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833--2008 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3429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833--2008 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51 T833--2008 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51 T833--2008 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51 T833--2008 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51 T833--2008 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99 B 20 DB51DB51/T 8332008四川省地方标准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 Rules of field testing for maize hybrid seed 2008-6-6 发布 2008-9-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8332008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种子田要求。 1 5 检验内容。 。 。 2 6 检验方法。2 7 检验程序。 。 。 3 8 结果计算与表示。 。 。 4 9 检验报告。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玉米种子生产田间检验结果单 . 5D

2、B51/T 8332008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种子站,泸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秀、朱建忠、林勇、丁继东、李仕钦。 DB51/T 8332008 3 杂交玉米种子田田间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交玉米种子繁殖、制种田的要求及田间检验内容、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杂交玉米种子繁殖、制种田的田间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

3、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543.1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17315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自交系原种 basic seed of inbred line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的或按照原种生产程序生产,并且经过检验达到规定标准的自交系种子。 3.2 生产用杂交种 hybrid co rn for production 各种直接用于生产的杂交玉米一代种子。它主要包括: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 3.3 散粉株 flowe

4、ring and disseminating of off-type plant 花期检验时,杂交玉米繁殖、制种田父母本样区中的散粉杂株;杂交玉米制种田母本花丝抽出后至萎缩前,如果发现雄穗上出现花药外露的花在 10 个以上时,即定为散粉株。 4 种子田要求 4.1 隔离条件 繁殖田应采用空间隔离,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不少于500m ;制种田空间隔离距离不少于300m ;甜糯玉米空间隔离不少于400m 。采用时间隔离时,花期相差应在30 d以上。 4.2 杂株率 田间杂株率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田间杂株率不得高于表 1 的规定。 4.3 散粉株率 散粉株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全部杂株最迟在散

5、粉前拔除,若母本已有 5%的植株抽出花丝,而父本散粉杂株数占父本总数的 0.2%以上时,制种田种子报废。 4.4 种子田不存在检疫性病虫害。 5 检验内容 通过对以下内容的检查,确保繁殖、制种杂交玉米种子的品种纯度。 5.1 隔离条件。 5.2 品种真实性。 5.3 母本的去雄情况。 5.4 杂株百分率。 DB51/T 8332008 4 5.5 散粉株百分率。 5.6 植株倒伏和健康状况等。 5.7 适时先收获母本或先收获父本。 6 检验方法 6.1 时期和次数 一般检查三次。第一次苗期;第二次在抽雄吐丝期;第三次为成熟期。 6.1.1 苗期 检查隔离条件和去杂情况。根据幼苗的特征特性进行检

6、验,主要以幼苗叶鞘颜色、叶形、叶色和长势的典型性为检查依据。 6.1.2 抽雄吐丝期 检查真实性、纯度及去杂、去雄情况。主要以株型、叶形、叶色、雄穗形状和分枝多少、护颖色、花药色、花丝色等典型性为检查依据。 6.1.3 成熟期 检查真实性、纯度。主要以穗型、粒形、籽粒大小、颜色、穗轴色等典型性状为检查依据。 6.2 划区设点 凡在同一地域其品种来源、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等情况大致相同且田块相连,可以划分为一个检验单位。如果以上情况不一致或面积过大可划分为几个检验单位。在每个检验单位内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情况、地块大小等确定取样点数和每点的取样株数。 6.2.1 取样点数和每点取样株数 种子田取样点

7、数和每点取样株数见表 2。 样区模式为行内 100 株或相邻两行各 50 株。 总样本大小(包括样区大小和样区频率)应与种子田作物生产类别的要求联系起来,并符合 4N 原则,如果规定的杂株标准为 1/N,总样本大小至少应为 4N。 6.2.2 样区分布 取样样区的位置应覆盖整个种子田。样区分布应是随机和广泛的。 杂交玉米制种田中的父母行视为不同的“田块”;分别检查每一“田块”,每样区检查 100 株,并分别报告父母本的结果。 对于纯度标准较高的自交系繁殖田,每样区检查 500 株。 7 检验程序 7.1 了解品种情况和核查标签 田间检验员通过面谈和检查,全面了解以下内容:申请者、品种、类别(等

8、级)、农户姓名、种子田位置、田块编号、面积、前茬档案、种子来源与批号等。 为了证实品种的真实性,应核查父母本种子标签。 7.2 检查隔离情况 依据 4.1 在抽雄吐丝期检验,隔离条件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不再进行检验。 7.3 鉴定品种真实性 田间检验员应实地检查不少于 100 个植株,确认其真实性与品种描述中所给定的品种特征特性一致。 7.4 种子田生产情况检查 实地检查种子田的前茬作物、生产状况、花期相遇情况、倒伏和健康状况、杂草危害以及适时收获母本或先收获父本等情况。 7.5 检查父母本杂株率 DB51/T 8332008 5 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分别检查父母本杂株率。 7.5.1 父

9、本去杂 父本的杂株必须在散粉之前拔除,杂株率应符合标准(见表 1) 。 7.5.2 母本去杂 母本的杂株在去雄前完全拔除,杂株率应符合标准(见表 1) 。 7.6 检查去雄情况 杂交玉米制种田母本植株的雄穗在散粉前应及时、干净、彻底拔除,散粉株率应符合表 1 规定。 7.7 结果和处理 田间检验结果单应包括基本情况、检验结果和检验意见。田间检验结果单见附录 A。 8 结果计算与表示 8.1 杂株率 杂株率(%)=样区内供检的总株数样区内发现的杂株数100 8.2 散粉株率 散粉株率(%)=样区内供检的总株数样区内发现的散粉株数100 9 检验报告 田间检验结束后,田间检验员及时填报田间检验结果

10、单(见附录 A)。 田间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签署下列意见: 9.1 如果田间检验的所有要求如隔离条件、杂株率、散粉株率等都符合表 1 的要求,建议被检种子田符合要求。 9.2 如果田间检验的所有要求如隔离条件、杂株率、散粉株率等有一部分未符合表 1 的要求,而且通过整改措施(如去杂)可以达到要求,应签署整改建议。整改后,还要通过复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可建议被检种子田符合要求。 9.3 如果田间检验的所有要求如隔离条件、杂株率、散粉株率等有一部分或全部不符合表 1 的要求,而且通过整改措施仍不能达到表 1 的要求,应建议淘汰被检种子田。 DB51/T 8332008 6 表 1 杂交玉米繁殖、制

11、种田田间杂株、散粉株率标准 名 称 类 别 类 别 田间杂株率 不高于(%) 散 粉 株 率 不超过(%) 原 种 0.02 自交系 大田用种 0.1 父 本 0.1 亲本单交种 母 本 0.1 任何一次花期检查0.2%或二次花期检查累计 0.5% 父 本 0.2 杂交种 母 本 0.2 任何一次花期检查0.2%或二次花期检查累计 0.5% 注:田间杂株率、散粉株率以株为单位统计计算。 表 2 种子田取样点数和每点株数 样区最低点数 面积(公顷)母本 父本 每点取样 株数 少于 2 5 3 3 7 4 4 10 5 5 12 6 6 14 7 7 16 8 8 18 9 9-10 20 10 大于 10 在 20 基础上, 每公顷递增 2 在 10 基础上,每公顷递增 1 100 注:自交系繁殖田和亲本秭妹种(单交种)田块,取样株数加倍。 DB51/T 8332008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结果单 编 号 生产 单位 户主 姓名 品种组合 名称 地块名 面积 隔离 情况 次数 内容 1 2 3 4 5 6 合计 检查日期 母本杂株(%) 母本散粉株(%) 父本杂株(%) 杂交种(亲本单交种) 父本杂株散粉株(%) 散粉株(%) 自交系 杂株(%) 管理人(签字) 检验员(签字) 田间检验结果建议或意见 检验机构(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