighted noise current 采用 -48V直流供电系统进行供电的逆变设备向直流输入端反灌的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3.4 中断时间 interruption time 输出电压低于动态允许范围下限值的持续时间。 3.5 旁路 bypass 用以代替逆变设备的交流电源通路。 3.6 并联冗余式逆变设备 pa
11、rallel redundant inversion equipment 几个逆变设备单元并联运行均分负载 , 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逆变设备单元发生故障时 , 无故障的逆变 设备单元仍能承担全部负载。 4 产品分类 4.1 产品型式 按产品类型可分为: a) 单相正弦波逆变设备,额定输出: 电压 220V、 频率 50Hz; b) 三相正弦波逆变设备,额定输出: 电压 220V/380V、 频率 50Hz; 4.2 输入直流电压标称值系列 按逆变设备的输入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分为: -48V、 240V或 336V。 4.3 输出功率额定值系列 4.3.1 单相输出功率 单相逆变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在
12、下列数值中选取: 1kVA、 2kVA、 3kVA、 5kVA、 10kVA。 注: 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4.3.2 三相输出功率 三相逆变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在下列数值中选取: 5kVA、 10kVA。 注: 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 5 要求 YD/T 777-201X 3 5.1 环境条件要求 5.1.1 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 -5 +40; 贮存温度范围: -40 +70,不含电池。 5.1.2 相对湿度范围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 90%( 40 2),无凝露; 贮存相对湿度范围: 95%( 40 2),无凝
13、露。 5.1.3 大气压力 海拔应不超过 1000m;超过 1000m时,应按 GB/T 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 5.1.4 振动与冲击 逆变设备工作场所应无剧烈振动和冲击,垂直倾斜度不超过 5%。 5.1.5 其他要求 逆变设备工作环境应无导电爆炸尘埃 , 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蒸汽 , 应通风良好并远离 热源。 5.2 输入直流电源电压范围 对于按 4.2分类的逆变设备,其输入电压范围分别要求如表 1所示。 表 1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 直流输入电压标称值 (V) 允许变化范围 (V) -48 -40 -57.6 240 192 288 336 260 400 5.3 旁路输入交
14、流电源条件 当供电系统具有交流供电基础时, 可选用带旁路的逆变设备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 当不具备交流供电 基础时 , 可采用无旁路的逆变设备 , 通过并联冗余的方式提高供电可靠性 。 向逆变设备的旁路装置供电 的交流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交流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额定值的 85% 110%; b) 交流电压频率额定值 50Hz,允许偏差 5%; c) 三相交流电压的不平衡度不大于 10%; d) 三相交流电压的相位偏差不大于 5电角度。 5.4 逆变设备的使用性能 5.4.1 输出功率因数 YD/T 777-201X 4 应不小于 0.8。 5.4.2 稳压精度 应不大于 |3%|。 5.4
15、.3 输出电压动态特性 逆变设备动态电压变化范围应不大于 10%额定输出电压值,动态过程恢复时间应不大于 60ms。 5.4.4 输出电压不平衡度 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度应不大于 3%。 5.4.5 输出电压相位偏差 三相输出电压相位偏差应不大于 3电角度。 5.4.6 输出频率 当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在允许的变化范围内时,输出频率误差应小于 0.5Hz。 5.4.7 效率 逆变设备整机额定输出效率应满足表 2的要求。 表 2 额定输出效率 直流输入电压 负载条件 技术要求 100%阻性负载 86% 50%阻性负载 86% 48V 30%阻性负载 83% 100%阻性负载 92% 50%阻性负载
16、92% 240V/336V 30%阻性负载 90% 5.4.8 反灌宽频杂音电流 逆变设备向直流输入端反灌的 0 20MHz频带内的杂音电流有效值应不大于 100%额定负载条件下输 入电流值的 10%。 5.4.9 反灌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对于 -48V输入的设备 , 向输入端反灌的电话衡重杂音电流应不大于 100%额定负载条件下输入电流值 的 1%。 5.4.10 转换时间 YD/T 777-201X 5 逆变输出供电与旁路供电在 100%额定负载下转换时,负载电压中断时间应不大于 4ms。 5.4.11 启动特性 输入启动冲击电流应不大于标称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 150%。
17、5.4.12 噪声 当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时,单台设备的噪声应符合如下规定: a) 逆变设备额定输出功率小于 5kVA时, 不大于 55dB(A); b) 逆变设备额定输出功率大于等于 5kVA时, 不大于 65dB( A)。 5.4.13 过载能力 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的 125%时,允许持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0min。 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的 150%时,允许持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10s。 5.4.14 输出电流峰值系数 应不小于 3。 5.4.15 输出波形失真度 100%阻性负载下,输出端电压波形失真度应不大于 5%; 100%非线性负载下,输出端电压波形失真度应不大于 8%。 5.4
18、.16 并联要求 5.4.16.1 一般要求 并联工作逆变设备单元个数和冗余逆变设备单元个数及总输出功率由具体产品标准规定 , 并联台数 不宜多于 4台;并联系统各项电气性能指标应和非并联逆变设备的相同,且不能因并联而降低系统的可 靠性及稳定性。 5.4.16.2 并机负载不平衡度 并机工作时,各逆变设备可自主工作或受控于系统监控单元,并应做到均分负载,在单机 50%100% 额定输出电流时,并机负载不平衡度应不大于输出电流额定值的 5%。 5.4.17 监控性能 5.4.17.1 通信接口及通信协议 逆变设备应具有 RS485或 RS232、 RS422或以太网(至少具备其一),并提供与通信
19、接口配套使用的 通信线缆和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采用的通信协议应满足 YD/T 1363.3的要求。 5.4.17.2 遥测 逆变设备遥测内容分别为 : 直流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输出功率 因数(可选)、旁路交流输入电压(若适用)等。 5.4.17.3 遥信 YD/T 777-201X 6 逆变设备遥信内容分别为:逆变设备 /旁路供电状态(若适用)、过载、市电故障、逆变设备故障、 旁路故障(若适用)和运行状态记录。 5.5 电磁兼容 性 5.5.1 传导骚扰限值 5.5.1.1 信号线端口 信号线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及测量方法按 GB 9254的规定进行。 5.5.1
20、.2 电源端口 电源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及测量方法按 GB 9254的规定进行。 5.5.2 辐射骚扰限值 逆变设备的辐射骚扰限值及测量方法按 GB 9254的规定进行。 5.5.3 抗扰度要求 针对设备外壳表面的抗扰度要求有 : 静电放电抗扰度、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设备在进行以上各种抗 扰度试验中或试验后应符合 YD/T 983-2018中 9.1.1的要求。 针对设备交流端口的抗扰度要求有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浪 涌 (冲击 ) 抗扰度 、 电压暂将和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 。 设备在进行以上各种抗扰度试验中或试验后应符 合 YD/T 983-2018中 9.1
21、.4的要求。 针对设备直流端口的抗扰度要求有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设 备在进行以上各种抗扰度试验中或试验后应符合 YD/T 983-2018中 9.1.5的要求。 5.6 安全与保护 5.6.1 采用悬浮方式供电 对于采用 240V和 336V直流输入的逆变设备,应使输入端对地悬浮: a) 系统输入应与地、机架、外壳电气隔离; b) 使用时,正负极均不应直接接地,采用悬浮方式供电; c) 系统应有明显标识标明该系统输入不能接地。 5.6.2 接地保护要求 逆变设备应满足以下接地保护要求: a) 应具有专用的接地螺母,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b) 外表, 所有可触
22、及的活动金属零部件与接地螺母间的电阻应不大于 0.1。 5.6.3 绝缘电阻与绝缘强度 5.6.3.1 绝缘电阻 主回路的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对地,直流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的绝缘电阻均不低于 2M。 5.6.3.2 绝缘强度 YD/T 777-201X 7 绝缘强度试验施加的位置和试验电压等级见表 3,试验中逆变设备的各电路应不击穿,不飞弧,漏 电流小于交流 10mA(或直流 1mA)。 表 3 介质强度试验电压等级 单位: kV 试验施加位置 -48V输入系统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240V输入系统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336V输入系统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输入 /地 0.5( 0.71) 2.0(
23、2.83) 2.5( 3.53) 输出 /地 2.0( 2.83) 2.0( 2.83) 2.5( 3.53) 输入 /输出 2.0( 2.83) 2.0( 2.83) 2.5( 3.53) 注 1: 上述指标只能试验一次。用户验收产品时如需要进行抗电强度试验,应将上列试验电压降低 15%进行。 注 2: 括号内数值为等效直流电压。 5.6.4 保护要求 5.6.4.1 一般要求 因逆变设备具有带交流旁路和不带交流旁路两种 , 所以保护要求的原则应相应地去设计 。 对带交流 旁路的逆变设备,交流电源满足 5.3的要求时,部分保护要求可设计为切换旁路供电,否则视为无旁路; 对不带旁路的逆变设备,
24、保护动作应为自动关闭输出。 5.6.4.2 输出短路保护 输出负载短路时 , 逆变设备应自动关断输出 , 同时发出声光告警 。 故障排除后 , 逆变设备应人工恢 复逆变输出。 5.6.4.3 过流保护 当输出电流超过过载能力时 , 逆变设备应发出声光告警 。 带旁路的逆变设备应转旁路供电 , 无旁路 的逆变设备应自动关断输出。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逆变输出。 5.6.4.4 直流输入过、欠压保护 当直流输入发生过 、 欠压问题时 , 逆变设备应发出声光告警 , 且 : 对具备交流旁路输入的逆变设备 , 逆变设备应转旁路输出;对不具备交流旁路的逆变设备,逆变设备关闭输出。 5.6.4.5
25、输出过、欠压保护 逆变输出电压发生过 、 欠压问题时 , 带旁路的逆变设备应转旁路输出 , 不带旁路的逆变设备应关机 并发出声光告警信号。 5.6.4.6 过温度保护 逆变设备内运行温度过高时 , 带旁路的逆变设备应转旁路输出 , 不带旁路的逆变设备应关闭输出并 发出声光告警信号。 5.6.4.7 直流防反接 逆变设备应具备直流防反接功能。 YD/T 777-201X 8 5.6.4.8 风扇故障告警 风扇故障停止工作时,应发出声光告警。 5.7 机体和结构质量 5.7.1 外观 机箱镀层牢固,漆面匀称,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机箱表面平整,所有标牌、标记、文字符号应清晰、易见、正确、整齐
26、。 5.7.2 外壳防护等级 逆变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GB/T 42082017中的 IP20的规定。 5.7.3 材料阻燃等级 系统所用的印刷电路板 (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 GB 4943.12011中规定的 V-0要求,绝缘电线的阻 燃等级应达到 GB/T 18380.122008中规定的要求 , 其它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 GB 4943.12011中 规定的 V-1要求。 5.8 可靠性指标 逆变设备的 MTBF 5104h。 6 试验方法 6.1 电气试验电路 图 1 电气试验参考电路 逆变设备电气试验的参考电路见图 1,其中虚线框内的部分为交流输入及相关试验设备,仅适用
27、于 含旁路的逆变设备的试验接线。 6.2 直流输入电压范围试验 功 率 分 析 仪 逆 变 器 功 率 分 析 仪 负 载 可 调 直 流 电 源 V A + - L N YD/T 777-201X 9 输出接额定阻性负载,调节输入电压,并在 5.2中规定的范围内变化,逆变设备应能正常工作且稳 压精度符合 5.4.2中的规定。 6.3 旁路电源 条件试验 使逆变设备工作在旁路模式下 , 分别对交流输入源的电压变化范围 、 频率 、 不平衡度和相位偏差在 5.3规定的范围内调节,逆变设备应能正常工作,任意一项超限时,逆变设备应自动保护。 6.4 输出功率因数 试验 调节逆变设备的输入电压至标称电
28、压范围内 , 逆变设备在正常工作方式下 , 调节负载电流 , 用电力 谐波分析仪测量逆变设备的输出功率因数,应符合 5.4.1的规定。 6.5 稳压精度 试验 调节直流输入电压至 5.2中规定的下限值,输出接额定阻性负载,用电力谐波分析仪测量逆变设备 输出电压 Ua; 而后调节直流输入电压至 5.2中规定的上限值,输出空载,测量此时的输出电压 Ub。按公 式( 1)计算出的稳压精度应符 合 5.4.2的 规定。 ( 1) 式中: U稳压精度; U Ua和 Ub,单位为伏特( V); U0输出电压额定值,单位为伏特( V)。 6.6 输出电压动态特性 试验 逆变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接阻性负载
29、,用断路器或接触器使输出电流由零突加至 50%额定值, 用电力谐波分析仪测量输出电压 , 并测量其与额定输出电压的偏差大小和测量偏差恢复至稳压精度范围 内的时间,结果应符合 5.4.3的 规定。 6.7 输出电压不平衡度 试验 6.7.1 平衡负载试验 测试电路如图 2a) , 将直流电源的输入电压调至逆变设备输入标称值 , 三相输出的逆变设备接平衡 阻性负载 , 输出为额定容量时 , 测量线电压 UAB、 UBC和 UCA。 不平衡度的计算方法如图 2b) 所示 , O和 P是以 CA为公共边作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两个顶点 。 电压不平衡度按公式 ( 2) 计算 , 并应符合 5.4.4的 规
30、定。 6.7.2 不平衡负载试验 测试电路如图 2a) , 将直流电源的输入电压调至逆变设备输入标称值 , 使逆变设备三相输出中的任 意一相接额定阻性负载,其它两相均为空载,测量逆变设备输出的线电压,由图 2 b)及公式 (2)计算输 出电压不平衡度,结果应符合 5.4.4的规定。 %10U YD/T 777-201X 10 a) b) 图 2 电压不平衡度测试电路图 (2) 式中: Yv电压不平衡度; Up电压的正序分量,单位为伏特( V); Un电压的负序分量,单位为伏特( V)。 6.8 输出电压相位偏差 试验 测试电路如图 2a) 所示 , 逆变设备的三相输出接平衡阻性负载 , 用相位
31、差分析仪测量输出三相电压 的相位差,应符合 5.4.5的规定。 6.9 输出频率 试验 在额定条件下,用电力谐波分析仪测得的输出频率应符合 5.4.6的规定。 6.10 效率 试验 试验电路如图 1,输出分别接 100%、 50%、 30%额定阻性负载,分别测量输出有功功率和输入功率, 效率为输出有功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结果应符合 5.4.7中的规定。 6.11 反灌宽频杂音电流试验 用电流探头( 0-15MHz)、电流放大器( 0-50MHz)和数字存储示波器(不低于 60MHz,具有对被测 波形进行峰 -峰值 、 有效值 、 平均值计算显示功能 ) 测试输入电流中宽频 ( 0-20MHz)
32、 杂音电流有效值值 Ie,按公式( 3)计算出输入端反灌相对宽频杂音电流值 Im,应符合 5.4.8的规定。 Im= IeIDC 100% ( 3) 其中: IDC为输出接额定负载时对应的输入电流,单位:安( A); Ie为反灌杂音电流有效值,单位:安( A)。 6.12 反灌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试验 直 流 电 源 三 相 逆 变 设 备 相 位 差 分 析 仪 V V A V B C N K 1 K 3 K 2 R 1 R 2 R 3 L N A P B C O 60 60 60 60 nU3 A%10)/(/UpnPBOYv YD/T 777-201X 11 用电流探头 ( 0-15MHz
33、) 、 电流放大器 ( 0-50MHz) 和杂音计测试输入电流中衡重杂音电流 I, 按公 式( 4)计算输入端反灌相对电话衡重杂音电流 IW应符合 5.4.9的规定。 Iw = IwIDC 100% ( 4) 其中: Iw为输入电话衡重杂音电流,单位:安( A)。 6.13 转换时间 试验 输入交流电压满足 5.3中 c)、 d)要求的条件下,用存储示波器测试转换过程中输出电压,应符合 5.4.10的规定。 6.14 启动特性 试验 在额定条件下 , 用存储示波器配合电流取样装置 , 测量输入启动冲击电流峰值 , 结果应符合 5.4.11 的规定。 注: 由于 EMI电路所产生的 us级冲击电
34、流不考虑。 6.15 噪声 试验 逆变设备在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时 , 用 A声级计在距离设备正面 1m, 设备高度的 1/2处测量 , 其值应符合 5.4.12的规定。 6.16 过载能力 试验 分别调节逆变设备输出电流为 125%和 150%额定值 , 使逆变设备持续工作 5.4.13规定的时间 , 期间逆 变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17 输出电流峰值系数 试验 逆变设备的输出接全波整流桥电路 , 整流桥的直流输出正负端再并接电解电容器及阻性负载 , 调整 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和负载的阻值 , 调整过程中应保持输出功率为逆变设备的额定功率 。 用电力谐波分析 仪测量逆变设备输出电流的峰值
35、和有效值,求得其比值,结果应符合 5.4.14的规定。 6.18 输出波形 失真度试验 输出端分别接额定阻性负载与额定非线性负载,用电力谐波分析仪测量交流输出侧的波形畸变率, 应符合 5.4.15的规定。 6.19 并联性能 试验 输入直流额定电压、输出并联冗余式逆变设备额定输出电流时,测试各并联逆变设备单元的交流 输出电流 Ii,按公式( 5)计算每个逆变设备单元电流均分不平衡度 ,应符合 5.4.16.2的规定: (5) 式中: i电流均分不平衡度; %10/mIotii YD/T 777-201X 12 Ii每个逆变设备单元输出电流 ,单位为安培( A); Iy总输出电流,单位为安培(
36、A); Io逆变设备单元的额定电流,单位为安培( A); m并联逆变设备单元个数; i并联逆变设备单元序号,从 1到 m。 已并联逆变设备的其他电气性能, 应符合 5.4.16.1的规定。 6.20 监控性能 6.20.1 通信接口 检查逆变设备有无 RS232、 RS422/485或 IP接口和或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 , 并符合 5.4.17.1的规定 。 6.20.2 遥测和遥信 根据提供的通信协议检查逆变设备遥测和遥信内容,应分别符合 5.4.17.2和 5.4.17.3的规定。 6.21 电磁兼容 6.21.1 传导发射试验 按 GB 9254中规定的方法,试验结果应满足 5.5.1的
37、要求。 6.21.2 辐射发射试验 按 GB 9254中规定的方法,试验结果应满足 5.5.2的要求。 6.21.3 抗扰度试验 按 YD/T 983中规定的方法,试验结果应满足 5.5.3的要求。 6.22 安全要求试验 6.22.1 悬浮方式供电检查 对于采用 240V和 336V直流输入的逆变设备,目测检查其是否满足 5.6.1所规定的要求。 6.22.2 接地保护要求检查 目测逆变设备是否具有专用接地螺母和明显的接地标志;采用用接地电阻测试设备测试金属外壳、 部件与接地螺钉间的接触电阻值,结果应满足 5.6.2的要求。 6.22.3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 6.22.3.1 试验条件和
38、测量仪表 逆变设备的绝缘试验可以在 5.1.1中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下进行。整机上述指标仅能试验一次,用 户验收产品时如需进行绝缘强度试验,应将试验电压降低 15%进行。 测量绝缘电阻单相逆变设备用 500V兆欧表,三相逆变设备用 1000V兆欧表;绝缘强度试验所用变压 器应不小于 1kVA。 YD/T 777-201X 13 6.22.3.2 试验方法 测量绝缘电阻合格后 , 再进行绝缘强度试验 。 整机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前 , 应将所有不能承受 高压的元器件从电路中予以排除。按 5.6.3.2的规定进行绝缘强度试验,逆变设备的各电路应不击穿, 不飞弧,漏电流小于交流 10mA(或直流 1
39、mA)。 6.23 保护 要求试验 6.23.1 输出短路保护试验 调节输入电压至标称范围内 , 切断旁路 (若有 ) , 选用合适的接触器使逆变设备的输出端 (相间或 相与中性线间)短路,此时应发出声光告警,排除短路后,逆变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3.2 过流保护试验 逆变设备正常工作时 , 调节输出电流使其超过逆变设备的过载能力 , 逆变设备应转旁路工作 (若有 ) 或自动关闭输出并发出声光告警。恢复至额定负载后,逆变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3.3 直流输入过、欠压保护试验 分别调整逆变设备直流输入电压达到高于设定的高点保护值和低于设定的低点保护值 , 逆变设备应 发出告警信号 , 并
40、转交流旁路供电 (若有 ) 或自动关闭输出 。 直流输入电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后逆变设备 应能正常工作。 6.23.4 输出过、欠压保护试验 分别调整逆变设备输出电压达到高于设定的高点保护值和低于设定的低点保护值 , 逆变设备应发出 告警信号,并转旁路供电(若有)或自动关闭输出。 6.23.5 过温保护试验 调节逆变设备输入电压至标称电压范围内 , 使机内温度达到过温保护点 , 逆变设备应发出告警信号 , 并转旁路供电 (若有 ) 或自动关闭输出 。 而后使机内温度降至安全温度 , 逆变设备应能转为正常工作状 态。 6.23.6 直流防反接试验 将所有开关断开 , 逆变设备直流输入端正负极反接 ,
41、 输出正确接线 , 闭合所有开关 , 逆变设备应不 损坏并有相应提示, 1 min后将逆变设备直流输入端正确接线后,逆变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3.7 风扇故障告警试验 逆变设备正常工作时,使风扇停止工作,逆变设备应发出声光告警。 6.24 机体和结构质量检验 6.24.1 外观检查 YD/T 777-201X 14 目测设备的外观,应符合 5.7的要求。 6.24.2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检查步骤如下: a) 按 GB/T 4208-2017 中的检验要求进行, 结果应不低于 IP20 的规定; b)检查设备内交流或直流裸露带电部件,是否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 裹等措施
42、,防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 6.24.3 材料阻燃等级试验 PCB 板的阻燃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进行本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在适用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 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 b)试验火焰应利用本生灯获得,本生灯灯管内径为 9.5mm0.5mm,灯管长度从空气主进口处向上 约为 100mm。本生灯要使用热值约为 37MJ/m3的天燃气。应调节本生灯的火焰,使本生灯处于垂直位置, 同时空气进气口关闭时,火焰的总高度约为 20mm。火焰顶端应与样品接触,烧 30s,然后移动火焰停烧 60s,再在同一部位烧 30s ;
43、 c)在试验期间,当试验火焰第二次撤离后,样品延续燃烧不应超过 1min,且样品不应完全烧尽, 试验结果应符合 5.7.3 的要求; d) 绝缘电线的阻燃性能试验按照 GB/T 18380.12-2008 中第 5 章的试验方法进行 , 试验结果应符合 5.7.3 的要求。 6.25 环境条件试验 6.25.1 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按 GB/T 2423.1-2008的 “试验 Ad”方法进行 。 产品无包装 , 通电加额定负载 , 试验温度为 5 2,试验持续时间为 2h,逆变设备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应对逆变设备的稳压精度、输出频率和输出 波形失真度进行检验,各指标应满足各自的要求。 6.25
44、.2 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按 GB/T 2423.1-2008的“试验 Ab”方法进行。产品无包装,不含电池、不通电。试验温度为 -25 3;连续试验时间为 16h。试验后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后,逆变设备通电应能正常工作。 6.25.3 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按 GB/T 2423.2-2008的 “试验 Bd”方法进行 。 产品无包装 , 通电加额定负载 , 试验温度为 40 2,试验持续时间为 2h,逆变设备应能正常共作。试验后应对逆变设备的稳压精度、输出频率和输出 波形失真度进行检验,各指标应满足各自的要求。 6.25.4 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按 GB/T 2423.2-2008的“试验
45、Bb”方法进行。产品无包装,不含电池、不通电。试验温度为 55 2;连续试验时间为 16h。试验后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2h后,逆变设备通电应能正常工作。 6.25.5 恒定湿热试验 YD/T 777-201X 15 试验按 GB/T 2423.3-2016的 “试验 Cb”方法进行 。 产品无包装 , 通电加额定负载 , 试验温度为 40 2 , 试验持续时间为 48h。 试验后取出样品在正常环境下恢复 2h, 而后对逆变设备的稳压精度 、 输出频 率、输出波形失真度和绝缘电阻进行试验,各指标应满足各自的要求。 6.25.6 振动、冲击试验 振动试验按 GB/T 2423.10-2008的“
46、试验 Fc”方法进行。试验后逆变设备不应有机械损坏,紧固件 不应松动,通电后应能正常工作。 冲击试验按 GB/T 2423.5-1995的 “试验 Ea”方法进行 。 试验后逆变设备不应有机械损坏 , 紧固件不 应松动,通电后应能正常工作。 包装跌落试验 : 将受试验产品处于准备运输状态,试验期间逆变设备不工作,并按正常装运要求进 行包装。在表 4中规定的高度进行跌落试验。应任由样机从悬挂点自由降落到一个坚硬地面,包装落下 与坚硬地面相碰撞的通常是其底托的一面 。 试验后逆变设备的外观 、 结构不应有损伤 , 通电后应能正常 工作。 表 4 包装跌落要求 包装质量 kg 跌落高度 mm 15 1000 15 3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