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1 T 90-2023 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555704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PDF 页数:106 大小:8.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301 T 90-2023 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DB5301 T 90-2023 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DB5301 T 90-2023 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DB5301 T 90-2023 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DB5301 T 90-2023 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07.040CCS A 755301昆明市地方标准DB5301/T 902023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Joint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2023-08-01 发布2023-09-01 实施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01/T 902023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时空基准.23.2建筑物.23.3人防工程.33.4不动产权籍调查.44基本规定.44.1一般规定.44.2空间基准和时间系统.44

2、.3要素采集方法.44.4测量精度.54.5成果提交.75控制测量.85.1一般规定.85.2选点埋石.95.3GNSS RTK 测量.105.4一、二级导线测量.115.5GNSS 静态测量.125.6四等水准测量.135.7四等高程导线测量.155.8GNSS 高程控制测量.155.9图根控制测量.165.10地下建筑物控制测量.175.11成果提交.186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测量.186.1选址测量.186.2勘测定界.196.3不动产权籍调查.226.4拨地测量.22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测量.237.1规划地形图测量.237.2放线测量.247.3房产预测.268施工过程验核测量.28DB5

3、301/T 902023II8.1规划验线测量.288.2基础0.00 测量.299竣工验收测量.319.1基本要求.319.2要素采集.319.3竣工地形图测量.349.4规划竣工测量.359.5绿地测量.409.6人防测量.429.7地下管线测量.449.8地下建筑物测量.459.9不动产权籍调查.46附录 A(规范性)成果报告书.50A.1要素.50A.2版面.50附录 B(资料性)控制测量图表.56附录 C(资料性)地形图测量图表.58附录 D(资料性)拨地测量图表.59附录 E(资料性)放线测量图表.61附录 F(资料性)房产预测图表.63附录 G(资料性)规划验线测量图表.67附录

4、 H(资料性)基础0.00 测量图表.68附录 I(资料性)规划竣工测量图表.70附录 J(资料性)绿地测量图表.82附录 K(资料性)人防测量图表.85附录 L(资料性)地下建筑物测量图表.89附录 M(资料性)不动产权籍调查.92附录 N(资料性)图例.97参考文献.100DB5301/T 90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昆明市测绘研究院、昆明市建筑学会、昆明市测绘管理中心、

5、昆明市不动产权籍调查中心、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昆明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昆明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民建房地产测绘有限公司、圣周伟业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北京山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二队、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洪涛、侯至群、张君华、王友昆、钟高飞、杨宝璋、魏保峰、盘成进、卢作英、包银丽、林学艺、王彦东、车勇、倪曙、徐燕、资永冈、毛焰锋、朱发浩、许明佳、李海生、张巨林、伍强、邹珊珊、鲍安兴、吴云恩、何江龙、金彦颖、陈磊、高忠、熊建华、沈映政。DB5301/

6、T 9020231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的作业流程、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过程验核、竣工验收等阶段涉及的测绘工作,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的测绘工作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911测绘基本术语GB/T 17986.1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8316数

7、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3709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 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35636城市地下空间测绘规范GB/T 37346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GB/T 50228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 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CH/T 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Z 1001测绘成果质量检验

8、报告编写基本规定CJJ/T 8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TD/T 1001地籍调查规程DBJ53/T-55云南省城市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J53/T-103 云南省城市地下空间设施测绘及建库技术规程DB5301/T 89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总体要求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国土资发201541号)云南省不动产登记整合数据库标准(试行)(云国土资2016160号)云南省土地勘测定界实施细则(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16)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昆自然资规规20221号)昆明市土地勘测定界实施细则(试行)(昆自然资规通2021186号)3术语和定义DB5301/T

9、9020232GB/T 14911、GB/T 502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时空基准3.1.1昆明 2000 相对独立坐标系kunming independent coordinate system 2000昆明市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在昆明市的具体体现,于2021年4月20日启用,简称昆明2000坐标系。3.1.2昆明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kunming 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云南省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由昆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建设,主要由卫星

10、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差分监测站、数据中心、基准站网服务管理平台以及通信设施等组成,用于维持和更新昆明市坐标框架,提供数据、定位、授时及其他服务的系统,简称KMCORS。3.2建筑物3.2.1层高 structure story height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来源:GB/T 503532013,2.0.3,有修改3.2.2净高 structure net height楼面或地面结构层上表面至上部结构层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来源:GB/T 503532013,2.0.6,有修改3.2.3设备层 mechanical floor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

11、水排水和电气等的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入操作用的空间层。3.2.4围护结构 building enclosure围合建筑空间的墙体、门、窗。来源:GB/T 503532013,2.0.43.2.5围护设施 enclosure facilities为保障安全而设置的栏杆、栏板等围挡。来源:GB/T 503532013,2.0.73.2.6夹层 mezzanine房屋自然层内未形成完整楼层结构但属于房屋整体结构的局部楼层。3.2.7基底面积 base area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来源:昆明市城乡技术管理规定(2022版),附录七第3条3.2.8DB5301/T 90

12、20233停车位 parking stall车库中为停放车辆而划分的停车空间或机械式停车设备中停放车辆的独立单元,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所需的空间组成。来源:JGJ 1002015,2.0.143.2.9平面投影数据 planar projection data将空间对象特征点投影到某一平面上所得到的平面坐标数据。来源:DBJ53/T1242021,2.0.243.3人防工程3.3.1防空地下室 air denfence basement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在房屋中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的地下室。来源:GB 500382005,2.1.43.3.2防护单元

13、 protective unit在防空地下室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来源:GB 500382005,2.1.173.3.3人防建筑面积 construction area for civil air defence人防工程各层外边缘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来源:DBJ53/T1032021,2.0.163.3.4防护单元建筑面积 construction area for protective unit为防护密闭门和防爆波活门相连接的临空墙、外墙外边缘及相邻防护单元隔墙中线等围合形成的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外防水层及其保护墙)。来源:DBJ53/T1032021,2.0

14、.173.3.5防护单元结构面积 structure area for protective unit防护单元内的墙、柱等结构所占水平面积之和。来源:DBJ53/T1032021,2.0.183.3.6有效面积 effective floor area防护单元内能提供人员、设备使用的面积,一般为防护单元建筑面积与结构面积之差。来源:GB 500382005,2.1.45,有修改3.3.7掩蔽面积 sheltering area供掩蔽人员、物资、车辆使用的有效面积。来源:GB 500382005,2.1.463.3.8DB5301/T 9020234人防附属建筑面积 auxiliary cons

15、truction area for civil air defence防护单元外能满足预定冲击波并具有防护功能的通道、楼梯、坡道、人防风井、防爆波电缆井、物资提升井、设备吊装口等的建筑面积。来源:DBJ53/T1032021,2.0.223.4不动产权籍调查3.4.1权属调查 ownership investigations查清土地、房屋等定着物的权属状况和界址状况的调查工作。3.4.2房产图 house property plan描述房屋、构(建)筑物的定着物单元位置、界线、结构、层次、面积等要素的图件,也可称为房产分户图。3.4.3不动产单元表 table of real property

16、 unit以不动产单元代码关联宗地范围内所有不动产单元自然状况、权属状况等相关信息的表格。4基本规定4.1一般规定4.1.1DB5301/T 89 的规定适用于本文件。4.1.2同一要素用于不同阶段或不同事项时,宜按其最高精度要求测绘一次,低精度测绘事项应利用高精度测绘事项成果,实现成果共享。4.1.3昆明 2000 坐标系成果与 CGCS2000 转换时,应采用市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转换参数。4.1.4资料收集应经验证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4.1.5各阶段控制测量应执行第 5 章的规定。4.1.6各阶段涉及的精度指标应执行 4.4 的规定。4.1.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过程验核阶段涉

17、及权籍变更时,应执行 9.9 的规定。4.2空间基准和时间系统4.2.1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昆明 2000 坐标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确有必要采用其他坐标系统时,应建立该系统与昆明 2000 坐标系的联系,并同时提交昆明 2000 坐标系成果;b)数据成果资料应根据上报单位要求,按需要提交 CGCS2000 的成果。4.2.2高程基准应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4.2.3时间系统应采用公历纪年、北京时间。4.3要素采集方法4.3.1GNSS RTK 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RTK 要素采集应符合 5.3.15.3.5 的规定;b)应采用带圆气泡的对中杆架设天线进行测量;DB5301/T

18、 9020235c)流动站初始化,应在对空开阔的地点进行;d)作业中,若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检核合格后,再继续作业;e)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检核。4.3.2全站仪极坐标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择远处的图根点(含)以上等级控制点作为测站定向点,施测另一图根点及以上等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0.07 m;b)角度、距离 1 次读数测定,角度读数精确至 1,距离读数精确至 1 mm;c)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点进行检查;d)全站仪测量的最大测距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涉及许可条件、界址点及管线点时,不应大于 80

19、 m;2)成图比例尺为 1:500 时,地物点不应大于 80 m,地形点不应大于 150 m;3)成图比例尺为 1:1000 时,地物点不应大于 160 m,地形点不应大于 250 m;4)成图比例尺为 1:2000 时,地物点不应大于 300 m,地形点不应大于 400 m。4.3.3作业换站或更换基准点时,应进行平面坐标和高程检核,且检核不少于 2 个地物重合点,并应符合 4.4 的要求。4.3.4手持测距仪、钢尺测量,应测量 2 次,较差符合 4.4.6 的要求时,取中数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4.3.5采用 GNSS RTK、全站仪极坐标测量时,宜同步采集平面坐标和高程。4.3.6对于能依

20、比例尺表示的地理要素,应测量其外轮廓,对于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测量其定位点或定位线。4.4测量精度4.4.1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4.4.2GNSS 接收机、全站仪及反光镜或觇牌的对中偏差均不应大于 2 mm,测量全过程中设备的气泡应居中,仪器及反光镜或觇牌高量取均应精确至 1 mm。4.4.3平面精度等级及相应指标应执行表 1 的规定,其中:a)房产界址点不应低于二级,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一级;b)涉及许可条件的地面地物点不应低于二级;c)地下管线点应低于二级;d)宗地界址点不应低于二级,困难地区不应低于三级,特殊地区不应低于四级;e)地下建筑物的地物点

21、不应低于四级,困难地区不应低于五级;f)其他地物点不应低于六级,困难地区可放宽 0.5 倍。注:涉及许可条件的地面地物点指能控制建筑位置和反映建筑间距要求的角点,是依据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条件和现场的实际情况选定的,即规划条件点(验核点)。表 1平面精度指标单位为米等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一0.020.02二0.050.05三0.070.07四0.100.10DB5301/T 9020236表1平面精度指标(续)等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五0.150.15六0.0005M0.0004M注:M为比例尺分母。4.4.4高程精度等级及相应指标应执行表 2

22、的规定,其中:a)专题要素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管线明显点不应低于一级;2)室内地坪不应低于二级;3)基础0.00 不应低于二级;4)地下建筑物不应低于三级;5)建筑物屋顶不应低于四级。b)地形要素应符合下列规定:1)其他高程注记点不应低于三级;2)其他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不应低于五级,困难地区可放宽0.5 倍。表 2高程测量精度指标单位为米等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一0.03二0.04三0.15四0.25五平地1/3H丘陵地1/2H山地2/3H高山地1H注:H为基本等高距,单位为m。4.4.5建筑面积精度等级及相应指标应执行表 3 的规定,宜采用二级精度,有特殊

23、要求的可采用一级精度。表 3建筑面积精度指标单位为平方米等级中误差一0.01 +0.0003S二0.02 +0.001S注:S为建筑面积。DB5301/T 90202374.4.6建筑物边长、层高、高度、间距等长度精度等级及相应指标应执行表 4 的规定,困难地区中误差可放宽 0.5 倍,其中:a)长度测量同一测回多次读数间较差不应大于 0.005 m,测回间较差不应大于 0.007 m;b)涉及建筑面积计算的房屋长度测量,根据表 3 中建筑面积的精度等级选择相应级别的精度指标;c)建筑物的单层层高不应低于二级;d)建筑物高度不应低于三级;e)建筑间距不应低于三级。表 4边长、层高、高度、间距等

24、长度测量精度指标单位为米等级中误差D1010D50D50一0.010.020.05二0.020.050.10三0.040.100.15注:D为长度,单位为m。4.5成果提交4.5.1计量单位和取位4.5.1.1坐标成果应符合下列规定:a)坐标成果以 m 为单位;b)二级(含)以上的平面成果精确至 0.001 m,图根点平面成果精确至 0.01 m;c)涉及许可的条件点平面成果精确至 0.001 m;d)四等(含)以上的高程点,高程成果精确至 0.001 m,其他高程点的高程成果精确至 0.01 m;e)地形图高程点注记 1:500、1:1 000 精确至 0.01 m,1:2000 精确至 0

25、.1 m。4.5.1.2长度成果应符合下列规定:a)长度成果以 m 为单位;b)测量、计算等过程数据的长度精确至 0.001 m;c)最终成果精确至 0.01 m。4.5.1.3面积成果应符合下列规定:a)以 m2为单位时,过程数据精确至 0.000 1 m2,最终成果精确至 0.01 m2;b)以 hm2为单位时,过程数据精确至 0.000 01 hm2,最终成果精确至 0.000 1 hm2;c)房屋面积的分摊系数精确至 0.000 001。4.5.2电子数据成果4.5.2.1原始测量数据采用通用交换格式。4.5.2.2电子数据格式包括但不限于:a)文档资料采用 docx 或 xlsx 等

26、格式;b)扫描资料采用 pdf 格式,图片采用 jpg 格式,分辨率采用 150 dpi;DB5301/T 9020238c)图件资料采用 dwg、edb 等格式;d)数据库采用 mdb、gdb 等格式。4.5.2.3联合测绘数据库应执行统一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a)不动产测量数据库成果执行云南省不动产登记整合数据库标准(试行)(云国土资2016160 号)的规定;b)地下管线测量数据库成果执行 DBJ53/T55 的规定;c)地下建筑物测量数据库成果执行 DBJ53/T103 的规定。4.5.2.4图件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宗地图、房产分户图的编制执行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国土资

27、发201541 号)的规定;b)地形图的编制执行 GB/T 20257.1 及 GB/T 20257.2 的规定;c)管线图的编制执行 DBJ53/T55 的规定;d)其他图件的编制参见附录中各专题图件的样式;e)专题图件中使用的符号样式参见附录 N。4.5.3纸质文档资料纸质文档包括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及各专业的成果报告书,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计书的编写执行 CH/T 1004 的规定;b)技术总结的编写执行 CH/T 1001 的规定;c)检查报告的编写执行 CH/Z 1001 的规定;d)成果报告书宜采用 A4 幅面装订,报告书编写及版式执行附录 A 的规定。4.5.4成果汇交4

28、.5.4.1各阶段的测绘成果均应以报告书的形式汇总提交,成果报告书应包含的要素执行附录 A 中A.1 的规定;成果报告书的幅面、颜色,以及使用字号和字体,应符合附录 A 中 A.2 的规定。4.5.4.2各阶段(阶段划分见 DB5301/T 89 4.2 中的表 1)测绘完成后,应按各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交对应的成果资料。4.5.4.3所有阶段完成后,按规定汇交相应的成果资料。5控制测量5.1一般规定5.1.1控制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一、二级平面控制测量;b)四等高程控制测量;c)图根控制测量;d)地下建筑物控制测量;e)成果提交。5.1.2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应来源合法,使用前应进行检核

29、,较差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5.1.3项目周边应布设不少于 3 个两两通视或不少于 2 对相互通视的平高控制点,且平面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程等级不应低于四等,作为各阶段测量的起算和检校依据。DB5301/T 90202395.1.4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 GNSS 网络 RTK,亦可采用 GNSS 单基站 RTK、GNSS 静态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施测,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GNSS RTK 测量应符合表 5 的规定,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可缩短至表中的 2/3,边长检测较差不应大于 0.02 m;b)GNSS 静态测量应符合表 6 的规定;c)导线测量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 5GNSS RTK 平

30、面测量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平均边长(m)点位中误差(m)边长相对中误差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基站距离(km)测回数一级5000.051/20000网络4二级3000.051/10000网络3四等及以上6表 6GNS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标称精度最弱边相对误差一级1 0000.0510 mm+5 mm 106 1/20000二级5000.0510 mm+5 mm 106 1/10000注:D为平均边长,单位为km。表 7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m)结点间(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3 6002 50030051/14 000二级

31、2 4001 60020081/10 0005.1.5高程控制测量应在高等级高程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可采用水准测量、高程导线测量和 GNSS高程测量等方法施测。5.1.6四等高程测量应符合表 8 的规定。表 8四等高程测量技术要求路线长度(m)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附合或环线结点间偶然中误差 M全中误差 MW150001050051020 30 i注:L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i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均为km。5.1.7控制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 CJJ/T 8 和 CJJ/T 73 的规定。5.2选点埋石5.2.1控制点点位宜选

32、在交通便利、易找、便于长期保存、地质坚固、利于扩展和联测的地点。5.2.2GNSS 控制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规定:DB5301/T 90202310a)点位周围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 15,上空无大面积遮挡物,四周无大面积反射物;b)宜远离高压输电线 100 m 以上,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及强烈电磁波干扰源 200 m 以上。5.2.3其他控制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规定:a)相邻点之间视线超越障碍物的高度或离障碍物的距离宜大于 1.0 m;b)测线不得通过散热塔、烟囱等发热体的上空及附近;c)安置全站仪的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离开高压输电线距离宜大于 5 m;d)应避免测距时的视线

33、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5.2.4一、二级控制点应埋设测量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硬质地面宜埋设地面专用测量标志;b)房顶应浇筑房顶标志;c)其他地点应埋设预制混凝土标石。5.2.5高程控制点应与一、二级平面控制点共点。5.2.6埋石规格执行 CJJ/T 73 的规定。5.3GNSS RTK 测量5.3.1GNSS RTK 测量包括 GNSS 网络 RTK 和 GNSS 单基站 RTK 两种方式,网络 RTK 应在 KMCORS 的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单基站 RTK 应在参数有效范围内进行。5.3.2GNSS RTK 测前检核应符合下列规定:a)进行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链连通检验;b)进行数据

34、采集器与接收机的通信连通检验;c)水准气泡、投点器和基座应符合作业要求;d)开始作业或更换主站后,至少在 1 个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检核,检核的控制点,平面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程等级不应低于四等,平面和高程检核较差均不应大于 0.05 m。5.3.3GNSS RTK 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流动站观测前,应将接收机的平面收敛阈值设置为 0.02 m,垂直收敛阈值设置为 0.03 m;b)应采用三脚支架架设天线进行作业;c)当接收到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时,应至少有 1 个单卫星导航系统的 GNSS 卫星的状况符合表 9 观测窗口状态可用及以上的规定;d)测回间对仪器应重新进行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

35、隔应超过 60 s。初始化时间超过 5 min 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断开通信链路,重新启动 GNSS 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当重新启动 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选择其它位置进行测量;e)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 0.02 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 0.03 m。表 9GNSS 卫星状况技术要求观测窗口状态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 值良好54可用56不可用565.3.4GNSS RTK 测量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初始化;DB5301/T 90202311b)观测值应在得到 RTK 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c)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 10 个观

36、测值,并应取平均值作为本测回的观测结果;d)经度、纬度记录应精确到 0.000 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应应精确到 0.001 m。5.3.5GNSS RTK 测量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外业观测数据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修改,应保存外业原始观测记录;b)应及时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出到计算机,并应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处理;c)数据输出内容应包含点号、三维坐标、天线高、三维坐标精度、解的类型、数据采集时的卫星数、PDOP 值及观测时间等。5.3.6GNSS RTK 测量成果应进行 100%的内业检查和 10%的外业抽检,且外业抽检量不得少于 3 点,抽检点的观测时间与其测量时的观测时间

37、间隔不应少于 4 h。外业检核点应均匀分布于作业区,其平面点位和高程中误差均不应大于 0.05 m。5.4一、二级导线测量5.4.1导线布设宜采用附合导线或导线网,使用全站仪测量,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应大于 1:3;b)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闭合差不应大于 0.13 m;c)导线的边数不应大于 12 条;d)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 0.7 倍。5.4.2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表 10导线测量角度观测技术要求等级水平角垂直角测回数(对向,中丝法观测)测回数测角中误差()闭合差

38、()一级2510 n4二级1816 n4注:n为测站数。5.4.3导线测量角度观测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表 11角度观测各项限差单位为秒水平角垂直角一测回内 2C 较差半测回归零差同方向测回间较差指标差较差同方向测回间较差1389555.4.4导线测量距离测量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表 12导线测量距离测量技术要求往返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mm)往返测较差(mm)最小读数(仪器端)温度()气压(Pa)1102 a+b D0.5100注: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D为测距边,单位为km。DB5301/T 902023125.4.5全站仪水平方向测量 1 测回的操作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观

39、测方向不多于 3 个时,水平方向可不归零,否则需要归零;b)盘左照准零方向标的,配置水平读数;c)顺时针旋转照准部 l2 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读取水平角的度分秒的数值;d)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 2 方向标的,读取水平角的度分秒的数值,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 3、4、n 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e)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旋转照准部 l2 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读取水平角的度分秒的数值;f)逆时针旋转照准部,按与上半测回的相反的观测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5.4.6全站仪垂直角测量 1 测回的操作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a)盘左精确照准标的反光镜(或觇牌)中心,读取垂直角的度分秒的

40、数值;b)纵转望远镜,盘右精确照准同一标的反光镜(或觇牌)中心,读取垂直角的度分秒的数值。5.4.7全站仪距离测量 1 测回的操作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a)精确照准标的反光镜中心,进行距离测量,第 1 次读取距离(斜距或平距)至毫米的数值;b)重新精确照准同一标的反光镜中心,进行距离测量,第 2 次读取距离(斜距或平距)至毫米的数值;c)按照 b)的规定,依次进行第 3、4 次距离测量;d)读数最大互差符合要求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5.4.8导线测量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应符合 CJJ/T 8 的规定。5.5GNSS 静态测量5.5.1GNSS 静态测量时,一级应采用边连式观测,二级可采用边

41、连式观测或前方交会法观测(固定站不应少于 3 个),观测时长应根据实际观测基线长度进行推算。5.5.2GNSS 静态测量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 13 的规定。表 13GNSS 静态测量技术要求项目要求备注同步观测接收机数4卫星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单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1.660%的点重复设站 2 次观测时段时长(min)45数据采样间隔(s)10PDOP 值65.5.3GNSS 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一般性检视、通电检验、实测检验;b)安置 GNSS 接收机天线时,天线应整平,定向标志宜指向磁北;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定

42、向标志;c)观测结束后,应检查外业观测手簿的内容;d)每日观测完成后,全部数据应双备份,清空接收机存储器,并应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DB5301/T 902023135.5.4GNSS 静态测量的补测和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网平差中,1 个 GNSS 点至少连接 2 条合格的基线边,否则该点应补测或重测 1 条以上基线边;b)舍弃重复基线边较差、同步环及异步环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同一时段观测的数据剔除率应小于 10%;c)若有测站未达到观测要求时,该同步环重测。5.5.5GNSS 静态测量的观测记录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原始观测记录不应涂改、转抄和追记;b)接收机内存数据转存过程中,不

43、应进行任何剔除和删改,不应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5.5.6GNSS 静态测量的数据检验和数据处理执行 CJJ/T 73 的规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观测数据用随机提供的商用软件下载,采用随机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基线解采用双差固定解;b)对所有的三边形同步环进行检验,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不应超过 9 106,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应超过 15 106;c)独立基线构成的异步环各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闭合差满足式(1)式(6)中的要求;2 (1)2 (2)2 (3)2 3 (4)=2+2+2(5)=2+2 (6)式(1)式(6)中:WX、WY、WZ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44、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基线长度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a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mm);b比例误差;d相邻点间的距离,单位为千米(km)。d)重复基线长度较差应满足式(7)要求。2 2 (7)式(7)中:重复基线长度较差,单位为毫米(mm)。5.6四等水准测量DB5301/T 902023145.6.1测站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表 14 的规定。表 14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技术要求单位为米仪器类型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DSZ3、DS3条码、双面100310三丝能读数5.6.2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表

45、15 的规定。表 15测站观测限差技术要求单位为毫米基辅分划差或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差或黑红面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3555.6.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应为后后前前;b)观测前,应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应使用白色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迁站时,宜罩以白色仪器罩;c)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d)除路线转弯处,在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标尺应接近一条直线;e)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f)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的最后旋转方向均应旋进;g)观测中不应为了增

46、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h)每测段的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5.6.4水准测量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重测:a)超出规定限差的结果;b)测站观测限差超限,本站重测;c)迁站后发现测站观测限差超限,该测段重测。5.6.5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观测高差应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改正数按式(8)计算;=(8)式(8)中:f标尺每米改正系数、标尺真长鉴定值(mm/m);h测段高差,单位为米(m)。b)测段高差应加入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改正数按式(9)计算;=0.0000015371 2 (9)式(9)中:H测段始、末点近似高程平均值,单位为米(m);水准点纬度;DB5301

47、/T 90202315测段末点纬度减去始点纬度的差值,单位为分()。c)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平差,两人独立计算,对算成果最大互差不应大于 1.0 mm。5.7四等高程导线测量5.7.1宜与一、二级导线测量同步进行。5.7.2独立进行高程导线测量时,观测应符合 5.4 的规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每点设站施测;b)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c)观测边长应小于 500 m;d)仪器高、棱镜高应量测至毫米,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两次互差不应大于 2 mm,结果应取用中数。5.7.3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观测的斜距应经过加常数、乘常数、温度及气压等改正;b)相邻测站间单向观测高差的

48、计算应按式(10)计算;=+1 22+(10)式(10)中:h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单位为米(m);S经过加常数、乘常数、温度及气压等改正后的导线边的斜距,单位为米(m);垂直角;k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地球平均曲率半径,单位为米(m);i仪器高,单位为米(m);v棱镜高,单位为米(m)。c)相邻测站间对向观测的高差中数应按式(11)计算;12=1 2/2 (11)式(11)中:12相邻测站间高差中数,单位为米(m);1、2相邻测站往返测高差,单位为米(m)。d)观测高差应加入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改正数按式(12)计算;=0.0000015371 2 (12)式(12)中:H测段始、末点近似高程

49、平均值,单位为米(m);水准点纬度,单位为度.分秒(ddd.mmss);测段末点纬度减去始点纬度的差值,单位为分()。e)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整网平差,两人独立计算,对算成果最大互差不应大于 1.0 mm。5.8GNSS 高程控制测量5.8.1大地高应采用 GNSS 静态观测方法,按照四等及以上要求施测。DB5301/T 902023165.8.2正常高应使用城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转换获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应达到 GB/T 23709 的规定精度。5.8.3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未覆盖的区域,GNSS 高程控制测量执行 CJJ/T 73 的规定。5.9图根控制测量5.9.1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

50、GNSS RTK、导线和极坐标等测量方法施测。5.9.2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观测时,宜同步获取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5.9.3图根点宜采用固定标志,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a)点位位于硬质地面时,用刻十字、水泥钉、铆钉等作为标志;b)点位位于土质地面时,可埋设混凝土标石或木桩。5.9.4图根导线布设宜采用附合导线,使用全站仪测量,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 1:3;b)导线的边数不应大于 12 条。5.9.5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相对于图根起算点不应大于 0.05 m。5.9.6采用 GNSS RTK 方法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应符合表 16 的规定。5.9.7采用导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