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40 A 76 道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Regulations for c1assification on agriculture land 2012-06-29发布20 2- 0-0 i实施g!,勾.3 可喂,可飞锁店、s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8405-2012 目次前言.E引言.凹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 1 原则.2 4.2 工作内容.2 4.3 技术步骤.24.4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34.5 成果.34. 6 相关技术应用.35
2、准备工作.5. 1 编写任务书.5.2 准备表格5. 3 收集资料5.4 资料核实与初步整理.4 6 确定定级指数.4 6. 1 修正法.4 6.2 因素法66.3 样地法7 级别划分与校验.12 7.1 初步划分级别.7.2 校验127.3 级别调整与确定128 成果编绘u8.1 图件编绘.13 8.2 面积量算与统计.8.3 编制成果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14 9 成果验收与更新应用.14 9. 1 成果验收.14 9.2 成果更新 . . . . . . . . . . . 15 9.3 成果归档与应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定级工作附表.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量化
3、、无量纲化方法. . . 21 GB/T 28405-20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定级野外调查导则.25 附录D(规范性附录)农用地级别划分方法.28 附录E(规范性附录)农用地级别图图式.30参考文献E GB/T 28405-2012 目。吕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CA/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胡存智、那文聚、吴海洋、廖永林、邱维理、张凤荣、医画、范树印、关文荣、
4、陈原、胡江、苗利梅、马仁会、安萍莉、李保莲、徐保根、刘彦、杨丽平、程锋、王洪波。阳皿GB/T 28405-2012 引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等级状况,科学评价和管理农用地,促进我国农用地的合理利用,统一农用地定级程序和方法,做到定级结果客观、公正、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标准。N 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总则、准备工作、确定定级指数、级别划分与校验、成果编绘、成果验收和应用等。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5、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19231-2003、GB/T21010一2007、GB/T284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农用地agriculture land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3.2 农用地级agriculture land c1
6、ass 在行政区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农用地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定量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3.3 修正法revise method 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3.4 因素法factor method 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3.5
7、 样地法standard farmland method 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定级因素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1 GB/T 28405-2012 4 总贝。4. 1 原则4. 1. 1 综合分析原则农用地质量等级是各种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定级是以造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4. 1. 2 主导因素原则农用地定级是根据影响农用地级别的因素因子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农用地质量及土地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4. 1. 3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农用地定级要能反映土地
8、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土地生产力水平及土地收益水平的影响。4. 1. 4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农用地定级是把定性的、经验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并运用于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确定中,提高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精度。4.2 工作内容农用地定级的主要内容如下:a) 工作准备,编写任务书;b) 收集资料与外业调查;c) 整理资料及定量化处理;d) 计算定级指数及评定级别ze) 校核级别与落实边界Ef) 编制图件、统计与量算面积、编写成果报告4g) 成果验收;h) 成果归档与更
9、新应用。4.3 技术步骤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步骤如下za) 确定定级方法;b) 确定定级因素;c) 计算定级因素分值;d) 编制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e) 划分定级单元Ff) 计算定级单元各定级因素分值;g) 计算定级指数,初步划分土地级别;h) 校验和调整初步定级成果;2 GB/T 28405-2012 i) 统计和量算面积;j) 编制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4.4 工作底固的比例尺工作底图采用1: 10 000至1: 50 000的比例尺,原则上要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精度一致。4.5 成果成果包括纸质成果与电子成果,具体为:文字报告、数据表格、图件、基础资料汇编及数据库等。成果编绘按第8章的要求
10、。4.6 相关技术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农用地定级工作。5 准备工作5. 1 编写任务书任务书内容包括:a) 定级区域和范围;b) 工作程序及方法;c) 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d) 组织领导;e) 工作人员、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f) 成果要求。5.2 准备表格根据具体区域农用地定级的工作需要准备工作表格,表格样式见附录A。5.3 收集资料5.3. 1 农用地自然属性资料农用地自然属性资料包括:a) 气候:平均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元霜期和灾害气候等因素;b) 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等;c) 土壤z土壤类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
11、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盐碱状况、剖面构型、障碍层特征、土壤侵蚀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和地表岩石露头度等;d)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和地形部位等。5.3.2 农用地利用资料主要农用地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农用地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利用现状、利用方式和农业技术实验资料等。5.3.3 农用地社会经济资料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概保证率)、排水条件、人均耕地、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单位面积纯收益、农GB/T 28405-2012 民人均收入、林网化程度、田间供电、农村道路网分布、道路级别标
12、准、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耕作距离、耕作装备、回块大小、田块形状和田块分散程度等资料。5.3.4 农用地区位资料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道路通达度和对外交通便利度等资料。5.3.5 圈件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5.3.6 其他资料农业区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当地市场价格资料、农用地承租价格资料(承包与转包价格资料)、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价格资料等。5.3.7 农用地分等资料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收集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资料。5.4 资料核实与初
13、步整理5.4. 1 资料核实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和个别异常值要校正或剔除。5.4.2 初步整理对现有资料数据统一分类、编码;对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6 确定定级指数定级指数是划分农用地级别的基本依据,确定方法有修正法、因素法和样地法三种。6. 1 修正法6. 1. 1 确定修正基础明确本次定级是以自然质量分(C/.i)、自然质量等指数(R;)、利用等指数(Y;)、经济等指数(G;)或其他分等数据中的哪种数据作为修正基础。6.1.2 确定修正因素6. 1. 2. 1 修正因素选择范围修正因素指在分等因素之外对农用地级别有显著影响
14、的因素。备选修正因素包括:a) 土地区位条件:包括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中心影响度和交通状况等;b) 耕作便利条件:包括耕作距离、田间道路和田块形状等;c) 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方式、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等;d) 其他因素。4 GB/T 28405-2012 6. 1. 2. 2 确定修正因素确定修正因素要求如下za) 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备选修正因素进行筛选和补充,初步选择修正因素,重点考虑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对级别的影响;b) 在全面开展工作之前,选择。2)个乡进行试评,根据试评结果确定修正因素。6. 1.3 资料整理与量化6. 1.3. 1 现有资料
15、初步整理主要整理定级区域农用地分等资料,包括分等时收集的各种基础资料、分等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等。主要内容为:a) 根据定级需要,对分等资料进行复核、分类和分析论证;b) 对不能满足定级工作要求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补充调查。6.1.3.2 修正因素资料整理与量化农用地定级修正因素资料的整理与量化方法见6.1.4a 6. 1. 4 外业调查外业调查宜结合分等工作进行;外业调查可根据定级指数的计算需要,侧重农用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程度等修正因素资料。6. 1.5 编制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编制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的要求如下za) 采用与农用地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b) 将定级修正因素分值
16、标注在工作底图上;c) 标注图名、图例、图号等其他制图要素;d) 可先编制出定级因子分值图,再综合成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e) 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可用计算机系统生成。6. 1. 6 划分定级单元可在农用地分等单元图的基础上划分,也可按照6.1.7的规定划分。6.1.7 计算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将定级单元图叠置在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上,采用6.1.8规定的方法对单元内定级因素分值进行取值和计算。6. 1.8 计算修正系数(kji)修正系数反映了修正因素在定级范围内相对变化程度,计算公式见式(1): 式中:j 一一第j个修正因素;=Kji Kj ( 1 ) 5 GB/T 28405-2012 kj;一第
17、t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Kp一一第t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分值;Kj一一区域内第j个修正因素平均分值F第i个定级单元。6. 1.9 编制修正系数圄将修正系数计算成果标注在定级单元图上,编制修正系数图。6. 1. 10 计算定级指数计算方法有两种za) 连乘修正法,以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为例,见式(2): H; =G; IIwjk;j 式中zH;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G;一一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Wj 第j个修正因素的权重;k;j一一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b) 加权修正法,以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为例,见式(3): H;=G; 工;wjk式中:H;一
18、一第i个单元的定级指数;G;一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分等指数;Wj 第j个修正因素的权重;k;j一一第t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6.2 因素法6.2. 1 确定定级因素体系及极重 ( 2 ) . ( 3 ) 定级因素指对农用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某些因素可分解为多个因子,构成因素体系。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因子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程度。6.2. 1. 1 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如下za) 主导因素原则: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b) 差异性原则:定级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要有较大的差异,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
19、变化范围;c) 相对稳定性原则z所选取的因素要有相对稳定性,避免选取易变因素;d) 可行性原则: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深度要与当地现有资料和技术水平相协调,可从现有资料中选取定级因素,必要时进行野外补测。6.2. 1. 2 确定方法选用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因素及权重。开展农用地6 GB/T 28405-2012 定级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筛选或补充表A.l给出的定级因素。6.2.2 编制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根据各定级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对指标值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的质量分,要求如下za) 因素质量分与土地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即土地质量越好,质量分越高
20、,反之,质量分越低;b) 质量分体系采用百分制;c) 质量分只与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6.2.3 检验在全面开展定级工作之前,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评,对初步确定的因素体系及权重、定级因素质量分关系表进行检验。如果试评结果与实际不符,则需重新调整。6.2.4 定级资料整理与量化6.2.4. 1 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农用地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包括以下内容:a) 整理核实定级因素资料,资料不足时,需要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方法见6.2.5;b) 将定级因素资料标注在工作底图上。6.2.4.2 定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根据定级因素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确定量化方法如下za) 面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
21、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如土壤质地),面状因素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b) 线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农用地产生影响(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衰减,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c) 点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农用地产生影响(如农贸中心),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d) 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如各级农贸中心、道路等),需要进行功能分割或衰减迭加处理。量化方法参见
22、附录B。6.2.5 外业调查6.2.5.1 工作内睿农用地定级外业调查的工作内容如下:a) 根据定级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调查内容;b) 对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获取的因素因子资料,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c) 对现势性较差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正;d) 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农用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用于样点的辅助选取和定级成果的校验。6.2.5.2 工作要求农用地定级外业调查的工作要求如下:a) 重点调查正常年景最近3年的农产品产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数据;7 GB/T 28405-2012 b) 重点调查对农用地质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现状区位条件和近期规划数据;c) 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区
23、,可使用分等调查成果;d) 外业调查的原则、方法、程序、精度要求见附录C。6.2.6 编制因素分值图按照相对值法编制,如现有资料不足或精度不够,可先进行外业补充调查。因素分值图编制要求如下:a) 采用与农用地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b) 将定级因素分值标注在工作底图上;c) 标注图名、图例、图号等其他制图要素;d) 因素因子分值图可用计算机手段生成。6.2.7 划分定级单元定级单元是定级指数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6.2.7. 1 划分要求定级单元是农用地定级的最小空间单位,定级单元划分要求如下:a) 单元之间的土地特征差异明显,不
24、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地下水、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定级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不同基础岩性地质的地块不划为向一单元;b) 单元边界不跨越地块边界;c) 单元边界采用控制区域格局的地貌走向线和分界线,河流、沟渠、道路、堤坝等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6.2.7.2 划分方法农用地定级单元划分方法主要有:a) 叠置法。将同比例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加,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的定级单元。若图斑小于最小上图面积(6mm2)则需要进行归并。叠置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多、地貌类型较复杂的地
25、区;b) 地块法。以工作底图上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为边界,将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分为农用地定级单元。也可直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图斑作为定级单元。地块法适用于所有定级类型和地区;c) 网格法。用一定大小的网格作为定级单元。网格大小以能区分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用固定网格,也可采用动态网格。网格法划分定级单元适用于定级因素空间变化不明显地区pd) 多边形法。将所有定级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封闭多边形即为定级单元。多边形法适用于所有定级类型和地区。6.2.8 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将定级单元图叠置在定级因素分值图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计算za) 以定级单元所包含的因素等
26、分线平均值代表单元分值;b) 以定级单元跨越的不同分值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分代表单元分值;c) 以定级单元几何中心点的分值代表单元分值;d) 以定级单元各转折点、明显变化点的平均值代表单元分值;8 GB/T 28405-2012 e) 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分值;f) 点、线状定级因素分值按相应衰减公式计算,面状因素分值则直接读取中心点所在指标区域的作用分值。6.2.9 计算定级指数可用定级因子分值直接计算,也可先将定级因子综合成定级因素分值后再计算。计算方法主要有za) 加权求和法见式(4): 式中:Hi-一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i 一一定级单元编号;j 一一定级因素因子编号;叫一一第j个定
27、级因素因子的权重;Hz=三二Wj !叨!ij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素因子的分值。b) 几何平均法见式(5):Hi =( II h)-; 式中:Hi 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zi 定级单元的编号;1 一一定级因素因子编号;力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素因子的分值,n为定级因素因子个数;户一一定级单元总数。c) 限制系数法当某地定级因素对土地定级存在强限制性时,选择限制系数计算法,见式(6):日-2叫.! . Hz=jz1: 式中:Hi一一第t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i 一一定级单元的编号;j 一一强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编号;h 一一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编号;Fj一一第j个强限制性定级
28、因素因子分值;f动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h个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的分值;叫一一第h个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的权重;m -一强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个数;一一定级单元总数;u 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个数。6.3 样地法6.3. 1 内容与程序内容与程序见图10.( 4 ) . ( 5 ) . ( 6 ) 9 GB/T 28405-2012 设置农用地定级县级标准祥地确定农用地定级因素编制定级因素分级与加减分规则表计算定级指数确定农用地定级标准农用地级别划分否圈1农用地样地法定级的内容与程序6.3.2 划分单元划分方法按6.2.7的要求Q定级单元在县域内统一编号,以乡(镇为单位填表登记,表格样式见表A.506
29、.3.3 设置标准样地县级标准祥地指县域内技术与管理水平处于平均状况时,从大宗作物产量水平最高范围的一类土地中选取的定级单元。选取要求如下za) 每个乡镇内至少布设一个标准样地,选择农业生产条件最优的定级单元作为标准样地,标准样地的现实生产力水平在当地最高;b) 标准样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基本农田的定级单元;c) 标准样地在表A.5中注明;d) 标准样地接表A.6的格式进行登记;e) 拍摄标准样地典型地段的景观照片和土壤剖面照片;f) 标准样地及其典型地段的坐标需要在农用地定级单元图上注明。10 GB/T 28405-2012 6.3.4 确定定级因素6.3.4. 1 原则定级因素指标要
30、在定级工作区内有明显差异;定级因素分作物确定。6.3.4.2 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大宗作物从表A.1中分别选取农用地定级因素,当表A.1中的因素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补充。选取方法接6.2. 1的要求。6.3.4.3 因素特征值调查农用地定级因素特征值调查要求如下:a) 按乡镇逐单元、逐因素调查,并填表登记,表格样式见表A.5和表A.6;b) 因素特征值从已有土地利用、土壤、地貌等资料中查取,若已有资料不能满足需要,则需进行野外补充调查;c) 在因素特征值调查的同时,还需收集定级单元最近3年的产量数据,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实测产量数据;因素特征值调查要符合附录C的规定。6.3.5 编制因素分级记
31、分规则表6.3.5.1 因素分级定级因素分级以36个级别为宜,分级方法有两种za) 根据试验或实测资料,建立定级因素与农作物产量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因素分级数目及各级上下限;b) 用经验法确定因素分级数目及各级上下限。6.3.5.2 编制标准样地特征分值表农用地定级标准样地特征分值表按如下要求编制:a) 将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最优的标准样地定义为1号标准样地,其分值定为100分,按照定级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将100分分配给各个定级因素;b) 其他标准样地定级因素的分值,可根据定级因素的分级情况,与1号标准样地的相应因素特征值比较后确定,比较过程中若出现农用地综合特征优于1号标准样地的情况
32、,则需调整标准样地的编号及其分值;c) 将结果填入表格,表格样式见表A.70 6.3.5.3 编制定组因素记分规则表各因素每个级别的记分量有两种确定方式:a) 等差方式,具体方法见表A.8中的土层厚度记分规则;b) 非等差方式,具体方法见表A.8中的坡度记分规则。将确定的记分规则填入表格,表格样式见表A.8。6.3.6 计算定级指数6.3.6.1 计算单元记分量将定级单元各定级因素的特征值与标准样地的特征值对比,根据记分规则计算定级因素记分量,并GB/T 28405-2012 将各定级因素记分量求和,结果作为单元记分量。6.3.6.2 计算定级指数计算方法见式(7): Hi=Fi十二aij式中
33、:Hi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Fi一一第t个定级单元相应的标准样地分值;aij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素的记分量。7 级别划分与校验7. 1 初步划分级别根据单元定级指数,采用等问距法、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初步划分级别,要求如下za) 等间距法:按照定级指数,采用相同间距划分级别;b) 数轴法:将定级指数标绘在数轴上,选择点数稀少处作为级别界限; ( 7 ) c) 总分频率曲线法:对定级指数进行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选择频率曲线突变处作为级别界限。具体操作步骤见附录Do7.2 校验对初步划分的农用地级别进行校验,确保农用地级别在县域范围内可比。7.2. 1 校验内容校验定级
34、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定级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定级结果计算的正确性。7.2.2 校验方法农用地定级校验方法如下za) 在所有定级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将实测结果与定级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与实际不符的单元数小于抽取单元总数的5%,则认为计算结果总体上合格,但需要对不合格单元的相应内容进行校正;如果大于5%,则按工作步骤进行全面核查、自检、校正Fb) 初步定级成果完成后,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写出书面论证意见,承担单位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将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保存;c) 初步划分的农用地级别要具有明显的正级差收益,否则需要重新进行调整与计算Fd) 对初步定级成果至少
35、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校验。7.3 级别调整与确定农用地级别调整与校验方法如下:a) 对不合格的定级单元,需要按照定级程序重新计算;b) 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入档案;c) 校验合格的农用地级别确定为农用地定级结果,将级别边界落实到大比例尺现状图上,并核实12 GB/T 28405-2012 相应土地利用类型和权属单位。8 成果编绘农用地定级成果包括图件、数据、文字报告及相应的电子文档。8. 1 图件编绘8. 1. 1 农用地定级图件农用地定级图件包括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和农用地级别图,具体如下:a) 工作底图z农用地定级工作底图采用1: 10 000至1: 50 000的土
36、地利用现状图,原则上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精度一致。b) 中间成果图z1) 定级单元图;2) 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3) 定级修正系数图。c) 最终成果图:农用地级别图。8. 1.2 农用地级别成果图编绘要求8. 1. 2. 1 比例尺农用地级别图的比例尺为1: 10 000至1: 50 000,原则上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精度一致。8. 1. 2. 2 上图要素8. 1. 2. 2. 1 农用地级别图要能直观反映农用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级别农用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上图要素包括:a) 县级、乡级、村级行政界线;b) 级别界线;c) 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等。8. 1. 2. 2. 2 图面配
37、置还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方位坐标、面积汇总表、编图单位、编图时间、邻区名称界线等内容。8.1.2.3 级别图斑编制级别图时需要将级别相同的相邻定级单元进行归并,形成级别图斑,图斑面积不小于6mm2。8. 1. 2. 4 图件内睿标注用图示、注记等标注定级成果,具体要求如下za) 用阿拉伯数字(1,2,3,)分别表示级别(一级、二级、三级、hb) 用黑色实线表示级别界线;c) 各地根据需要编绘彩色级别图,级别图以暖色调为主,级别色差明显,图面色调和谐。图式见附录Eo8.2 面积量算与统计农用地级别面积量算与统计要求如下:13 GB/T 28405-2012 a) 农用地级别面
38、积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图斑进行统计,填入表格,表格样式见表A.9;b) 打破图斑的单元面积量算,以图斑面积加以控制;c) 认真核对面积数据,建立统计台帐,归入档案;d) 经核实、汇总后的级别面积以公顷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8.3 编制成果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8.3. 1 工作报告农用地定级工作报告反映定级工作过程,包括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依据、人员组成、工作进度、资料收集与整理、技术运用、经费开支、经验教训、问题与对策、成果应用建议等。8.3.2 技术报告农用地定级报告的主要内容要求如下:a) 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b) 定级技术方法,包括定级指数计算方法的确定、定级因素量化、级
39、别划分的方法、校验与调整定级成果的方法、计算机技术在定级中的应用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技术问题;c) 定级成果及其分析,包括农用地级别分布特点及规律、地域组合特点、差异原因、农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d) 定级成果应用分析。8.3.3 基础资料汇编农用地定级基础资料汇编要求如下:a) 原始数据与资料;b) 中间成果资料;c) 相关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d) 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及成果统计册、电子文档等。9 成果验收与更新应用9. 1 成果验收9. 1. 1 验收条件农用地定级工作承担单位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任务书要求,全面完成定级任务并经自检合格后,方可提出验收申请。9.1.2 验收内窑验收内容以
40、本标准各项规定为准,包括定级工作程序、方法、成果、档案、检验方法与结果等方面。重点检查农用地定级结果、技术报告、数据表、成果图、基础资料汇编及相应的电子文档成果。9. 1. 3 验收程序和方法9. 1. 3. 1 验收的申请与受理任务承担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所需资料;验收申请受理后,主管部门下发验收通知,提出验收工作要求,组织验收。14 GB/T 28405-2012 9.1.3.2 验收方法按照任务书,采取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室内核算与实地勘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验收,承担单位对相关成果的电子版进行演示。9. 1. 4 验收组织验收由下达任务部门组织,验收组由相关专业
41、人员组成。9. 1.5 验收项目与标准农用地定级验收项目与标准如下ta) 定级因素选择合理性检查;b) 单元划分检查,抽查单元总数的5%10%,错误率不超过5%;c) 定级指数计算方法、过程、结果检查;d) 级别结果检查,抽查图斑总数的5%10%,错误率不超过5%;e) 统计面积和图斑量算面积核查,抽查总数的10%20%,错误率不超过5%;f) 编图检查,抽查图斑总数的10%20%,其图示、符号、注记等错误率不超过5%;g) 定级报告检查,核查内容是否全面、论述是否清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处理是否得当。符合以上各项要求的,评为合格。9. 1. 6 验收报告验收组写出验收报告,经验收组成员签字后,
42、报下达任务部门审查、确认。9.2 成果更新9.2. 1 要求为保持成果的现势性,农用地质量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定级成果进行全部更新或局部更新。9.2.2 周期每2年至3年,对农用地级别进行社会经济因素调整,修订原成果;每6年全面更新农用地级别;农用地质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局部地区,需要及时更新。9.2.3 程序按本标准规定的农用地定级工作程序进行。9.3 成果归档与应用9.3.1 档案管理9.3. 1. 1 初始定组档案档案内容需要能全面反映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全过程,对受理任务、编写任务书、定级工作程序与方法、工作成果及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形成的各种资料及文件都要收集、整理齐全,及时归档
43、,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15 GB/T 28405-2012 9.3. 1.2 更新成果档案成果更新工作中,注意保持新老资料的连续性;成果更新后的资料作为当前农用地定级成果存档;原农用地定级成果作为历史资料存档。9.3.2 成果应用通过验收并经公布(公示)的成果才能应用。16 GB/T 28405-20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定级工作附表农用地定级工作附表见表A.l表A.90表A.1农用地定级备选因素因子局部气候差异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酸雨、灾害气候(风、雹等)、元霜期等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程度、其他自然因素土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土壤质地、剖面构
44、型、土壤pH值、土壤盐碱状土壤条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体构型、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等水资源状况地下水埋深、水源保证率、水源水质、其他基础设施条件林网化程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田间供电等社会经济因素耕作便利条件耕作距离、耕作装备、回块大小、田块形状、回块平整度、田面高差等土地利用状况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人均耕地、利用现状、利用方式区位条件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区位因素交通条件道路通达度、对外交通便利度等表A.2农用地定级因素权重调查表因素因素1因素2因素3因素4. 上轮均值E上轮方差2本轮权重表A.3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极重调查表因素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 上轮均值E上轮方差u2本轮权重17 GB/T 28405-2012 表A.4农用地投入-产出效益调查表样本编号:土地位置z县(市)乡(镇)村项目单位作物1作物2作物3. 播种面积hm2 产量kg/hm2 市场价格/kg 征购价格/kg 产平均价格元/kg出平均单产kg/hm2 副产品产量kg/hm2 副产品价格元/kg合计总产出立巳数量kg 种籽单价/kg 总费用7G 数量kg 农家肥单价/kg 总费用Y巳数量kg 农药单价/kg 总费用7G 生长剂7G 物化农耕和机械耕投数量kg 入氮肥单价元/kg总费用7G 数量kg 磷肥单价5G /kg 化总费用7G 肥数量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