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林木51 种GB/T 141 75- 9 3 Introduction of exotic forest tre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林木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程序和主要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造林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观赏树种与珍稀濒危树种的引种驯化可参照使用。2 术语2. 1 外来树种exotlc trees or exotlcs 又称引种树种,将树种引到自然分布区以外栽植,在号|入地区称为外来树种。2.2 事t树种indigenous tree species 在白然分布区内的原有树种。2. 3 林木寻|种introduction of exotic for
2、est trees 号|进驯化外来树种,选择优良者加以繁殖推广的工作。2.4 引种材料materal for introduction 引进外来树种时使用的繁殖材料,包括种子、苗木、穗条、种根以及其他繁殖材料。2.5 引种程序procedure of ntroduction 从选择寻1手中材料、进行引种试验和研究驯化培育措施直至使外来树种可作为当地的栽培树种的全部过程。2.6 引种来源i灭donor regions of introduction ij 1种材料的来源地区。3 号|种原则3. 1 I皂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按照选择引种树种一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一生产性试验一推广的程序进行。3.
3、2 充分利用引种树种种内产地间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选择优良种源和个体。3. 3 光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进行多种立地试种。3. 4 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包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3. 5 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后果。4 引种材料4.1 11种树种的选择4. 1. 1 根据引入地氏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被与地形地貌等主要生境条件,从相宜的引种来源区内选择,号|种树种。4.1.2 根据引种同的和引种来源区内各个树种的经济性状表现及其生态习性差异选择寻|种树种。引种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2-16批准1993-08
4、-01实施221 GB/T 14175-93 树种按引种目的分为2用材林树种、经济林树种、防护林树种、薪炭林树种、绿化观赏树种以及为了保存与繁殖的珍稀、濒危树种。4.2 引种材料的收集4.2.1 收集引种材料可采取采集、交换、进口及其他方式。4. 2. 2 号|种材料产地要清楚,对每个引种树种要尽可能收集到有代表性的不同产地(种源)的繁殖材料.收集后要填写引种原始材料登记表,见附录A(参考件)。4.2.3 国外引种材料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进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带入。因特殊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引进禁止引入的材料或从疫区引种,要集中隔离种植,在确认无危险性病、虫害时,方可
5、进一步开展引种试验,如发现带入新的危险性的病源、虫害与杂草,应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疫处理。国内寻1种要按照种子检疫制度做好检疫工作,严防带入检疫对象,4.2.4 11种材料应妥善贮藏管理,防止毒烂变质、降低发芽率、成活率。4.3 引种树种资料的收集在获得引种材料的同时收集利用下列资料,供试验时参考。4. 3. 1 寻|种树种的地理分布、起源中心、分布区的生态条件和历史生态条件。4.3.2 号|种树种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适应性,病虫害情况,用途,经济价值与市场状况。4. 3. 3 号|种树种的营林技术,包括引种材料的处理、贮藏、检验、育苗、造林管理及该树种改良的进展情况。4.3.4 该树种
6、在各地的引种情况。5 引种试验5. 1 初选试验5. 1. 1 目的初步了解号l种树种在寻l入地区的适应性,总结种子处理、育苗及造林技术,淘汰不适于寻|入地区环境条件的树种和表现差的树种,初步选出有希望引种成功的树种并有选择地收集、保存外来树种基因资源。5. 1. 2 要求与方法5.1.2.1 根据引种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采取不同的育苗方法培育苗术。5.1.2.2 淘汰苗期表现极差、明显不适于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或种源。5.1.2.3 经苗期初步选择的树种可进行试种,栽植数量每个树种种源)525株,单行或方形小区。5.1.2.4 为缩短试验周期,引种树种的初选应以早期性状表现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试
7、验观察期为1/31/5轮伐期;经济林树种为见效益后3年。5. 1. 2.5 对幼苗、幼树可进行必要的抗性保护试验,以及该树种所必需的特殊栽培措施试验。5. 1. 3 发现突出的单株应做好管护、观测、记载,可进行无性繁殖的树种应进行无性繁殖,并参加区域性试验。5. 1. 4 在初逃过程中如发现引种树种有不良生态后果的迹象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蔓延。5.2 区域性试验5. 2. 1 日的对经初选的树种进行扩大试种,包括区域性试种与同一地区不同立地类型的试种,进一步了解各引进树种(种源)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引入地区环境条件的交互作用,比较、分析宾在新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研究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与栽培技术,
8、评选具有发展前途的生产性试验树种(种源).初步确定推广范罔与适生条仲。5. 2. 2 入选区域性试验树种的条件5.2.2.1 在般保护措施下,露地栽培能正常生长发育.无严重病虫害、冻害、灼伤等。225 GB/T 14175-93 5.2.2.2 主要性状表现近似或好于引种来源区,在生长量、经济价值、防护效能或抗性方面有明显优于引入地区同一造林目的树种的趋势。5.2.3 要求与方法5.2. 3. 1 选择试验地应考虑引种树种的生态要求,并能代表一定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海拔等条件p不同区域与立地各设置三个以上试验点,点数多少视树种特性及可能推广范围而定。5. 2.3.2 试验设汁以随机区组设计
9、为主,试验中同时包括树种与种源时应将种源视为处理材料。小区规模936株,区组重复4次以上。试验地要进行记载,见附录B(参考件)。5.2. 3.3 选择引入地区同一造林目的、生产上使用的主要乡土树种作为对照。弓|入品种时,应以本地主要栽培的同属或同种树种(品种)作为对照。5. 2. 3. 4 试验观察期速生树种为1/2轮伐烦。一般树种1/41/3轮伐期a经济林树种至进入盛产期。5.2.4 区域性试验结果分析5.2.4.1 综合引种树种在不同区域、不同立地上的生长表现,分析影响其扩大引种和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及限制闲素,确定其适生范围,论证引种树种的笠态习性,作为栽培区区划和选择立地条件的依据。
10、5. 2. 4. 2 根据引种树种在适生条件下反映出的生长指标、产量推测、形质指标以及抗性等方面的表现,分析评价其引种效益,确认有无推广价值。5.2.4.3 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实践总结栽培经验,初步提出行之有效的营林技术措施。5.2.4.4 根据引种树种不同种源的表现,初步确定适宜种源。5.3 生产性试验5. 3. 1 日的按照常规造林条件.采用生产上允许的技术措施,通过-定面积的生产试种,验证区域性试验入选树种的生产力,确定莫大面种推广范围。对已达到引种目标的树种提请鉴定推广。5. 3. 2 要求与方法5. 3. 2. 1 经区域性试验成功的树种只能在原试验区内扩大种植,如需要推
11、广应用于生产,推广以前需作生产性试验。5. 3. 2. 2 生产性试验应进行区域栽培比较,并具有定的生产规模,每个树种(种源)的面积用材林不少于20公顷。经济林不少于2公顷。5. 3. 2. 3 生产性试验评价:用材林在1/21个轮伐期后进行,经济林树种要进入盛产期。主要经济性状早晚相关具有明显规律的树种可参照早晚相关达到极显著的年龄进行早期评价。5.3.2.4 结合试验树种的生沃特性可设置必要的生产性试验项目,完善配套栽培技术。5. 3. 3 结果分析5. 3. 3. 1 提出生产性试验树种在不同栽培区域对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性,生民发育特性,根据生产性试验树种林分的产量、品质以及抗病虫害
12、特性,综合评价其生产力。5.3. 3. 2 核定生产性试验林的投资成本,估算近期和预期的经济效益,评定生产性试验树种的推广价值。5. 3. 3. 3 确定生产性试验树种适宜推广的范围,提出重点推广区域。5. 3. 3. 4 提出生产上适用的较为完整的配套栽培技术。5.4 随时记载试验实施情况,项目与表格见附录C(参考件。5.5 条件具备时可根据早期评价结果把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交叉结合进行。6 试验观测6. 1 适应性观测观测引种树种试种过程中对寒、热高温、臼灼)、早、涝、风、雪压、盐碱等灾害的抗性。寒、早、风害的226 G/T 14175-93 受害等级和调查方法与表格见附录D(
13、参考件)。病虫害感染程度分元、轻、中、室、严重等五级。6.2 物候观测观测引种树种的物候期,掌握其生长节律与开花结实规律,作为分析引种树种成败、提出相应栽培技术与树种改良的参考依据,观测方法与表格见附录E(参考件)。6.3 生长观测及产量测定定期观测引种树种生长情况,测定目的产品产量,掌握其生长规律与经济指标,便于对引种树种经济价值进行评估。6. 3. 1 生长观测6. 3. 1.1 苗木出团前记录造林苗木的苗高、地径。6. 3. 1.2 造林后调查成活率,翌年秋调查造林保存率,以后进行定期观测。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每年观测12次;生产性试验前半期每12年观测一次,后半期每35年观测一次$观测
14、内容包括树高、直径、十形与病虫害情况。观测株数,初选树种阶段全部观测:区域性试验每一处理小区观测不少于10株,不足10株者全部观测,生产性试验应设立不少于五块的固定观测样地,每块不少于30株。生长调查表见附录F(参考件)。6. 3. 2 产量测定用材林计算单位面积立木蓄积及出材量,薪炭林计算层积材和、或生物量,经济林计算进入盛产期后连续4年产量或最终产品产量,并进行品质测定。7 引种成功树种的标准以外来树种表现的适应性、效益和繁殖能力作为评定引种树种成功的主要指标。7.1 适应性指标7. 1. 1 适应引入地区的环境条件.在常规造林栽培技术条件下,不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7.1.2 元
15、严重病虫害。7.2 效益指标7.2.1 达到原定引种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较高或明显高于对照树种(品种)。7.2.2 无不良生态后果。7.3 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能正常繁衍并保持原有优良性状。8 建立技术档案8. 1 技术档案包括调查登记表格、原始记录、试验方案、图表、照片、分析整理的资料、技术管理文件以及引种试验总结等。8.2 技术档案必须及时整理、归档、建立保管制度。有关表格见附录A至F(参考件)。Z2 试验单位:101 102 103 引入年序号试验树种名称应原编号种号(学名、中名):?:.:S GB!T 14175-93 附录A林木引种原始材料登记表(参考件)试验负责人.10
16、4 105 106 产地(国家、海材料提供引种途径、发送拔、纬度、经度)吉及数量单位及发送人107 108 收到对本批材料处理的意见日期试验单位J号201 项目202 fJ.付2省阿)最近城镇203 月份Z 温度r 降,)Cmm 湿度% 绝对最低温绝对最高温2(14 地形-204-1 大地形(20,1-2 小地形() 204-3 坡度(20 1 坡向() 205 土壤205- 名林205-2 成土母质土模质地(205-3 (7)重粘土县纬度GB/T 1 4 1 75 - 9 3 附录B寻|种试验地情况记录表(参考件试验负责人:i己录项目小地名经度海拔气候g最近气象台站3 4 5 6 7 8 9
17、 出现在月份出现在月份观测年份10 11 12 无霜期(天)(1)平原,但)坡岗,(3)丘陵,(4)低山,(5)高山,(6)真他(1)平,(2)谷,门坡,(4)顶(1) 0-10., (2) !l-30., (3) 30.以上合计(1)北,(2)东,(3)南,(4)西,(5)北东,(6)南东,(7)南西,(8)北西(1)式成岩,(2)石灰岩,(3)沉积岩,(4 )变质士1( 5 )不能判别平均) (1)砂质土,(2)砂壤土,(3)壤砂土,问)壤士,(5)粘壤士,(6)轻粘士,备注229 GB/T 14175-93 续表B序号记录项目备注205-4 士壤厚度(1) 125cm,(2) 2650c
18、m,(3) 51-100cm, (4) 100cm以上205-5 土壤颜色() (1)白,(2)灰,(3)黄,问)橙,(5)红,何)褐,(7)黑205 6 地下水位() m 2057 土壤温度(1)积水,(2)潮,(3)干205-8 灌溉条件() (1)元,(2)季节性,(3)常年205-9 石砾含量() () 5%以下,(2)5%-15%,) 16%-30%,问)30%以上土壤酸碱度pH() (1)强酸pH8.5206 土壤侵蚀206-1 程度t(1)元,(2)轻,(3)中,(4)重206-2 类型(1)片蚀,(2)沟蚀,(3)滑坡,(4)凤蚀,(5)其他207 造林前立地状况(7)其他)
19、(1)矿场,(2)牧场,(3)农田,问林地,(5)荒山,(6)撂荒地,原始檀被() (1)雨林,(2)常绿阔叶林,(3)落叶阔叶林,(4)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08 (5)针阔棍交林,(6)针叶林,(7)草原,(8)荒漠209 其他立地的评价210 造林试验地原有主要植物名称中名、学名h乔木攥本革丰230 试验单位树种试验项目序号3-1 301 301-1 301-2 302 302千l302-2 302-3 303 303-1 303-2 304 304-1 304-2 304-3 305 306 3-2 307 308 308 1 育苗催芽处理时间方法播种日期播种量方式(发事情况起发芽势无
20、性繁殖.方式) 数量成活数苗期管理苗本越*(造林GB/T 14175-93 附录C试验实施情况记载表(参考件)记录试验负责人试验地点引入年序号项目( 1 )不催芽,(2)温水浸种,(3)低温层积沙藏,(4)酸或碱处理,(5)其他年月日g ( 1 )苗圃圃地,(2)容器,(3)其他止天数时)发芽率% ()抨插,(2)嫁接,(3)组培株成活率% ) (1)不防寒,(2)风障,(3)埋士,(4)塑料棚,(5)地害或库,何)温室造林地整地(1)块状,(2)条状,(3)圭垦造林方式() (1)栽植,(2)直播施肥在flE, 种类数量备注231 GB/T 1 4 1 75-9 3 续表C序号记录项自备注3
21、08-2 j皇1l, 种类次数数量时间309 造林苗本309一l苗本种类fIi育苗方式分(j)容器苗,(2)裸根苗按繁殖材料分(j)播种苗,(2)根嚷苗,(3)抨插苗,(4)嫁接苗,( 5 )组培苗309-2 苗龄(1) 0.5 -0 , (2) 1-0, (3) 1. 5-0, (4) 2-0, (5) 2.5 0 , (6) 2-2 309-3 苗高(l) lOcrn 以下,(2)1l-30cm , (3) 31.-.50cm.(4) SOcm以上309-4 地径() (1) 13 mm , (2) 45 mm , (3) 610 mm,(4) 10 mm以J二310 试验设计:310-1
22、 配置方式(1)单株,(2)单行,(3)块状310-2 区组排列小区株数重复数311 造林数量.株数面积亩312 造林密度株距m,行i3 不规则株/窗313 造林时间.年月日314 成活调查z314-1 调查日期314-2 调查株数.成活率%315 幼林抚育管理315-1 松土除草次数日才|司315-2 浇水g次数时间方式315-3 遮荫2方式时间315-4 放牧动物) (j)无,(2)少,(3)$ 232 G/T 14175-9 3 附录D受害等级调查表(参考件)号|入年序号试验单位试验地点树种填表人大区502 501 寒害株手J王l 2 3 4 5 1 2 3 5 6 7 8 9 10 小
23、H平均D1 观察受害症状的要求和受害等级11.1 受害症状和等级小区503 旱害2 3 4 5 1 日期树龄504 风害备注2 3 4 5 11. 1. 1 寒害通常在夏天选定样方或标地,每年春季气温回升趋于稳定时,逐株观察寒害等级,登记不同等级的株数和百分率,并记述观察地点的地理环境,越冬期的低温、降霜、降雪、结冰的动态和持续天数以及植株的f.龄等顷,最好结合防寒试验一并进行。233 GB/T 14175-93 表Dl不同寒害症状及等级寒害等级|寒害症状1 1顶稍挺拔或有轻度萎藉,能恢复正常生长,无寒害或基本无寒害2 I主干顶部枯萎3 I主干冻枯约达1/34 I主干冻枯1/3-1/2左右5
24、I不能萌芽,全株冻害致死01. 1. 2 旱害g在干旱季节之前选定样方或标地,干旱季节过后,逐株观察登记旱害等级及不同等级的株数和百分率,并记述观察地点的环境,旱季雨量、无降雨持续天数、蒸发量、气温、风向、风速及植株的年龄。表02不同旱害形象及其等级旱害等级旱害症状1 I顶稍挺拔或有轻度萎蒲.能恢夏正常生长,无旱害或基丰无旱害2 I主干顶部枯萎3 I主干干枯约1/34 I主干干枯1/3-2/3左右,能萌发恢复生长5 I不能萌发,全株干旱死亡0 1. 1. 3 风害2事先选定样方或标地,在强风过后,观察风害等级,登记不同等级的株数和百分率,并记述观察地点的环境条件,风速、风向、持续天数及植株的年
25、龄、规格等。表03不同风害症状及其等级风富等级风害症状1 I茎干挺拔,叶有不同程度的皱缩、撕裂、落叶、能恢复正常生长,无风害或基本无风害2 I顶梢无损,撒枝出现不同程度的风折,植株轻度吹斜3 I顶梢和主要侧枝风断或裂折,植株有较大程度的吹斜4 I主干折断,但能萌芽恢复,植株半倒,培土撑扶后能生妖5 I主干基部折断或者全株倒伏.折断的不能萌芽,倒伏的不能恢复生长0 1. 2 受害等级的计算按式(01)先求得耐寒、耐早、抗风力的指标=lX+ 2X+ + 5X 耐寒、耐旱、抗风力的指标-哩,-HH-HH- ( 01 ) 式中:1、2.3、4、5一一不同受害等级gX 不同受害等级的株数g2.X 观察总
26、株数。23.1 GB/T 1 4 17 5 - 9 3 然后接表04查对耐寒、耐旱、抗风力指标及其等级。表04耐寒、耐旱、抗风力等级指标1. 00- 1. 50 1.51-2.50 2.51-3.50 3.51-4.50 4.51-5.00 等级E E N V 例如.某4外来树种的寒害情况是I级25株、E级4株、E级1株、N级。株、V级。株,共观察30株。IX 25 + 2 X 4 + 3 X 1 + 4 X 0 + 5 X 0 耐寒力指标=30 25 + 8 + 3 36 =一一一一一一=一=. 20 30 30 查表04鉴定该树种的耐寒力属I级。试验单位树种602 葫动期601 株事1 2
27、 3 4 5 6 7 8 9 10 物始候期末引入序号树龄604 603 展叶期110序或花始花期展展叶叶始盛期期雌雄牒雄附录E物候观测及形态描述表(参考件试验地点大区小区开花期盛花期第二次开花果实开花期末期或种于成熟期雌雄雌雄雌雄填表人日期605 606 叶变色期落叶期叶开叶全开始落叶始变部变落叶色期色期期末期( 02 ) 备注235 GB/T 1 4 1 75-9 3 续表E序号i 录项目备注607 叶形607-1 初生叶607-2 真叶607-3 叶色608 花608-1 花序雌雄608一2花形峰雄608-3 花色B雌雄609 始花年龄2雌雄610 果610-1 形状610-2 果皮颜色
28、610-3 果实大小=t主宽厚cm 611 种子61 - 形态611-2 颜色611-3 种于大小z长宽厚cm E1 物候观察要求及标准E 1. 1 每树种的观察不少于10株.10株以下全数观察,春季12d观察一次,夏、秋季57d观察俨次,连续35年。E1.2 观察的几项基本内容E1. 2. 1 萌动期:芽开始膨大,裸芽植物看芽的大小来判断$鳞芽植物看鳞片间显示出淡色部分g松属鳞片汗裂反卷$有些阔叶树出现各种毛,如榆树芽鳞边缘出现绒毛,枣树冬芽上显示棕黄色绒毛.来树芽t出现黄色毛,木楼芽上出现白色毛等。芽开放期为芽的鳞片开裂,顶端出现鲜绿色。如芽膨大与开放期不易分辨,就记为芽开放期。E1.2.
29、2 展Ot期:展叶始期即观测植株上第一片叶子完全展开的日期。展叶盛期为树上半数校条完全快JL240 GB/T 1 4 1 75-9 3 1:1. 2. 3 汗花期=当树上开始出现第朵完全开放的花时为开花始期,当树上半数以上的花开放,花序散Jll花粉!?X柔葵花序松散下垂时为开花盛期;当树上只剩极少数花,柔夷花序停止散出花粉,或大部分脱fnt为开花末期,根据果实的颜色变为成熟颜色或采摘要求时为果熟期。E1.2.4 叶变色朔:树木秋季第一批叶子开始变黄或红时为开始变色期,达到全部变色时为全部变色朗。fiJ.J州土章与干旱、炎热、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非季节性时变色分开。E1.2.51窑叶期记树木秋季开
30、始洛叶的日期和树上的叶子几乎全部脱落的日期。试验单位试验地点树种101 102 树高株号m ? 3 5 6 7 8 9 0 J号ir 干均附加说明:403 直径,cm胸径地径大区404 冠幅,m南北东两附录F生长调查表参考件引入年序号填表人小区405 干形很直直弯扭多茎牛:标准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406 病虫种类害程度备注病虫害感染程度分无、轻、中、重、严重五级1 句 GB/T 14175 93 本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业部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广西自治区林业研究所.1 U 东省林业厅种苗站,甘肃省沙生植物园等单位负责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游应天、潘志刚、傅紫变、阎洪、周景莉、王宏志、陈一lU、王成倍。: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