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35.240.99 CCS L 67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560.12022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 Intensive platform of government websitesPart 1:Total requirements 2022-11-15 发布2022-12-15 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7/T 4560.12022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1 5 层级架构.2 6 平台架构.2 概述.2 6.1 展现层.2 6.2 应用层.3 6.
2、3 应用支撑层.4 6.4 数据资源层.4 6.5 基础设施层.4 6.6 7 共享交换要求.4 8 运维管理要求.4 9 安全保障要求.5 参考文献.6 DB37/T 4560.1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37/T 4560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的第1部分。DB37/T 456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总体要求;第 2 部分:网站迁移规范;第 3 部分:数据规范;第 4 部分:接口规范。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大数据局
3、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DB37/T 4560.12022 III 引言 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是山东省政府部署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对于打破信息壁垒、推进集约共享,建设整体联动、高效便民的网上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件旨在为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有效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和迁移实施。DB37/T 4560预计分为4个部分:第 1 部分:总体要求。本部分旨在规范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层级架构、总体架构、共享交换要求等内容。第 2 部分:网站迁移规范。本部分旨在规范政府网站迁移至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的迁移要求等内容。第 3 部分:数据规范。本部分旨在规范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数据分类、数据格式
4、等内容。第 4 部分:接口规范。本部分旨在规范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数据共享交换接口等内容。DB37/T 4560.12022 1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第 1 部分:总体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以下简称“集约化平台”)层级架构、平台架构、共享交换要求、运维管理要求、安全保障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级集约化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
5、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8827.3201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GB/T 28827.62019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6部分:应用系统服务要求 DB37/T 4560.32022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第3部分:数据规范 DB37/T 4560.42022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第4部分:接口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政府网站 government website 政府机构为对外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开展互动交流等而建立的网站。注:包括为用户提供展示和交互功能的页面及生成和处理页面的应用程序、中间件等。来源:GB
6、/T 382492019,3.2 3.2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intensive platform of government websites 通过资源汇聚、内容整合、服务集成,实现对多层级多部门政府网站(3.1)集约化管理的信息系统。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ICP:网络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Pv6:第6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WAP: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DB37/T 4560.12022 2 5 层级架构 集约化平台层级架构包括省级集约
7、化平台、市级集约化平台和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库,层级架构见图1。省级、市级集约化平台应按照统一的平台架构进行建设,对政府网站进行集约化管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库应由省级统一建设,汇聚各级集约化平台数据,并向各级集约化平台共享数据。注:市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集约化平台或使用其他已建的集约化平台,县级根据市级集约化建设要求使用已建的集约化平台。图1 层级架构 6 平台架构 概述 6.1 集约化平台架构应由展现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基础设施层、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部分组成,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平台架构各层级。集约化平台架构见图2。注:图中边框为虚线的矩形表示调用外部
8、系统的应用功能。图2 集约化平台架构 展现层 6.2 DB37/T 4560.12022 3 应提供集约化平台服务门户,为相关应用功能提供使用入口。应用层 6.3 6.3.1 用户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应提供集约化平台站群和站点管理员账号分配和权限设置等功能;b)应提供政府网站信息审核员、信息发布员等角色账号分配和权限设置等功能。6.3.2 站群和站点管理 6.3.2.1 维护管理 应提供站群和站点的创建、修改、删除等功能,以及站群和站点名称、描述信息、域名、网络标识码、ICP备案号等基础信息维护管理功能。6.3.2.2 栏目管理 栏目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栏目体系管
9、理:应提供栏目体系创建、修改、展示、删除等功能;b)栏目模板设置:应提供栏目模板层级设置、模板创建、模板下载、模板内容修改、模板展示、模板 WAP 配置、模板删除、模板自定义等功能;c)栏目维护:应提供单栏目和多栏目新增、修改、移动、合并、隐藏、删除、排序、归档等功能。6.3.2.3 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内容属性管理:应提供站群和站点内容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属性信息的管理功能;b)内容信息管理:应提供站群和站点内容信息的创建、修改、审核、发布、撤销等功能;c)多媒体信息管理:应提供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审核、上传、下载、预览、撤销等功能;d)内容检查:应提供站群
10、和站点内容纠错、敏感词核对等功能;e)内容推送:应提供站群和站点间内容推送功能,以及向政务新媒体多账号一键推送的功能。6.3.2.4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咨询投诉:应提供咨询投诉类表单设计、处理流程定制等功能;b)在线访谈:应提供在线访谈类主题模板创建、表单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功能;c)征集调查:应提供征集调查类主题模板创建、表单设计等功能。6.3.3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应提供对集约化平台信息发布情况、政府网站信息资源汇聚和共享交换情况、站群和站点创建数量等多维度统计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DB37/T 4560.12022 4 b)应提
11、供站群和站点用户行为数据实时采集、访问情况统计等功能。6.3.4 运行监测 集约化平台运行监测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应提供集约化平台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异常情况报警提醒等功能;b)应提供集约化平台站群和站点栏目更新情况、内容更新和纠错情况、链接有效性等监测功能。应用支撑层 6.4 6.4.1 用户认证 应对接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提供政府网站用户认证、单点登录等功能。6.4.2 接口服务 应提供集约化平台接口注册、发布、授权、监测、分析等功能。6.4.3 工作流引擎 应提供集约化平台内部工作流程定制、流程管理等功能。6.4.4 消息队列 应提供集约化平台内消息接收与分发等功能。数据资源层 6.5
12、 集约化平台信息库数据内容与数据规范应符合DB37/T 4560.32022第7章的要求。基础设施层 6.6 集约化平台应部署在政务云平台,其选用的软硬件设备应使用国产化产品,网络协议应支持IPv6互联网协议。7 共享交换要求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要求包括:a)省级、市级集约化平台应通过接口调用等方式进行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应符合 DB37/T 4560.42022 第 7 章的要求,数据规范应符合 DB37/T 4560.32022 第 7 章的要求;b)省级、市级集约化平台应通过接口调用等方式与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库进行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应符合 DB37/T 4560.42022 第 8
13、 章的要求,数据规范应符合 DB37/T 4560.32022 第8 章的要求。8 运维管理要求 集约化平台的系统运行、应急响应要求应分别符合GB/T 28827.62019、GB/T 28827.32012中的相关规定。DB37/T 4560.12022 5 9 安全保障要求 集约化平台应满足GB/T 22239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集约化平台管理的政府网站应满足GB/T 22239201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及以上要求。DB37/T 4560.12022 6 参 考 文 献 1 GB/T 369572018 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 2 GB/T 3824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政府网站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3 YD/T 17612012 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 4 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国办发201747号)5 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函201871号)6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国办发202045号)7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工信部信管202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